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负道德心理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冯甦中 赵桂香 温玫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2-34,43,共4页
道德作为人们相互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 ,是依靠社会公共准则来约束的。但令人遗憾的是 ,在高等学校不遵守社会道德的人和事仍屡见不鲜。笔者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一个小范围心理动机调查的结果 ,对大学生负道德的无知心理、从众心理、侥幸... 道德作为人们相互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 ,是依靠社会公共准则来约束的。但令人遗憾的是 ,在高等学校不遵守社会道德的人和事仍屡见不鲜。笔者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一个小范围心理动机调查的结果 ,对大学生负道德的无知心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和反叛心理进行了分析 ,引出了对负道德的道德教育、道德管理、道德成本和道德示范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负道德 心理分析
下载PDF
试论学校行为中的负道德现象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长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学校行为中的负道德现象,是指体现着落后、腐朽、蒙昧、自私、贪婪意识、导致学校教育活动中腐败现象横行、丑恶现象泛滥、反教育现象普遍的学校行为。其表现主要有;强烈的漫利倾向,明显的反教育倾向以及腐败现象等。其产生的主要原... 学校行为中的负道德现象,是指体现着落后、腐朽、蒙昧、自私、贪婪意识、导致学校教育活动中腐败现象横行、丑恶现象泛滥、反教育现象普遍的学校行为。其表现主要有;强烈的漫利倾向,明显的反教育倾向以及腐败现象等。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社会上不良环境的影响,教育主体地位弱化和教育职能减弱;教育运行机制及其主要构成要素不良等。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是: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回答;阻止教育负道德现象泛滥,促进教育环境纯洁;丰富教育理论体系,为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行为 负道德现象 原因
下载PDF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负道德状况及心理修正 被引量:1
3
作者 季常弘 《幸福生活指南(高等职业教育)》 2011年第12期76-78,共3页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从总体上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生一样不仅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而且在道德行为上,能够表现出与主流社会要求相一致的正向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高职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偏低,自律性差,在...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从总体上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生一样不仅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而且在道德行为上,能够表现出与主流社会要求相一致的正向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高职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偏低,自律性差,在日常行为中常常表现出与主流社会要求相背离的负道德倾向。要想高职学生既成才又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高职学生的道德状况和行为特征,并依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对其正确引导,使其改过迁善,自觉修正负道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负道德 修正
下载PDF
大学生负道德心理分析及其匡正
4
作者 冯立中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30-32,共3页
在某高校随机抽取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1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道德问题问卷调查;结果在负道德心理中属子无知心理者为46%;从众心理者为36%;侥幸心理者为13%;反叛心理者为5%。通过对这些负道德心理的分析可以看出:无知心... 在某高校随机抽取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1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道德问题问卷调查;结果在负道德心理中属子无知心理者为46%;从众心理者为36%;侥幸心理者为13%;反叛心理者为5%。通过对这些负道德心理的分析可以看出:无知心理主要是道法教育问题,目前道理教育尚存在一些“盲区”;从众心理主要是道理管理问题,需要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管理部门真正做到令行禁止;侥幸心理主要是道德成本问题,如果负道德成本过低,那可能使非道德行为人有恃无恐;反叛心理主要是道德示范问题,必须强调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道德示范作用,在高校必须强调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根据这些调查和分析,作者认为迈德建设要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统一、个体和社会的统一,具体在大学生遣德建设中应把教育引导和制度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特之以恒的严格管理,使具有外在强制性特征的道德他律性,逐步转化为具有内在自觉性的道德自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负道德 大学生 心理 心理分析 匡正
