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 被引量:3
1
作者 桑亮 夏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LS)的中期疗效。方法:通过影像学方法和临床功能的评分分析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的33例DLS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 目的:探讨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LS)的中期疗效。方法:通过影像学方法和临床功能的评分分析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的33例DLS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2±1.1)年。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腰椎前凸角、冠状面失衡及矢状面失衡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出现3例腰部轴性疼痛加重,4例轻度下肢麻木。结论: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是治疗冠状面Cobb角>30°、冠状面和矢状面失衡的DLS的有效方法,其中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 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 矫形
下载PDF
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大凯 《中外医疗》 2016年第19期48-49,共2页
目的分析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LS)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0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DLS患者54例,均采取经后路责任阶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末... 目的分析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LS)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0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DLS患者54例,均采取经后路责任阶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结果显示JOA评分、VSA评分、矢状面腰椎前凸角、冠状面Cobb角、矢状位失衡及冠状位失衡水平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效果较好,并发症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 矫形固定融合 退变性腰椎侧凸
下载PDF
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老年人群的腰椎滑脱并脊柱侧凸 被引量:1
3
作者 郜顺兴 王芳芳 +4 位作者 吴琳琳 冯娟娟 陈彦平 王军 陶晓冰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责任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老年人群退变性腰椎滑脱并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通过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确认责任节段,采用责任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的35例退变性腰椎滑脱并脊柱... 目的探讨责任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老年人群退变性腰椎滑脱并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通过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确认责任节段,采用责任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的35例退变性腰椎滑脱并脊柱侧凸患者(男13例,女22例,平均66.83±4.4岁)。比较治疗前后的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结果35例均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手术减压1.51(1~2)个节段,平均随访44.09(25~60)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平均(5.43±1.14)分,下肢痛(5.51±1.46)分,ODI指数(58.11±13.13)%;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平均(1.14±0.91)分,下肢痛(0.94±0.76)分,ODI指数(25.86±11.13)%。术前与术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Cobb角为平均(20.63±5.44)°,末次随访为(17.00±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节段减压配合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人群的退变性腰椎滑脱并脊柱侧凸,减轻疼痛、恢复躯体功能的疗效肯定,也存在一定的侧凸矫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退变性脊柱侧凸 固定 责任节段减压 老年骨科
下载PDF
颈后路责任节段椎管扩大减压术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段笑宗 皮国富 +4 位作者 刘宏建 孙建广 黄世磊 韩钰 嵇翔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15-2417,共3页
目的 比较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与传统C3 - C7颈后路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方法 分析在我院行颈后路手术的患者137例,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组(A组)64例,传统C3-C7颈后路减压术组(B组)73例,根据... 目的 比较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与传统C3 - C7颈后路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方法 分析在我院行颈后路手术的患者137例,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组(A组)64例,传统C3-C7颈后路减压术组(B组)73例,根据随访结果,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级法(VAS)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组JOA评分术前为(7.3±1.8)分,术后3个月为(9.3±1.8)分、末次随访为(13.1±1.1)分,VAS评分术前为(8.1±1.1)分、术后3个月为(6.1±0.9)分、末次随访为(3.3±0.9)分;传统C3-C7颈后路减压术JOA评分术前为(7.1±1.7)分,术后3个月为(9.2±1.7)分、末次随访为(13.0±1.4)分,VAS评分术前为(8.2±1.0)分、术后3个月为(6.4±0.8)分、末次随访为(2.9±0.9)分;两组术前术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末次随访神经功能改善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组分别为(21.2±9.7)%、(58.4±14.5)%、(154.2 ±61.6) ml、(115.2±21.3) min,传统C3 - C7颈后路减压术组分别为(20.0±16.7)%、(58.5±16.6)%、(181.5 ±70.0) ml、(135.9 ±32.6) min,两组比较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小于传统C3- C7颈后路减压术组(P<0.05).结论 与传统的C3- C7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比较,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同样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责任节段减压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能较好地改善患者中期的主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后路 责任节段减压
原文传递
责任段减压融合治疗腰椎退变侧弯椎管狭窄 被引量:7
5
作者 禹志军 白曼莫 王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评价责任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手术治疗LSS合并DLS 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评价责任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手术治疗LSS合并DLS 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行责任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治疗,42例行单纯减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差异较小(P>0.05)。所有患者随访22~62个月,平均(43.52±4.41)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以及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减压融合组患者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以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纯减压组(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侧凸Cobb角、顶椎侧偏度、冠状面平衡、骨盆倾斜角和矢状面平衡均较术前显著减小,而腰椎前凸角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减压融合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单纯减压组(P<0.05)。[结论]责任节段减压融合术具有简便、安全、高效的优势,对于LSS合并DLS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节段减压融合治疗 腰椎退变性侧弯 腰椎椎管狭窄症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根据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症状选择不同手术方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卢海霖 邑晓东 +2 位作者 王宇 李宏 刘洪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30期5851-5853,5857,共4页
目的:探究根据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症状选择不同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7年9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124例,根据症状不同分A组和B组。A组62例患者腰背痛,接受长节段矫形内固定术;B组62例患者下肢症状明... 目的:探究根据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症状选择不同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7年9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124例,根据症状不同分A组和B组。A组62例患者腰背痛,接受长节段矫形内固定术;B组62例患者下肢症状明显,接受责任节段减压内固术。治疗期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节段数及腰前凸角度,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腰椎侧凸处的Cobb角,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节段数及腰前凸角度显著高于B组(P<0.05);治疗后和末次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及Cobb角均有明显好转(P<0.05),两组治疗后和末次随访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行性脊柱侧凸在治疗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长节段矫形内固定术耗时长、术中出血量多,在治疗时应谨慎,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 症状类型 矫形内固定术 责任节段减压内固术
原文传递
腰椎退行性侧凸畸形的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锐 彭文琦 +4 位作者 李青梅 付存磊 林峰 高杰 赵汉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7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侧凸畸形的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2—2014-02采用责任节段减压、选择性固定融合治疗的93例腰椎退行性侧凸畸形。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侧凸Cobb角、前...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侧凸畸形的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2—2014-02采用责任节段减压、选择性固定融合治疗的93例腰椎退行性侧凸畸形。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侧凸Cobb角、前凸Cobb角。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15~189(147.87±24.51)min,术中出血量210~730(357.33±27.44)ml,术后引流量230~550(441.39±31.39)ml。4例因椎管狭窄及粘连严重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头低足高位治疗,切口均一期愈合。3例切口积血,延期3~5 d愈合。93例均获得随访16~63个月,平均54.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侧凸Cobb角、前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节段减压、选择性固定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侧凸畸形效果良好,但手术既要达到治疗目的,又要减少脊柱结构单元的破坏,更要兼顾术后是否会并发邻近节段退变、侧凸畸形进一步加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侧凸畸形 责任节段减压 椎体间融合 椎弓根钉 内固定 老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