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西北崔庄怀梆传承析论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宁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22-128,共7页
地方剧种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特殊性,传承发展地方剧种具有特殊价值,位于豫北地区的崔庄怀梆便是其中一个缩影。文章从崔庄怀梆的商道贸易、地理环境两大生存条件出发,整理、分类传统剧目并举例分析其艺术特色,讨论了崔庄怀梆... 地方剧种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特殊性,传承发展地方剧种具有特殊价值,位于豫北地区的崔庄怀梆便是其中一个缩影。文章从崔庄怀梆的商道贸易、地理环境两大生存条件出发,整理、分类传统剧目并举例分析其艺术特色,讨论了崔庄怀梆面临的断代危机,从而上升至聚焦当下地方剧种的生存危机,以期能给怀梆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并借此唤起对地方剧种的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北 地方剧种 怀梆 崔庄
下载PDF
豫西北地区明清及民国方志所载演艺史料述考
2
作者 牛永利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1期7-13,共7页
豫西北明清及民国方志中记载有一些演艺史料,这些史料分布在风俗、祠祀、庙宇、艺文、金石、财政等卷中,是对现存石刻文献记载的演艺史料的补充,对研究豫西北演艺史有着重要价值。这些史料涉及豫西北地区的演艺场所、演艺习俗及禁止演... 豫西北明清及民国方志中记载有一些演艺史料,这些史料分布在风俗、祠祀、庙宇、艺文、金石、财政等卷中,是对现存石刻文献记载的演艺史料的补充,对研究豫西北演艺史有着重要价值。这些史料涉及豫西北地区的演艺场所、演艺习俗及禁止演艺并改良演艺、政府征收戏捐的内容。方志记载的豫西北演艺剧场由金至清,体现了豫西北剧场的演进史。演艺习俗涉及祠庙祭祀演艺、岁时节令演艺、人生礼仪演艺。这些史料还反映了官方及士人的“礼乐”观,禁止演艺并改良演艺内容是官方及士人想通过演艺来改良风俗、教化民众。由于戏剧上演的繁盛,演戏又成了政府征税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北 方志 演艺 史料
下载PDF
清初豫西北人地关系变化浅探——以济源、河内为中心
3
作者 杜阳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6期78-81,共4页
清初河南因为长期战乱和自然灾害,人口流离播越,损失严重,土地荒芜,鞠为茂草。为稳定统治,顺治康熙两朝长期实行招民垦荒、休养生息的国家政策。传统观点认为,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康雍时期人口与土地逐渐恢复,人地关系尚且平衡;而雍正... 清初河南因为长期战乱和自然灾害,人口流离播越,损失严重,土地荒芜,鞠为茂草。为稳定统治,顺治康熙两朝长期实行招民垦荒、休养生息的国家政策。传统观点认为,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康雍时期人口与土地逐渐恢复,人地关系尚且平衡;而雍正以后人口剧增,导致了乾嘉时期人地矛盾较为尖锐。在对豫西北河内、济源两县的推断分析中发现,每地情况不一而足:河内、济源两县的人口增长在康熙至雍正年间已彰明较著,土地在雍正末年也已基本开垦完毕,两县的人地关系在雍正时期已经极为紧张。乾隆以降,人均土地水平每况愈下,人民负担日甚一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豫西北 人地关系 变化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整理建设等级目标研究——以豫西北太行山地丘陵类型区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建锋 王令超 +2 位作者 杨新民 范雷 王国强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0-104,共5页
以豫西北太行山地丘陵类型区为例,采用比较法和模型法探讨了耕地整理等级目标的确定问题。研究内容:(1)基于农用地分等的方法,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通过耕地建设等级影响因素标准组合研究,可以确定耕地建设等级的评价方法,进而确定... 以豫西北太行山地丘陵类型区为例,采用比较法和模型法探讨了耕地整理等级目标的确定问题。研究内容:(1)基于农用地分等的方法,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通过耕地建设等级影响因素标准组合研究,可以确定耕地建设等级的评价方法,进而确定耕地整理的质量等级目标。(2)根据影响因素标准组合,结合土地整理设计工作,确定出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所能达到的标准,该标准能够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和工程标准编制提供依据。研究结论:农用地分等成果与等别评价方法可作为确定耕地建设等级目标的方法与成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分等 土地整理 耕地建设目标 耕地等级评价 豫西北太行山地
下载PDF
豫西北地区暖性灌草丛类草地生态系统固碳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琳 赵威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35,共10页
