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负压通气对离体兔肺血流动力学和氧合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洪伟 曾泽戎 +2 位作者 温光楠 贾斌 原世麟 《心脏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 :运用离体兔肺灌流模型 (IPL )比较正、负压两种通气对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及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 :建立 18只肺负压通气 (NPV )的 IPL模型 ,控制灌流液流量 (133.33m l/ m in)不变 ,在相同的潮气量及呼气末跨肺压下 ,对 12只 IPL更... 目的 :运用离体兔肺灌流模型 (IPL )比较正、负压两种通气对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及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 :建立 18只肺负压通气 (NPV )的 IPL模型 ,控制灌流液流量 (133.33m l/ m in)不变 ,在相同的潮气量及呼气末跨肺压下 ,对 12只 IPL更换为正压通气 (PPV ) ,2 0 min后重新进行 NPV。在两种通气下 ,测定灌流压力 (Pa)、回流压力(Pv)、气道压力 (Paw)、肺重量 (L Wt)等指标并连续同步描记。检测灌流液血氧分压 (Po2 )值。另 6例 IPL一直行NPV.结果 :PPV可使 Pa、肺血管阻力增高 ,L Wt下降。 PPV吸气时 Pa增加 ,Pv下降 ,L Wt略有上升 ;NPV吸气时 Pa,Pv均下降 ,L Wt显着增加。 NPV时血氧增加幅度高于 PPV。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 PPV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 ;NPV的氧合效果优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肺 通气 负压通气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家兔离体肺恒流灌流负压通气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洪伟 温光楠 曾泽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0年第6期450-453,共4页
作者用9只家兔,取出肺脏,于体外用自体稀释抗凝血液进行灌流,采用负压通气方法,在控制灌流液流量率(133.33ml/min)恒定的条件下,在70min的灌流期内,灌流压力略有上升,但均不超过227kPa,肺重量略下降。模型稳定后10min测定灌流液pH值为7.... 作者用9只家兔,取出肺脏,于体外用自体稀释抗凝血液进行灌流,采用负压通气方法,在控制灌流液流量率(133.33ml/min)恒定的条件下,在70min的灌流期内,灌流压力略有上升,但均不超过227kPa,肺重量略下降。模型稳定后10min测定灌流液pH值为7.58±0.13,Po_2:36.57±9.43kPA,Pco_2:233±0.45kPa;灌流血液血球压积开始为24.13%±3.12%,结束为24.12%±3.04%,无明显改变(P>0.05);肺湿/干重比值(对照组为4.74±0.16;离体肺值为4.75±0.12,P>0.05);肺水含量与正常在体肺的相应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别。灌流70min内肺的外观形态大体现正常。上述结果表明,本实验所建立的模型在灌流期间内是稳定的,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肺灌流 恒流灌流 负压通气
下载PDF
间歇负压通气对实验犬通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3
作者 李燕芹 钮善福 +1 位作者 朱蕾 郑玉龙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739-741,共3页
目的 :观察间歇负压通气时通气压力对实验犬的通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通过实验犬股静脉插入 Swan Ganz漂浮导管 ,比较不同负压水平时实验犬的潮气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间歇负压通气能够增加实验犬潮气量 ,但对血流动力... 目的 :观察间歇负压通气时通气压力对实验犬的通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通过实验犬股静脉插入 Swan Ganz漂浮导管 ,比较不同负压水平时实验犬的潮气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间歇负压通气能够增加实验犬潮气量 ,但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结论 :间歇负压通气是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负压通气 血流动力学 机械通气
下载PDF
负压通气下健康犬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4
作者 李燕芹 钮善福 +1 位作者 朱蕾 郑玉龙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81-683,共3页
目的 研究体外负压通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通过实验犬股静脉插入SwanGanz 漂浮导管,监测不同通气状态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以胸甲型负压通气机行间歇负压通气时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无影响,与自主呼吸相似。... 目的 研究体外负压通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通过实验犬股静脉插入SwanGanz 漂浮导管,监测不同通气状态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以胸甲型负压通气机行间歇负压通气时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无影响,与自主呼吸相似。结论 体外负压通气是更符合机体呼吸生理的一种通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通气 血流动力学 机械通气
下载PDF
简易呼吸器负压通气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研究
5
作者 孟凡信 孟凡勇 姚力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1年第7期59-60,共2页
目的:探索使用自制的简易呼吸器负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治疗作用。方法:6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5例,自制简易呼吸器连接吸引器调节负压可以使呼气相负压值为-5 cmH2O(1 cmH2O=98.063 8 Pa),每天至少... 目的:探索使用自制的简易呼吸器负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治疗作用。方法:6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5例,自制简易呼吸器连接吸引器调节负压可以使呼气相负压值为-5 cmH2O(1 cmH2O=98.063 8 Pa),每天至少通气1 h,连续应用7 d;对照组33例,使用常规鼻导管吸氧。两组均按照常规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比较患者的肺功能、动脉血气、住院天数及费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COPD患者的FVC、FEV1(%)、pa(O2)、pa(CO2)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结论:简易呼吸器间歇负压通气对COPD患者有较为肯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简易呼吸器 负压通气
下载PDF
体外负压通气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赵捷 侯杰 +1 位作者 施毅 康晓明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1993年第2期61-63,共3页
