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镜像疗法联合下肢负重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翁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152-154,共3页
分析镜像疗法联合下肢负重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为综合康复提供借鉴。方法 本次对86例来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析,配合完成干预过程。调查患者的数据,以康复方案的不同为分组依据,随机摸球法分入2组(每组43例)。对照... 分析镜像疗法联合下肢负重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为综合康复提供借鉴。方法 本次对86例来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析,配合完成干预过程。调查患者的数据,以康复方案的不同为分组依据,随机摸球法分入2组(每组43例)。对照组使用镜像疗法,干预4周;联合组使用镜像疗法联合下肢负重振动训练,干预4周。对两组患者下肢活动、步行功能及平衡功能进行评定,干预4周后评价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4周两组FMA下肢部分、Holden评分和BB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并且干预4周联合组FMA下肢部分、Holden评分和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康复总有效率81.40%,与联合组95.35%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镜像疗法联合下肢负重振动训练对于脑卒中偏瘫的恢复十分有利,可以改善下肢功能及步行功能,进一步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疗法 下肢负重振动训练 脑卒中偏瘫 下肢功能 步行功能
下载PDF
负重振动练习与超等长练习对篮球运动员下肢力量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马春林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5,共3页
为了完善和探索新的、科学的力量训练方法,利用Kislter测力台,运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结合运动生理和生物力学知识,将一种新的负重振动力量训练法与超等长跳深练习法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采用两种训练方法训练的篮球运动员的自由纵跳(CMJ)... 为了完善和探索新的、科学的力量训练方法,利用Kislter测力台,运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结合运动生理和生物力学知识,将一种新的负重振动力量训练法与超等长跳深练习法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采用两种训练方法训练的篮球运动员的自由纵跳(CMJ)、下肢快速力量指数和完成杠铃蹲起规定动作出现疲劳时间的测试分析,发现负重振动练习对发展运动员的下肢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较超等长跳深练习有着更为明显的效果(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重振动练习 超等长练习 CMJ测力台
下载PDF
负重振动练习与超等长练习对篮球运动员下肢力量影响的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丁丽萍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2-94,128,共4页
利用K islter测力台,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将一种新的负重振动力量训练法与超等长跳深练习法进行实验研究,发现两种方法对影响篮球运动员下肢力量有着不同的特点,并运用运动生理和生物力学知识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判断。
关键词 负重振动练习 超等长跳深练习 测力台CMJ测试 力量素质
下载PDF
负重振动练习与超等长练习对下肢力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铁军 张林鸿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63,共3页
负重振动练习法是一种集中体现下肢肌群快速离心-向心收缩(StrengthShorteningCycle-SSC)工作特点的力量训练方法。通过运用三维测力手段,将负重振动练习与超等长跳深练习进行比较来揭示它的特征。结果发现和超等长跳深练习相比,负重振... 负重振动练习法是一种集中体现下肢肌群快速离心-向心收缩(StrengthShorteningCycle-SSC)工作特点的力量训练方法。通过运用三维测力手段,将负重振动练习与超等长跳深练习进行比较来揭示它的特征。结果发现和超等长跳深练习相比,负重振动练习对于下肢最大力量素质的提高幅度大于超等长跳深练习;前者对于反应力量改变无影响,而后者对其有着明显改善;两者对于下肢快速力量素质都有相同幅度的提高;两者对于下肢力量耐力素质均无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重振动练习 跳深练习 肌肉SSC工作
下载PDF
镜像疗法联合下肢负重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步行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于慧丽 李晓玲 于亚东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9期2939-2942,共4页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下肢负重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步行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功能训练,对照组应用...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下肢负重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步行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功能训练,对照组应用下肢负重振动训练,研究组应用镜像疗法联合下肢负重振动训练。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6周后的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FMA)中下肢部分]、痉挛程度[Ashworth量表(MAS)]、步行能力[功能性步行量表(FAC)、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2组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2组干预前MA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2组FAC评分与MWS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FAC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MWS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2组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8.04%高于照组的84.31%(P<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下肢负重振动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与步行功能,保障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疗法 下肢负重振动训练 脑卒中偏瘫 下肢功能 步行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上肢负重振动训练联合肩吊带对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于刚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上肢负重振动训练联合肩吊带对肩关节半脱位治疗的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19年11月收治肩关节半脱位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试验组采用负重振动训练联合肩吊带支持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后通过测量患者的... 目的:探讨上肢负重振动训练联合肩吊带对肩关节半脱位治疗的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19年11月收治肩关节半脱位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试验组采用负重振动训练联合肩吊带支持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后通过测量患者的肱骨大结节到肩峰的最短距离作为评定指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肱骨大结节到肩峰的最短距离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肱骨大结节到肩峰的最短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上肢负重振动训练联合肩吊带的方法治疗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有良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重振动训练 肩吊带 上肢 肩关节半脱位
