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连市2022年贝藻养殖碳汇能力评估
1
作者 任恺佳 明红霞 +2 位作者 张继红 苏洁 樊景凤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6,共9页
作为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辽宁省大连市拥有丰富的贝类藻类养殖等蓝碳资源,发展蓝碳经济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大连市的绿色生态养殖产业就是重要的近海增汇活动,具备发展蓝碳经济所必需的产业基础和能力。本文以2022年大连市主要贝藻... 作为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辽宁省大连市拥有丰富的贝类藻类养殖等蓝碳资源,发展蓝碳经济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大连市的绿色生态养殖产业就是重要的近海增汇活动,具备发展蓝碳经济所必需的产业基础和能力。本文以2022年大连市主要贝藻养殖品种(扇贝、牡蛎、蛤、蚶、贻贝、海带和裙带菜)为碳汇研究对象开展了碳汇能力核算。结果显示,2022年大连市贝藻养殖总碳汇量达82.69万t,其中,净碳汇量达53.84万t,移出碳为26.15万t,相当于减排CO_(2)197.43万t,碳汇总价值为7 944.71万元。大连市贝类养殖产量约占全省的64.48%,碳汇贡献率达55.58%;藻类养殖产量占全省的94.75%,碳汇贡献率高达94.68%。大连市藻类和贝类中的海带和蛤的碳汇量最高,在整个辽宁省藻类和贝类碳汇量中贡献率分别达66.12%和31.37%。贻贝作为碳含量更高的碳汇渔业贝类,因大连市养殖面积小、产量低等因素,仅贡献了大连市碳汇量的0.72%。建议加强高碳汇贡献率藻类和贻贝的增养殖,推广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在实现海洋生物碳汇有效扩增的同时,优化大连市养殖产业结构(养殖品种、空间布局),改变养殖产业碳流通格局,推动大连市水产养殖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市 渔业 贝藻海水养殖碳汇量评估 贝藻综合养殖
下载PDF
2015-2022年天津市海水吊笼养殖贝类碳汇能力评估
2
作者 付志茹 祁欣 +1 位作者 马超 陈浩楠 《天津农林科技》 2024年第5期20-23,共4页
文章对2015—2022年天津市海水吊笼养殖贝类碳汇能力进行评估。调查结果显示,2015—2022年天津市海水吊笼养殖贝类碳汇能力较强,脉红螺(Rapana venosa)、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魁蚶(Scapharca brough... 文章对2015—2022年天津市海水吊笼养殖贝类碳汇能力进行评估。调查结果显示,2015—2022年天津市海水吊笼养殖贝类碳汇能力较强,脉红螺(Rapana venosa)、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海湾扇贝(Argopectens irradias)吊笼养殖移出的碳量分别为448.297、403.398、89.463、40.657、106.719 t,海水养殖贝类总量随着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移出的碳量逐年增加;在海水吊笼养殖贝类中,贝壳碳汇能力的排序为长牡蛎>脉红螺>海湾扇贝>毛蚶、魁蚶;软体组织碳汇能力的排序为海湾扇贝>脉红螺>长牡蛎>毛蚶、魁蚶。海水吊笼养殖贝类的结构因素和产量因素对养殖贝类碳汇总量的增加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结构因素对养殖贝类碳汇量增加的作用要大于总产量因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吊笼养殖 贝类 评估 天津市
下载PDF
浙江省贝藻海水养殖碳汇能力及经济价值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晓龙 张秀梅 +4 位作者 唐文海 王晓丽 王一航 田晓飞 田阔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48-254,共7页
中国是海水养殖大国,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充分利用贝藻海水养殖高效的碳汇功能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为评估浙江省贝藻海水养殖的固碳潜力,根据近10年(2011—2020年)浙江省贝藻海水养殖的产量数据,计算了浙江省沿... 中国是海水养殖大国,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充分利用贝藻海水养殖高效的碳汇功能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为评估浙江省贝藻海水养殖的固碳潜力,根据近10年(2011—2020年)浙江省贝藻海水养殖的产量数据,计算了浙江省沿海城市贝藻海水养殖的碳汇量及其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浙江省贝藻的年平均碳汇量分别为7.88×10^(4)t和4.3×10^(3)t,相当于每年减排3.05×10^(5)t的CO_(2),节约减排成本约2887万元。建议浙江省通过增加贝藻养殖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碳汇交易体系等方面实现近海碳汇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藻海水养殖 潜力 减排成本 强度
下载PDF
中国海水贝藻养殖碳汇潜力的评估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郭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9期226-228,共3页
