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期对豫麦49-198群体质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刘万代 杜沛鑫 +1 位作者 尹钧 陈现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7-9,共3页
为了给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豫麦49-198提供适宜播期,以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群体总茎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早播的最终成穗数较少;最大叶面积指数随播期推迟而降低,孕穗后早播的叶面积指数... 为了给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豫麦49-198提供适宜播期,以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群体总茎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早播的最终成穗数较少;最大叶面积指数随播期推迟而降低,孕穗后早播的叶面积指数衰减快;就花后干物质积累而言,以适播的最多,晚播次之,早播最少。不同播期间籽粒产量呈现出适播>晚播>早播,且不同播期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适播的穗粒数与千粒重较其它播期的有所下降。在基本苗195万/hm2情况下,河南中部地区豫麦49-198的适宜播期是10月12日,此期播种有利于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 豫麦49—198 播期 群体质量 产量
下载PDF
底氮肥用量和行距配置对豫麦49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淑章 季书勤 +2 位作者 武素琴 连东军 辛均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2000年第6期5-7,共3页
研究了高肥力条件下 ,不同底氮量和行距对豫麦 49号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入一定底氮 (纯氮 1 2kg/亩左右 )的基础上 ,不同底氮增加量对小麦产量有极显著差异 ,以底肥增施 1 0kg/亩尿素产量最高 ;不同行距配置... 研究了高肥力条件下 ,不同底氮量和行距对豫麦 49号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入一定底氮 (纯氮 1 2kg/亩左右 )的基础上 ,不同底氮增加量对小麦产量有极显著差异 ,以底肥增施 1 0kg/亩尿素产量最高 ;不同行距配置对产量影响不大 ;不同底氮量和行距互作对产量有显著影响 ,以底肥增施 1 0kg/亩尿素并采用 0 .2 0m× 0 .2 6m种植方式产量最高 ,底肥增施 2 0kg/亩尿素宜采取 0 .1 3m× 0 .33m种植方式 ,底肥不增施氮肥时 ,无论采取何种行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麦49 底氮量 行距配置 产量
下载PDF
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豫麦49分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师学珍 郭君丽 杨相甫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5-57,共3页
为了确定冬小麦品种豫麦49在河南省豫北地区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发挥其高产潜力,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豫麦49的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其群体分蘖动态、成穗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单株及群体成穗数取决于播期和种植密度的共同作用,... 为了确定冬小麦品种豫麦49在河南省豫北地区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发挥其高产潜力,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豫麦49的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其群体分蘖动态、成穗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单株及群体成穗数取决于播期和种植密度的共同作用,播期越早,种植密度越小,小麦的单株成穗数越多;密度较大时,无论播期早晚,单株成穗数均保持较低水平;群体成穗数以10月9日播种和195万株/hm2密度的组合最高。2)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以10月9日播种的产量最高(7 991.53kg/hm2),与10月16日播种的产量(6 631.33kg/hm2)差异显著;种植密度以19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7 904.25kg/hm2),120万株/hm2最低(6 925.32kg/hm2),且两者差异显著。因此,豫麦49在豫北地区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为10月9日~16日和195万~270万/hm2基本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麦49 播期 种植密度 分蘖成穗 产量
下载PDF
不同除草剂处理水平对小麦品种‘豫麦49’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斌 张志刚 +3 位作者 张佳佳 王素平 海飞 刘景文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36期142-147,共6页
为了探讨飞防前提下有效药剂的安全使用范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常量喷雾方法模拟田间飞防操作情况下不同除草剂处理水平对小麦品种‘豫麦49’的生长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供试除草剂在推荐用量、2倍剂量和4倍剂量下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 为了探讨飞防前提下有效药剂的安全使用范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常量喷雾方法模拟田间飞防操作情况下不同除草剂处理水平对小麦品种‘豫麦49’的生长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供试除草剂在推荐用量、2倍剂量和4倍剂量下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N含量、光合速率、株高、叶锈病病情指数均显著降低。施用3.6%二磺·甲碘隆WDG2倍剂量和15%炔草酯WP4倍剂量下旗叶叶绿素含量和N含量不降反升。推荐剂量、倍量下小区试验产量显示增产效果;而当施用剂量达4倍剂量时,产量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豫麦49 常量喷雾方法 田间飞防 生长影响
下载PDF