下载PDF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负道德状况的哲学分析
5
作者 季常弘 《幸福生活指南(高等职业教育)》 2012年第1期I0059-I0061,共3页
在中国未来的社会发展中,高素质人才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作为大学生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之一。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与主流社会要求相背离的负道德倾向却令人担忧。综合分析... 在中国未来的社会发展中,高素质人才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作为大学生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之一。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与主流社会要求相背离的负道德倾向却令人担忧。综合分析,社会中道德功利性的诱导、环境中道德他律的无力以及学校里道德教育的弱化是其主要原因。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负道德状况进行哲学分析,对其正确引导,使其修正负道德行为,是当今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负道德 哲学分析 修正
下载PDF
大学生负道德心理分析及匡正
6
作者 高珊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3年第9期47-47,共1页
道德建设要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统一、个体和社会的统一,具体在大学生道德建设中应把教育引导和制度管理结合起来,使具有外在强制性特征的道德他律性,逐步转化为具有内在自觉性特征的道德自律性。
关键词 道德 负道德 大学生 心理分析 匡正
下载PDF
网络负效应的道德沉思 被引量:1
7
作者 谢桂山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66-70,共5页
网络负效应已成为严重的全球问题。本文拟在道德层面上就网络负效应的表现及其后果进行分析 ,旨在说明要抑制网络的负效应 ,必须对网络进行“以人为目的”的道德观照和伦理解释 ,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利益与道德、技术与伦理的协调统一 。
关键词 网络 效应 负道德效应 伦理学
下载PDF
净脏启动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的影响:具身隐喻视角
8
作者 丁凤琴 王小芳 《心理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419-428,共10页
基于具身隐喻视角探讨环境与自身净脏启动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2均采用Stroop句子启动范式分别探讨环境和自身净脏启动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的影响。(1)实验1结果显示,相比环境洁净启动,环境肮脏启动下被试对负性道... 基于具身隐喻视角探讨环境与自身净脏启动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2均采用Stroop句子启动范式分别探讨环境和自身净脏启动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的影响。(1)实验1结果显示,相比环境洁净启动,环境肮脏启动下被试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更快;(2)实验2结果显示,相比自身洁净启动,自身肮脏启动下被试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更快;(3)综合对比发现,与环境肮脏启动相比,自身肮脏启动下被试对负性道德情绪词加工更快,主要表现在羞愧、内疚和尴尬情绪方面。上述结果表明,环境与自身肮脏体验均与负性道德情绪概念产生隐喻联结,并且自身肮脏启动下被试对负性道德情绪概念词的加工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脏 道德情绪 具身隐喻 具身认知理论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负性思想道德状态成因探析
9
作者 华银峰 《黄山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07-109,共3页
当代大学生种种濒临甚至突破底线的思想道德危机表现,可以用负性思想道德状态这一概念加以概括,并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维度展开成因探析。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性思想道德状态 成因
下载PDF
道德的教育简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长乐 雷声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6-100,共5页
教育作为以培养高尚的人和智慧的人为宗旨的崇高事业,自身始终保持道德素养和道德风范应该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现实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某些负道德现象,使我们不敢把应该视为必然,不敢以理论的推衍代替现实,不敢不正视存在于教育活动中的... 教育作为以培养高尚的人和智慧的人为宗旨的崇高事业,自身始终保持道德素养和道德风范应该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现实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某些负道德现象,使我们不敢把应该视为必然,不敢以理论的推衍代替现实,不敢不正视存在于教育活动中的负道德现象,并为此深感忧虑,也由此警示我们深刻地思考教育自身的道德建设问题,即消除教育中的负道德现象,使教育成为道德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的教育 负道德现象 教育活动 教育思想体系 当代教育 教育行为 教育现象 道德问题 教育实践 教育体制
下载PDF
论道德原则
11
作者 孙英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4-61,53,共9页
