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血管成像及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责任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陈师铭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责任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338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A、MRI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比较CTA、MRI及二者联合对AIS患者...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责任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338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A、MRI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比较CTA、MRI及二者联合对AIS患者责任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结果:338例患者经DSA检查发现责任血管轻度狭窄93例;中度狭窄131例;重度狭窄106例;闭塞8例。CTA检查评估责任血管为中度及以上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9.25%、98.37%、95.86%;MRI检查评估责任血管为中度及以上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1.40%、97.14%、95.56%;CTA联合MRI检查评估责任血管中度及以上狭窄的敏感度(98.92%)及准确度(99.11%)均高于单一检查(P<0.05)。结论:CTA联合MRI检查对AIS患者责任血管狭窄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责任血管狭窄 评估价值
下载PDF
责任血管穿行于面神经与听神经之间的面肌痉挛患者手术疗效分析
2
作者 刁玉领 常海刚 +2 位作者 徐大伟 李富光 周文科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554-557,共4页
目的 探讨责任血管穿行于面、听神经之间的面肌痉挛患者手术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7例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责任血管是否穿行于面、听神经之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责任血管... 目的 探讨责任血管穿行于面、听神经之间的面肌痉挛患者手术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7例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责任血管是否穿行于面、听神经之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责任血管穿行于面、听神经之间,n=38)和对照组(责任血管未穿行于面、听神经之间,n=129)。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异常肌反应(AMR)完全消失率、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面神经完全减压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AMR完全消失率分别为91.5%(118/129)、76.3%(29/38),观察组患者的AMR完全消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040,P<0.05)。术后1周,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93.8%(121/129)、78.9%(30/38);术后1 a,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96.1%(124/129)、92.1%(35/38)。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875,P<0.05);术后1 a,2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5,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颅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5/129)、15.8%(6/38),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颅神经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973,P<0.05);术后1 a,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颅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3/129)、5.3%(2/38),2组患者术后1 a颅神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4,P>0.05)。结论 通过术中充分减压,可使责任血管穿行于面、听神经之间的面肌痉挛患者获得满意的远期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下载PDF
磁共振图像融合技术在判别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林美烟 张杨 +3 位作者 李福锁 吴优逸 宋凌恒 禹智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7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联影1.5T与3.0T磁共振3D-TOFMRA联合T2-mx3d-spair序列图像融合后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关系的显示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入院治疗均为单侧发作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行T2-mx3d-spair序列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联影1.5T与3.0T磁共振3D-TOFMRA联合T2-mx3d-spair序列图像融合后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关系的显示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入院治疗均为单侧发作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行T2-mx3d-spair序列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行3D-TOF-MRA序列联合T2-mx3dspair序列的31例患者融合图像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显示效果的差异。结果主观评分结果:对照组:0分0例、1分3例、2分6例、3分17例、4分5例,实验组:0分和1分的0例、2分2例、3分4例、4分25例。责任血管判别结果:对照组:2例远离型、4例接近型、23例接触型、2例压迫型;实验组:2例远离型、4例接近型、13例接触型、12例压迫型。结论实验组图像融合技术对三叉神经责任血管分型的判断优于对照组观察三叉神经与血管之间的关系,能为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充足的影像学资料达到精准定位;建议将3D-TOF-MRA序列联合T2-mx3d-spair序列融合图像技术作为常规扫描方案,优化以往只利用单一T2-mx3d-spair序列扫描观察三叉神经与血管之间关系扫描方案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责任血管 图像融合 磁共振成像 3D快速自旋回波