草地中灌木数量动态变化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重要因素,灌木层的碳储量是草地生态系统碳库中最不确定的组分之一。暖性灌草丛在豫西北丘陵山地广泛分布,属区域典型植被类型。为揭示暖性灌草丛类草地生态系统固碳特征,对豫西北地区... 草地中灌木数量动态变化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重要因素,灌木层的碳储量是草地生态系统碳库中最不确定的组分之一。暖性灌草丛在豫西北丘陵山地广泛分布,属区域典型植被类型。为揭示暖性灌草丛类草地生态系统固碳特征,对豫西北地区7个样地的灌木层、草本层与土壤碳密度进行了调查,并对生态系统碳密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植被与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分别为2360.07和4610.47 g C·m^(-2),其中灌木层植被碳密度(981.63 g C·m^(-2))低于草本层(1387.44 g C·m^(-2)),但差异不显著(P>0.05)。植被碳密度主要由根系所贡献,占整个植被碳密度的93.04%,其中灌木层根系所占比例为41.51%,略小于草本层。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密度占有较大比例,约占整个生态系统碳密度的62.80%。对不同样地而言,由于各自所处生境不同,其生态系统固碳特征存在一定区域差异。各样地的植被碳密度大小顺序依次为P_1>P_5>P_2>P_4>P_6>P_7>P_3,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土壤碳密度大小顺序依次为P_1>P_2>P_6>P_5>P_4>P_3>P_7,其中P_1与P_4、P_3、P_7存在显著差异(P<0.05);生态系统碳密度大小顺序依次为:P_1>P_2>P_6>P_5>P_4>P_7>P_3,其中P_1与P_4、P_3、P_7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草丛草地 生物量分布 碳密度 豫西北
下载PDF
静物遗响:豫西北地区戏曲文物考略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建设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2期7-11,共5页
豫西北地区遗存众多的戏曲雕塑、戏楼、戏曲碑刻等与戏曲相关的文物,折射出该地区古代以及近代戏曲文化的厚重与繁盛。宋金元时期的戏曲文物展现出多样性、程式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明清及民初的戏曲文物则以戏楼和碑刻为主,揭示了戏曲变... 豫西北地区遗存众多的戏曲雕塑、戏楼、戏曲碑刻等与戏曲相关的文物,折射出该地区古代以及近代戏曲文化的厚重与繁盛。宋金元时期的戏曲文物展现出多样性、程式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明清及民初的戏曲文物则以戏楼和碑刻为主,揭示了戏曲变革的轨迹,反映了民众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北 戏曲文物 特征
下载PDF
豫西北地区跆拳道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焦作、新乡两市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靳贤胜 陈娇霞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2期76-77,共2页
豫西北地区开展跆拳道运动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缺乏规范训练场馆、专业教练员极少、教练员水平普遍不高以及学员低龄化明显、难以长期习练等突出问题.要通过加强场馆建设、管理和规范训练教学,加强高校教学科研力度和专业... 豫西北地区开展跆拳道运动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缺乏规范训练场馆、专业教练员极少、教练员水平普遍不高以及学员低龄化明显、难以长期习练等突出问题.要通过加强场馆建设、管理和规范训练教学,加强高校教学科研力度和专业教练员的培养等途径,促进跆拳道运动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北 焦作 新乡 跆拳道 现状调查
下载PDF
豫西北乡村戏曲生存现状考述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新现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1-153,共3页
豫西北乡村戏曲是乡民艺术展演和文化表述的载体,亦曾为地域民众文化认同的标识。当传统遭遇现代,身处现代叙事之中的乡村戏曲,无论是存现剧种数量、抑或民间戏班数量、演出空间及演出剧目等层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变迁。笔者通过田... 豫西北乡村戏曲是乡民艺术展演和文化表述的载体,亦曾为地域民众文化认同的标识。当传统遭遇现代,身处现代叙事之中的乡村戏曲,无论是存现剧种数量、抑或民间戏班数量、演出空间及演出剧目等层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变迁。笔者通过田野考察并结合相关理论试图对豫西北乡村戏曲在上述层面进行表述和文化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北 乡村戏曲 田野考察 文化观照
下载PDF
近代时期豫西北农村庙会市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丁德超 《古今农业》 2008年第2期111-118,共8页
