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周礼》中的“豕人”
1
作者 刘继刚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2-244,共3页
《周礼》中的豕人一职应当是存在的。豕人是专门负责为王室喂养和掌管祭祀用猪的职官。一方面猪是早期居民的重要食物来源,需要专门的人员来负责饲养,另一方面猪是三代时期祭祀的重要牺牲,需要专门的人员来负责祭祀用豕的管理。豕人的... 《周礼》中的豕人一职应当是存在的。豕人是专门负责为王室喂养和掌管祭祀用猪的职官。一方面猪是早期居民的重要食物来源,需要专门的人员来负责饲养,另一方面猪是三代时期祭祀的重要牺牲,需要专门的人员来负责祭祀用豕的管理。豕人的地位和作用不是牧人和别的职官所能替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豕人 祭祀 牺牲
下载PDF
间型三棱齿象(Trilophodon connexus Hopwood,1935)属于豕棱齿象类而非嵌齿象
2
作者 李春晓 陈津 王世骐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6,共14页
间型三棱齿象(Trilophodon connexus Hopwood,1935)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嵌齿象属(Gomphotherium)的一个代表种。然而,由于其下颌联合部与下门齿的形态未知,这一归入存疑。重新研究了来自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地区哈拉玛盖组的一... 间型三棱齿象(Trilophodon connexus Hopwood,1935)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嵌齿象属(Gomphotherium)的一个代表种。然而,由于其下颌联合部与下门齿的形态未知,这一归入存疑。重新研究了来自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地区哈拉玛盖组的一件此前归为陕西嵌齿象相似种(Gomphotherium cf.G.shensiensis)的下颌。该下颌联合部伸长,呈深槽状,下门齿缺失,因此确定可归入豕棱齿象科(Choerolophodontidae)。进一步将间型三棱齿象的正型标本与其相比较,两者颊齿的关键特征完全一致,包括:高度丘型化,m3伸长,具有四脊,上下颊齿第二脊“人字型”(chevron)很弱,第二脊中附锥与前中心小尖不愈合,釉质褶皱、齿谷中小锥及白垩质发育弱或缺失。因此,间型三棱齿象事实上是一种豕棱齿象类而非嵌齿象。综上所述,暂将其改定为间型“豕棱齿象”(“Choerolophodon”connexus(Hopwood,1935))。同时,以上特征与北美的索普颌门齿象(Gnathabelodon thorpei)比较接近。此外,在颌门齿象属和间型“豕棱齿象”中,颊齿第二脊呈“人字型”,釉质褶皱、齿谷中小锥及白垩质发育强这些典型的豕棱齿象属(Choerolophodon)的特征较弱甚至缺失,但m3齿脊数变多,这表明颌门齿象属可能起源于东亚的间型“豕棱齿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世 嵌齿象 颌门齿象 棱齿象 长鼻类
下载PDF
甲骨文“豕”字含义辨析
3
作者 韩文博 《殷都学刊》 2024年第2期10-17,共8页
先秦时期豕不仅可以指称家猪,而且还可指野猪。从语源学的角度来讲,用作专有名词之“豕”应早于集合名词“豕”,因此,最早的“豕”应指“野猪”。就甲骨文所见之情形可知,不仅田猎卜辞中被捕获之“豕”为野猪无疑,而且用于祭祀之“豕”... 先秦时期豕不仅可以指称家猪,而且还可指野猪。从语源学的角度来讲,用作专有名词之“豕”应早于集合名词“豕”,因此,最早的“豕”应指“野猪”。就甲骨文所见之情形可知,不仅田猎卜辞中被捕获之“豕”为野猪无疑,而且用于祭祀之“豕”牲除个别作集合名词泛指一切猪类牺牲外,其余亦应指野猪;与此相应,豖、彖、豚、豭、豝、豲、■等则均应指家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野猪 家猪
下载PDF
关于甲骨文所谓“■”字的一点补充意见———附说古文字中从“豕”的“献”字
4
作者 朱国雷 《中国文字研究》 2023年第1期14-28,共15页
甲骨文中有一个用作“远迩”之“迩”及地名的字,旧隶作“■(■)”。此字所从动物形并非“犬”,而是“豕”,应当改隶作“■”。金文中过去看作从“犬”的所谓“■”也应当一并改隶作“■”。据此我们可以将甲骨金文中的“■”字与侯马... 甲骨文中有一个用作“远迩”之“迩”及地名的字,旧隶作“■(■)”。此字所从动物形并非“犬”,而是“豕”,应当改隶作“■”。金文中过去看作从“犬”的所谓“■”也应当一并改隶作“■”。据此我们可以将甲骨金文中的“■”字与侯马盟书的“■”字及清华简《四告》的“■”字建立联系。“■”字应当看作从“埶”省声、从“豕”之字。旧以为从犬的“献”字在甲骨文以及部分西周金文中亦从“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迩
下载PDF
一株猪源豕链球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煜 吴达 +7 位作者 孙敏 王楷宬 邓明俊 吴振兴 岳志芹 郑小龙 孙涛 肖西志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9-223,共5页