下载PDF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责任血管的解剖分析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立华 陈凌 +2 位作者 凌锋 鲍遇海 张秋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49-53,共5页
目的分析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患者颅内责任血管与面神经之间的解剖关系,为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surgical neu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的临... 目的分析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患者颅内责任血管与面神经之间的解剖关系,为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surgical neu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MRA)检查,了解面神经受压迫是否存在责任血管及其来源与走向。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小脑下外侧入路显露面神经脑干段,仔细观察责任血管及其来源后将其推移,在责任血管与脑干之间放置Teflon减压垫棉。结果3D-TOF-MRA检查显示面神经被微小血管压迫的阳性率达92%。术中发现全部病例均有明确的责任血管,其中小脑前下动脉占66%(70/106)。34例患者中发现面神经根区(root exit zone,REZ)存在明显的压迫切迹。术后104例抽搐症状立即完全消失;2例抽搐症状明显好转,3个月内延迟治愈,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血管压迫可能是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术中REZ的显露、准确判断责任血管、面神经REZ的充分减压,以及垫棉的大小和放置的位置等,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疾病 减压术 外科 责任血管
下载PDF
DSA对咯血责任血管的诊断及栓塞治疗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芨 杨超 +2 位作者 张鸿文 雷娟 吴纪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DSA寻找确定的咯血责任血管的来源及走行对咯血诊断及治疗作用。方法对89例咯血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和相关动脉造影,寻找责任血管,明确咯血责任血管的来源及走行,并根据DSA结果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结果咯血责任血... 目的探讨使用DSA寻找确定的咯血责任血管的来源及走行对咯血诊断及治疗作用。方法对89例咯血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和相关动脉造影,寻找责任血管,明确咯血责任血管的来源及走行,并根据DSA结果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结果咯血责任血管主要来源于支气管动脉(133/176,75.57%);其次来源于肋间动脉、膈动脉(34/176,19.32%),少见来源于肋颈干、胸廓内动脉、胸廓外动脉、甲状颈干、头臂干(9/176,5.11%)。31例检出多支咯血责任血管且不共干,49支为共干血管。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18例。接受BAE后治疗成功率为92.13%(82/89)。结论根据DSA发现的咯血责任血管,应注意多支咯血责任血管存在不共干和共干的可能,避免漏栓和误栓;并注意检出少见咯血责任血管,以提高咯血治疗成功率。此外DSA还能发现CTA不能发现的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咯血 责任血管 诊断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与责任血管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17
6
作者 田春鸥 杨志刚 +4 位作者 李子付 文婉玲 王来兴 刘建民 洪波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535-538,共4页
目的分析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类型与减压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面肌痉挛病例资料,均采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按责任血管类型分为两组:特殊组(责任血管包含椎基底动脉)20例,普通组(责任血管不含椎基底动脉)66例。... 目的分析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类型与减压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面肌痉挛病例资料,均采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按责任血管类型分为两组:特殊组(责任血管包含椎基底动脉)20例,普通组(责任血管不含椎基底动脉)66例。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并发症、术后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特殊组病人术后远期疗效比普通组差(P=0.02),两组病人术后近期疗效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责任血管包含椎基底动脉是术后远期疗效差的独立危险因素(OR=9.826,95%CI:1.811~53.315)。结论责任血管包含椎基底动脉的面肌痉挛病人预后更差,MVD需保证术中充分减压和防止术后椎基底动脉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责任血管与磁共振影像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邹元杰 刘宏毅 +5 位作者 张岩松 张锐 杨坤 常义 刘文 肖朝勇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微血管减压术前磁共振成像和术中所见血管神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95例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病例术前磁共振成像(3D-CISS、3D-TOF-MRA、3D-T_1增强)资料和手术录像,分析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的来源、走行和...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微血管减压术前磁共振成像和术中所见血管神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95例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病例术前磁共振成像(3D-CISS、3D-TOF-MRA、3D-T_1增强)资料和手术录像,分析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的来源、走行和压迫神经根的形式在微血管减压手术所见与术前磁共振成像关系。结果 86例术前MRI显示神经与血管关系密切,术中均证实。9例术前MRI显示神经与血管关系不密切者,6例术中证实责任血管存在,3例未发现责任血管。手术有效率95.7%(91/95)。结论责任血管在微血管减压术中所见与术前磁共振多序列成像结果有高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血管减压术 磁共振成像 责任血管
