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潮汕的《豳风七月》图
1
作者 郭伟其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88-92,共5页
潮汕地区有三件《豳风七月》图,其中一件只见于文献,两件有实物留存,从中显现出美术史与社会史上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明清以来的社会变迁。
关键词 潮汕 豳风七月 教化 粉本
下载PDF
《诗经》中的天人关系思想简析——以《豳风·七月》为中心
2
作者 李文博 《华夏文化》 2024年第1期8-9,共2页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体系中的核心问题,其重要性一如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西方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那样基本且无可替代。在对天人关系的探讨中,客体通常是天,而主体则必然是人。人通过对天的观察、思考所形成的认识就成为天...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体系中的核心问题,其重要性一如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西方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那样基本且无可替代。在对天人关系的探讨中,客体通常是天,而主体则必然是人。人通过对天的观察、思考所形成的认识就成为天人关系的基本内容。据统计,“天”字在《诗经》里一共出现了205次,遍及《风》《雅》《颂》三个部分。在《诗经》以外,专门讨论“天”以及天人关系的古代思想史文献还有很多,例如墨子的《天志》、屈原的《天问》、荀子的《天论》、柳宗元的《天对》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 天人关系 《诗经》 柳宗元 《天问》 》《雅》《颂》 《天对》 西方哲学
下载PDF
生态环境视野下的《诗经·豳风·七月》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星光 张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129,共9页
以生态环境的视角对《诗经·豳风·七月》研究表明,先周后期的气候条件较夏代有变冷的趋势,豳地具有较现在更为优越的水资源条件和更好的生态环境状况;西周早期的气温曾出现过波动,至迟到西周中期的穆王时期,气温明显转暖。对... 以生态环境的视角对《诗经·豳风·七月》研究表明,先周后期的气候条件较夏代有变冷的趋势,豳地具有较现在更为优越的水资源条件和更好的生态环境状况;西周早期的气温曾出现过波动,至迟到西周中期的穆王时期,气温明显转暖。对先周后期生态环境因素的研究及与《夏小正》文本的对比研究表明,《诗经·豳风·七月》最初为产生于先周时期豳地的农业歌谣,所用历法与《夏小正》所用的夏历相同。经过长期的耳口相传,《诗经·豳风·七月》作为一种迎气、祈年的燕享乐歌在西周穆王时期被辑入《诗经》,在辑入过程中,《诗经·豳风·七月》的诗文内容有过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诗经··七月 《夏小正》 夏历 燕享乐歌
下载PDF
《豳风·七月》中的时间结构与时间意识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崇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146-149,共4页
《诗经》中著名的《豳风.七月》一诗中的时间在纵向与横向上都存在着一种有序的变化,这样一种形式变化在诗中形成了一种时间结构。诗歌当中的这种时间结构很好地体现了上古先民的时间意识。先民们以一种直观的方式把握时间,他们的时间... 《诗经》中著名的《豳风.七月》一诗中的时间在纵向与横向上都存在着一种有序的变化,这样一种形式变化在诗中形成了一种时间结构。诗歌当中的这种时间结构很好地体现了上古先民的时间意识。先民们以一种直观的方式把握时间,他们的时间是一种感性的时间。先民们对抽象的时间进行了一种人为的分割,从而使其具有了明显的节奏感。他们的时间又是一种循环性的时间,具有可把握性和可预见性的特点。同时,对于先民们而言,时间又是一种秩序的象征,它来源于社会实践,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 时间结构 时间意识
下载PDF
社祀用乐与《豳风·七月》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曹胜高 《励耘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1-20,共20页
《周礼·春官宗伯·籥章》言籥章及其属官四时演奏豳之诗、雅、颂,结合《礼记·月令》可以发现,仲春社祀、仲秋社祀、祈年大割、季冬蜡祭皆在社中举行。《豳风·七月》以物候分段,所描写的正是四时祀社之场景,故豳之诗... 《周礼·春官宗伯·籥章》言籥章及其属官四时演奏豳之诗、雅、颂,结合《礼记·月令》可以发现,仲春社祀、仲秋社祀、祈年大割、季冬蜡祭皆在社中举行。《豳风·七月》以物候分段,所描写的正是四时祀社之场景,故豳之诗、雅、颂乃豳地四时社祀用乐,为乐官协风作乐而成,是体现授时布政功能的风土之作,自周迁岐之后,用为周社祭祀音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 籥章籥诗 社祀用乐 作乐
