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前壁心梗稳定期负向T波正常化
1
作者 迟永前 孟繁超 +2 位作者 田野 梁兆光 刘铁夫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18-419,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塞 稳定期 心脏超声 负向t波正常化 心电图
下载PDF
核医学检查对肥厚性心肌病心电图负向T波机理的探讨
2
作者 王瑛 周民 任建英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肥厚性心肌病 (HCM)心电图负向 T波的机理。方法 :选择正常人 (N组 ) 6人和 HCM病例 18人 ,进行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医学检查。结果 :HCM组在心电图的胸导联上特别在 V3~ 6 处出现明显的负向T波 ,它与心肌肥厚部位有... 目的 :探讨肥厚性心肌病 (HCM)心电图负向 T波的机理。方法 :选择正常人 (N组 ) 6人和 HCM病例 18人 ,进行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医学检查。结果 :HCM组在心电图的胸导联上特别在 V3~ 6 处出现明显的负向T波 ,它与心肌肥厚部位有关 ,但范围更大。 HCM组病人心肌各部位均有 1 2 3I-间位碘代苄胍 (1 2 3I- MIBG)摄取率低下 ,与 N组相比有统计学上意义 (P<0 .0 1或 0 .0 5 )。结论 :HCM除肥厚部位外非肥厚部位也出现负向 T波 ,且1 2 3I- MIBG摄取率低下 ,推测 HCM负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病 负向t波 交感神经活性 核医学
下载PDF
心电图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梁群 丁晓梅 +2 位作者 严激 朱小红 王延林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8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变化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自2006年1月~2007年7月,在我院因急性胸痛拟诊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而收入住院且记录资料完整的616例患者。入院后采集病史、查体,并在10mi... 目的探讨心电图变化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自2006年1月~2007年7月,在我院因急性胸痛拟诊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而收入住院且记录资料完整的616例患者。入院后采集病史、查体,并在10min内完成常规18导联心电图检查,将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的改变分为ST段压低组(包括伴有T波倒置者)、单纯T波倒置组、尚不能诊断的心电图组及正常心电图组;又将ST段压低组分为:胸前导联(V4~V6)ST段压低合并负向T波、胸前导联ST段压低合并正向T波、其他导联ST段压低合并正向T波、其他导联ST段压低合并负向T波4组。观察各组住院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并随访1~12(7.2±3.8)个月,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变化。结果与正常心电图组比较,ST段压低组的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胸前导联ST段压低合并T波倒置组的患者较其他导联ST段压低合并或不合并T波倒置组的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结论心电图的ST段变化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及心血管事件预测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St段压低 负向t波 预后
下载PDF
心肌梗塞后局限性心包炎的心电图诊断
4
作者 陈康乐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5年第1期25-25,共1页
急性心肌梗塞后弥漫性心包炎的心电图诊断标准为ST段的改变和P—Q段的微小变化,而局限性心包炎尚无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最近观察到致死性游离壁破裂前的T波的不典型演变与心包炎有关。作者研究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无心脏破裂的局限性心包... 急性心肌梗塞后弥漫性心包炎的心电图诊断标准为ST段的改变和P—Q段的微小变化,而局限性心包炎尚无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最近观察到致死性游离壁破裂前的T波的不典型演变与心包炎有关。作者研究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无心脏破裂的局限性心包炎的T波不典型变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评价了快速溶栓治疗对梗塞后T波振幅演变的影响。 方法和结果 2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过程和一系列心电图作了分析。心包炎的诊断标准为:急性心梗后第一周内发生典型的胸痛、左肩部或脚部疼痛,或心包摩擦音而无相关的CK—MB再次升高,无摩擦音而症状典型也可判定为心包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炎 心电图诊断 心肌梗塞后 t倒置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负向t波 St 再灌注 敏感性和特异性 演变的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