通过浅海贝类和大型藻类的养殖,可以吸取水体中的碳,从而提高海水养殖的碳汇潜力。依据渔业部门的统计数据及前期研究成果,采用物质守恒定律,对我国海水养殖的贝类和藻类的碳汇作用进行了估算。以2007年我国贝藻养殖的C02吸收量为... 通过浅海贝类和大型藻类的养殖,可以吸取水体中的碳,从而提高海水养殖的碳汇潜力。依据渔业部门的统计数据及前期研究成果,采用物质守恒定律,对我国海水养殖的贝类和藻类的碳汇作用进行了估算。以2007年我国贝藻养殖的C02吸收量为基数,并根据我国2007--2013年的贝藻养殖产量的增长趋势,趋势外推得到2016--2025年的贝藻养殖产量。结果表明,2025年我国贝藻养殖可以吸收606.171万tC02,经济价值相当于9.1亿~36.4亿美元。因此,海水养殖具有非常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潜力 浅海贝类 大型藻类 评估 中国
下载PDF
海洋渔业碳汇计量与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宇阳 苏洁 +1 位作者 邵魁双 樊景凤 《河北渔业》 2023年第6期39-46,共8页
综述了国内外渔业碳汇相关研究现状,比较分析了渔业碳汇的计量与评估方法,介绍了碳汇计算方法的应用案例,最后对其计量与评估方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渔业 评估 海水养殖
下载PDF
基于B-S期权定价模型的碳汇渔业价值评估——以海水养殖藻类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邵桂兰 任肖嫦 李晨 《中国渔业经济》 2017年第5期76-82,共7页
海洋生物的碳捕获能力非常强大,"蓝碳"已经成为全球碳循环的中坚力量。合理评估海洋渔业碳汇价值可以有效促进海洋碳汇市场交易的发展。论文基于2004-2015年中国海水养殖藻类相关数据,采用B-S期权定价模型,以海水养殖藻类为例... 海洋生物的碳捕获能力非常强大,"蓝碳"已经成为全球碳循环的中坚力量。合理评估海洋渔业碳汇价值可以有效促进海洋碳汇市场交易的发展。论文基于2004-2015年中国海水养殖藻类相关数据,采用B-S期权定价模型,以海水养殖藻类为例,对我国碳汇渔业价值加以评估,结果显示:以1年行权期限来核算的2004-2015年中国海水养殖藻类碳汇期权价值均为正值,它本身受到碳汇量、碳交易价格、固碳投入成本、资产价值变动及无风险利率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渔业碳汇期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可以使碳汇需求者灵活规避不确定性带来的交易风险,使渔业碳汇价值评估更为公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 价值评估 B-S期权定价模型 海水养殖藻类
下载PDF
山东长岛海水养殖碳汇核算与能力评估 被引量:6
7
作者 洪旭光 王凯 +2 位作者 宋洪军 初建松 张朝晖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2年第8期12-16,共5页
为促进长岛碳汇渔业的发展和国家公园的建设,文章首次核算长岛海域养殖贝藻类的碳汇数据,综合评估长岛海水养殖的碳汇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长岛海水养殖具有一定的碳汇能力,2016—2020年长岛海域养殖贝藻类... 为促进长岛碳汇渔业的发展和国家公园的建设,文章首次核算长岛海域养殖贝藻类的碳汇数据,综合评估长岛海水养殖的碳汇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长岛海水养殖具有一定的碳汇能力,2016—2020年长岛海域养殖贝藻类的平均碳汇量为2.94万t,其中贝类尤其是扇贝的碳汇量显著高于藻类;养殖结构和养殖产量是长岛海水养殖碳汇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养殖产量又受养殖规模、环境、方式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未来长岛发展碳汇渔业应进一步优化海水养殖结构、建立海水养殖碳汇核算体系以及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渔业 能力 转化比
下载PDF
渔业碳汇与碳汇渔业定义及其相关问题的辨析 被引量:53
8
作者 唐启升 蒋增杰 毛玉泽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共7页
本文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关于碳汇和碳源的解释和水生植物固碳特点,对2010年提出的渔业碳汇和碳汇渔业的定义进行修订,强调了渔业碳汇功能和增汇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水生植物在渔业碳汇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解释了通... 本文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关于碳汇和碳源的解释和水生植物固碳特点,对2010年提出的渔业碳汇和碳汇渔业的定义进行修订,强调了渔业碳汇功能和增汇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水生植物在渔业碳汇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解释了通过水生藻类养殖、滤食性贝类和鱼类等养殖、渔业生物群体捕捞和增殖等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移出和储存”CO_(2)等温室气体的过程和机制。