下载PDF
急性大咯血责任血管来源的DSA分析及临床栓塞治疗 被引量:8
8
作者 傅文宏 杜先懋 +3 位作者 王家祥 吴峰 蒋奇峰 王凌云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5期682-683,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大咯血责任血管的来源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6例急性大咯血患者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及相关动脉造影,寻找到咯血的责任血管,对其用明胶海绵(GS)、海藻酸钠微球(KMG)、聚乙烯醇(PVA)、弹簧圈等...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大咯血责任血管的来源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6例急性大咯血患者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及相关动脉造影,寻找到咯血的责任血管,对其用明胶海绵(GS)、海藻酸钠微球(KMG)、聚乙烯醇(PVA)、弹簧圈等材料进行栓塞。结果所有患者经动脉栓塞后全部即时止血,术后24h内无活动性出血41例,l例再次明显咯血经手术切除右上肺陈旧性病灶止血,4例少量咯血经内科保守治疗而止血。结论急性大咯血的责任血管来源较为复杂,除主要来源于支气管动脉外,还有相当的病例来源于其他动脉血管,如肋间动脉、隔下动脉、内乳动脉、腋动脉、甲颈干动脉等。急性大咯血血管内栓塞治疗是快速有效的、安全的。对急性大咯血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而又无法耐受外科手术者,应及时行咯血责任血管造影和血管内栓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咯血 责任血管 DSA 栓塞
下载PDF
MRI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显示诊断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刘雨峰 高燕军 +5 位作者 李建文 马鸣岳 康彦智 韦明炯 温界玉 杨军乐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478-1479,共2页
目的:探讨MRI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的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血管相关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头颅MR平扫、桥小脑角区高分辨3DTOF和3DFIESTA序列扫描。分析MRI显示病变责任血管,并追... 目的:探讨MRI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的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血管相关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头颅MR平扫、桥小脑角区高分辨3DTOF和3DFIESTA序列扫描。分析MRI显示病变责任血管,并追踪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发现责任血管,右侧22例,左侧16例,分别为小脑上动脉25例,小脑下前动脉9例,小脑下后动脉3例,椎动脉1例。结论:MRI 3DTOF和3D-FIESTA序列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的显示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临床术前准备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诊断 磁共振成像 @责任血管
下载PDF
利用责任血管测量为“显微血管减压术”正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治权 陈松 +3 位作者 袁贤瑞 伍军 袁盾 侯永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通过责任血管的测量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的实质,从而提出正确的中文名称。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进行的150例MVD的责任血管进行总结,并连续对其中的53例58条责任血管直径进行测量。复习文... 目的通过责任血管的测量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的实质,从而提出正确的中文名称。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进行的150例MVD的责任血管进行总结,并连续对其中的53例58条责任血管直径进行测量。复习文献,了解各种中文名称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对MVD中文译名的看法。结果三叉神经痛常见的责任血管依次是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岩静脉及上述多血管压迫;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责任血管依次是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椎动脉及多血管压迫。连续测量其中53例病人的58条责任血管的直径,范围从0.7~4.9mm,大部分是中小血管,少数是大血管,微血管不是责任血管。文献中应用最多的“微血管减压术”,其次是“显微血管减压术”。结论MVD手术巾的责任血管是中小血管及大血管,将MVD统一为“显微血管减压术”更能反映该手术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下载PDF
不同责任血管处理方式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梁维邦 倪红斌 +1 位作者 徐武 韦永祥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不同类型的责任血管减压方法及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研究我院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272例,对责任血管进行分类,并采取不同的减压方法,观察术后疗效。结果典型小脑前下动脉压迫141例,术后治愈率为98.58%...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不同类型的责任血管减压方法及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研究我院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272例,对责任血管进行分类,并采取不同的减压方法,观察术后疗效。结果典型小脑前下动脉压迫141例,术后治愈率为98.58%;椎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联合压迫82例,术后治愈率为95.12%;伴有旁穿支压迫28例,术后治愈率为92.86%;位于面听神经根部之间的压迫21例,术后治愈率为90.48%;总治愈率为96.32%。结论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对不同责任血管采取不同的减压方式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下载PDF
责任血管包含椎基底动脉面肌痉挛患者临床特征及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6
12
