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博新闻场的象征暴力解读
1
作者 丁莉 《今传媒》 2014年第5期33-34,共2页
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于1996年出版,这本小册子是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电视上批判电视的演讲录。书虽"小",然而在此书在法国各界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引发了一场持续数月的争论。让我们将视角从西方转... 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于1996年出版,这本小册子是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电视上批判电视的演讲录。书虽"小",然而在此书在法国各界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引发了一场持续数月的争论。让我们将视角从西方转到东方,由过去转到当下。微博新闻场已经成为现代传媒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试图分析传统新闻媒体的官方微博新闻场的象征暴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电视》 象征暴力 微博新闻场
下载PDF
新媒体施行与承受“象征暴力”的现象解读
2
作者 尚恩洁 《新闻世界》 2015年第3期137-138,共2页
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中揭露了电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两个功能:反民主的象征暴力和受商业逻辑制约的他律性。批判电视越来越受经济场的控制,并指出这样的危害;揭示了本应该成为民主的非凡工具的电视却蜕变为象征的压迫工具。本文主... 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中揭露了电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两个功能:反民主的象征暴力和受商业逻辑制约的他律性。批判电视越来越受经济场的控制,并指出这样的危害;揭示了本应该成为民主的非凡工具的电视却蜕变为象征的压迫工具。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微博这一新媒体代表,指出网络时代,媒介内容同质化现象加剧,新媒体取代电视成为媒介中心和新闻圈吸金的重要工具。微博等新媒体除了有言论自由、政治监督等角色外,还是新闻场承受和施行"象征暴力"的一个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暴力 布尔迪厄 新媒体 场域
下载PDF
论埃尔诺“超个人”的主体书写对象征暴力的反思
3
作者 黄洋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39-55,共17页
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的作品深受布尔迪厄社会学理论的影响,她观察到统治者对被统治者进行规训的象征暴力的本质在于将作为主体的人当作客体来对待,因此她提出反抗象征暴力的关键是恢复所有人的主体性。埃尔诺融合了独特性与普遍性... 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的作品深受布尔迪厄社会学理论的影响,她观察到统治者对被统治者进行规训的象征暴力的本质在于将作为主体的人当作客体来对待,因此她提出反抗象征暴力的关键是恢复所有人的主体性。埃尔诺融合了独特性与普遍性的“超个人”的主体书写,还衍生出“平淡书写”“自我一社会传记”等多种文学创作形式,反映了她反抗象征暴力以改变现实的努力和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妮·埃尔诺 布尔迪厄 象征暴力 主体书写 “超个人”
原文传递
《老约翰农庄》中的象征性暴力与凯特的成长分析
4
作者 蒋花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70-74,共5页
《老约翰农庄》中象征性暴力对凯特的影响巨大。发育期、舞会和婚姻、家长制社会、金钱的诱惑、忠诚和背叛交织在一起,使处于青春期的凯特体会和经历了成长过程中各种象征性暴力的打击。面对他者的目光和言语行为、各种习俗和潜规则,她... 《老约翰农庄》中象征性暴力对凯特的影响巨大。发育期、舞会和婚姻、家长制社会、金钱的诱惑、忠诚和背叛交织在一起,使处于青春期的凯特体会和经历了成长过程中各种象征性暴力的打击。面对他者的目光和言语行为、各种习俗和潜规则,她只有妥协,被迫接受象征性暴力的奴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暴力 《老约翰农庄》 成长 他者
下载PDF
阶层流动还是阶层复制?再读文化资本理论并兼谈“底层文化资本”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丹 陈佳欣 +3 位作者 史和佳 石唐森一 滕媛 苏超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62,共9页
