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形象战略的理论框架与中国方案——基于象征政治学的探索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海洲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66,共8页
迈入"新时代"的中国亟需将国家形象塑造行为提升至战略层面。象征政治学理路基于国家形象的象征本质,可为该战略提供合宜的、具有框架性的理论解释。首先,战略的实施环境是一种政治象征系统;其次,战略的三种基本角色(规划者... 迈入"新时代"的中国亟需将国家形象塑造行为提升至战略层面。象征政治学理路基于国家形象的象征本质,可为该战略提供合宜的、具有框架性的理论解释。首先,战略的实施环境是一种政治象征系统;其次,战略的三种基本角色(规划者、受众和形象载体)以象征意义为核心处理彼此间的关系;第三,战略基本图式的构建以象征的生产和再生产为主脉。国家形象战略的中国方案应兼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要求:1)中国需在全球性的象征系统中与各方展开象征资本的交易;2)中国遴选的象征载体不可引发任何受众的伦理之忧;3)中国国家形象战略需满足"真实""良善"和"完美"这三种兼具递进性和系统性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中国方案 象征政治 认同
下载PDF
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象征政治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明明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1,共6页
象征政治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方面。通过发明和使用一系列的象征符号,欧盟塑造了自身在其公民中和世界上的形象与认同。我们认为象征政治在推动欧洲一体化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在建构模式上的缺陷,它也存在一定的... 象征政治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方面。通过发明和使用一系列的象征符号,欧盟塑造了自身在其公民中和世界上的形象与认同。我们认为象征政治在推动欧洲一体化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在建构模式上的缺陷,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需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政治 欧盟象征 一体化
下载PDF
西尔斯“象征政治”述评
3
作者 季乃礼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12,共8页
美国标榜为民主和人权的国家,美国的学者西尔斯提出了象征政治,对民主和人权提出了批评。他认为选民在投票时,往往不是基于自己的利益得失,而是多年积淀的情感对候选人和相关政策所表现出来的象征进行投票。体现在人权上,主要表现为种... 美国标榜为民主和人权的国家,美国的学者西尔斯提出了象征政治,对民主和人权提出了批评。他认为选民在投票时,往往不是基于自己的利益得失,而是多年积淀的情感对候选人和相关政策所表现出来的象征进行投票。体现在人权上,主要表现为种族歧视,尽管种族歧视从生理和法理的角度已经消失,但白人对黑人的负面情感依然存在,并体现在对相关政策的态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尔斯 象征政治 象征种族主义
下载PDF
个人与国家:从拟血缘关系到追星式爱国——“祖国母亲”与“阿中哥哥”的象征政治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蔡梦仟 《西部学刊》 2021年第7期18-21,共4页
“祖国母亲”与“阿中哥哥”均可被视作政治象征,“祖国母亲”代表拟血缘关系下个人与国家间“孩子—母亲”的关系,“阿中哥哥”代表个人与国家间“粉丝—爱豆”的关系。基于对415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以及24份访谈样本,借助象征政治学中... “祖国母亲”与“阿中哥哥”均可被视作政治象征,“祖国母亲”代表拟血缘关系下个人与国家间“孩子—母亲”的关系,“阿中哥哥”代表个人与国家间“粉丝—爱豆”的关系。基于对415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以及24份访谈样本,借助象征政治学中使用与回应模式就两种政治象征进行情感与认知维度分析,归纳出“高—确”型的“祖国母亲”与“低—分”型的“阿中哥哥”。在“祖国母亲”占据主流的情况下,“阿中哥哥”的出现,折射出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转变,但其有限传播也映射出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宏大叙事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国母亲 阿中哥哥 象征政治
下载PDF
象征政治学为国家形象塑造提供新认识
5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0-240,共1页
王海洲撰文《国家形象塑造的象征政治学阐释》指出,对于国家认同和国家建设这两大攸关国家存续的议题而言,国家形象塑造是其中的核心命题甚至必要条件。在复杂社会背景下,国家形象塑造已成为一项系统性工程,聚焦于传播媒介和国际关... 王海洲撰文《国家形象塑造的象征政治学阐释》指出,对于国家认同和国家建设这两大攸关国家存续的议题而言,国家形象塑造是其中的核心命题甚至必要条件。在复杂社会背景下,国家形象塑造已成为一项系统性工程,聚焦于传播媒介和国际关系的分析难以满足其实践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观点 学术交流 象征政治 新认识