道德原则是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基本规范。由是观之,道德原则便是一种“应该”、一种“价值”,因而是道德客体(伦理行为)事实如何对道德主体(社会)制定道德目的的效用:伦理行为事实如何是伦理行为应该如何所由以产生和推导出的实体;道德... 道德原则是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基本规范。由是观之,道德原则便是一种“应该”、一种“价值”,因而是道德客体(伦理行为)事实如何对道德主体(社会)制定道德目的的效用:伦理行为事实如何是伦理行为应该如何所由以产生和推导出的实体;道德目的则是衡量伦理行为事实如何的道德价值的标准。因此,要弄清道德原则,便必须一方面弄清伦理行为事实,另一方面弄清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这是道德原则所由以产生和推导出的两个前提。在此,我们只拟考察前者,因为道德目的在于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和满足每个人的个人需要已成人们的共识。 所谓伦理行为或道德行为,无疑是具有道德价值,可以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是对道德目的具有效用的行为,是对社会的存在发展和每个人需要的满足具有效用的行为,是有利或有害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和每个人需要满足的行为,说到底,也就是利害人己的行为。因此,伦理行为可分为利人、利己、害人、害己四类。另外,行为由目的与手段构成,所以,伦理行为便又可以进而分为目的利人、手段利人、目的利己、手段利己、目的害人、手段害人、目的害己、手段害己八类。不过,实际上,目的与手段相互依赖不能独存,而这八类的目的与手段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行为 单纯利己 道德目的 为己利他 无私利他 目的害己 负道德 道德价值 总原则 利己利他
下载PDF
净脏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凤琴 马小红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199,共7页
为探讨净脏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以及道德自我意象的中介作用和负性道德情绪与道德敏感性的调节作用,采用净脏身体启动、负性道德情绪问卷、道德自我意象量表、道德敏感性问卷和道德两难故事判断对44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净... 为探讨净脏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以及道德自我意象的中介作用和负性道德情绪与道德敏感性的调节作用,采用净脏身体启动、负性道德情绪问卷、道德自我意象量表、道德敏感性问卷和道德两难故事判断对44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净脏启动直接影响道德判断;(2)净脏启动通过道德自我意象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道德判断;(3)道德自我意象的中介作用受负性道德情绪和道德敏感性的调节,对于高负性道德情绪和高道德敏感性的个体而言,中介作用更强。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道德判断的内在形成机制,并为道德判断进行干预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脏启动 道德判断 道德自我意象 道德情绪 道德敏感性
下载PDF
道德的教育与教育的道德
13
作者 雷声华 王长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65-66,共2页
假如用道德的标准来审视我国目前的教育行为的话,我们将无法否认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存在着许多负道德现象,有些负道德现象的程度还很深,影响还很大。诸如有些中、小学校禁而不止甚至愈来愈严重的乱收费现象;各级各类学校中都存在着... 假如用道德的标准来审视我国目前的教育行为的话,我们将无法否认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存在着许多负道德现象,有些负道德现象的程度还很深,影响还很大。诸如有些中、小学校禁而不止甚至愈来愈严重的乱收费现象;各级各类学校中都存在着对学生以罚代管、以罚代教的现象;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的教育 教育道德 教育的文化功能 道德体系 负道德现象 教育活动 教育的道德 教育本质 教育事业 教育本身
下载PDF
对师德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淑慧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10-112,115,共4页
师德就是教师的“良心”。它通过榜样的力量、群体心理环境和躬身实践形成;与此同时,需要通过抵制负道德观念与行为(取利心理、平均心理、保守心理、个体定向心理)的影响,坚持正确职业操守,充分认识教师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 师德就是教师的“良心”。它通过榜样的力量、群体心理环境和躬身实践形成;与此同时,需要通过抵制负道德观念与行为(取利心理、平均心理、保守心理、个体定向心理)的影响,坚持正确职业操守,充分认识教师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 榜样 群体心理环境 负道德观念 社会责任
下载PDF
负性道德情绪影响下的应对行为:掩饰还是洁净?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姝玥 张悦昕 +1 位作者 钟裕洁 邹雯洁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2-96,共5页
研究采用道德情绪的行为回忆范式,探讨中国大学生在负性道德情绪影响下的应对行为。结果发现:(1)负性道德情绪下的被试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掩饰意义的行为词语;(2)负性道德情绪下的被试其亲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3)体验到负性道德... 研究采用道德情绪的行为回忆范式,探讨中国大学生在负性道德情绪影响下的应对行为。结果发现:(1)负性道德情绪下的被试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掩饰意义的行为词语;(2)负性道德情绪下的被试其亲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3)体验到负性道德情绪的被试在做出掩饰动作后,其亲社会行为水平有所下降,与控制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揭示:中国大学生体验到负性道德情绪后更倾向于做出掩饰行为而不是洁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性道德情绪 道德情绪 掩饰行为 洁净行为 亲社会行为