下载PDF
《诗经·豳风·七月》创作年代考辨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兰芝 《东岳论丛》 CSSCI 1998年第2期94-97,共4页
《诗经·豳风·七月》的创作年代问题是一个颇有争议而至今尚无定论的问题。这与对它的研究采用的方法有关,而这些方法依据的材料有些是不可靠的,有些是不充分的。依据天文学上的岁差现象就可以确定《豳风·七月》的创作... 《诗经·豳风·七月》的创作年代问题是一个颇有争议而至今尚无定论的问题。这与对它的研究采用的方法有关,而这些方法依据的材料有些是不可靠的,有些是不充分的。依据天文学上的岁差现象就可以确定《豳风·七月》的创作年代。运用岁差推算法推算,《豳风·七月》成诗年代距尧之时1307年,距今(公元2000年)为305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七月 七月流火 岁差现象 岁差推算法
下载PDF
《诗·豳风·七月》现代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栾为 郭明志 赵克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32-134,共3页
用现代的批判意识去审视《诗经·豳风·七月》,会发现《七月》就是豳地流传下来的一首周人时令歌,一首源于朴素的生活实践的时令歌,而且在艺术上具有嵌套式时间结构、"赋"中有"兴"以及兼有"风"&q... 用现代的批判意识去审视《诗经·豳风·七月》,会发现《七月》就是豳地流传下来的一首周人时令歌,一首源于朴素的生活实践的时令歌,而且在艺术上具有嵌套式时间结构、"赋"中有"兴"以及兼有"风""雅"之制等重要特点,在教学与科研中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 时令歌 现代解读
下载PDF
中国“过年日子”的历史轨迹——兼论《豳风·七月》折射的春节法定节假日的历史传承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勤建 《文化遗产》 CSSCI 2011年第2期75-78,共4页
当今春节(包括元旦新年)法定节假日规定为四天,这看似是政府自上而下的规定。但是,当我们追随历史轨迹,却发现过年节日的节律模式,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其最早的文化原型就是诗经《豳风.七月》所透视出的夏时十月太阳历过年的日子。远在... 当今春节(包括元旦新年)法定节假日规定为四天,这看似是政府自上而下的规定。但是,当我们追随历史轨迹,却发现过年节日的节律模式,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其最早的文化原型就是诗经《豳风.七月》所透视出的夏时十月太阳历过年的日子。远在三四千年前的神州,年节时间也正是四天。《豳风.七月》真实地反映了三、四千年以前的年中行事、节令时序、过年日子和普通人的生活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 过年日子 法定节假日 ·七月
下载PDF
《诗经·豳风·七月》的记事方式与后天八卦 被引量:1
9
作者 季康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67,共6页
《豳风·七月》是一首记事性的诗。其记事的方式,历来认为主要是以衣食为主线,记叙农事风俗的内容,和以四时十二月为时序的月令方式。然而在细读后,发现诗中还包含有按文王八卦序的记事方式。通过比照与文献征引,基本上能确认这一... 《豳风·七月》是一首记事性的诗。其记事的方式,历来认为主要是以衣食为主线,记叙农事风俗的内容,和以四时十二月为时序的月令方式。然而在细读后,发现诗中还包含有按文王八卦序的记事方式。通过比照与文献征引,基本上能确认这一事实的存在。《七月》诗与文王八卦的结合,进一步反映了周民族古老深厚的文化精神,也为八卦与农业社会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七月 记事方式 后天八卦
下载PDF
《豳风·七月》——北豳遗诗与北豳先周文化的渊源 被引量:4
10
作者 齐社祥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3,共3页
《豳风.七月》作为我国最早的农业史诗,与北豳先周文化有密切的关联。从史志、民俗、文化遗存及《七月》的史诗特征、《七月》的历法、农耕文化与狩猎文化的交融诸方面推证,可得两个结论:1、《七月》产生的地域在豳地之北豳;2、《七月... 《豳风.七月》作为我国最早的农业史诗,与北豳先周文化有密切的关联。从史志、民俗、文化遗存及《七月》的史诗特征、《七月》的历法、农耕文化与狩猎文化的交融诸方面推证,可得两个结论:1、《七月》产生的地域在豳地之北豳;2、《七月》产生的时代当在公刘南迁之前、周先祖三代(不窋、鞠陶、公刘)居北豳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 先周文化
下载PDF
《豳风·七月》是一首“抒情的民间诗歌”
11
作者 周建忠 胡彦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5-173,239,共9页
