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居因运动--性别视角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桂芝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6-107,共12页
贝居因运动是兴起于12世纪,兴盛于13、14世纪的一场半世俗半修道的妇女运动。本文从性别构建的角度对其历史发展进行考察,指出这次运动打破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性别定位,女性不再成为男性的附属品,从而赋予妇女在当时所能享有的最大的自... 贝居因运动是兴起于12世纪,兴盛于13、14世纪的一场半世俗半修道的妇女运动。本文从性别构建的角度对其历史发展进行考察,指出这次运动打破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性别定位,女性不再成为男性的附属品,从而赋予妇女在当时所能享有的最大的自由和独立。这一运动在当时受到了以教会为代表的男性的制约与迫害,最终衰落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居因运动 性别理论 天主教会
原文传递
免疫荧光法显示贝居腹盾吸虫肌肉神经组织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张静 李健科 +1 位作者 刘柳 张浩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2,共8页
从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围心腔内检获自然感染的贝居腹盾吸虫(Aspidogaster conchicola),根据虫体内睾丸、卵巢、子宫及卵黄腺4种生殖器官的发育程度,将所获虫体分为幼虫组和成虫组,所有虫体用4%甲醛固定后,分别采用鬼笔环肽... 从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围心腔内检获自然感染的贝居腹盾吸虫(Aspidogaster conchicola),根据虫体内睾丸、卵巢、子宫及卵黄腺4种生殖器官的发育程度,将所获虫体分为幼虫组和成虫组,所有虫体用4%甲醛固定后,分别采用鬼笔环肽染色法和乙酰化微管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贝居腹盾吸虫成虫和幼虫的肌肉纤维和神经纤维,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鬼笔环肽荧光染色的贝居腹盾吸虫成虫较幼虫肌肉组织更为发达,口周围、盾盘附着器、子宫末段及阴茎囊肌肉纤维分布较为密集。乙酰化微管蛋白荧光染色的贝居腹盾吸虫成虫较幼虫神经网络更为复杂,在部分生殖器官如子宫末段、阴茎囊和睾丸部位存在神经纤维。双重染色结果显示,该吸虫不同器官上的肌肉纤维分布与神经纤维的分布相互吻合。该结果提示,贝居腹盾吸虫可能通过神经系统对其肌肉活动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居腹盾吸虫 荧光染色 肌肉纤维 神经纤维
原文传递
贝居腹盾吸虫神经纤维分布及神经细胞形态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浩 杜凤霞 +5 位作者 郭家 赵丹 张凤娇 徐亚茹 武霞霞 柏青杨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3-77,82,共6页
目的了解贝居腹盾吸虫神经纤维分布及神经细胞类型。方法采用硝酸银染色法、组织化学技术和HE染色法,对贝居腹盾吸虫神经系统进行观察。结果贝居腹盾吸虫前端脑神经节附近存在单极、双极、多极3类神经细胞,形态上可分为7种不同类型;该... 目的了解贝居腹盾吸虫神经纤维分布及神经细胞类型。方法采用硝酸银染色法、组织化学技术和HE染色法,对贝居腹盾吸虫神经系统进行观察。结果贝居腹盾吸虫前端脑神经节附近存在单极、双极、多极3类神经细胞,形态上可分为7种不同类型;该吸虫消化器官咽和肠道以及生殖器官睾丸、卵巢、子宫末段、阴茎囊表面均有神经网分布,由环形和纵向神经纤维组成;围绕口腔的神经网与中枢神经结构相似。结论贝居腹盾吸虫神经系统结构非常复杂,这些神经可能与吸虫生理活动相关,不同神经细胞可能承担不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居腹盾吸虫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细胞 硝酸银染色法
原文传递
不同发育期贝居腹盾吸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浩 柏青杨 +2 位作者 杜凤霞 李玉霞 杨秀静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5-662,共8页
乙酰胆碱酯酶(ACh E)被证明存在于多种吸虫体内,但是关于ACh E在吸虫发育过程中的分布变化情况却少有报道。本实验以贝居腹盾吸虫(Aspidogaster conchicola)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分别采用醋酸洋红染色和乙酰胆碱酯酶组织... 乙酰胆碱酯酶(ACh E)被证明存在于多种吸虫体内,但是关于ACh E在吸虫发育过程中的分布变化情况却少有报道。本实验以贝居腹盾吸虫(Aspidogaster conchicola)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分别采用醋酸洋红染色和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比处于不同发育阶段虫体的正常结构及乙酰胆碱酯酶分布特征,了解乙酰胆碱酯酶在吸虫发育过程中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从河蚌(Anodonta woodiana)体内获得的虫体根据内部器官的发育程度,可以分为4个不同发育阶段,即幼虫阶段Ⅰ、幼虫阶段Ⅱ、成虫阶段Ⅰ、成虫阶段Ⅱ。乙酰胆碱酯酶的分布在不同发育阶段存在着明显差异,幼虫阶段Ⅰ的睾丸及阴茎囊基部最先出现乙酰胆碱酯酶阳性反应,幼虫阶段Ⅱ在子宫末段膨大部位出现阳性反应;成虫阶段Ⅰ的卵黄腺、输卵管出现阳性反应,并且随着虫体的发育上述部位的阳性反应逐渐加强。而该吸虫的附着、消化、排泄器官在发育早期即出现较强的阳性反应,并伴随虫体发育全过程。该吸虫的神经系统在幼虫早期既已具备脑神经节、主要神经干等结构,而完整、复杂的中枢神经结构至成虫阶段才得以清晰显现。结果表明,乙酰胆碱酯酶的分布区域及反应程度随着虫体的发育而出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居腹盾吸虫 发育 乙酰胆碱酯酶
原文传递
边缘人的言说和自我建构——梅希蒂尔德与《流溢的神性之光》
5
作者 杜力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90,159,共8页
13世纪以降的欧洲中世纪晚期,新神秘主义思潮的兴起为女性大量介入宗教领域的思考和写作创造了条件,贝居因修会就是这一时期女性神秘主义运动的代表。本文对贝居因女性神秘主义者梅希蒂尔德的作品《流溢的神性之光》加以解读,进而考察... 13世纪以降的欧洲中世纪晚期,新神秘主义思潮的兴起为女性大量介入宗教领域的思考和写作创造了条件,贝居因修会就是这一时期女性神秘主义运动的代表。本文对贝居因女性神秘主义者梅希蒂尔德的作品《流溢的神性之光》加以解读,进而考察她如何通过各种文学手法以及使个人文本神圣化的策略实现如下写作意图:否定教会宣扬的中介特权与等级制度,为被教会边缘化的贝居因修女和其他平信徒争取话语权,并最终为自己建构出具有内在权威性与神圣性的作者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希蒂尔德 《流溢的神性之光》 贝居因 新神秘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