从一头病死猪分离到一株疑似猪链球菌的菌株,通过生化鉴定、链球菌血清学分群、猪链球菌的血清学分型、PCR鉴定排除了是猪链球菌的可能。应用16SrDNA的通用引物27F和1492R对可疑菌的核酸扩增、测序及序列比对表明,所分离到的菌株与豕链... 从一头病死猪分离到一株疑似猪链球菌的菌株,通过生化鉴定、链球菌血清学分群、猪链球菌的血清学分型、PCR鉴定排除了是猪链球菌的可能。应用16SrDNA的通用引物27F和1492R对可疑菌的核酸扩增、测序及序列比对表明,所分离到的菌株与豕链球菌具有98%的同源性,因此判断为豕链球菌。小鼠感染试验显示,感染的小鼠没有明显的发病症状,且2周后仍正常存活,因此认为所分离的豕链球菌不具有致病性或具有较弱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分析
下载PDF
“豕韦”考略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彦永 《殷都学刊》 2016年第3期110-113,117,共5页
"豕韦"是一个古老的原始部落,在夏、商、周三代发展成为具有重大影响的方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样一个由原始部落发展而成的重要方国,与其他众多方国一样经历了由盛至衰的过程。
关键词 原始部落 方国 夏商周历史
下载PDF
“小豕”就是微型猪 被引量:1
7
作者 田恒金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豚” 古代词汇 词义 “猪”
下载PDF
“家”与“豕”:文字与人类学的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田沐禾 《百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98-103,共6页
"家"字"从宀从豕",具象地保留下人类生存方式的历史记忆,所谓无"豕"不成"家",体现的是农耕文明的基本生存方式。通过对猪的圈养与驯化史的追溯可知,"豕"是农业文明特别是华夏农业文... "家"字"从宀从豕",具象地保留下人类生存方式的历史记忆,所谓无"豕"不成"家",体现的是农耕文明的基本生存方式。通过对猪的圈养与驯化史的追溯可知,"豕"是农业文明特别是华夏农业文明的一个象征符号,"豕"与"家"的生养关系在饮食文化、节祭信仰等方面都多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
下载PDF
《豕蹄》成书与“新文字”等史事 被引量:1
9
作者 蔡震 《郭沫若学刊》 2014年第4期33-35,共3页
《豕蹄》(上海不二书店1936年10月初版)习惯上被称作郭沫若的历史小说作品集,收录了他的六篇历史小说。但是实际上《豕蹄》还辑录了《初出夔门》等五篇自传散文,另有一首《献诗》。尽管郭沫若的作品集常常将不同文学体裁的作品混编... 《豕蹄》(上海不二书店1936年10月初版)习惯上被称作郭沫若的历史小说作品集,收录了他的六篇历史小说。但是实际上《豕蹄》还辑录了《初出夔门》等五篇自传散文,另有一首《献诗》。尽管郭沫若的作品集常常将不同文学体裁的作品混编成集,但把历史小说和自传散文,再加一首诗作辑录为一个集子,还是有点“不搭界”的感觉。其原因,在《豕蹄·后记》中曾说到,关联到当时的一些史事。但《豕蹄》中的历史小说作品被收入小说集《地下的笑声》之后,这篇《后记》就被删掉了(以后的《沫若文集》《郭沫若全集》均如此)。《序》因另成一篇文章,即《从典型说起》,后来先后编入《沫若文集》第11卷,《郭沫若全集》第16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 史事 历史小说 文字 成书 《初出夔门》 《后记》 郭沫若
下载PDF
试析“虎噬马”、“虎豕咬斗”纹饰牌的造型语言
10
作者 苏伊乐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9-62,共4页
中国古代北方草原青铜艺术精品与佳作不胜枚举,其中青铜饰牌是草原青铜艺术中最为精彩的"亮点"。而"虎噬马"纹带饰和"虎豕咬斗"纹金饰牌则是比较典型的鄂尔多斯青铜饰牌之一,它们以其独特的立意、构思巧... 中国古代北方草原青铜艺术精品与佳作不胜枚举,其中青铜饰牌是草原青铜艺术中最为精彩的"亮点"。而"虎噬马"纹带饰和"虎豕咬斗"纹金饰牌则是比较典型的鄂尔多斯青铜饰牌之一,它们以其独特的立意、构思巧妙的构图设计、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娴熟的技巧,显示出中国古代北方草原青铜艺术独特的造型语言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噬马 纹带饰 咬斗 纹金牌饰 鄂尔多斯 青铜饰牌 造型语言
下载PDF
郑州古代豕的雕塑艺术研究
11
作者 王蔚波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22-24,共3页
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其悠久的雕塑艺术历史和丰富而光辉灿烂的雕塑艺术遗产,不仅在中国,乃至在世界美术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郑州地区古代豕的雕塑,可谓古代雕塑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先民智慧的结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 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其悠久的雕塑艺术历史和丰富而光辉灿烂的雕塑艺术遗产,不仅在中国,乃至在世界美术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郑州地区古代豕的雕塑,可谓古代雕塑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先民智慧的结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古代 的雕塑 造型艺术
