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象外之境:北魏时期麦积山石窟泥塑造像研究
1
作者 白洋洋 《天工》 2022年第18期72-74,共3页
天水麦积山石窟的泥塑是工匠利用传统手工艺,经过起稿、塑造、描绘等方法创作而成的雕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和世俗性。北魏时期的麦积山石窟泥塑造像初步展现出属于东方的审美趣味。这种审美趣味具有“象”与“境”... 天水麦积山石窟的泥塑是工匠利用传统手工艺,经过起稿、塑造、描绘等方法创作而成的雕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和世俗性。北魏时期的麦积山石窟泥塑造像初步展现出属于东方的审美趣味。这种审美趣味具有“象”与“境”两个层次,“象”为“实”,“境”为“虚”,虚实相生,境出象外,形成了基于物象而又超越物象的深层意蕴,即中国人所追求的“象外之境”。从北魏时期麦积山石窟泥塑造像的形式特征和意蕴美感着手,以历史背景为基础,分析麦积山石窟泥塑造像在创作前、创作中、创作后三个阶段的发展与演化,进而探讨北魏时期麦积山泥塑所呈现出的“象外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麦积山石窟 泥塑 象外之境
下载PDF
查生动之形 悟象外之境——涵泳语文的形象之思
2
作者 袁玲 《小学语文教学》 2017年第12期50-51,共2页
在涵泳语文的课堂,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伴随自身主观的情感体验,开展积极主动的形象思维,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思维 语文学习 象外之境 涵泳 情感体验 积极主动 课堂
原文传递
古典戏曲中艺术意境的多层次构成:以《牡丹亭》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洋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83-90,共8页
意境是构成中国古典戏曲审美特点的重要方面,古典戏曲本身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意境生成场域。戏曲的意境,在本质上与中国美学的哲学根源相通。《牡丹亭》的意境生成,是汤显祖对历代艺术家追求意境审美理想的回应与拓展。《牡丹亭》... 意境是构成中国古典戏曲审美特点的重要方面,古典戏曲本身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意境生成场域。戏曲的意境,在本质上与中国美学的哲学根源相通。《牡丹亭》的意境生成,是汤显祖对历代艺术家追求意境审美理想的回应与拓展。《牡丹亭》的艺术意境呈现出层层递进的深度模式,包括曲词中的情景妙合、戏曲特有的叙事性和丰富性,以及舞台之外的普遍性哲思。古典戏曲的意境层次由浅入深、从有限到无限,意境的最终实现是以审美的方式完成对人生超越性、本真性的反思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戏曲 《牡丹亭》 艺术意 象外之境
下载PDF
画中有诗——谈柯罗风景画中的意境 被引量:1
4
作者 牛二春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7-79,共3页
柯罗是法国19世纪伟大的风景画家。他的风景画单纯、清新、自然、朴素,在画面中处处都流露着对大自然的感情,表现着梦幻般的景象。
关键词 柯罗 风景画 情感 象外之境
下载PDF
禅境与艺境
5
作者 赵旗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5-32,共8页
关键词 《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 言不尽意 《诗品》 陶渊明 象外之境 道家审美
下载PDF
含蓄与意境 被引量:1
6
作者 苏恒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1-8,29,共9页
含蓄,是艺术的普遍性品格;是构成意境的要素;又是创造艺术美的一种方法和途径。我国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关于意境的论述,几乎都涉及到含蓄问题。解放后,有的文章甚至认为含蓄即意境,把含蓄看作意境的同义词。这种看法未必有什么理论意义... 含蓄,是艺术的普遍性品格;是构成意境的要素;又是创造艺术美的一种方法和途径。我国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关于意境的论述,几乎都涉及到含蓄问题。解放后,有的文章甚至认为含蓄即意境,把含蓄看作意境的同义词。这种看法未必有什么理论意义,但它至少说明了,在艺术的审美本性中,含蓄和意境同样重要。含蓄未必构成意境,但没有含蓄也就没有意境。正如水份未必构成生命,但没有水份也就没有生命一样。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蓄美 起情 象外之境 鸷鸟 尽丽 余意 美感享受
下载PDF
理在意境内部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7
作者 周德思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1-46,共6页
