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负性情绪表达与疏导 被引量:11
1
作者 屈慧君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在社交网络情境下,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基于内外源动力机制相互耦合,极易形成极化效应,造成社会撕裂。不同突发事件导致不同的负性情绪表达,其公共话语实践方式呈现在情绪律动式表达、媒介化表达、道德化表达三个方面。社交网络舆论引导... 在社交网络情境下,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基于内外源动力机制相互耦合,极易形成极化效应,造成社会撕裂。不同突发事件导致不同的负性情绪表达,其公共话语实践方式呈现在情绪律动式表达、媒介化表达、道德化表达三个方面。社交网络舆论引导要以善治为目标加强结构性情感治理,以理性认知为目标加强负性情绪疏导,以多元共识为目标加强网络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 负性情绪表达
原文传递
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情绪表达及其相关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姜晶晶 《社会心理科学》 2010年第8期52-58,共7页
本文根据埃里克森、玛西娅、加藤厚等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某中学初一至高三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及情绪表达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各个维度总体呈"低-高-低-高"的发展趋势。高一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 本文根据埃里克森、玛西娅、加藤厚等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某中学初一至高三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及情绪表达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各个维度总体呈"低-高-低-高"的发展趋势。高一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转折时期,在现在的自我投入上处于低谷,与其他各年级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自我同一性度数分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学生的正性情绪表达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从初一至高三,学生的情绪表达三个维度都呈下降趋势,高二、高三学生的正性情绪表达、负性情绪表达、情绪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初一、初二学生。中学生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与正性情绪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同一地位 中学生 情绪表达 负性情绪表达 情绪表达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