下载PDF
忠孝变奏曲:清末戏曲表演与国家认同塑造——京剧《四郎探母》的象征政治学分析
6
作者 程昊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159,共10页
民间文艺作品因其在塑造政治认知方面具有强大力量,素来是国家关注的重要对象。风靡晚清的京剧《四郎探母》能够基于复杂策略塑造出双元正统认同,满足了构建“满汉一体”新国家认同观的官方需要,因而被晚清宫廷大加推崇,成为具有“高代... 民间文艺作品因其在塑造政治认知方面具有强大力量,素来是国家关注的重要对象。风靡晚清的京剧《四郎探母》能够基于复杂策略塑造出双元正统认同,满足了构建“满汉一体”新国家认同观的官方需要,因而被晚清宫廷大加推崇,成为具有“高代表性”的象征。但晚清政府未能借助该剧有效增强国家认同,因为该剧又是一种具有“高延展性”的象征,其丰富而复杂的属性极具弹性、易于移变。在国家认同塑造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的多是“低延展性-高代表性”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象征 国家认同 《四郎探母》 京剧 象征政治
原文传递
冲突—调适—象征:对新中国成立初期肖像政治的三维考察
7
作者 许冲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9-115,129,共8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肖像政治领域冲突频仍,中国共产党对此屡加调适。冲突与调适,构成新中国成立初期肖像政治演进的基本轨迹。经由规范制备、仪式实践和机制调整等多维政治取径,个中冲突得以逐步化解,政治象征体系得以建立,象征政治之效亦... 新中国成立初期,肖像政治领域冲突频仍,中国共产党对此屡加调适。冲突与调适,构成新中国成立初期肖像政治演进的基本轨迹。经由规范制备、仪式实践和机制调整等多维政治取径,个中冲突得以逐步化解,政治象征体系得以建立,象征政治之效亦渐趋达成。从整体上看,此等肖像政治实践与冲突调适,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权力生产、意识形态重塑和合法性建构大有裨益,对于当代中国象征政治和政治象征体系之建构也多有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肖像政治 政治象征 象征政治
下载PDF
国家形象塑造的象征政治学阐释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海洲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3-70,共8页
在复杂社会背景下,国家形象塑造已成为一项系统性工程,聚焦于传播媒介和国际关系的分析难以满足其实践需求。象征政治学路径所提供的新认识论,有助于探寻此问题的解决之道:首先,国家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可视其为象征政治系统中... 在复杂社会背景下,国家形象塑造已成为一项系统性工程,聚焦于传播媒介和国际关系的分析难以满足其实践需求。象征政治学路径所提供的新认识论,有助于探寻此问题的解决之道:首先,国家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可视其为象征政治系统中的一种结构性要素,由此解释其与其他社会现象间的关系。其次,国家形象在外在形式上与政治象征相似,可视其为象征政治系统中进行意义生产和再生产的一种子系统,由此解释其内部各方要素间的结构性关系。最后,国家形象与政治象征的内在结构皆由原象、映象和表象三个层次构成,着眼于从原象到映象和从映象到表象的两重转变,可总结出国家塑造其自身积极形象的两种"元策略",即构建合宜的"国家内涵"和强大的"国家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象征政治 中国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政治象征理论的钩沉与反思——兼论象征政治学理路的铺设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海洲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24,125,共10页
政治象征作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核心主题之一,其复兴在近30年中可谓缓滞。在当前政治理论和实践皆已巨变的背景下铺设一条象征政治学的新理路,需要对政治象征的学术史作重新梳理和反思。人类学通过分析象征在社会结构和政治过程中的具... 政治象征作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核心主题之一,其复兴在近30年中可谓缓滞。在当前政治理论和实践皆已巨变的背景下铺设一条象征政治学的新理路,需要对政治象征的学术史作重新梳理和反思。人类学通过分析象征在社会结构和政治过程中的具体作用,逐渐将权力当作政治象征研究的主要方向;早期政治科学的奠基者基于对政治象征与性情和情境这两类因素之间关系的界定,为政治象征研究筑造了相对独立的心理学基础;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时期的研究者则以行政系统中的象征作用和象征意义的生成模式为重点,初步构建起体系性的政治象征分析框架。基于这些文献梳理工作,本文构建了一条象征政治学理路,以为拓展和深化政治实践范畴中的国家建设、政府治理和政治文化等核心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象征 符号 象征政治 行为主义 新制度主义
原文传递
