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存在主义的“诗”之“思”——论作为象征剧的《雷雨》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经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9-107,共9页
在存在主义视阈中,艺术通过象征的召唤进入"诗"之"思"。从这样的思路来把握《雷雨》不失为一种新的诠释途径。首先,在《雷雨》中作者从"情欲"——伦理叙事角度对人的存在状态进行把握,体现的是"诗&q... 在存在主义视阈中,艺术通过象征的召唤进入"诗"之"思"。从这样的思路来把握《雷雨》不失为一种新的诠释途径。首先,在《雷雨》中作者从"情欲"——伦理叙事角度对人的存在状态进行把握,体现的是"诗"(象征之艺)中蕴涵的"思"(生命之惑)。其次,《雷雨》在诗学层面建构了超现实的梦幻形态,一方面表现了生命存在感与艺术创作观的内在统一性,同时又以有限的存在方式指向无限的存在意义,表达了对生命存在近乎寓言式的思考。其三,作为一种悲剧范本,《雷雨》的悲剧性象征的能指层面由"周公馆"和"雷雨"组合为一个象征性时空秩序体,曹禺从中体察人类的悲剧性处境以及生存性焦虑,将自我的存在体验上升为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象征剧 存在主义
下载PDF
20年代唯美象征剧的潮汐 被引量:1
2
作者 彭耀春 《高校教育管理》 1999年第2期28-34,共7页
现代派戏剧之于中国现代戏剧创作,与其在中国的传播相类似,开启于“五四”时期,鼎盛于20年代,30年代延续下来但不象前一时期那样热闹,随着全民族抗日战争的爆发,现代派戏剧创作就逐渐趋于消隐了。创作过中国现代派戏剧作品的重要... 现代派戏剧之于中国现代戏剧创作,与其在中国的传播相类似,开启于“五四”时期,鼎盛于20年代,30年代延续下来但不象前一时期那样热闹,随着全民族抗日战争的爆发,现代派戏剧创作就逐渐趋于消隐了。创作过中国现代派戏剧作品的重要作家有:洪深、田汉、郭沫若、陶晶孙、向培良、白薇、陈楚淮。徐等。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可以说没有一个始终和完全从事现代派戏剧创作的戏剧家,但众多剧作家的含有现代派戏剧美学特征的戏剧创作流,显示出现代派戏剧创作由显到隐的历史过程及流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美象征剧 现代派 美学特征
下载PDF
重读《雷雨》:“存在”的“象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经建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3-147,共5页
曹禺早期曾受存在主义影响并创作了象征剧《雷雨》。《雷雨》的"存在"之"思(诗)"首先呈现为生命"苦闷的象征",作者从"情欲"角度对人的存在状态进行把握,体现的是"诗"(象征之艺)中蕴... 曹禺早期曾受存在主义影响并创作了象征剧《雷雨》。《雷雨》的"存在"之"思(诗)"首先呈现为生命"苦闷的象征",作者从"情欲"角度对人的存在状态进行把握,体现的是"诗"(象征之艺)中蕴涵的"思"(生命之惑)。其次,《雷雨》在诗学层面建构了超现实的梦幻形态——"梦幻的象征",既表现了生命存在感与艺术创作观的内在统一性,又以有限的存在方式指向无限的存在意义。其三,作为"悲剧的象征",《雷雨》的悲剧性象征的能指层面由"周公馆"和"雷雨"组合为象征性时空秩序体,从中体察人类的悲剧性处境以及生存性焦虑,将自我的存在体验上升为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象征剧 存在主义
原文传递
娇艳的象征思维之花——评《安,我可以和你一起死去》
4
作者 张兰阁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7-19,共3页
在吉林省第三次大学生戏剧节上,由吉林艺术学院现代设计学院演出的小型剧《安,我可以和你一起死去》只是一朵小花,但它却很娇艳,很惹眼。它强大的演出阵容和独特的舞台呈现令大学生们受到“震撼”。抽象的森林景片覆盖了整个后景和半个... 在吉林省第三次大学生戏剧节上,由吉林艺术学院现代设计学院演出的小型剧《安,我可以和你一起死去》只是一朵小花,但它却很娇艳,很惹眼。它强大的演出阵容和独特的舞台呈现令大学生们受到“震撼”。抽象的森林景片覆盖了整个后景和半个舞台,在变幻的灯光下,随时幻化为不同的人生色相;当彩色的灯光打在宫女冷艳的衣服和脸上的时候,是那样的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思维 象征剧 自我翻译 作家 范式 象征主义 艺术流派 田汉
原文传递
沟通中西的戏剧艺术——李健吾戏剧浅论
5
作者 丁文霞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9-42,共4页
我国现代话剧“古”与“今”的关系,主要是“中”与“西”的关系。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话剧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是在异域文化的冲击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另一方面也不能忽略了本土文化对剧作家的内在的本质规定性。艾略特说过: “一种新... 我国现代话剧“古”与“今”的关系,主要是“中”与“西”的关系。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话剧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是在异域文化的冲击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另一方面也不能忽略了本土文化对剧作家的内在的本质规定性。艾略特说过: “一种新艺术作品之产生,同时也就是以前所有的一切艺术作品之变态的复生。”以前所有的一切艺术作品,指的是已形成的文化传统,这里的传统,既包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又包括异域的传统。本文将探讨爱尔兰象征剧及传统戏剧如何影响了李健吾的戏剧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健吾 创作 艺术 沁孤 象征剧 爱尔兰民族 民族戏 艺术创作 民族艺术 作家 《骑马下海的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