原文传递
东道主与游客关系中的中介力量作用探析——以丹巴县甲居藏寨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明华 《旅游科学》 CSSCI 2009年第5期8-14,共7页
旅游的显著特点是大规模不同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人面对面相遇。人类学者对旅游活动中"人"的研究集中在东道主和游客两端:东道主方面注重旅游对当地社会的影响,游客方面则追问旅游的起源。这种二元分析模式是不全面的。主、... 旅游的显著特点是大规模不同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人面对面相遇。人类学者对旅游活动中"人"的研究集中在东道主和游客两端:东道主方面注重旅游对当地社会的影响,游客方面则追问旅游的起源。这种二元分析模式是不全面的。主、客之间的媒介不容忽视,比如政府推动所附加的政治资本、业主投资带来的经济资本和旅游地符号化的民族文化资本等。本文以丹巴县甲居藏寨为例,试图呈现东道主、游客和第三方中介在内外多种因素激发下"我者"和"他者"之间的共谋和互动。文章最后提出了在另类旅游形式中卷入旅游的个人或群体成为负责任的道德主体这一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道主与游客 自我与他性 媒介 责任的道德主体 甲居藏寨
下载PDF
人类是地球的病毒吗?——来自《第六日》的另一类启示
17
作者 刘江 《电影评介》 2001年第3期41-41,共1页
W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宇宙这个不能确定的概念中的一个小小细胞。而人类,则是地球细胞中的寄生体。我们不断地繁衍、裂变,累积着我们这类生物的数量,在有了克隆技术后,我们这种寄生体甚至还可以生生不息,永不言死;对于地球母亲来说,福兮?... W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宇宙这个不能确定的概念中的一个小小细胞。而人类,则是地球细胞中的寄生体。我们不断地繁衍、裂变,累积着我们这类生物的数量,在有了克隆技术后,我们这种寄生体甚至还可以生生不息,永不言死;对于地球母亲来说,福兮?祸兮?这是影片《第六日》给予我们的另一类启示。那将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当克隆技术已经广为应用的时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示 克隆技术 地球 球细胞 寄生体 生物的数量 负道德 小细胞 屠宰场 被害者
下载PDF
心理契约破坏会诱使管理者职务侵占吗?——基于认知-情绪的双路径分析
18
作者 陈邑早 于洪鉴 黄诗华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2-112,共11页
从组织-成员互动视角切入,考察了管理者职务侵占的微观心理动因。当管理者感知的心理契约破坏感越强时,在自我补偿动机的驱使下,其实施职务侵占行为的倾向性则越强。采用情景模拟的研究方法,实证结果支持了上述理论推断,心理契约破坏对... 从组织-成员互动视角切入,考察了管理者职务侵占的微观心理动因。当管理者感知的心理契约破坏感越强时,在自我补偿动机的驱使下,其实施职务侵占行为的倾向性则越强。采用情景模拟的研究方法,实证结果支持了上述理论推断,心理契约破坏对管理者的职务侵占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考察了上述影响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责备归因、负性道德情绪在心理契约破坏和职务侵占倾向之间发挥着同步和链式中介效应。此外,通过对比发现,负性道德情绪所揭示的情绪作用路径最大,责备归因所揭示的认知作用路径次之,而两者的链式作用路径影响最低。本文深化了现有研究对于管理者职务侵占动因的认识,进一步揭示了管理者伦理道德决策的心理黑箱,为法务工作关于管理者犯罪溯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契约破坏 管理者职务侵占 责备归因 道德情绪
下载PDF
加强道德责任心的培养
19
作者 吴活 《道德与文明》 1985年第3期27-25,共2页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比较重视政治上、经济上和刑事上的责任,而道德上的责任却往往不被重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大家知道,一个人如果在政治上犯了错误,不仅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而且个人还会受到组织的处分,关系到所谓政治生...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比较重视政治上、经济上和刑事上的责任,而道德上的责任却往往不被重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大家知道,一个人如果在政治上犯了错误,不仅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而且个人还会受到组织的处分,关系到所谓政治生命的问题,自然要谨慎从事。一个人如果在经济方面出了什么毛病,就可能被扣发奖金、工资,赔偿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责任心 社会生活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政治生命 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 思想意识 为人民服务 负道德 道德要求
原文传递
当今社会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困惑等心理问题的剖析与对策
20
作者 黄明坤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74-176,共3页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存在着"学什么"、"活着为什么""信仰什么"等价值困惑,并由此而产生诸如无知、从众、侥幸、反叛等一些负道德心理。我们应该注重德育体系建设,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存在着"学什么"、"活着为什么""信仰什么"等价值困惑,并由此而产生诸如无知、从众、侥幸、反叛等一些负道德心理。我们应该注重德育体系建设,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他们的社会实践,以帮助他们重建正确的价值体系,从而适应新时期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价值困惑 负道德心理 德育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