外空、冷战与象征政治——苏联人造卫星事件对美国外空政策变革的影响(1957-1961)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海明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8-94,共7页
在冷战背景下,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促使美国外空政策从"和平化"、"非竞赛化"逐渐转向了"军事化"、"竞赛化"。自此,美苏两国在外空领域展开了漫长而激烈的角逐。本文聚焦早期美国外空政... 在冷战背景下,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促使美国外空政策从"和平化"、"非竞赛化"逐渐转向了"军事化"、"竞赛化"。自此,美苏两国在外空领域展开了漫长而激烈的角逐。本文聚焦早期美国外空政策变革背后复杂的党派政治、军种政治及国际政治博弈,从科学政治学视角研究了苏联人造卫星事件对美国外空政策变革的影响,揭示了"国家安全"的建构性,以及外空作为一种象征政治的存在,是美苏冷战较量的高边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国家安全 外空竞赛 象征政治
原文传递
政治象征:作为意义和价值阐释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敏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1-35,共5页
作为意义和价值表述的政治象征具有提供社会记忆、寻求政治认同整合意识形态和实施政治社会化四种文化功能,中心目标在于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论证和辩护。政治象征须在不断的重复运用中达成其文化功能。它们既是政治过程的一种持久动力因... 作为意义和价值表述的政治象征具有提供社会记忆、寻求政治认同整合意识形态和实施政治社会化四种文化功能,中心目标在于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论证和辩护。政治象征须在不断的重复运用中达成其文化功能。它们既是政治过程的一种持久动力因素,也是观察不同社会政治特性的重要文化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象征 政治文化 合法性 功能主义 象征政治
下载PDF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象征策略及政治功能
12
作者 马敏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8-43,共6页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存在大量对政治象征资源的开发、创造、控制与运用。作为政治传播的重要工具,象征产品履行着多种政治功能,核心是要通过提供意义和价值,对社会主义运动作合理性论证。同时,象征策略也是整合观念、统一行动的技术...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存在大量对政治象征资源的开发、创造、控制与运用。作为政治传播的重要工具,象征产品履行着多种政治功能,核心是要通过提供意义和价值,对社会主义运动作合理性论证。同时,象征策略也是整合观念、统一行动的技术方法。因而,对象征策略的运用构成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一种基本的和普遍的政治实践,象征策略本身也成为社会主义运动过程分析的可观察文化历史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象征/符号 社会主义运动 社会主义 功能主义 象征政治
下载PDF
俄狄浦斯神话的社会与政治隐喻——象征主义视角下的神话意义阐释
13
作者 马敏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22-26,67,共6页
以"象征主义"的阅读态度解读俄狄浦斯神话,其叙事主题是以宿命式的故事情节展现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敌对与冲突状况。这种冲突的根源也是神话叙事所隐含的社会与政治意蕴在于父系社会与母系社会代表的两种社会价值原则之间的斗... 以"象征主义"的阅读态度解读俄狄浦斯神话,其叙事主题是以宿命式的故事情节展现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敌对与冲突状况。这种冲突的根源也是神话叙事所隐含的社会与政治意蕴在于父系社会与母系社会代表的两种社会价值原则之间的斗争。在故事的主要显性冲突与次要隐性融合的复合叙事中,神话隐示了两种社会价值原则和谐共存的可能性及由此而生的人类理想社会的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狄浦斯神话 隐喻与象征 父权制度 母系文化 象征政治
下载PDF
合法性与“孙中山”政治象征符号的建构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陈蕴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0-176,共7页
合法性是夺取政权与实施统治的重要基础,民国时期,国民党曾竭力建构“孙中山”政治象征,以此寻求夺取政权与统治的合法性。政治象征是指具有政治意义的象征符号,同时也包括仪式行为与话语等,它们是政治意义、价值观念与社会情感的表现... 合法性是夺取政权与实施统治的重要基础,民国时期,国民党曾竭力建构“孙中山”政治象征,以此寻求夺取政权与统治的合法性。政治象征是指具有政治意义的象征符号,同时也包括仪式行为与话语等,它们是政治意义、价值观念与社会情感的表现形式。国民党塑造、建构孙中山政治象征以服务于其政党需求,这是一项繁复的工程,本文仅就国民党对孙中山生前的神化及孙逝世后的官方定位展开考察,从孙中山定位的转化看国民党运用政治象征符号来寻求合法性的权力技术,以深化民国政治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法性 国民党 孙中山 政治象征