近年来学者通过建构“底层文化资本”这一概念为弱势农民群体正名,但这一概念却建立在对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误读之上。对于文化资本理论存在一种普遍的误读,即将文化资本窄化为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本作为阶层流动的工具。而布迪厄的原意... 近年来学者通过建构“底层文化资本”这一概念为弱势农民群体正名,但这一概念却建立在对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误读之上。对于文化资本理论存在一种普遍的误读,即将文化资本窄化为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本作为阶层流动的工具。而布迪厄的原意,则是通过文化资本揭示阶层复制的机制,进而批判维持社会等级结构的权力关系。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是代表获得优势文化的可能性,它以劳动时间的积累为衡量标准,而非占有某些具体文化实践或态度。文化资本在各阶级的不均衡分布源于等级社会秩序背后的象征性暴力。“底层文化资本”的论述陷入实体主义思维所产生的阶级文化本质论的泥沼,实际上承认并加强了城乡阶层文化的不平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文化资本 农村学生 阶层再生产 象征暴力 布迪厄
下载PDF
场域转换与隔场遏制:布尔迪厄的社会文化批评理论述评 被引量:9
6
作者 方成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66,共6页
本文通过对布尔迪厄关于社会再生产与文化遏制的实证研究进行理论梳理,探讨以主体习性为中介的文化批评理论,分析其蕴涵的审美批评观念。布尔迪厄揭示了社会文化再生产在客观场域的规则相互转换与遏制,认为体现统治利益的习性、文化价... 本文通过对布尔迪厄关于社会再生产与文化遏制的实证研究进行理论梳理,探讨以主体习性为中介的文化批评理论,分析其蕴涵的审美批评观念。布尔迪厄揭示了社会文化再生产在客观场域的规则相互转换与遏制,认为体现统治利益的习性、文化价值、审美取向运用象征暴力(诸如教育)的方式施加于社会主体,建构社会主体性,从而维系其惯性的稳定性和可复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尔迪厄 场域 资本 习性 象征暴力 雅趣
下载PDF
以新媒体为特征的新闻场的实践与反思——对《关于电视》的现实性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淑华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8-129,157,共3页
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揭露了新闻场的本质和真相:一个在"看不见的审查"下,受象征暴力和商业制约的他律的新闻场。随着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以新媒体为特征的新闻场呈现出与传统新闻场不同的新特点,其实践活动同样值得我们反思。
关键词 场域 资本 习性 象征暴力 自律
下载PDF
告别“默认的异性恋者”——男女同志身份认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史俊鹏 叶蕤 《中国性科学》 2015年第7期123-128,共6页
本文通过对6名男同志和8名女同志的半结构访谈,探讨男女同志身份认同的历程。本文认为,异性恋中心主义的象征暴力赋予每个个体"默认的异性恋者"身份,对于具备同性情欲的个体而言,构建起同志身份认同是一个身份转轨的过程。这... 本文通过对6名男同志和8名女同志的半结构访谈,探讨男女同志身份认同的历程。本文认为,异性恋中心主义的象征暴力赋予每个个体"默认的异性恋者"身份,对于具备同性情欲的个体而言,构建起同志身份认同是一个身份转轨的过程。这个过程由对同性的性欲望和浪漫感受开启,对基于性向身份的知识的学习贯穿期间,社会边缘处境和家庭构成认同的过程的障碍,个体可能为做一名异性恋者而努力,包括寻求心理治疗、与异性恋爱,但以失败告终。同志身份的潜台词是一位失败的异性恋者,但同志身份的意义在于终结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志 男同性恋 女同性恋 身份 认同 象征暴力
下载PDF
微博新闻场的特质——由布尔迪厄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龚琰 《戏剧之家》 2013年第3期122-122,共1页
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90年代对新闻场,尤其是电视新闻场所受到的象征暴力和商业压制的他律性特质分析得直接而深刻。在微博等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中国,如何揭示和剖析微博新闻场的特质成为业界新兴学术话题。本文通过对微博话语权、象征暴力... 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90年代对新闻场,尤其是电视新闻场所受到的象征暴力和商业压制的他律性特质分析得直接而深刻。在微博等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中国,如何揭示和剖析微博新闻场的特质成为业界新兴学术话题。本文通过对微博话语权、象征暴力、微博知识分子等方面的分析,指出微博其实仍是作为一个相对自律的媒介工具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新闻场域 布尔迪厄 象征暴力 他律性
下载PDF
浅谈我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基于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佳琦 《视听》 2018年第5期20-22,共3页