体外负压通气在40~50年代曾广泛使用,后逐步被淘汰,近年来因其在呼吸肌疲劳等中的治疗作用又渐受关注,本文将介绍体外负压通气及其应用进展。
关键词 体外负压通气 呼吸肌疲劳
下载PDF
体外负压通气对COPD患者的急性生理作用
7
作者 施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83-83,共1页
呼吸肌疲劳是 COPD 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促进因素,而体外负压通气(ENPV)可使呼吸肌得以休息,增加肺泡通气量,近来重新得到应用。作者在20例稳定期 COPD 患者(血碳酸正常 PaCO<sub>2</sub>【6.0kPa 和高碳酸血疵 PaCO<s... 呼吸肌疲劳是 COPD 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促进因素,而体外负压通气(ENPV)可使呼吸肌得以休息,增加肺泡通气量,近来重新得到应用。作者在20例稳定期 COPD 患者(血碳酸正常 PaCO<sub>2</sub>【6.0kPa 和高碳酸血疵 PaCO<sub>2</sub>】6,0kPa 各10例)进行了 ENPV 治疗。所有患者均取半卧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通气 急性生理 呼吸肌疲劳 肺泡通气 稳定期 呼吸衰竭 高碳酸血 促进因素 卧位 分钟通气
下载PDF
实施负压通气的适应证、时机和方法
8
作者 FrancisC 潘慧 《世界医学杂志》 2002年第19期5-12,共8页
目前对急性或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无创伤性机械通气的兴趣正逐渐恢复,这主要是试图避免传统正压通气所需的人工气道相关的常见并发症。尽管在无创伤性通气中,无创伤性正压通气正取取代无创作性负压通气成为无创伤性通气形式,但负... 目前对急性或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无创伤性机械通气的兴趣正逐渐恢复,这主要是试图避免传统正压通气所需的人工气道相关的常见并发症。尽管在无创伤性通气中,无创伤性正压通气正取取代无创作性负压通气成为无创伤性通气形式,但负压通气在那些不能耐受无创伤性正压通气的患者中,仍有一定的作用,在欧洲的一些医学中心,负压通气正用于治疗那些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神经性疾病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的急性呼吸功能不全,我们希望通过本综述,详细讨论负压通气的应用,并探索其对气体交换,上气道功能,心血管功能和食管下括约肌张力的生理学影响,我们还将讨论负压通气在某些特殊疾病,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各种神经肌肉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时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通气 适应证 时机 方法 无创通气 慢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
下载PDF
新生儿持续性负压通气疗法的临床结局:随访评估
9
作者 Telford K. Waters L. +2 位作者 Vyas H. N. Marlow 张振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6年第A10期3-3,共1页
Background: A previous randomised trial of continuous negative extrathoracic pressure (CNEP) versus standard treatment for newborn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aised public concerns about mortality and ... Background: A previous randomised trial of continuous negative extrathoracic pressure (CNEP) versus standard treatment for newborn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aised public concerns about mortality and neonatal morbidity. We studied the outcome in late childhood of children entered into the trial to establish whether there were long- term sequelae attributable to either mode of ventilation. Methods: Outpatient assessment of neurological outcom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disability was done by a paediatrician and a psychologist using standardised tests. 133 of 205 survivors from the original trial were assessed at 9- 15 years of age. Of the original pairs randomly assigned to each ventilation mode, the results from 65 complete pairs were available.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death or severe disability. Findings: Primary outcome was equally distributed between groups (odds ratio for the CNEP group 1.0; 95% CI 0.41- 2.41). In unpaired analysi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reatment modalities (1.05; 0.54- 2.06). Full IQ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groups, but mean performance IQ was 6.8 points higher in the CNEP group than i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95% CI 1.5- 12.1)- . Results of neuropsychological testing were consistent with this finding, with scores on language production and visuospatial skills being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CNEP group. Interpretation: We saw no evidence of poorer longterm outcome after neonatal CNEP whether analysis was by original pairing or by unpaired comparisons, despite small differences in adverse neonatal outcomes. The experience of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future studies of neonatal interventions with the potential to influence later morbidity should be designed with longer- term outcomes in m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结局 负压通气 随访评估 持续性 远期后遗症 呼吸窘迫综合征 心理医师 门诊患儿 认知功能 临床
下载PDF
新生儿持续负压通气的预后:随访评估
10
作者 Telford K. Waters L. +2 位作者 Vyas H. N. Marlow 周永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6年第9期4-4,共1页