下载PDF
新疆牛源豕链球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明辉 王开胜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180-183,共4页
为查明发生于新疆塔城地区某农场成年牛所发生的一种以流涎,狂躁或低头呆立,视力障碍,咽喉水肿,脑膜出血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的病原,采集该农场濒死期病牛的脑、心血、肝、脾和淋巴结,分离其病原,研究病原的形态学特性、培养特性、API ST... 为查明发生于新疆塔城地区某农场成年牛所发生的一种以流涎,狂躁或低头呆立,视力障碍,咽喉水肿,脑膜出血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的病原,采集该农场濒死期病牛的脑、心血、肝、脾和淋巴结,分离其病原,研究病原的形态学特性、培养特性、API STREP 20生化特性、链球菌乳胶凝集诊断试剂的血清学特性;采用平板法观察细菌对绵羊血和兔血的溶血情况;根据NCSL标准采用纸片法检测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谱;选用清洁级小白鼠和家兔作为实验动物,观察分离株的毒力和致病性。结果表明:引起该此发病的病原为豕链球菌,血清学类型为兰氏B型,分离株有较强的毒力和致病性且对青霉素和四环素有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商代青铜豕卣的缺损还原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光敏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3-73,共11页
上海博物馆藏商晚期豕卣形制独特,纹饰精美,但缺损较多,近原器总面积的一半。为了能够呈现豕卣的完整面貌,在翻模复制原器纹饰补缺这一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通过剪裁树脂补缺件、借位修正等手段,解决了翻模补缺件和原器部分纹饰... 上海博物馆藏商晚期豕卣形制独特,纹饰精美,但缺损较多,近原器总面积的一半。为了能够呈现豕卣的完整面貌,在翻模复制原器纹饰补缺这一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通过剪裁树脂补缺件、借位修正等手段,解决了翻模补缺件和原器部分纹饰、器形存在微差的常见问题,不仅在豕卣修复上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也试图为青铜器补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修复 翻模 剪裁法
下载PDF
一株猪源豕链球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季 王志成 +1 位作者 张欣 羊扬 《科技视界》 2021年第24期70-71,共2页
2018年12月,扬州大学动物疾病检测与技术服务中心对江苏省东台市溱东镇送检的一例咽喉水肿、脑膜出血的病死猪进行检测,采集相关病料组织,分离细菌并进行血平板培养,分离出一种菌株,该菌株显示出怀疑是猪链球菌的明显β溶血现象。为进... 2018年12月,扬州大学动物疾病检测与技术服务中心对江苏省东台市溱东镇送检的一例咽喉水肿、脑膜出血的病死猪进行检测,采集相关病料组织,分离细菌并进行血平板培养,分离出一种菌株,该菌株显示出怀疑是猪链球菌的明显β溶血现象。为进一步确证该菌,本研究计划通过分子生物学试验以及生化试验,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对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敏感,而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氨曲南等耐药。TEM基因检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分离鉴定 生化试验
下载PDF
印尼新几内亚巴布亚省豕蛙属4新种(两栖纲:姬蛙科)(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Rainer GNTHER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3-674,共22页
姬蛙科豕蛙属(Choerophryne)已知5种,几乎都分布于新几内亚岛东部地区,已有物种的描述多基于较少数量的标本,由于标本贫乏,迄今无后续研究。本文针对采集于1998-2003年的50号标本,对该属进行了再研究,并描述了分布于新几内亚岛的巴布亚... 姬蛙科豕蛙属(Choerophryne)已知5种,几乎都分布于新几内亚岛东部地区,已有物种的描述多基于较少数量的标本,由于标本贫乏,迄今无后续研究。本文针对采集于1998-2003年的50号标本,对该属进行了再研究,并描述了分布于新几内亚岛的巴布亚西北地区鲜为人知的4新种。与同属已知物种比较,新种的有效性得到来自形态、声谱以及分子数据的综合分析结果的支持。在新几内亚岛西部地区豕蛙属4新种中,至少有3种的种群密度很高,从而极大增加了对该属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类 无尾目 姬蛙科 蛙属 新种 形态 生态 声谱 mtDNA 新几内亚 巴布亚
下载PDF