作者 权俊杰 屈建强 周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7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责任血管包含椎基底动脉面肌痉挛患者临床特征及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责任血管是否包含椎基底动脉分为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53例,均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术... 目的探讨责任血管包含椎基底动脉面肌痉挛患者临床特征及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责任血管是否包含椎基底动脉分为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53例,均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术后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远期疗效更差(P<0.01),男性患者更多(P<0.01),糖尿病者更多(P<0.01),而2组患者的术后近期疗效及功能障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责任血管中包含椎基底动脉是术后远期疗效差的影响因素。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责任血管包含椎基底动脉面肌痉挛患者的术后远期疗效更差,患病部位以左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血管 椎基底动脉 面肌痉挛 血管减压术 疗效
下载PDF
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脏病责任血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倩 袁琛 +2 位作者 张坤 石伟 张军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3期245-246,共2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及超声心动图与缺血性心脏病责任血管的相关性。方法:缺血性心脏病患者2 5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造影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标准,将ECG及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结果与缺血性心脏病责任血管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单...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及超声心动图与缺血性心脏病责任血管的相关性。方法:缺血性心脏病患者2 5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造影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标准,将ECG及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结果与缺血性心脏病责任血管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发病率高,占73.93%,单支病变组中以前降支发病率高,占63.59%;ECG及超声心动图阳性改变与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有预测预测价值(P=0.000);ECG阳性改变对预测前降支狭窄敏感性有高于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趋势,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9);超声心动图阳性改变对预测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ECG及超声心动图阳性结果与缺血相关责任血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但阴性不能排除缺血性心脏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责任血管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脑神经疾病责任血管的分型与处理 被引量:7
14
作者 郑鲁 郑瑛 +11 位作者 刘妍 楚燕飞 常书峰 刘华 方丹东 李雅斌 张旋 吕福林 陈援朝 张宗昆 刘志兴 冯平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目的提出导致脑神经疾病的责任血管的分型标准,总结处理不同类型责任血管的经验教训。方法根据责任血管与脑神经的关系,将责任血管分为非贯穿型、贯穿型和混合型。对非贯穿型,将血管与脑神经分开;对贯穿型,以血管为起点沿长轴分开神经根... 目的提出导致脑神经疾病的责任血管的分型标准,总结处理不同类型责任血管的经验教训。方法根据责任血管与脑神经的关系,将责任血管分为非贯穿型、贯穿型和混合型。对非贯穿型,将血管与脑神经分开;对贯穿型,以血管为起点沿长轴分开神经根,将血管推向脑神经根远端;对混合型,一般先处理非贯穿型的血管,再处理贯穿型血管。最后行围套式微血管减压。结果98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969例疼痛立即消失,14例疼痛明显减轻;279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225例痉挛立即消失,54例不同程度减轻;33例舌咽神经痛患者,术后32例疼痛立即消失,1例明显减轻。1097例得到随访,术后一年以上复发29例(2.64%)。结论充分认识各型责任血管的存在,正确进行责任血管的分型,重视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各型责任血管,将有助于提高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疾病的有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神经疾病 责任血管 分型 处理 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头颈CT血管造影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责任血管检出效果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石犇 肖静 +3 位作者 刘铁山 赵继军 王国兴 孟庆波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年第5期305-306,309,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造影(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责任血管检出效果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CTA对患者头颈血管进行检查,观察患者责任血管分布、动脉狭窄程度、...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造影(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责任血管检出效果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CTA对患者头颈血管进行检查,观察患者责任血管分布、动脉狭窄程度、斑块部位及性质。结果患者动脉狭窄检出率为79.5%(248/312)。责任血管为大脑中动脉的患者最多,占42.0%(131/312);责任血管为大脑后动脉的患者最少,占1.9%(6/312)。血管狭窄共计859处,其中,颈总动脉分叉处狭窄最多,占21.30%(183/859),基底动脉狭窄最少,占2.56%(22/859),血管轻度及中度狭窄显著多于重度及闭塞。血管斑块共计554处,钙化斑块检出率为60.29%(334/554),显著多于非钙化斑块的31.59%(175/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CTA可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责任血管、血管狭窄程度,判断患者斑块性质,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头颈CT血管造影 责任血管 动脉狭窄 斑块
