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东南亚国家贡象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何新华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79-83,94,共6页
清代东南亚国家有向中国进贡驯象的惯例。这些驯象进入中国境内后按照固定的线路行走,到达北京后,由清廷专设的驯象所进行管理。居住在宣武门内的象房里的大象,得到管理人员的精细照顾,主要被清廷当做礼仪大象使用。19世纪中后期,随着... 清代东南亚国家有向中国进贡驯象的惯例。这些驯象进入中国境内后按照固定的线路行走,到达北京后,由清廷专设的驯象所进行管理。居住在宣武门内的象房里的大象,得到管理人员的精细照顾,主要被清廷当做礼仪大象使用。19世纪中后期,随着越南、缅甸被西方国家占领,东南亚国家停止了向中国进贡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东南亚 贡象 管理
下载PDF
兽之美者:滇象北往与贡象南来(之六)——基于历史民族学的人象伦理关系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郝时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70,183,共20页
以2021年滇象北上为缘由,梳理了亚洲象在中国史前的分布及其南向退却的研究线索,对《尔雅》中“有梁山之犀象焉”的经典之论进行了地理方位及其含义的考辨;从中国历史时期朝贡体系的视角,对中央王朝崇尚象牙制品、宫廷卤簿陈布驯象仪仗... 以2021年滇象北上为缘由,梳理了亚洲象在中国史前的分布及其南向退却的研究线索,对《尔雅》中“有梁山之犀象焉”的经典之论进行了地理方位及其含义的考辨;从中国历史时期朝贡体系的视角,对中央王朝崇尚象牙制品、宫廷卤簿陈布驯象仪仗的传统进行了探讨;行文遵循了依时叙事的脉络和古今知识融通的书写,突出了唐宋以降诸朝在象牙聚敛和驯象利用方面的史实,就域内外“南蛮”之地驯象之贡象征的天朝威仪及其对五方之民互动关系产生的影响,展开历史民族学的研究。述及诸如契丹索驯象、女真掳驯象以效法中原卤簿威仪的“礼乐文章”认同,元朝统治者驭象以乘、往返两京的壮举及其对明清两代的影响,明清宫廷驯象之尚在域外“东夷”藩属的蛛丝马迹,乾隆赐驯象于卫藏的治边理念,以及南越象奴留驻宫廷的境遇等历史故事,其中不乏对相关资料和观点的辨析;在较充分地利用正史、野史有关人象关系的资料基础上,指出了以“象齿焚身”为代表的生态伦理扭曲及其对社会观念的误导,揭示了殷商史鉴之“象箸玉杯”、天子美德之“不贵远物”的实践悖论,析述了历代王朝衰败于“象牙筷定律”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大象资源的南却和锐减,杀象拔牙、宫廷驯象利用是不可回避的动因。这一源自皇朝宫廷“贡品”效应的所谓“象文化”传统,对民间社会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以至现代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象牙制品消费市场之一。自中国全面禁止象牙交易和象牙制品加工销售以来,保护大象的意识和行动形成气候,并集中体现为对滇象北上和返回栖息地的全程精心呵护。中国倡导国际社会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践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需要以史为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贡象南来 乘舆驭象 升平仪卫 太平有象 象齿焚身
下载PDF
兽之美者:滇象北往与贡象南来(之四)——基于历史民族学的人象伦理关系考察
3
作者 郝时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70,183,184,共13页
以2021年滇象北上为缘由,梳理了亚洲象在中国史前的分布及其南向退却的研究线索,对《尔雅》中“有梁山之犀象焉”的经典之论进行了地理方位及其含义的考辨;从中国历史时期朝贡体系的视角,对中央王朝崇尚象牙制品、宫廷卤簿陈布驯象仪仗... 以2021年滇象北上为缘由,梳理了亚洲象在中国史前的分布及其南向退却的研究线索,对《尔雅》中“有梁山之犀象焉”的经典之论进行了地理方位及其含义的考辨;从中国历史时期朝贡体系的视角,对中央王朝崇尚象牙制品、宫廷卤簿陈布驯象仪仗的传统进行了探讨;行文遵循了依时叙事的脉络和古今知识融通的书写,突出了唐宋以降诸朝在象牙聚敛和驯象利用方面的史实,就域内外“南蛮”之地驯象之贡象征的天朝威仪及其对五方之民互动关系产生的影响,展开历史民族学的研究。述及诸如契丹索驯象、女真掳驯象以效法中原卤簿威仪的“礼乐文章”认同,元朝统治者驭象以乘、往返两京的壮举及其对明清两代的影响,明清宫廷驯象之尚在域外“东夷”藩属的蛛丝马迹,乾隆赐驯象于卫藏的治边理念,以及南越象奴留驻宫廷的境遇等历史故事,其中不乏对相关资料和观点的辨析;在较充分地利用正史、野史有关人象关系的资料基础上,指出了以“象齿焚身”为代表的生态伦理扭曲及其对社会观念的误导,揭示了殷商史鉴之“象箸玉杯”、天子美德之“不贵远物”的实践悖论,析述了历代王朝衰败于“象牙筷定律”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大象资源的南却和锐减,杀象拔牙、宫廷驯象利用是不可回避的动因。这一源自皇朝宫廷“贡品”效应的所谓“象文化”传统,对民间社会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以至现代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象牙制品消费市场之一。自中国全面禁止象牙交易和象牙制品加工销售以来,保护大象的意识和行动形成气候,并集中体现为对滇象北上和返回栖息地的全程精心呵护。中国倡导国际社会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践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需要以史为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贡象南来 乘舆驭象 升平仪卫 太平有象 象齿焚身
下载PDF
兽之美者:滇象北往与贡象南来(之三)——基于历史民族学的人象伦理关系考察
4