《豳风·七月》来自民间,由奴隶们集体口头创作,历经传播与不断创作的漫长过程,最后由周代宫廷乐师加工润色、创作而定型。诗以"诉苦"为基调,叙事与农事描写均为抒发愁苦情感服务,反映出广大奴隶们艰辛的生存环境,抒发了... 《豳风·七月》来自民间,由奴隶们集体口头创作,历经传播与不断创作的漫长过程,最后由周代宫廷乐师加工润色、创作而定型。诗以"诉苦"为基调,叙事与农事描写均为抒发愁苦情感服务,反映出广大奴隶们艰辛的生存环境,抒发了他们心中普遍存在着的各种情感。因此,无论从创作主体、情感抒发来看,还是从诗歌原型、表现手法来看,《豳风·七月》所呈现给我们的都是一首抒情的民间诗歌,处于由民歌向抒情诗发展的过渡阶段,而不是叙事诗、农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 民间诗歌 抒情诗歌 叙事诗 农事诗
下载PDF
从文化学角度透视诗经《豳风·七月》主题的双重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广义 《阴山学刊》 2006年第3期17-18,26,共3页
从文化学的角度,《豳风.七月》的主题具有双重意义:其一,反映了稼穑之艰难,农民劳动之艰辛,含蓄地表达了阶级对立;第二,在一定程度上描写了农奴劳动的愉快。肯定《七月》主题的双重性对于全面把握上古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从文化学角度理解... 从文化学的角度,《豳风.七月》的主题具有双重意义:其一,反映了稼穑之艰难,农民劳动之艰辛,含蓄地表达了阶级对立;第二,在一定程度上描写了农奴劳动的愉快。肯定《七月》主题的双重性对于全面把握上古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从文化学角度理解上古人民的心态都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学 ·七月 主题双重性
下载PDF
《豳风·七月》结构与孔疏“衣食所分,男女正助”说
13
作者 付振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关于《豳风·七月》一诗的结构,孔疏提出"衣食所分,男女正助"说。"衣食所分"存在问题,但大体符合文本实际。"男女正助"则是在郑笺基础上有意曲解、抽象而成,是突出理念轻视文本的产物。两者相合,意... 关于《豳风·七月》一诗的结构,孔疏提出"衣食所分,男女正助"说。"衣食所分"存在问题,但大体符合文本实际。"男女正助"则是在郑笺基础上有意曲解、抽象而成,是突出理念轻视文本的产物。两者相合,意图构造一个早期农业社会的理想图景,系统阐发《诗序》"陈王业"说。要完善分析此诗结构,应该以"衣食所分"为基础,参以朱熹、姚际恒、崔述等各家说解,进行必要的折中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 郑笺 孔疏 男功 女功
下载PDF
《豳风·七月》中蕴藏陇东民俗发微
14
作者 王丽娟 《黑河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04-106,共3页
《诗经·豳风·七月》反映了先周生民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风貌,蕴藏着丰富的民俗事象,"穹窒熏鼠,塞向觤户"演变为今天庆阳地区的泥年、漫年风俗;"!彼南亩"与陇东一带"送麦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诗经·豳风·七月》反映了先周生民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风貌,蕴藏着丰富的民俗事象,"穹窒熏鼠,塞向觤户"演变为今天庆阳地区的泥年、漫年风俗;"!彼南亩"与陇东一带"送麦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衣无褐"在服饰上,生动表现出周人融合游牧文化,开发生产,取材而用的特色。《七月》中的这些民俗事象深远影响了陇东地区人民的物质生活与心理精神,极具探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 民俗 陇东
下载PDF
《豳风·七月》“采蘩”考辩
15
作者 夏德靠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4-57,共4页
《豳风·七月》一诗有许多地方尚待进一步研究,“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 归。”即为其一。故从文化学角度,依据《礼记·月令》、《大戴礼记·夏小正》、《左传》等典籍的相关记载, 以为“公子”当解... 《豳风·七月》一诗有许多地方尚待进一步研究,“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 归。”即为其一。故从文化学角度,依据《礼记·月令》、《大戴礼记·夏小正》、《左传》等典籍的相关记载, 以为“公子”当解为“豳公”;“女”即为后妃夫人一类人物,“采蘩”与高禖之祭有密切关系,遂为“春日 迟迟”四句提供新的理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 后妃 采蘩 高禖
下载PDF
《诗经·豳风·七月》考论
16
作者 崔文恒 《阴山学刊》 2011年第1期35-41,共7页
考辨《诗经·豳风·七月》中的"殆及公子同归",非郭老所言的害怕被公子带回去遭受侮辱,而是害怕被集中起来作为公子的陪嫁媵妾。辨析中国古代历史分期,非郭老所言中国的封建社会产生于"春秋战国之交",而是... 考辨《诗经·豳风·七月》中的"殆及公子同归",非郭老所言的害怕被公子带回去遭受侮辱,而是害怕被集中起来作为公子的陪嫁媵妾。辨析中国古代历史分期,非郭老所言中国的封建社会产生于"春秋战国之交",而是范文澜先生所主张的"西周初年"。诗歌的内容为从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要素,述写了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水平;运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了农奴遭受沉重剥削的历史事实。是典型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叙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七月 公子 历史分期 诗歌内容