意境,作为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历来深受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们的重视。但由于古人对意境内涵的表述比较模糊,使得我们至今还很难把握它。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深入到意境的内部结构进行探讨,这对于弄清意境的内涵是很有意义的。... 意境,作为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历来深受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们的重视。但由于古人对意境内涵的表述比较模糊,使得我们至今还很难把握它。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深入到意境的内部结构进行探讨,这对于弄清意境的内涵是很有意义的。但就笔者所见,一般都比较注重对形与神、情与景这两个层次的研究,很少涉及情和景以外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趣 形神 内部结构 地位和作用 客观景物 的构成 象外之境 “妙悟”
下载PDF
论《边城》的意境结构
8
作者 朱世民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00-102,99,共4页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营造了一个神秘的“湘西世界” ,其意境深远而蕴涵丰富 。
关键词 象外之境 文学评论 小说 沈从文 《边城》
下载PDF
境生于象外——汉字营造设计境界诠释
9
作者 王志强 《艺术教育》 2008年第3期30-31,共2页
汉字中的“象”是自然,是宇宙精神,是设计的本源,所谓“境生于象外”。汉字是在“象”的基础上诞生、完善并丰富起来的,汉字是最具文化特质的“象”,是最能体现艺术精神的“象”,是营造“象外之境”最有力的设计元素。文章从汉字... 汉字中的“象”是自然,是宇宙精神,是设计的本源,所谓“境生于象外”。汉字是在“象”的基础上诞生、完善并丰富起来的,汉字是最具文化特质的“象”,是最能体现艺术精神的“象”,是营造“象外之境”最有力的设计元素。文章从汉字的产生发展、文化功能等方面探讨其在设计中的潜力和地位,从而诠释汉字营造设计境界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元素 汉字 诠释 宇宙精神 文化特质 艺术精神 象外之境
原文传递
论刘禹锡诗的艺术追求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瑞峰 《中州学刊》 1987年第6期101-103,共3页
作为崛起于中唐诗坛的一支异军,刘禹锡诗有着自身的卓异面目和独特风貌,这与诗人别具一格的艺术追求自不可分:他把“境生于象外”视为诗歌艺术美的极致,为使其诗具有“象外之境”而作了锲而不舍的努力。 唐诗发展的浪潮由盛唐泻入中唐后... 作为崛起于中唐诗坛的一支异军,刘禹锡诗有着自身的卓异面目和独特风貌,这与诗人别具一格的艺术追求自不可分:他把“境生于象外”视为诗歌艺术美的极致,为使其诗具有“象外之境”而作了锲而不舍的努力。 唐诗发展的浪潮由盛唐泻入中唐后,出现了九曲回环、九派分流的局面。大历年间的相对低潮过去之后,贞元、元和之际再度掀起了涛飞浪卷的洪峰。时代所造就的一大批诗人沿着不同的道路登上了诗坛。他们都不愿“随人作计”、“袭人衣钵”,纷纷将探求的触角伸向新的领域,以各不相肖的艺术实践,促成了中唐诗歌的繁荣,而繁荣的主要标志便是风格和流派的众多。中唐诗坛最有影响的是元白和韩孟诗派。元白诗派以平易通俗见长,韩孟诗派以奇险怪僻见长。尽管他们在风格上的差异很大,却有一个共同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生于 诗的艺术 韩孟诗派 中唐诗坛 元白诗派 象外之境 武元衡 垂杨 景物
下载PDF
浅议“隐逸”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关系
11
作者 冯炳超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0年第9期73-75,共3页
"隐逸"作为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是调节士、文人与统治集团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东汉以来,隐士与山水的关系亲近起来,以至于后人把隐士与山水的关系看成自然乃至必然的关系。中国传统山水画尚"意",始终表现着... "隐逸"作为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是调节士、文人与统治集团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东汉以来,隐士与山水的关系亲近起来,以至于后人把隐士与山水的关系看成自然乃至必然的关系。中国传统山水画尚"意",始终表现着传统文人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在审美和创作中,中国人通过山水画艺术来彰显自身的心理和谐,以追求尚意的"象外之境"的艺术审美特征,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与自然的心灵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山水画 山水画论 审美特征 象外之境 理想人格 人与自然 精神家园 中国山水画 山水画艺术 心理和谐
下载PDF