下载PDF
政治象征/符号的文化功能浅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马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14,共5页
政治象征/符号通过其意义表述和价值阐释,具有提供社会记忆、寻求政治认同、整合意识形态和实施政治社会化四种文化功能,中心目标在于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论证和辩护。政治象征/符号须在不断的重复运用中达成其文化功能。它们是政治过程... 政治象征/符号通过其意义表述和价值阐释,具有提供社会记忆、寻求政治认同、整合意识形态和实施政治社会化四种文化功能,中心目标在于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论证和辩护。政治象征/符号须在不断的重复运用中达成其文化功能。它们是政治过程的一种持久性动力因素,也是揭示不同社会政治特性的文化指示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象征/符号 政治文化 合法性 功能主义
下载PDF
中国早期社会共同体之政治形式与象征系谱纲要 被引量:3
16
作者 萧延中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共7页
在中国政治思想的历史演化脉络中,"圣"之崇拜不仅呈现出一个由自然、简单走向神秘、复杂的发展过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所表现出的实质能量,建构出了一幅"神圣公共象征"与"政治共同体认知"两大系统之间... 在中国政治思想的历史演化脉络中,"圣"之崇拜不仅呈现出一个由自然、简单走向神秘、复杂的发展过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所表现出的实质能量,建构出了一幅"神圣公共象征"与"政治共同体认知"两大系统之间彼此支持和相互依存的政治意识图景。这个政治意识图景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之特定内涵的核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象征 中国上古思想 圣人崇拜
下载PDF
美国政治象征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一卉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7-974,共8页
美国是政治象征研究的主要阵地。20世纪前期的研究者揭示了政治世界的象征现象,使其成为政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20世纪中期,研究分裂为行为主义和解释主义两个研究向度,研究者要么用科学实证的方法探讨政治象征的功能,要么用解释的方法... 美国是政治象征研究的主要阵地。20世纪前期的研究者揭示了政治世界的象征现象,使其成为政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20世纪中期,研究分裂为行为主义和解释主义两个研究向度,研究者要么用科学实证的方法探讨政治象征的功能,要么用解释的方法分析政治象征的意义。20世纪后期,艾德尔曼把这两个向度结合起来,对现实政治展开了批判。20世纪末的研究则整合了两个研究向度,验证了前期的研究结论,但并未形成对前期研究的全面超越。中国研究者应从美国政治象征研究成果中吸取营养和教训,以推进政治传播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象征 政治传播 美国
下载PDF
政治象征:概念、结构和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马敏 《社会科学论坛》 2004年第6期26-30,共5页
关键词 政治象征 象征政治 多样性 结构分析 象征人类学 形式要素 政治特点 概念
下载PDF
辫子:政治象征与认同 被引量:9
19
作者 谈火生 《鄂州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12-17,共6页
该文主要从政治象征的角度,考察"辫子"作为一种政治符号在明末到民初这一特殊时段所承载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在构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社会认同中的作用。全文分为三个部分:一、考察"辫子"被"政治化"及其... 该文主要从政治象征的角度,考察"辫子"作为一种政治符号在明末到民初这一特殊时段所承载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在构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社会认同中的作用。全文分为三个部分:一、考察"辫子"被"政治化"及其"去政治化"的过程;二、"辫子"在不同的政治思想脉络中所呈现出的不同意义;三、"辫子"作为个人权利的象征在清末民初是如何被运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子 政治象征 认同
下载PDF
政治象征符号的工具价值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马敏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3-36,共4页
象征符号于政治实践的工具价值主要在达成其政治识别、沟通、确立权威、决策合法化和政治社会化等功能的过程中得以体现 ,中心目标是建构权力结构和权威秩序。实践性的象征符号既是一套权力技术 。
关键词 政治象征符号 权力 权威 工具价值 功能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