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轴”:中国古代文法理论的象喻思维和艺术阐释
1
作者 谢文惠 孙敏强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0-147,共8页
“机轴”范畴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学象喻式批评的印记。文论家将“机轴”置于作文法理论基石的位置,借此范畴蕴含的创新意味解文法、品文法。在这个意义上,“机杼”“机轴”互为依托,都指涉开自家生面的文法与体格,二者的相似性关联在... “机轴”范畴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学象喻式批评的印记。文论家将“机轴”置于作文法理论基石的位置,借此范畴蕴含的创新意味解文法、品文法。在这个意义上,“机杼”“机轴”互为依托,都指涉开自家生面的文法与体格,二者的相似性关联在宋元时期定格。宋元以降的学者们又以水为参照,将“机轴”范畴推衍扩大至“水机”,对“文心”予以重点阐发,使文法理论范畴的内涵更为精微广博。“机轴”范畴根植于诗文的形式构成,使诗文创新之道得以铺衍开来。在其逻辑生成到内涵演变的过程中,其品类细化至字词句篇章等法,生成了一个文法体系,既关联文本,又依托文势。从纯粹文本言说层面的作文法理论术语,到后来逐渐深入至文本内部蕴含的审美信息和艺术阐释,“机轴”范畴彰显出文法理论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汉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轴 象喻思维 中国古代文法理论 艺术阐释
原文传递
论风骨象喻与文学心力——《文心雕龙·风骨》的文化再诠释
2
作者 唐辉 《云梦学刊》 200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以风骨为喻讨论文学创作中的心力问题,刘勰是文论史上的第一人。从文化角度来看,任何时代的文学都是一种以语言结构为载体的人文心智结构,因而文学创作的本质特征之一就在于主体的情感力、理智力及以此为基础生成的综合思想力、社会行... 以风骨为喻讨论文学创作中的心力问题,刘勰是文论史上的第一人。从文化角度来看,任何时代的文学都是一种以语言结构为载体的人文心智结构,因而文学创作的本质特征之一就在于主体的情感力、理智力及以此为基础生成的综合思想力、社会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喻思维 风骨概念 心力理论
下载PDF
“一阴一阳之谓道”与中国十二生肖的阴阳 被引量:2
3
作者 潘殊闲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6-11,共6页
阴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元范畴,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辟概括,深刻濡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于十二生肖而言,十二种动物的有序排列,渗透了丰富的阴阳思想。如何认识这些阴... 阴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元范畴,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辟概括,深刻濡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于十二生肖而言,十二种动物的有序排列,渗透了丰富的阴阳思想。如何认识这些阴阳思想,古人的切入角度有趣而又有异:有的从十二生肖的生理特征区分,有的以十二生肖的习性特征区分,有的以《周易》卦象区分。但不论如何区分,"一阴一阳"的哲学思想根深蒂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的象喻思维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周易》 十二生肖 象喻思维
下载PDF
侗医病名辨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袁涛忠 郭伟伟 龙冬艳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6年第11期39-43,共5页
本文回顾及分析了侗族传统医学疾病名称的内涵、命名方式,并对病名特色以及汉语翻译的策略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侗族传统的直观思维、象喻思维是侗医认知疾病的重要思维方式;侗医主要依据病人的主观不适、异常感觉或受病因损害作用后... 本文回顾及分析了侗族传统医学疾病名称的内涵、命名方式,并对病名特色以及汉语翻译的策略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侗族传统的直观思维、象喻思维是侗医认知疾病的重要思维方式;侗医主要依据病人的主观不适、异常感觉或受病因损害作用后生理或心理上出现的不正常的状态给疾病命名;侗医病名有着明显的侗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医药 病名辨析 命名形式 象喻思维 直观喻性 摹拟性 侗族传统文化 侗语固有词 汉语借词 汉语翻译
下载PDF
侗族理论文化的空白及其启示
5
作者 胡秀彬 《怀化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25-28,共4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侗族没有形成理论文化的原因,分析了侗族理论文化空白对侗文化发展的影响,指出侗文化的根本前途在于全方位接受现代文化以及继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关键词 理论文化 知识阶层 象喻思维方式
下载PDF
四时气象与天体:宋代象喻文学批评的有趣选择 被引量:1
6
作者 潘殊闲 《中外文论》 2016年第1期206-214,共9页
宋人文学批评于四时气象与天体的取喻,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象喻思维的特性,彰显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盎然兴趣,它提示我们,自然是有生命的;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自然与人是相通的;四时气象与天体跟古人的文学创作有内在的相似性;春夏秋冬四时... 宋人文学批评于四时气象与天体的取喻,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象喻思维的特性,彰显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盎然兴趣,它提示我们,自然是有生命的;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自然与人是相通的;四时气象与天体跟古人的文学创作有内在的相似性;春夏秋冬四时、风云气雷、日月、星辰河汉与为文之动因、内容、风格、意义、影响与价值等异质同构,形神肖似;以四时气象与天体象喻文学批评,在形象、生动、亲切、轻松中融会融解理智与情感、历史与现实、作家与作品、得与失、优与劣、功与过、高与下、内与外、形与神、知与行,诚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利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时气 天体 宋代 文学批评 象喻思维 民族审美心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