作者 郝时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94,184,185,共15页
以2021年滇象北上为缘由,梳理了亚洲象在中国史前的分布及其南向退却的研究线索,对《尔雅》中“有梁山之犀象焉”的经典之论进行了地理方位及其含义的考辨;从中国历史时期朝贡体系的视角,对中央王朝崇尚象牙制品、宫廷卤簿陈布驯象仪仗... 以2021年滇象北上为缘由,梳理了亚洲象在中国史前的分布及其南向退却的研究线索,对《尔雅》中“有梁山之犀象焉”的经典之论进行了地理方位及其含义的考辨;从中国历史时期朝贡体系的视角,对中央王朝崇尚象牙制品、宫廷卤簿陈布驯象仪仗的传统进行了探讨;行文遵循了依时叙事的脉络和古今知识融通的书写,突出了唐宋以降诸朝在象牙聚敛和驯象利用方面的史实,就域内外“南蛮”之地驯象之贡象征的天朝威仪及其对五方之民互动关系产生的影响,展开历史民族学的研究。述及诸如契丹索驯象、女真掳驯象以效法中原卤簿威仪的“礼乐文章”认同,元朝统治者驭象以乘、往返两京的壮举及其对明清两代的影响,明清宫廷驯象之尚在域外“东夷”藩属的蛛丝马迹,乾隆赐驯象于卫藏的治边理念,以及南越象奴留驻宫廷的境遇等历史故事,其中不乏对相关资料和观点的辨析;在较充分地利用正史、野史有关人象关系的资料基础上,指出了以“象齿焚身”为代表的生态伦理扭曲及其对社会观念的误导,揭示了殷商史鉴之“象箸玉杯”、天子美德之“不贵远物”的实践悖论,析述了历代王朝衰败于“象牙筷定律”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大象资源的南却和锐减,杀象拔牙、宫廷驯象利用是不可回避的动因。这一源自皇朝宫廷“贡品”效应的所谓“象文化”传统,对民间社会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以至现代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象牙制品消费市场之一。自中国全面禁止象牙交易和象牙制品加工销售以来,保护大象的意识和行动形成气候,并集中体现为对滇象北上和返回栖息地的全程精心呵护。中国倡导国际社会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践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需要以史为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贡象南来 乘舆驭象 升平仪卫 太平有象 象齿焚身
下载PDF
兽之美者:滇象北往与贡象南来(二)--基于历史民族学的人象伦理关系考察
5
作者 郝时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71,184,共11页
以2021年滇象北上为缘由,梳理了亚洲象在中国史前的分布及其南向退却的研究线索,对《尔雅》中“有梁山之犀象焉”的经典之论进行了地理方位及其含义的考辨,并从中国历史时期朝贡体系的视角,对中央王朝崇尚象牙制品、宫廷卤簿陈布驯象仪... 以2021年滇象北上为缘由,梳理了亚洲象在中国史前的分布及其南向退却的研究线索,对《尔雅》中“有梁山之犀象焉”的经典之论进行了地理方位及其含义的考辨,并从中国历史时期朝贡体系的视角,对中央王朝崇尚象牙制品、宫廷卤簿陈布驯象仪仗的传统进行了探讨。行文遵循了依时叙事的脉络和古今知识融通的书写,突出了唐宋以降诸朝在象牙聚敛和驯象利用方面的史实,就域内外“南蛮”之地驯象之贡象征的天朝威仪及其对五方之民互动关系产生的影响,展开历史民族学的研究。述及诸如契丹索驯象、女真掳驯象以效法中原卤簿威仪的“礼乐文章”认同,元朝统治者驭象以乘、往返两京的壮举及其对明清两代的影响,明清宫廷驯象之尚在域外“东夷”藩属的蛛丝马迹,乾隆赐驯象于卫藏的治边理念,以及南越象奴留驻宫廷的境遇等历史故事,其中不乏对相关资料和观点的辨析;在较充分地利用正史、野史有关人象关系的资料基础上,指出了以“象齿焚身”为代表的生态伦理扭曲及其对社会观念的误导,揭示了殷商史鉴之“象箸玉杯”、清明美德之“不贵远物”的实践悖论,析述了历代王朝衰败于“象牙筷定律”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大象资源的南却和锐减,杀象拔牙、宫廷驯象利用是不可回避的动因。这一源自皇朝宫廷“贡品”效应的所谓“象文化”传统,对民间社会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以至现代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象牙制品消费市场之一。自中国全面禁止象牙交易和象牙制品加工销售以来,保护大象的意识和行动形成气候,并集中体现为对滇象北上和返回栖息地的全程精心呵护。中国倡导国际社会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践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需要以史为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贡象南来 乘舆驭象 升平仪卫 太平有象 象齿焚身
下载PDF
兽之美者:滇象北往与贡象南来(一)——基于历史民族学的人象伦理关系考察
6
作者 郝时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81,184,共16页
以2021年滇象北上为缘由,梳理了亚洲象在中国史前的分布及其南向退却的研究线索,对《尔雅》中“有梁山之犀象焉”的经典之论进行了地理方位及其含义的考辨,并从中国历史时期朝贡体系的视角,对中央王朝崇尚象牙制品、宫廷卤簿陈布驯象仪... 以2021年滇象北上为缘由,梳理了亚洲象在中国史前的分布及其南向退却的研究线索,对《尔雅》中“有梁山之犀象焉”的经典之论进行了地理方位及其含义的考辨,并从中国历史时期朝贡体系的视角,对中央王朝崇尚象牙制品、宫廷卤簿陈布驯象仪仗的传统进行了探讨。行文遵循了依时叙事的脉络和古今知识融通的书写,突出了唐宋以降诸朝在象牙聚敛和驯象利用方面的史实,就域内外“南蛮”之地驯象之贡象征的天朝威仪及其对五方之民互动关系产生的影响,展开历史民族学的研究。述及诸如契丹索驯象、女真掳驯象以效法中原卤簿威仪的“礼乐文章”认同,元朝统治者驭象以乘、往返两京的壮举及其对明清两代的影响,明清宫廷驯象之尚在域外“东夷”藩属的蛛丝马迹,乾隆赐驯象于卫藏的治边理念,以及南越象奴留驻宫廷的境遇等历史故事,其中不乏对相关资料和观点的辨析;在较充分地利用正史、野史有关人象关系的资料基础上,指出了以“象齿焚身”为代表的生态伦理扭曲及其对社会观念的误导,揭示了殷商史鉴之“象箸玉杯”、清明美德之“不贵远物”的实践悖论,析述了历代王朝衰败于“象牙筷定律”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大象资源的南却和锐减,杀象拔牙、宫廷驯象利用是不可回避的动因。