豫麦49的生育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淑章 季书勤 +2 位作者 吕凤荣 武素琴 马玉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0年第2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豫麦49 生育特性 栽培技术 土壤肥力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豫麦49号小麦高产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6
作者 高松洁 王文静 +2 位作者 宋家永 吕平安 吕庆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12-14,29,共4页
豫麦49 号的高产潜力主要来源于它的3 个特性:突出的抗倒性、较强的群体光合特性及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豫麦49 号以10 - 08 左右播种较为适宜,播量75 kg·hm - 2左右,基本苗150 万·hm -2
关键词 豫麦49 高产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豫麦49号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增产途径研究
7
作者 苏天增 邵德田 +1 位作者 侯乐新 刘艳玲 《商丘师专学报》 2000年第2期105-106,共2页
对豫麦 49号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 ,研究了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增产途径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豫麦49 产量构成因素 增产途径 品种
下载PDF
豫麦49号高产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吕平安 高松洁 +2 位作者 王文静 吕庆丰 袁剑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1999年第8期8-9,共2页
豫麦49号是温县祥云镇吕平安农艺师继“温2540优系”之后培育出的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其综合性状好,自身调节能力强,产量三要素协调稳定,大分蘖多,成穗率高,高抗倒伏,是一个增产潜力很大的小麦新品种。1998年经河... 豫麦49号是温县祥云镇吕平安农艺师继“温2540优系”之后培育出的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其综合性状好,自身调节能力强,产量三要素协调稳定,大分蘖多,成穗率高,高抗倒伏,是一个增产潜力很大的小麦新品种。1998年经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了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麦49 增产 特性 品种
下载PDF
豫麦49号新品种的生育特点及其超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永华 刘万代 +2 位作者 夏国军 罗毅 姬变英 《麦类作物》 CSCD 1999年第2期18-20,共3页
通过对超高产条件下 豫麦 49 号新 品种群体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幼穗发育、籽粒灌浆 及产量形 成等生育特点的研 究,提出了实现每 公顷 9 000 kg 以上产量 指标,应采取精量匀 播,创建优质 群体;优化投肥结构,实施“氮... 通过对超高产条件下 豫麦 49 号新 品种群体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幼穗发育、籽粒灌浆 及产量形 成等生育特点的研 究,提出了实现每 公顷 9 000 kg 以上产量 指标,应采取精量匀 播,创建优质 群体;优化投肥结构,实施“氮肥后移”及科学合理灌水等 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麦49 生育特点 栽培 品种
下载PDF
高产小麦新品种——豫麦49-198
10
作者 孟运通 邱卫星 范聚云 《农业科技通讯》 2006年第6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新品种 豫麦49 定向系统 变异单株 育种专家 有限公司 品种审定 超高产 河南省
下载PDF
豫麦49-198
11
《河南科技(乡村版)》 2009年第6期6-6,共1页
“豫麦49-198”是平安种业公司董事长吕平安在“豫麦49”变异单株中定向优选改良而成的小麦新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品种,生育期227天;幼苗生长健壮,叶色深绿,分蘖成穗率高,抗寒性好;株型紧凑,长相清秀,株高75厘米;
关键词 新品种 分蘖成穗率 变异单株 豫麦49 冬性品种 幼苗生长 董事长 生育期
下载PDF
超高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豫农416
12
作者 刘万代 尹钧 张文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6-396,共1页
关键词 新品种 高产优质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植物新品种保护 河南农业大学 系谱法选育 豫麦49 21
下载PDF
超级小麦新品种——豫农416
13
作者 刘万代 张建春 吴宝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4期98-98,共1页
豫农416是河南农业大学以豫麦49为母本、(豫麦21/豫麦35)F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超级小麦新品种。2007年-2009年参加河南省中间试验,丰产性突出,是当年生试冬水组所有参试品种中唯一在所有试点均居首位的品种。
关键词 新品种 河南农业大学 系谱法选育 豫麦49 有性杂交 21 中间试验 参试品种
下载PDF
豫西小麦播期试验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峰 尤章锋 卫丽娜 《河南农业》 2010年第2期43-43,共1页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 (一)试验设计 该试验采用随机设计,小区面积42m^2,设7个处理,重复3次。小麦品种为当地推广面积较大的半冬性品种豫麦49和弱春性品种豫麦18号。
关键词 品种 播期试验 西 试验设计 随机设计 春性品种 豫麦49 冬性品种
下载PDF
中晚熟小麦——豫教5号
15
《乡村科技》 2011年第10期6-6,共1页
审定编号 豫审麦2011002 选育单位 河南教育学院 品种来源 郑91138x豫麦49号 特征特性“豫教5号”属半冬性中晚熟小麦品种,平均全生育期237.8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晚熟03天;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叶宽短披,叶色黄绿,
关键词 品种 中晚熟 豫麦49 选育单位 教育学院 品种来源 全生育期 18
下载PDF
早熟小麦——豫农202
16
《河南科技(乡村版)》 2009年第8期6-6,共1页
审定编号 豫审麦2007002 选育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 豫农21×豫农127 特征特性 “豫农202”属半冬性中早熟小麦品种,全生育期227天,比对照品种“豫麦49”早熟2天.