下载PDF
《豳风·七月》作者身份考
17
作者 张鹤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4年第4期4-6,共3页
关于《豳风·七月》的作者身份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分析旧说被质疑之处,结合《七月》中描述的各种物候、农业生产情况及上层贵族祭祀、宴饮的场面,可知作者熟悉两个阶层成员的生活,加之古有采诗、献诗制度,献诗的为公卿至... 关于《豳风·七月》的作者身份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分析旧说被质疑之处,结合《七月》中描述的各种物候、农业生产情况及上层贵族祭祀、宴饮的场面,可知作者熟悉两个阶层成员的生活,加之古有采诗、献诗制度,献诗的为公卿至列士阶层,且西周教育制度是"学在官府",《七月》既是一篇颇具文学艺术特色的诗歌,没有一定文艺素养的人是创作不出来的,可知作者身处贵族阶级,并接受过文化教育,综合这些条件可推测,《豳风·七月》的作者很有可能是官职不高的士这一阶层的农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 作者 身份 农官
下载PDF
《诗经·豳风·七月》“同我妇子”新解
18
作者 刘庆海 吴雅璇 《黄山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67-71,共5页
《诗经·豳风·七月》有"同我妇子"句,诸多《古代汉语》教材、《诗经》译注本和词典释"同"义或为动词"偕同(带着)",或为副词"俱""一起",或为介词"和""与&quo... 《诗经·豳风·七月》有"同我妇子"句,诸多《古代汉语》教材、《诗经》译注本和词典释"同"义或为动词"偕同(带着)",或为副词"俱""一起",或为介词"和""与""跟",分析并平议这三种说法的错误,纠正"我们偕同自己的老婆孩子送饭"的句意解释;指出"同"是用其本义,动词"会合";此句是为协韵的主谓倒装句,句言"我们的妇子聚集在一块送饭南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七月 倒装 协韵
下载PDF
《豳风·七月》的名物训释与历史文化底蕴的发掘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新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5-120,共6页
《诗经》中的《幽风·七月》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信息点密集,早为前人所论及。诗中名物众多,文中选取其中四组计八种名物,进行训释和考定,即“授衣与授衣制”,“殆及公子同归与■嫁制”,“■与后世祈年。藉礼、劝农的关系”,... 《诗经》中的《幽风·七月》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信息点密集,早为前人所论及。诗中名物众多,文中选取其中四组计八种名物,进行训释和考定,即“授衣与授衣制”,“殆及公子同归与■嫁制”,“■与后世祈年。藉礼、劝农的关系”,“释黍稷”等四个部分,以显示其中隐含的历史文化底蕴,证明《七月》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七月 历史文献价值 媵嫁制
下载PDF
《诗经·豳风·七月》经学解读与历史主义解读的博弈 被引量:1
20
作者 焦绪霞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9-43,共5页
《诗经》作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它的阐释和研究始终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经学时代,毛、郑、孔说诗系统尤其郑玄"以礼笺诗"影响甚巨。但在经学式微之后,毛、郑、孔说诗系统遭遇到历史主义解读方法的巨大冲击。《豳风.七月》... 《诗经》作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它的阐释和研究始终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经学时代,毛、郑、孔说诗系统尤其郑玄"以礼笺诗"影响甚巨。但在经学式微之后,毛、郑、孔说诗系统遭遇到历史主义解读方法的巨大冲击。《豳风.七月》的经学解读中所包含的"天地阴阳观念"与"养老敬老"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勤政爱民"等礼乐教化思想之深度、厚度,是历史解读法中的"压迫与剥削"、"奴役与被奴役"的阐释无法相比的。在国学热的今天,理性回归经学也是《诗经》解读中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七月 经学解读 历史主义解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