近年来,国内各大卫视通过引进或是效仿的手段,将纷繁多样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搬上荧屏。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兴起,虽然为我国电视节目市场增添了许多活力,但另一方面,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带来广泛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节目的内容出现了泛娱... 近年来,国内各大卫视通过引进或是效仿的手段,将纷繁多样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搬上荧屏。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兴起,虽然为我国电视节目市场增添了许多活力,但另一方面,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带来广泛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节目的内容出现了泛娱乐化和同质化问题。本文将基于布尔迪厄在其《关于电视》一书中提出的对于电视的批判性观点,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来对我国目前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目前真人秀节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真人秀 《关于电视》 场域 象征暴力
下载PDF
电视批判与思考——读布尔迪厄《关于电视》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紫薇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第12期92-92,149,共2页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中犀利地分析了电视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功能:反民主的象征暴力和商业逻辑限制下的"新闻场"。此书一经面世,便引起了学界的热烈讨论和思考。本文通过分析布尔迪厄的写作背景、整...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中犀利地分析了电视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功能:反民主的象征暴力和商业逻辑限制下的"新闻场"。此书一经面世,便引起了学界的热烈讨论和思考。本文通过分析布尔迪厄的写作背景、整合全书的思维范式,结合当下中国社会出现的媒体失范现象作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电视》 新闻场 象征暴力 商业逻辑
下载PDF
从场域视角解读《非诚勿扰》
12
作者 晏国俊 《新闻世界》 2011年第10期214-215,共2页
《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2010年1月全新推出的一档婚恋交友节目,自开播以来,短时间内迅速得到社会广泛关注,掀起相亲节目收视率新高。在场域视野下解读《非诚勿扰》,不难发现这一档节目不仅受到各种场域的控制,背后还隐藏着深刻的内涵。
关键词 《非诚勿扰》 场域 象征暴力
下载PDF
从场域理论到布尔迪厄《关于电视》中的新闻场
13
作者 席娟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4期79-83,88,共6页
场域理论是布尔迪厄理论中的核心,他提出的理论都旨在解决社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一书主要剖析了新闻场内部不为人知的运作方式,从“象征暴力”、新闻场对其他场的影响两方面,揭示出大众所容易忽略的存在于新闻... 场域理论是布尔迪厄理论中的核心,他提出的理论都旨在解决社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一书主要剖析了新闻场内部不为人知的运作方式,从“象征暴力”、新闻场对其他场的影响两方面,揭示出大众所容易忽略的存在于新闻场内部的问题。场的定义及特征无疑为阐释新闻场的运作规律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场 象征暴力
下载PDF
布尔迪厄的国家学说:解释视角、理论指认与核心要义
14
作者 亓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9,242,共11页
布尔迪厄国家学说是当代欧洲国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文本固有的理解难度以及国家论述的晚近显现,它几乎被置于当代国家学说的学术研究视野之外。通过布尔迪厄的《论国家》《国家的再思考》等篇章,可以发现,他对作为理想类型的... 布尔迪厄国家学说是当代欧洲国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文本固有的理解难度以及国家论述的晚近显现,它几乎被置于当代国家学说的学术研究视野之外。通过布尔迪厄的《论国家》《国家的再思考》等篇章,可以发现,他对作为理想类型的国家进行了一种将思维抽象化与分析具象化相结合的哲学反思,其国家学说是一种具有综合性与哲学化的理论思考。布尔迪厄国家学说根植于欧洲社会传统与当代西方世界的双重语境之中,既是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所代表的现代欧洲国家理论的有效延续,又来自不同批判性阐释路径的时代断裂,是解释视角、理论指认与话语效应上的"象征性革命"。相对于一般的国家理论而言,布尔迪厄是在"灭圣"中确认国家的隐秘机制,通过象征性资本、象征性暴力、权力场域等核心范畴的论辩,超越了一个关于国家内部生产场域的社会学及构建于其上的国家功能的思维分类模式,最终将国家理论的学术谱系从"扰人的科学"中解放出来,创新了国家作为社会政治哲学之典范的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尔迪厄 国家学说 象征性资本 象征暴力
下载PDF
布尔迪厄评介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宏伟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2000年第12期13-17,共5页
