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牛河梁遗址无底塔形器和无底豆形器造型及功能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海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5-9,共5页
牛河梁遗址无底塔形器和无底豆形器数量不多,应该是男祖和女祖的造型,它们具有生殖崇拜、祖宗崇拜的祭祀功能,属于祭祀重器。这两种器物造型既融合了仰韶文化男祖女祖造型,也融入了大汶口文化典型器物的器型特征,独具特色陶器群彰显了... 牛河梁遗址无底塔形器和无底豆形器数量不多,应该是男祖和女祖的造型,它们具有生殖崇拜、祖宗崇拜的祭祀功能,属于祭祀重器。这两种器物造型既融合了仰韶文化男祖女祖造型,也融入了大汶口文化典型器物的器型特征,独具特色陶器群彰显了以牛河梁为代表的红山文化已经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发展水平,也反映了红山文化包容兼备的文化特征。红山文化的这种文化特点是由渔猎采集为主的生业模式决定的,客观上形成了部落居民迁徙无常、人口流动频繁的生活方式,因而部落居民更加注重死后归葬、认祖归宗的文化信仰。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红山文化渔猎采集经济为主的生业模式客观上造就了中华文化的"祖宗"崇拜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河梁 无底塔形器 无底豆形器 造型及功能
下载PDF
談談豆形器的自名以及它與燈名的關係——以出土資料爲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謝明文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1年第2期1-28,共28页
文章通過對豆形器的自名作全面的整理與研究,並對燈名與豆形器自名的關係作深入分析,可以發現豆形器自名中,用共名者有"彝""器"兩類,用其他器類之名代稱者有"簋""敦"兩類,用專名者有"豆&q... 文章通過對豆形器的自名作全面的整理與研究,並對燈名與豆形器自名的關係作深入分析,可以發現豆形器自名中,用共名者有"彝""器"兩類,用其他器類之名代稱者有"簋""敦"兩類,用專名者有"豆""鋪""登/鐙""鉦/錠""■""用/庸""■/■"等類,其中"豆""鋪""登/鐙""鉦/錠"四類自名可以肯定在燈的自名中沿襲下來,"■""用/庸"兩類自名則疑似在燈的自名中沿襲下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豆形器 自名
下载PDF
也论重庆涪陵小田溪青铜豆形器
3
作者 严辉发 《四川文物》 2024年第4期54-58,共5页
重庆涪陵小田溪墓地出土了两件青铜豆形器,简报分别将其定名为灯台和俎,亦有学者专文论证其为俎。通过对实物和文献记载的梳理发现,小田溪豆形器与铜俎在形态和功能上区别较大,俎一般用于承载牲肉,而小田溪豆形器出土时承载的却是铜豆,... 重庆涪陵小田溪墓地出土了两件青铜豆形器,简报分别将其定名为灯台和俎,亦有学者专文论证其为俎。通过对实物和文献记载的梳理发现,小田溪豆形器与铜俎在形态和功能上区别较大,俎一般用于承载牲肉,而小田溪豆形器出土时承载的却是铜豆,因此小田溪豆形器应该不是俎。小田溪豆形器盘面的圆芯与铜禁表面圆圈的设计思路相同,二者均用于固定所承载器物的圈足。参考安徽屯溪M3的原始青瓷禁,可基本证明小田溪豆形器应是禁而非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田溪 豆形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