论《豕蹄》的现代性
16
作者 廖锋 任美衡 《百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38-40,共3页
《豕啼》以现代意识观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艺术地融进现实生活的内容和作家的主体意识 ,创作上吸取中外文学的优秀技巧 ,推动了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郭沫若 <蹄> 历史 现实 自我
下载PDF
《故事新编》与《豕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侯兴 《郭沫若学刊》 1989年第1期37-44,24,共9页
鲁迅与郭沫若创作历史小说几乎是同步的。鲁迅始于1922年10月发表短篇《不周山》(后改名《补天》);郭沫若于1923年7、8月先后发表短篇《(宛鸟)》(后改名《漆园吏游梁》)、《函谷关》(后改名《柱下史入关》)。鲁迅于1936年1月出版历史小... 鲁迅与郭沫若创作历史小说几乎是同步的。鲁迅始于1922年10月发表短篇《不周山》(后改名《补天》);郭沫若于1923年7、8月先后发表短篇《(宛鸟)》(后改名《漆园吏游梁》)、《函谷关》(后改名《柱下史入关》)。鲁迅于1936年1月出版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郭沫若于同年10月出版历史小说集《豕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新编》 历史小说 讽谕 创作动机 小说题材 柱下史 游梁 思想性格 宴之敖
下载PDF
《故事新编》和《豕蹄》比较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锋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25-28,34,共5页
鲁迅的《故事新编》和郭沫若的《豕蹄》是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中两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集,通过对两者的创作观念、创作方法、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的比较分析,可以从中探寻到鲁迅和郭沫若这两位新文学大师在历史小说创作上的个性和共性,以及... 鲁迅的《故事新编》和郭沫若的《豕蹄》是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中两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集,通过对两者的创作观念、创作方法、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的比较分析,可以从中探寻到鲁迅和郭沫若这两位新文学大师在历史小说创作上的个性和共性,以及他们在推动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实现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中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郭沫若 故事新编 比较
下载PDF
《故事新编》与《豕蹄》比较研究述评
19
作者 廖盛荣 《郭沫若学刊》 2012年第3期54-56,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从取材、创作方法、如何评价"油滑""古为今用"等方面比较研究了鲁迅的《故事新编》和郭沫若的《豕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过,综观这些文章便会发现,我们在比较研究过程中还有不少值得注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从取材、创作方法、如何评价"油滑""古为今用"等方面比较研究了鲁迅的《故事新编》和郭沫若的《豕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过,综观这些文章便会发现,我们在比较研究过程中还有不少值得注意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新编》 蹄》 比较 述评
下载PDF
《说命》“生二牡豕”与《洹宝》238号甲骨合读
20
作者 王挺斌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4期126-128,共3页
清华简《说命》言辞古奥难解,取材年代较早。其"生二牡豕"之语,可以与《洹宝斋所藏甲骨》第238号甲骨文合读,两者都带有一些文学特质。其"我其杀之?我其已,勿杀"句,虽然带有一些对贞卜辞的特点,但是与"勿已&qu... 清华简《说命》言辞古奥难解,取材年代较早。其"生二牡豕"之语,可以与《洹宝斋所藏甲骨》第238号甲骨文合读,两者都带有一些文学特质。其"我其杀之?我其已,勿杀"句,虽然带有一些对贞卜辞的特点,但是与"勿已"类卜辞仍存在一定的区别。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后人不熟悉商代语言而进行改写所造成的。另外,《说命》简文"失仲是生子"之"是",我们改读为"适",解释为正好、恰巧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命》“生二牡 甲骨文 合读 改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