这一源自皇朝宫廷“贡品”效应的所谓“象文化”传统,对民间社会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以至现代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象牙制品消费市场之一。自中国全面禁止象牙交易和象牙制品加工销售以来,保护大象的意识和行动形成气候,并集中体现为对滇象北上和返回栖息地的全程精心呵护。中国倡导国际社会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践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需要以史为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贡象南来 乘舆驭象 升平仪卫 太平有象 象齿焚身
下载PDF
兽之美者:滇象北往与贡象南来(之五)——基于历史民族学的人象伦理关系考察
7
作者 郝时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64,183,共13页
以2021年滇象北上为缘由,梳理了亚洲象在中国史前的分布及其南向退却的研究线索,对《尔雅》中“有梁山之犀象焉”的经典之论进行了地理方位及其含义的考辨;从中国历史时期朝贡体系的视角,对中央王朝崇尚象牙制品、宫廷卤簿陈布驯象仪仗... 以2021年滇象北上为缘由,梳理了亚洲象在中国史前的分布及其南向退却的研究线索,对《尔雅》中“有梁山之犀象焉”的经典之论进行了地理方位及其含义的考辨;从中国历史时期朝贡体系的视角,对中央王朝崇尚象牙制品、宫廷卤簿陈布驯象仪仗的传统进行了探讨;行文遵循了依时叙事的脉络和古今知识融通的书写,突出了唐宋以降诸朝在象牙聚敛和驯象利用方面的史实,就域内外“南蛮”之地驯象之贡象征的天朝威仪及其对五方之民互动关系产生的影响,展开历史民族学的研究。述及诸如契丹索驯象、女真掳驯象以效法中原卤簿威仪的“礼乐文章”认同,元朝统治者驭象以乘、往返两京的壮举及其对明清两代的影响,明清宫廷驯象之尚在域外“东夷”藩属的蛛丝马迹,乾隆赐驯象于卫藏的治边理念,以及南越象奴留驻宫廷的境遇等历史故事,其中不乏对相关资料和观点的辨析;在较充分地利用正史、野史有关人象关系的资料基础上,指出了以“象齿焚身”为代表的生态伦理扭曲及其对社会观念的误导,揭示了殷商史鉴之“象箸玉杯”、天子美德之“不贵远物”的实践悖论,析述了历代王朝衰败于“象牙筷定律”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大象资源的南却和锐减,杀象拔牙、宫廷驯象利用是不可回避的动因。这一源自皇朝宫廷“贡品”效应的所谓“象文化”传统,对民间社会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以至现代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象牙制品消费市场之一。自中国全面禁止象牙交易和象牙制品加工销售以来,保护大象的意识和行动形成气候,并集中体现为对滇象北上和返回栖息地的全程精心呵护。中国倡导国际社会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践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需要以史为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贡象南来 乘舆驭象 升平仪卫 太平有象 象齿焚身
下载PD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Variations at Two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n Eastern Slope of Gongga Mountain,SW China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被引量:17
8
作者 WU Yan-hong LI Wei +1 位作者 ZHOU Jun CAO Y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3期370-377,共8页
Gongga Mountain, locates on the eastern edge of Tibetan Plateau of China, i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China except summits in Tibet. Only limited meteorological data on Gongga Mountain have been published so far. Here ... Gongga Mountain, locates on the eastern edge of Tibetan Plateau of China, i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China except summits in Tibet. Only limited meteorological data on Gongga Mountain have been published so far. Here we present the meteorological records from two stations, Moxi Station (at 1,621.7 m above sea level (a.s.1.), 1992- 2010) and Hailuogou Station (at 2,947.8 m a.s.l., 1988-2010), on the eastern slope of Gongga Mountain.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decreased while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increased at Hailuogou Station. Both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increased at Moxi Station. The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on the eastern slope of Gongga Mountain is influenced by both East Asian Monsoon and Indian Monsoon, so that the precipitation concentrated between May and October.