庙会市场是农村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近代以来,随着农村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乡村庙会分布随之日趋增多,集镇地区多有庙会,非集镇村落亦兴起庙会,同时庙会的商品交易功能也逐步增强。本文从农村庙会状况、组织... 庙会市场是农村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近代以来,随着农村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乡村庙会分布随之日趋增多,集镇地区多有庙会,非集镇村落亦兴起庙会,同时庙会的商品交易功能也逐步增强。本文从农村庙会状况、组织管理、时间结构、个案分析、区域差异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豫西北农村庙会市场的时代特点,以及其在地方农村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北 庙会 农村市场
下载PDF
近代豫西北农村集镇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德超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1-95,共5页
进入近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村市场的活跃,豫西北地区出现了一批专业集散型集镇,在此基础上还出现了区域性的中心集镇。本文从专业性集镇和中心集镇两个角度来分析豫西北集镇的功能、地域分布特征及其作用。
关键词 近代市场 豫西北 农村集镇
下载PDF
豫西北舞台题记考述
11
作者 唐霞 程峰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2期7-10,18,共5页
豫西北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曾有至少400余座戏楼(舞楼),并有诸多的舞台题记,通过田野调查,发现26条舞台题记。这些舞台题记提供了丰富的剧目、剧种以及班社资料,对研究清末民初豫西北戏曲的发展演变、戏曲文化交流乃至节日习俗等,... 豫西北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曾有至少400余座戏楼(舞楼),并有诸多的舞台题记,通过田野调查,发现26条舞台题记。这些舞台题记提供了丰富的剧目、剧种以及班社资料,对研究清末民初豫西北戏曲的发展演变、戏曲文化交流乃至节日习俗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北 舞台题记 剧目 剧种 戏班
下载PDF
“图真”的企图——以豫西北地理背景中《匡庐图》的比对为例
12
作者 刘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67-373,共7页
荆浩所作《匡庐图》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全景山水画,该作品体现了豫西北地区的山川容貌特征。以《匡庐图》对于该地区的地形、地貌的"图真"描绘为考论依据,着重从作品的图式与自然地貌的内在联系,寻求作者是依照何种样式将地理... 荆浩所作《匡庐图》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全景山水画,该作品体现了豫西北地区的山川容貌特征。以《匡庐图》对于该地区的地形、地貌的"图真"描绘为考论依据,着重从作品的图式与自然地貌的内在联系,寻求作者是依照何种样式将地理背景中的自然图像转换为作品形象,继而比对同处于此地理环境中的郭熙、李唐等画家的作品,从形式语言的差异等视角来解析《匡庐图》对于"图真"的真实企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真 豫西北 地理背景 《匡庐图》
下载PDF
豫西北宋金演剧史料述考
13
作者 唐霞 《焦作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51-53,共3页
豫西北戏曲文化底蕴深厚,基于出土的宋金戏曲文物,结合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指出这一地区宋金戏曲发展呈现出的特点:戏曲形式丰富庞杂,宫廷与民间、城市与乡村互动频繁和持续繁荣。
关键词 豫西北 宋金 演剧史料 述考
下载PDF
豫西北宋元时期社火文物考述
14
作者 冯青林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2期10-11,23,共3页
宋元时期,豫西北地区的迎神赛社活动较为风靡。此地社火民俗深受北方中原地区传统民俗的影响,与之相类相同步。修武大位金墓社火砖雕、西冯封元墓社火砖雕、耿村延佑元年(1314)社火石刻等出土文物所展现出来的社火演出形态多样、名目繁... 宋元时期,豫西北地区的迎神赛社活动较为风靡。此地社火民俗深受北方中原地区传统民俗的影响,与之相类相同步。修武大位金墓社火砖雕、西冯封元墓社火砖雕、耿村延佑元年(1314)社火石刻等出土文物所展现出来的社火演出形态多样、名目繁多。同时,市民经济不断发展促使普惠性、娱乐性的演艺观念不断高涨,“宣和与民同乐”“善戏养神”等演艺观念又进一步促进了豫西北民间迎神赛社与演剧酬神的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北 迎神赛社 社火文物 演艺观念
下载PDF
豫西北宋代傀儡戏文物述论
15
作者 冯青林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1期6-8,共3页
宋代傀儡戏有五种形式:悬丝傀儡、杖头傀儡、药发傀儡、水傀儡、肉傀儡。豫西北宋三彩傀儡戏瓷枕及铜镜已表现其中三种形式,可见此地宋时傀儡戏技艺的盛行。另外,从图像方面来研究此地宋代傀儡戏文物,有助于我们认识宋代傀儡戏艺术在该... 宋代傀儡戏有五种形式:悬丝傀儡、杖头傀儡、药发傀儡、水傀儡、肉傀儡。豫西北宋三彩傀儡戏瓷枕及铜镜已表现其中三种形式,可见此地宋时傀儡戏技艺的盛行。另外,从图像方面来研究此地宋代傀儡戏文物,有助于我们认识宋代傀儡戏艺术在该地区的流行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北 宋三彩傀儡戏文物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豫西北金代民间演剧史料述略
