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豆科植物—根瘤菌识别的分子机制及其共生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常慧萍 陶令霞 +1 位作者 夏铁骑 李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4412-4412,4438,共2页
豆科植物—根瘤菌的相互识别属亲和性(阴性)识别系统,吸附的专化性取决于分子识别,参与分子识别的物质包括豆科植物凝集素、类黄酮和根瘤菌表面的胞外多糖、荚膜多糖及脂多糖。介绍了这些识别子的研究进展及豆科植物—根瘤菌相互识别的... 豆科植物—根瘤菌的相互识别属亲和性(阴性)识别系统,吸附的专化性取决于分子识别,参与分子识别的物质包括豆科植物凝集素、类黄酮和根瘤菌表面的胞外多糖、荚膜多糖及脂多糖。介绍了这些识别子的研究进展及豆科植物—根瘤菌相互识别的分子机制,并揭示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根瘤菌 识别子 分子识别机制 共生多样性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系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魏羽含 《绿色科技》 2016年第2期76-78,共3页
指出了生物修复以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及安全性高等优点被当作修复重金属污染环境的有效途径。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系是一种固氮能力较强的体系,在改善土壤氮素不足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阐述了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系在重金属污染环... 指出了生物修复以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及安全性高等优点被当作修复重金属污染环境的有效途径。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系是一种固氮能力较强的体系,在改善土壤氮素不足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阐述了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系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豆科植物 共生体系 重金属污染 修复方式
下载PDF
四碳二羧酸与根瘤菌共生固氮
3
作者 李友国 周俊初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0-115,共6页
根瘤菌 豆科植物共生体系进行的共生固氮是一个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生物学过程 ,植物提供类菌体将空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变为氨必需的光合产物。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 :苹果酸、琥珀酸和延胡索酸等四碳二羧酸 (dCAs)是植物直接供给类菌体以... 根瘤菌 豆科植物共生体系进行的共生固氮是一个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生物学过程 ,植物提供类菌体将空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变为氨必需的光合产物。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 :苹果酸、琥珀酸和延胡索酸等四碳二羧酸 (dCAs)是植物直接供给类菌体以支持共生固氮所需要的碳源及能源 (FinanTM ,etal ,1 983 ;RosonCW ,etal ,1 984;VanceCP ,etal ,1 997)。它们必须通过细胞膜和类菌体周膜 (PBM)两道屏障才能进入类菌体细胞。研究者还发现了一个运输四碳二羧酸的共同系统 Dct转运系统 (StreeterJG ,1 995)。就四碳二羧酸等有机酸的产生、转移、dct基因的结构、功能与表达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碳二羧酸 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系 共生固氮
下载PDF
豆科植物SHR-SCR模块——根瘤“奠基细胞”的命运推手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承武 赵忠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1-665,共5页
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是可持续性农业氮肥的最重要来源。根瘤作为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一种特化植物侧生器官,提供了根瘤菌生物固氮必需的微环境,是根瘤菌的安身之本,因此,根瘤的正常发育是实现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结构基础。根... 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是可持续性农业氮肥的最重要来源。根瘤作为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一种特化植物侧生器官,提供了根瘤菌生物固氮必需的微环境,是根瘤菌的安身之本,因此,根瘤的正常发育是实现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结构基础。根瘤器官的从头发生主要起始于根瘤菌诱导的根皮层细胞分裂。通常认为豆科植物的根皮层具备有别于非豆科植物根皮层的某种特异属性,从而响应根瘤菌并与之建立固氮共生,但长期以来该属性决定的分子机制一直不明确。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团队以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等豆科植物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非豆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发现豆科植物中保守的SHR-SCR干细胞模块决定了其皮层细胞分裂潜能从而赋予根瘤器官发生的命运。该研究揭示了豆科植物根瘤发育的全新机制,提供了研究和理解植物-根瘤菌固氮共生进化的重要线索,对提高豆科作物固氮效率和非豆科作物固氮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共生 生物固氮 蒺藜苜蓿 根瘤器官发生 SHR-SCR 皮层细胞分裂
原文传递
Molybdenum and Cobalt Application in Bean (Phaseolus vulgaris L.) with Two Fertilization Systems under No-Tillage
5
作者 Jimmy Ocafia Reyes Sady Garcia Bendezu Amelia Huaringa Joaqui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6年第2期72-77,共6页
Molybdenum (Mo) and Cobalt (C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nitrogen (N) metabolism of grain legumes. Their applications to alkaline soils have been scarcely studied. A field experiment was set up to evaluate the ... Molybdenum (Mo) and Cobalt (C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nitrogen (N) metabolism of grain legumes. Their applications to alkaline soils have been scarcely studied. A field experiment was set up to evaluate the Mo and Co application in common bean cv. Canario Centenario under two fertilization systems: inorganic fertilization and inoculation with Rhizobium etli. In each system, Mo and Mo + Co were applied by seed impregnation at doses of 1.36 g/kg of seed for Mo and 0.26 g/kg of seed for Co; a control for each fertilization system and an absolute control were included. Yield components, nodules characteristics and N content by grains and foliage were evaluated.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ith seven treatments and five replications was used. Mo application increased the grain yield, grain size, nodulation and N accumulation in grains under both fertilization systems. Mo increased the total N uptake by the plant in 35.4% and 26%, for N fertilized and inoculated plants, respectively. Co application increased only nodules number and weight, and N content under inoculation. Mo application to beans cultivated in alkaline soils is recommended, but Co application is suitable only when beans are inoculated with rhizob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 Co N fertilization Rhizobium etli N cont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