关键词 皮埃尔·布尔迪厄 法国 “社会运动” 政治思想 象征暴力 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
全文增补中
鲍德里亚象征交换概念的本真内涵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玥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7,共8页
象征交换是鲍德里亚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他在《象征交换与死亡》之后,在拟真的理论框架内展开资本主义批判的逻辑基点。在拟真批判中,鲍德里亚以象征交换的本真内涵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中的社会历史维度,以符号代码的超真实... 象征交换是鲍德里亚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他在《象征交换与死亡》之后,在拟真的理论框架内展开资本主义批判的逻辑基点。在拟真批判中,鲍德里亚以象征交换的本真内涵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中的社会历史维度,以符号代码的超真实建构来否定价值的理性言说,进而对现代性批判的话语体系进行了彻底颠覆。鲍德里亚在象征交换本真规定与后工业社会的拟真形态之间重新建构了资本批判的逻辑张力,他以抽象的方式阐述拟真社会中的资本再生产过程,批判超真实社会场景中象征暴力的意识形态统治。鲍德里亚的拟真批判理论中带有浓厚的虚无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真 超真实 象征交换 象征暴力
原文传递
当代西方暴力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被引量:4
17
作者 沈春花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4-142,共9页
当代西方理论界对暴力的研究没有停留在可见的、身体性的层面,而是深入探究其不可见的、体系性的层面,齐泽克提出的客观性暴力代表了当代暴力研究的主要趋势。客观性暴力主要包括体系性暴力、机构性暴力和象征性暴力三个层面,集中体现... 当代西方理论界对暴力的研究没有停留在可见的、身体性的层面,而是深入探究其不可见的、体系性的层面,齐泽克提出的客观性暴力代表了当代暴力研究的主要趋势。客观性暴力主要包括体系性暴力、机构性暴力和象征性暴力三个层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体系、公共机构及语言等看似服务于人类的因素成了个体发展的枷锁和牢笼。此外,西方学者对暴力问题的探究又延展出非暴力研究及和平研究等分支,这体现了研究者对暴力的消极属性的反思与超越。而对暴力问题的探究也为戏剧研究提供了诸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性暴力 机构性暴力 象征暴力 暴力 和平研究
原文传递
官僚场域的还原与共和主义的规范——论布迪厄国家学说的双重面孔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琰 熊跃根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8-211,共24页
国家理论近来受到布迪厄等人影响出现了“文化转向”的趋势,然而布迪厄本人的国家学说却隐而未彰。本文基于布迪厄在法兰西公学院的系列讲座汇集而成的《论国家》及相关文本,通过官僚场域的还原与共和主义的规范两个核心问题来揭示布迪... 国家理论近来受到布迪厄等人影响出现了“文化转向”的趋势,然而布迪厄本人的国家学说却隐而未彰。本文基于布迪厄在法兰西公学院的系列讲座汇集而成的《论国家》及相关文本,通过官僚场域的还原与共和主义的规范两个核心问题来揭示布迪厄国家学说的双重面孔。首先,布迪厄以正当地垄断象征暴力重新界定现代国家并展开认识论反思,此为其国家学说的起点。其次,布迪厄通过“生成结构主义”方法论来揭示现代官僚场域得以生成的实践逻辑,对现代国家的“魔法”进行了社会学还原。最后,本文试图通过对布迪厄国家学说的分析进一步体察其晚年思想的“政治转向”。除了揭露“国家魔法”的支配性面孔外,布迪厄晚年更为重视现代国家的规范性面孔,并在政治实践和理论取向上回归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法国共和主义国家传统。总之,现代国家的双重面孔既构成了布迪厄国家学说的内在张力,又提供了一种迈向文化视角的国家理论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反思 象征暴力 官僚场域 国家魔法 共和主义
原文传递
王选与科技体制中的马太效应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1-76,共6页
默顿通过社会学的视角描述了作为特殊社会建制的科学共同体行动中的马太效应,布尔迪厄则从科学场域中资本的形成与交换的角度揭示出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象征性暴力问题。作为科学家的王选,以其亲身经历,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 默顿通过社会学的视角描述了作为特殊社会建制的科学共同体行动中的马太效应,布尔迪厄则从科学场域中资本的形成与交换的角度揭示出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象征性暴力问题。作为科学家的王选,以其亲身经历,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采用时态性错置的改造化解马太效应的累积效应;采用对迷信的教条主义的批判破解象征资本;采用承认机制的重建来克服象征性暴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选 马太效应 承认机制 时态性错置 象征暴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