16
作者 沙岚 《今古文创》 2020年第15期82-83,共2页
金代时期,豫西北是汴京沿黄河至平阳的必经之区域,亦是汴京戏剧向平阳戏剧流播的重要区域。豫西北存现的金代时期诸如大曲类、杂剧类及社火傀儡类等民间戏剧史料及文物,说明了其时此域民间戏剧扮演的多样性和普遍性,这些戏剧文物和史料... 金代时期,豫西北是汴京沿黄河至平阳的必经之区域,亦是汴京戏剧向平阳戏剧流播的重要区域。豫西北存现的金代时期诸如大曲类、杂剧类及社火傀儡类等民间戏剧史料及文物,说明了其时此域民间戏剧扮演的多样性和普遍性,这些戏剧文物和史料可补此域金代民间演剧文献之阙如,同时亦为考察和研究汴京戏剧向周边流播提供注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北 金代时期 戏剧史料
下载PDF
豫西北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炳涛 王光耀 张苗苗 《四川有色金属》 2020年第3期21-24,共4页
本文以铁山河铁矿床地质勘查成果资料为依据,对矿区地层、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矿床成因、成矿模式,总结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该铁矿为吕梁期的侵入闪长岩与古元古界白崖山组的变质大理岩接触交代所形成的铁矿,... 本文以铁山河铁矿床地质勘查成果资料为依据,对矿区地层、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矿床成因、成矿模式,总结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该铁矿为吕梁期的侵入闪长岩与古元古界白崖山组的变质大理岩接触交代所形成的铁矿,属于典型的"矽卡岩型铁矿"铁矿床。研究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类型,对寻找类似铁矿床具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北 铁山河 地质特征 成矿模式
下载PDF
豫西北青龙神相关传说与信仰互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霞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0-15,共6页
对豫西北地区流传的各类青龙神传说进行分类整理,同时结合文献碑刻的记载,分析青龙神信仰和传说的互动。豫西北地区基于民众龙文化的民俗心理,逐步产生青龙神传说。在青龙神信仰和传说的发展过程中,祭祀求雨仪式中叙事话语体现、显灵母... 对豫西北地区流传的各类青龙神传说进行分类整理,同时结合文献碑刻的记载,分析青龙神信仰和传说的互动。豫西北地区基于民众龙文化的民俗心理,逐步产生青龙神传说。在青龙神信仰和传说的发展过程中,祭祀求雨仪式中叙事话语体现、显灵母题的反复出现和"二月二"民俗活动促使青龙神信仰不断发展,新时期"非遗"保护的大背景更使其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北 青龙神传说 民间信仰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豫西北山区农业行政执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芙蓉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2-44,共3页
农业行政执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是新《农业法》赋予农业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方向,也是切实加强农业行政... 农业行政执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是新《农业法》赋予农业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方向,也是切实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北 农业 行政执法 调查
下载PDF
豫西北获济小片方言区成因探蠡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丹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88-92,共5页
河南西北部的18个县市在语言上被划入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方言区,从语音上来讲,这些地区的方言的确与山西话更为接近。该方言区形成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与该地独特的地理条件及与晋地之间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关,移... 河南西北部的18个县市在语言上被划入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方言区,从语音上来讲,这些地区的方言的确与山西话更为接近。该方言区形成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与该地独特的地理条件及与晋地之间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关,移民要素也在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探讨豫西北获济小片方言区形成的原因,希望借此解开长久以来人们对该地“河南人不说河南话”的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北 晋语 获济小片方言 移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