Background: A previous randomised trial of continuous negative extrathoracic pressure (CNEP) versus standard treatment for newborn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aised public concerns about mortality and ... Background: A previous randomised trial of continuous negative extrathoracic pressure (CNEP) versus standard treatment for newborn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aised public concerns about mortality and neonatal morbidity. We studied the outcome in late childhood of children entered into the trial to establish whether there were long-term sequelae attributable to either mode of ventilation. Methods: Outpatient assessment of neurological outcom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disability was done by a paediatrician and a psychologist using standardised tests. 133 of 205 survivors from the original trial were assessed at 9-15 years of age. Of the original pairs randomly assigned to each ventilation mode, the results from 65 complete pairs were available.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death or severe disability. Findings: Primary outcome was equally distributed between groups (odds ratio for the CNEP group 1.0; 95%CI 0.41-2.41). In unpaired analysi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reatment modalities (1.05; 0.54-2.06). Full IQ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groups, but mean performance IQ was 6.8 points higher in the CNEP group than in the conventional-treatment group (95%CI 1.5-12.1). Results of neuropsychological testing were consistent with this finding, with scores on language production and visuospatial skills being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CNEP group. Interpretation: We saw no evidence of poorer longterm outcome after neonatal CNEP whether analysis was by original pairing or by unpaired comparisons, despite small differences in adverse neonatal outcomes. The experience of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future studies of neonatal interventions with the potential to influence later morbidity should be designed with longer-term outcomes in m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指标 负压通气 评估 显著性差异 神经心理学 随访 随机试验
下载PDF
胸甲型负压通气机对肺功能正常受试者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燕芹 钮善福 +1 位作者 朱蕾 郑玉龙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2-304,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胸甲型负压通气机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 选取10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和20例肺功能正常受试者.观察不同负压水平时受试者通气量的变化。结果  肺功能正常受试者的潮气量在负压为-10 cmH2O时与自主呼吸时... 目的 探讨影响胸甲型负压通气机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 选取10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和20例肺功能正常受试者.观察不同负压水平时受试者通气量的变化。结果  肺功能正常受试者的潮气量在负压为-10 cmH2O时与自主呼吸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潮气量在负压为-10 cmH2O时小于自主呼吸时(P<0.05);肺功能正常受试者的潮气量大于自主呼吸时(P<0.05).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潮气量与自上呼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胸甲型负压通气机在适当的压力水平可提高肺无病变受试者的通气量;通过对胸甲型负压通气机的适当改进,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潮气量,为伴有呼吸肌疲劳的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通气功能 胸甲型负压通气 肺功能
原文传递
面罩间歇负压辅助通气对COPD呼吸肌疲劳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立福 苏莉莉 +1 位作者 刘国梁 曹红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索经面罩间歇负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呼吸肌疲劳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OPD)患者进行面罩间歇负压通气 ,利用微型负压调节泵使呼气相负压值为 - 5cmH2 O ,每天通气 1h ,连续应用 7d ,观察患者的肺功... 目的 探索经面罩间歇负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呼吸肌疲劳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OPD)患者进行面罩间歇负压通气 ,利用微型负压调节泵使呼气相负压值为 - 5cmH2 O ,每天通气 1h ,连续应用 7d ,观察患者的肺功能、动脉血气、呼吸肌肌力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COPD患者的MEP、FEV1.0 、FEV1.0 %、MVV、PaCO2 均有显著性改善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呼吸肌疲劳 负压通气 治疗
下载PDF
胸外负压机械辅助通气的临床应用──附22例报告
13
作者 张翔宇 景炳文 +3 位作者 杨兴易 陈学云 吴允孚 郭昌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1-23,共3页
采用胸外负压呼吸机对22例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主的呼吸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胸外负压辅助通气,同时进行血气分析监测,其中4例置Swan-Ganz导管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发现胸外负压辅助通气对血气分析有明显改善,对血流动力... 采用胸外负压呼吸机对22例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主的呼吸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胸外负压辅助通气,同时进行血气分析监测,其中4例置Swan-Ganz导管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发现胸外负压辅助通气对血气分析有明显改善,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文中对胸外负压辅助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通气 呼吸衰竭 血流动力学 临床应用 NPV