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on the eastern slope of Gongga Mountain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showed similar trends as that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ic and global.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o.35℃ and o.3℃/decade at Hailuogou Station and Moxi Station respectively,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increase extents of northern hemispheric and global temperature. The most intense warming occurred at the first decade of 21St century. The winter temperature increased more at Hailuogou Station than at Moxi Station. A remarkabl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in March was observed with only a little precipitation at both high and low altitude s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Global change Gongga Mountain
下载PDF
Contribution of tropical cyclone rainfall at categories to total precipitation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from 1998 to 2007 被引量:5
9
作者 CHEN FengJiao FU YunFe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2015-2025,共11页
Based on 10 years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 (TRMM) Multi-satellite Precipitation Analysis (TMPA) 3B42 and the best track data from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CMA), t... Based on 10 years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 (TRMM) Multi-satellite Precipitation Analysis (TMPA) 3B42 and the best track data from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CMA), the seasonal, monthly and annual contribution of tropical cyclone (TC) precipitation to the total rainfall are analyzed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during 1998 to 2007 from May to Decemb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C seasonal rainfall contribution ranges from 4% in inland regions to above 40% in ocean-regions of 15°N-25°N. TCs at higher categories contribute much more to the total precipitation. (2) On monthly scale, TCs contribute 60% to the total rainfall regionally during whole TC season, which is the maximum contribution. The peak contribution of TC rainfall averaged in multi-months of the ten years occurs in August (28%) over the whole ocean impacted by TC and in December (23%) over the whole land impacted by TC, respectively. (3) On annual scale, the maximum contribution of TC precipitation to the total rainfall are in 2004 (-30%) over ocean and in 1998 (-20%) over land, respectively. (4) The contribution of TC precipitation to the total rainfall increases 6% (decreases 6%) in El Nino (La Nifia) years compared with neutral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ical cyclone precipitation contribution 3B42 WNP ENSO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