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我解“诗画一律”
12
作者 徐迅 《中国画画刊》 2012年第6期70-72,共3页
“诗画一律”一语出自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与画有相通之处,山水诗与山水画尤其如此。中国山水诗兴于魏晋南北朝,盛于唐代,与画境一经交汇,又别出意象也。山水诗所造言... “诗画一律”一语出自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与画有相通之处,山水诗与山水画尤其如此。中国山水诗兴于魏晋南北朝,盛于唐代,与画境一经交汇,又别出意象也。山水诗所造言外之境,可谓之“诗意”,景物与心境合为诗者也,以此入画,则有画意。或山水画所造象外之境,可谓之“画意”,景物与心境合为画者也,以此转入为诗,亦有诗意。王维题《蓝田烟雨图》诗:“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苏东坡评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所谓“诗中有画”,即心境托之以景物,“画中有诗”,则超乎景物之表有意象出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画一律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魏晋南北朝 山水画 象外之境 山水诗 景物
下载PDF
刘禹锡诗论新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晓岚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6-102,共7页
刘禹锡诗论新探赵晓岚刘禹锡的诗论虽不多,但涉及面相当广泛,其中有些观点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很值得诗论界弓愧重视。本文拟就其主要观点、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诗史上所处的地位和影响作些探讨。一、强调诗歌“义得而言丧”,“境生于... 刘禹锡诗论新探赵晓岚刘禹锡的诗论虽不多,但涉及面相当广泛,其中有些观点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很值得诗论界弓愧重视。本文拟就其主要观点、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诗史上所处的地位和影响作些探讨。一、强调诗歌“义得而言丧”,“境生于象外”的审美特质《董氏武陵集纪》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生于 诗歌创作 艺术想 诗论 司空图 象外之境 审美特质 唐代诗歌 柳宗元
下载PDF
试论范宽在山水画史中的地位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彦文 《美术大观》 2004年第2期50-51,共2页
关于范宽的史料记载着实有限,在有限的记载中,元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却说了这样一句话,"性温厚,嗜酒落魄"。这不禁要让我们重新思考其在历史中的真正位置到底如何了。因为与其"落魄"的身世相比,古代文献记载中... 关于范宽的史料记载着实有限,在有限的记载中,元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却说了这样一句话,"性温厚,嗜酒落魄"。这不禁要让我们重新思考其在历史中的真正位置到底如何了。因为与其"落魄"的身世相比,古代文献记载中范宽在山水画史中的地位却是绝对的举足轻重。本文的主体思想也是客观的恢复范宽在绘画史中的真正地位,针对这种恢复,我选了"徽宗的意旨"和"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逸格” 苏轼 绘画史 主体思想 《图绘宝鉴》 《图画见闻志》 黄休复 文献记载 象外之境
下载PDF
辞章的主体性和规律性
15
作者 王占馥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36-39,共4页
本文以文学创作为依据,论述辞章的主体性和规律性二者之间互相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 主体性 毛泽东 辞章 思维规律 象外之境 内在结构 心理结构 的组合 主体化 基本规律
下载PDF
漫谈古典诗歌的鉴赏(下)
16
作者 周先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3-36,共4页
漫谈古典诗歌的鉴赏(下)周先慎了解,感悟,联想—这是鉴赏古典诗歌的三个环节,也可以说是三个层次,三种境界。下面分开来说。一、了解了解是鉴赏的基础,也是鉴赏的开始。了解不等于鉴赏,但没有了解就谈不上鉴赏。对一首诗的了解... 漫谈古典诗歌的鉴赏(下)周先慎了解,感悟,联想—这是鉴赏古典诗歌的三个环节,也可以说是三个层次,三种境界。下面分开来说。一、了解了解是鉴赏的基础,也是鉴赏的开始。了解不等于鉴赏,但没有了解就谈不上鉴赏。对一首诗的了解,大致有这样一些方面:第一是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和意 诗歌鉴赏 八阵图 时代背景 诸葛亮 象外之境 艺术想像 鸟兽草木之名 思想感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