下载PDF
胸甲式负压通气机改良应用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李燕芹 钮善福 +1 位作者 朱蕾 郑玉龙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研究影响胸甲式负压通气机通气效果的因素及提出改进的方向。方法在自制的犬用胸甲上方安置两条支撑带,用于固定胸甲式负压通气机。观察不同的负压及在呼气相于胸郭外施加正压对通气量和胸腹内压的影响;比较固定胸甲式负压通气机... 目的研究影响胸甲式负压通气机通气效果的因素及提出改进的方向。方法在自制的犬用胸甲上方安置两条支撑带,用于固定胸甲式负压通气机。观察不同的负压及在呼气相于胸郭外施加正压对通气量和胸腹内压的影响;比较固定胸甲式负压通气机前后通气量的变化。结果胸甲式负压通气机经过固定后,随着负压增加,通气量随之增加,通气效率显著提高,而跨膈压较自主呼吸时明显降低。结论改良型胸甲式负压通气机可明显提高胸甲式负压通气机的通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通气 胸甲式 人工呼吸 通气功能
原文传递
体外负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李燕芹 徐凤平 钮善福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71-173,共3页
体外负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李燕芹徐凤平钮善福近年来随着呼吸肌疲劳研究的深入及呼吸肌疲劳在呼吸衰竭(呼衰)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体外负压通气(NPV)因能使疲劳的呼吸肌得到休息而再度受到关注。... 体外负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李燕芹徐凤平钮善福近年来随着呼吸肌疲劳研究的深入及呼吸肌疲劳在呼吸衰竭(呼衰)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体外负压通气(NPV)因能使疲劳的呼吸肌得到休息而再度受到关注。一、NPV的原理及负压通气机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 肺疾病 负压通气 呼吸衰竭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体外负压通气治疗
16
作者 施毅 康晓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6年第1期26-27,共2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体外负压通气治疗施毅综述康晓明审校目前认为,呼吸肌疲劳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体外负压通气(ENPV)能够减轻呼吸肌负荷,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逆转呼吸肌疲劳,改善...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体外负压通气治疗施毅综述康晓明审校目前认为,呼吸肌疲劳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体外负压通气(ENPV)能够减轻呼吸肌负荷,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逆转呼吸肌疲劳,改善通气功能,且没有气管插管及正压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 负压通气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负压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进展
17
作者 杜剑平 金晓亮 刘丽华 《医学综述》 2001年第10期635-636,共2页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治疗 COPD 呼吸衰竭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在急诊的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斌 刘肖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9期7-10,共4页
前言无创通气的历史是一部关于无创负压和正压通气模式发展的交织编年史,因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每种模式都曾经占过主导地位。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所有使用呼吸支持的患者都接受过胸部铁肺负压通气治疗,然而现如今绝大多数都在使用无... 前言无创通气的历史是一部关于无创负压和正压通气模式发展的交织编年史,因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每种模式都曾经占过主导地位。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所有使用呼吸支持的患者都接受过胸部铁肺负压通气治疗,然而现如今绝大多数都在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模式,世界上成千上万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正接受持续NIPPV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通气 铁肺 负压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ventilation 无创呼吸机 辅助呼吸肌动用 急诊工作 气管插管率 呼吸困难症状
下载PDF
氯己定和负压式刷牙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海霞 袁陆一 张更棉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4期1259-1261,共3页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后48小时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小时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VAP是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9%-70%,病死率高达20%-71%。近年来,国外对VAP的临床研究发现患者...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后48小时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小时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VAP是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9%-70%,病死率高达20%-71%。近年来,国外对VAP的临床研究发现患者口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是导致VAP的主要内源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炎症 刷牙 通气
下载PDF
持续负压吸引治疗侵犯气管的甲状腺癌术后皮下气肿1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峰 刘华涛 卓明英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3年第7期392-392,共1页
甲状腺癌以分化型最为多见,患者就诊时常常较晚,晚期的甲状腺癌可突破包膜,侵犯颈段气管。我科曾收治1例,术后发生皮下气肿,以持续负压吸引治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Thyroid Neoplasms) 皮下气肿(Subcutaneous Emphysema) 通气 (Ventilators Negative-Press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