关键词 品种 中早熟 河南农业大学 选育单位 品种来源 全生育期 豫麦49 对照品种
下载PDF
半冬性小麦——豫农416
17
《乡村科技》 2010年第9期6-6,共1页
审定编号 豫审麦2009001 选育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 豫麦49//豫麦21/豫麦35 特征特性 “豫农416”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小麦品种,全生育期225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2天;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分蘖力强,抗寒性较好;春... 审定编号 豫审麦2009001 选育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 豫麦49//豫麦21/豫麦35 特征特性 “豫农416”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小麦品种,全生育期225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2天;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分蘖力强,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快,拔节抽穗早,长势偏旺,春季抗寒性一般;株高84厘米,株型偏松散,抗倒性一般;穗层较厚,对春季低温较敏感,受倒春寒影响后,穗上部结实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半冬性 河南农业大学 选育单位 品种来源 35 21 豫麦49
下载PDF
抗病小麦——豫保1号
18
《河南科技(乡村版)》 2009年第10期6-6,共1页
审定编号 豫审麦2008005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品种来源 豫麦2号×周8826 特征特性“豫保1号”屠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6天,比对照品种“豫麦49”晚熟1天;幼苗直立,叶色灰绿。抗寒性较好;... 审定编号 豫审麦2008005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品种来源 豫麦2号×周8826 特征特性“豫保1号”屠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6天,比对照品种“豫麦49”晚熟1天;幼苗直立,叶色灰绿。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亩成穗数偏低;株高81厘米,较抗倒侠;株型略松散,叶片较大,穗层整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小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选育单位 植物保护 品种来源 中熟品种 全生育期 豫麦49
下载PDF
播期对小麦面粉粉质参数及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19
作者 王晨阳 欧阳光 +4 位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朱云集 崔金梅 张明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9-52,共4页
于2002-2003年度采用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豫麦18号、豫麦49号、百泉41和郑引1号,研究了播期对面粉粉质参数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基因型和播期对品质性状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基因型效应明显大于播期效应。面粉弱化度、糊... 于2002-2003年度采用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豫麦18号、豫麦49号、百泉41和郑引1号,研究了播期对面粉粉质参数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基因型和播期对品质性状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基因型效应明显大于播期效应。面粉弱化度、糊化温度及糊化时间随播期推迟呈现递增趋势,而湿面筋含量、峰值粘度和反弹值随播期的推迟呈递减趋势;播期对某些品质性状的影响因基因型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与其适宜播期不同有关。在试验条件下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淀粉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和膨胀势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质参数 面粉 2003年度 淀粉糊化特性 品质性状 峰值粘度 豫麦49 基因型 基因型效应 湿面筋含量 品种 播期效应 糊化温度 适宜播期 分析结果 试验条件 显著水平 相关性 膨胀势 趋势
下载PDF
潮土长期定位施肥对中筋型小麦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世亮 马政华 +3 位作者 化党领 介晓磊 黄绍敏 吕德彬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4期188-193,共6页
在长期定位施肥的潮土上采用池栽试验,研究了N、P、K化学肥料和有机肥的不同配比对中筋型小麦豫麦49-986的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N、P、K及有机肥配比可以提高小麦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改善荧光反应,提高小麦籽... 在长期定位施肥的潮土上采用池栽试验,研究了N、P、K化学肥料和有机肥的不同配比对中筋型小麦豫麦49-986的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N、P、K及有机肥配比可以提高小麦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改善荧光反应,提高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优化蛋白质组分配比,其中施肥配比为MN1P1K1的处理更能提高的小麦产量、增加粗蛋白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并优化的蛋白质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生长 品质 对中 潮土 硝酸还原酶活性 粗蛋白含量 蛋白质产量 蛋白质组分 生理特性 豫麦49 化学肥料 叶片 荧光反应 籽粒 组分配比 产量 施肥配比 有机肥 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