下载PDF
负重振动力量训练对神经肌肉的适应性研究
7
作者 陈淦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第8期138-138,140,共2页
本文通过力量训练增强肌力,是当前力量训练研究的重要方向。肌肉力量的增加,除了由肌肉的体积决定外,神经系统也对肌肉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当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神经系统会随之发生适应性改变,实现对肌肉的最佳控制。本文结合实验过程... 本文通过力量训练增强肌力,是当前力量训练研究的重要方向。肌肉力量的增加,除了由肌肉的体积决定外,神经系统也对肌肉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当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神经系统会随之发生适应性改变,实现对肌肉的最佳控制。本文结合实验过程,分析并阐述负重振动力量训练对神经肌肉的适应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重振动力量训练 神经肌肉 适应性 实验 结果分析
下载PDF
负重半蹲起全身振动对下肢神经肌肉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震 黄燕娥 +1 位作者 李兵 马海峻 《体育科技》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寻负重半蹲起全身振动对下肢神经肌肉激活的最佳振动频率和负重量。【方法】(1)18名受试者;(2)负重半蹲起,4种振动频率;(3)测试下肢肌肉7块。【结果】(1)0%负重,4个振动频率对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内侧激活有显著性变化(P<0.0... 【目的】探寻负重半蹲起全身振动对下肢神经肌肉激活的最佳振动频率和负重量。【方法】(1)18名受试者;(2)负重半蹲起,4种振动频率;(3)测试下肢肌肉7块。【结果】(1)0%负重,4个振动频率对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内侧激活有显著性变化(P<0.05),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激活非常显著(P<0.01);(2)30%负重,4个振动频率对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腓肠肌内侧激活有显著性变化(P<0.05),40Hz振动对腓肠肌激活非常显著(P<0.01);(3)50%负重,肌肉激活随振动频率增加而增加,股四头肌有显著性(P<0.05),40Hz振动对腓内侧肌激活非常显著(P<0.01);(4)0Hz刺激,3种负重股内侧肌和股外头肌激活水平较高(P<0.05),其中30%负重下肢肌肉激活效果较好;(5)30Hz刺激,无负重对胫骨前肌较明显(P<0.05),30%负重和50%负重对下肢其他肌肉激活水平有增加趋势;(6)40Hz刺激,30%负重股内侧肌、股二头肌和腓内侧外激活较好,50%负重激活其他下肢肌肉水平较好;(7)50Hz刺激,30%负重对股内侧肌、股二头肌和腓内侧肌激活较好,50%负重激活胫骨前肌较好,但无负重对腓肠肌内侧激活效果较好。【结论】(1)随着负重量增加,下肢肌肉群激活有增强的趋势,股四头肌最为明显,且振动频率在40Hz左右效果较好;(2)在低频振动下,大负重对下肢肌肉激活较好,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小负重对下肢激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重振动 半蹲起 下肢肌肉群 表面肌电
下载PDF
下肢负重振动训练结合斜板站立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镇城 张新斐 +1 位作者 徐淑英 冯重睿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年第23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下肢负重振动训练结合斜板站立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均进行常规功能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负重振动训练结合斜板站立训练,分别于... 目的:观察下肢负重振动训练结合斜板站立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均进行常规功能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负重振动训练结合斜板站立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定小腿踝跖屈肌群痉挛状态、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测量患者10m最大步行时间以评定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后6周,观察组MA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及10m步行时间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负重振动训练结合斜板站立训练可一定程度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提高平衡能力及改善步行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肌痉挛 负重振动训练 斜板站立训练 下肢功能
原文传递
振动结合负重刺激对下肢表面肌电均方根振幅的影响:基于4种刺激下半蹲起提踵练习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莉斯 彭莉 +1 位作者 汪振环 裴希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5152-5157,共6页
背景:肌电图能通过反映记录肌肉活动特征参数来评价锻炼效果,振动练习是传统负重训练的最佳补充,近年来研究单纯性振动训练对下肢表面肌电影响的文献较多,但振动结合负重练习对下肢表面肌电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表面肌电从肌肉工... 背景:肌电图能通过反映记录肌肉活动特征参数来评价锻炼效果,振动练习是传统负重训练的最佳补充,近年来研究单纯性振动训练对下肢表面肌电影响的文献较多,但振动结合负重练习对下肢表面肌电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表面肌电从肌肉工作原理的微观层面来探讨振动结合负重刺激对下肢肌肉的影响。方法:以8名健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附加4种不同刺激:频率45 Hz振动结合45%最大力量负重、频率45 Hz振动结合60%最大力量负重、频率50 Hz振动结合45%最大力量负重和频率50 Hz振动结合60%最大力量负重,完成每组1 min的10次半蹲起提踵练习,共3组,间隔2 h以上。结果与结论:不同振动结合负重刺激对被测肌肉表面肌电均方根振幅的影响非常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其他3种刺激比,频率50 Hz振动结合45%最大力量负重刺激作用下的肌肉表面肌电均方根振幅的均值最大,尤其是腓肠肌内侧。除了半腱肌外,4种刺激对股直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内侧肌肉表面肌电均方根振幅的影响效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除频率50 Hz振动结合45%最大力量负重刺激外,其他3种刺激对股直肌、胫骨前肌、半腱肌和腓肠肌内侧肌肉表面肌电均方根振幅的影响效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其他3种刺激相比,频率50 Hz振动结合45%最大力量负重刺激对被测肌肉激活程度的效果更好。不同振动结合负重刺激对同一肌肉运动单位的激活效果是不同的,适宜的刺激可能产生更好激活效果;同一刺激针对不同部位的肌肉运动单位的激活效果是不同的,可能是因为要求刺激与肌肉本身的特质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振动刺激 负重刺激 振动结合负重刺激 运动单位 激活 半蹲起提踵练习 表面肌电 均方根振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