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象似符的连续与互动 被引量:3
1
作者 周运会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35-140,共6页
以皮尔斯符号理论为基础,通过研究汉字中的象似符及其发展演变,探讨图像、图表和隐喻之间是否连续、如何互动的问题。研究表明,有的象似符具有较为纯粹的某种象似性,有的象似符兼具两种或三种象似性;图像符号、图表符号和隐喻符号都可... 以皮尔斯符号理论为基础,通过研究汉字中的象似符及其发展演变,探讨图像、图表和隐喻之间是否连续、如何互动的问题。研究表明,有的象似符具有较为纯粹的某种象似性,有的象似符兼具两种或三种象似性;图像符号、图表符号和隐喻符号都可发生在符号最初形成的第一层级。在汉字演变过程中,有的图像符号变成了图表符号;有的图像符号被用来表达与其对象不同但又相似的事物,变成了隐喻符号。在图表象似符和隐喻象似符之间,有一种过渡性的符号,我们称之为隐喻图式符。隐喻图式符以图式形式再现了抽象的概念。图像、图表和隐喻象似符之间是连续的,它们的规约性依次增强,体现了象似符号规约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尔斯 汉字 象似符 连续
下载PDF
网络语言的象似符及社会文化研究
2
作者 刘洁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155,共5页
象似符是象似性原则在语言中的表现,汉语中的象似符研究在中国仅有几十年的历史,而网络语言的象似性符研究则不太深入。象似符是网络语言中比较常见和多见的语言符号,本文比较细致地分析了网络语言中的象似符号,并从社会群体、社会认知... 象似符是象似性原则在语言中的表现,汉语中的象似符研究在中国仅有几十年的历史,而网络语言的象似性符研究则不太深入。象似符是网络语言中比较常见和多见的语言符号,本文比较细致地分析了网络语言中的象似符号,并从社会群体、社会认知机制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网络语言的社会文化动因,对于科学深入认识网络语言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似符 网络语言 社会文化
下载PDF
指示意义之符与体示意义之迹——钱锺书论“《易》之象”与“《诗》之喻”的差异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涛 《华中学术》 CSSCI 2016年第1期20-27,共8页
钱锺书认为'《易》之象'与'《诗》之喻'貌同心异,不可一概而论。首先,二者性质不同:前者是指示意义之符(sign),象与意不即而可离,具有相对的任意性;后者是体示意义之迹(icon),象与意即而不离,不容替换更张。其次,二者... 钱锺书认为'《易》之象'与'《诗》之喻'貌同心异,不可一概而论。首先,二者性质不同:前者是指示意义之符(sign),象与意不即而可离,具有相对的任意性;后者是体示意义之迹(icon),象与意即而不离,不容替换更张。其次,二者作用有别:前者是传达意义的工具,得意可忘象;后者是抒情言志的'事物当对',须循象而得意。再次,二者地位不等:前者可存而过之,关键在于理解其言外象外之意;后者须持而守之,当以此言此象作为解读诗歌的出发点和归宿,故可用说《诗》之法说《易》,但不能用解《易》之法解《诗》。钱锺书自认为对此问题的论说发前人未发之覆,足以'开拓万世心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易》之 《诗》之喻 象似符 客观对应物
原文传递
汉字的符号指称功能——以“■二”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军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20年第3期16-21,共6页
根据皮尔士,符号可分为规约符(symbol)、指示符(index)和象似符(icon)三种,人们一般认为语言属于规约符,而指示符与象似符往往与非语言符号相关。然而,对于以复杂笔画为构词部件,常以字形为表意手段的汉字来说,字并非仅作为规约符而存在... 根据皮尔士,符号可分为规约符(symbol)、指示符(index)和象似符(icon)三种,人们一般认为语言属于规约符,而指示符与象似符往往与非语言符号相关。然而,对于以复杂笔画为构词部件,常以字形为表意手段的汉字来说,字并非仅作为规约符而存在,也可能会发挥指示符与象似符的功能。本文通过对"■二"这两个特殊的汉字符号进行分析,指出其作为规约符、指示符以及象似符的特征,继而对普通汉字符号学特征的分析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二 规约 指示 象似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