分析了贝类养殖在不需要投放饵料的前提下,通过滤食浮游植物及有机碎屑等颗粒有机物大量使用水体中CO_(2)的过程及机制,从能量收支层面论述了使用碳、移出碳、储存碳和释放碳4个碳库的特征及其数量关系,进而证实贝类养殖提升了水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碳汇而不是碳源。贝藻养殖碳汇评估结果表明,随着海水养殖生产持续发展,近20年我国近海贝藻养殖碳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总碳汇量从2001年394万t增加到2020年659万t,其中近三年(2018—2020)平均总碳汇量为648万t(相当于每年义务造林87万hm^(2));净碳汇量从2001年255万t增加到2020年430万t,近三年(2018—2020)平均净碳汇量为422万t(相当于每年义务造林56万hm^(2))。最后,提出了健康持续、深入发展碳汇渔业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 渔业 贝类养殖使用、移出、储存与释放 贝藻评估 发展建议
下载PDF
中国海水养殖的净碳汇及其与经济耦合关系 被引量:28
9
作者 邵桂兰 孔海峥 李晨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7-288,共12页
中国是世界第一海水养殖大国,努力促进海水养殖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对落实节能减排要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意义。本文通过估算中国海水养殖净碳汇并评价其与海水养殖经济之间的耦合程度,探讨中国海水养殖业环境效益与经济效... 中国是世界第一海水养殖大国,努力促进海水养殖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对落实节能减排要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意义。本文通过估算中国海水养殖净碳汇并评价其与海水养殖经济之间的耦合程度,探讨中国海水养殖业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共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6年全国海水养殖净碳汇保持在43万~49万t,净碳汇与海水养殖经济耦合程度低,除2010年短暂达到增长耦合状态,2009—2014年间其他年份均处于非同步断裂关系,这一阶段中国海水养殖业仍依赖数量型增长,2015—2016年进入非同步负断裂阶段,此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但仍缺少环境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的市场机制;从省际来看,2008—2016年除冀、琼、津的海水养殖净碳汇为负外,净碳汇贡献最大的省依次为粤、闽、鲁、辽、桂、浙、苏,其中闽、浙、苏海水养殖业净碳汇与经济间主要呈现非同步断裂关系,产业发展仍侧重于经济增长,辽、鲁则呈现非同步负断裂趋势,环境效益提升显著快于经济效益增加,而粤、桂的海水养殖业经济、环境效益则接近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评估 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 耦合关系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沿海省份蓝碳现状与能力评估 被引量:18
10
作者 向爱 揣小伟 李家胜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8-1154,共17页
中国海岸线总长度超过3.26万km,同时拥有红树林、盐沼、海草床3类蓝碳生态系统,且海水养殖产量常年位居世界首位,蓝碳发展条件得天独厚。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蓝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广义蓝碳定义,尝试从自然生态系统和海水养殖系统... 中国海岸线总长度超过3.26万km,同时拥有红树林、盐沼、海草床3类蓝碳生态系统,且海水养殖产量常年位居世界首位,蓝碳发展条件得天独厚。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蓝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广义蓝碳定义,尝试从自然生态系统和海水养殖系统两方面构建中国沿海省份蓝碳核算体系,基于相关统计数据、遥感数据、核算参数数据,对中国沿海省份蓝碳进行核算,分析其时空演化格局,并利用Super-SBM模型进一步对中国海水养殖碳汇渔业效率进行评估。研究表明:①中国蓝碳生态系统面积呈波动增长,1997—2019年红树林固碳量为0.033~0.078 Tg C/a,盐沼固碳量为0.234~0.646 Tg C/a,海草床固碳量为0.012~0.018 Tg C/a;②沿海九省2003—2020年的海水养殖年固碳总量为0.87~1.36 Tg C/a,省际空间差异显著,并在各时段表现出不同的增长特征;③沿海九省年蓝碳总量及结构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明显,就蓝碳能力而言,山东和福建蓝碳能力最高;就蓝碳结构而言,江苏的蓝碳构成比例较为均衡;④土地利用变化、蓝碳生态系统与海水养殖的不协调发展、气候变化等是影响蓝碳能力的重要因素,沿海九省2003—2020年的碳汇渔业效率值反映出海水养殖经济指标投入与生态环境产出存在一定失调,这也会遏制蓝碳的挖掘和利用。最后本文就蓝碳助力国家碳中和战略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海水养殖 渔业 能力评估 Super-SBM模型 中国沿海省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