下载PDF
面神经血管减压术中责任血管辨认及处理技巧 被引量:4
16
作者 邹叔骋 黄红星 +1 位作者 刘博 张卫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7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血管减压术中探查确认责任血管的方法及其重要性,责任血管的处理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行MRTOF及CISS序列检查,排除继发性因素并确定责任血管与面神经关系... 目的探讨面神经血管减压术中探查确认责任血管的方法及其重要性,责任血管的处理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行MRTOF及CISS序列检查,排除继发性因素并确定责任血管与面神经关系;术中根据MRI结果指导探查并判断责任血管;用Teflon棉片垫于面神经根部与脑干之间,面神经充分减压。结果术后55例患者症状立即消失,12例患者延迟缓解,4例无效,手术总的有效率为94.4%,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39个月,复发率为4.2%。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面肌痉挛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前MR的检查和术中责任血管的判断及处理技巧是影响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面神经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下载PDF
面肌痉挛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根的解剖特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永宏 蔡其刚 +2 位作者 张炎 肖昌武 翁维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肌痉挛(idiopathic hemi facial spasm,IHFS)的面神经根部责任血管的临床解剖特点。方法选择IHFS 160例,在神经根血管减压术中采用显微镜或鼻内镜观察面神经根周围病变。结果可见责任血管154例(96.2%),依次为小脑前下...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肌痉挛(idiopathic hemi facial spasm,IHFS)的面神经根部责任血管的临床解剖特点。方法选择IHFS 160例,在神经根血管减压术中采用显微镜或鼻内镜观察面神经根周围病变。结果可见责任血管154例(96.2%),依次为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椎动脉以及两支血管压迫。压迫部位在面神经根入脑桥处151例(98%),且多居前方,同时伴蛛网膜粘连(107/154,69.5%)。未见血管压迫及占位病变者6例(3.8%)。结论 IHFS责任血管多为一支,也可为两支;压迫部位在面神经根入脑桥处前方,位置隐蔽。因此,神经根血管减压术(micro 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中应该仔细寻找,以免遗漏责任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单侧痉挛 面神经 病理状态 解剖学 责任血管
下载PDF
术前3D-CISS联合3D-TOF序列MRI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的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齐猛 孙澎 +2 位作者 陆夏 张敏 梁建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684-686,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稳态构成干扰(3D-CISS)序列和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MRI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判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首次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7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CISS和3D-TO...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稳态构成干扰(3D-CISS)序列和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MRI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判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首次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7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CISS和3D-TOF序列MRI检查。以术中发现为判断责任血管的标准。结果术中发现单一责任血管56例(70.8%),2支及以上责任血管19例(24.1%),无责任血管4例(5.1%);责任血管中包含至少一条动脉73例(92.4%),单纯静脉2例(2.5%)。术前影像学检查阳性75例,阴性4例。75例阳性中,术中发现责任血管73例,未发现责任血管2例;4例阴性中,术中发现责任血管2例,2例未发现责任血管。术前3D-CISS和3D-TOF序列MRI判断责任血管的灵敏性为97.3%(73/75),特异性为50.0%(2/4),准确率为94.9%[(73+2)/79];判断责任血管包含动脉的灵敏性为98.6%(72/73),特异性为50.0%(3/6),准确率为94.9%[(72+3)/79]。结论术前3D-CISS联合3D-TOF序列MRI可用于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尤其对于包含动脉的责任病变,准确率较高,为MVD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成像 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 三维时间飞跃序列 责任血管 判断
下载PDF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探查责任血管的技巧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永锋 袁俊 +3 位作者 翟卫东 代广辉 钟建卫 王涛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49-1450,共2页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术(MVD)中探查确认责任血管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MVD治疗HFS的临床资料。上述病例术中均按照椎-基底动脉及分支血管的解剖、临床特点及面神经脑干段的解剖学特点,仔细探查面神经颅内段,尤其是脑...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术(MVD)中探查确认责任血管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MVD治疗HFS的临床资料。上述病例术中均按照椎-基底动脉及分支血管的解剖、临床特点及面神经脑干段的解剖学特点,仔细探查面神经颅内段,尤其是脑干段,以发现并判断责任血管。向颅底推移责任血管,用Teflon棉片垫于面神经根部与脑干之间。结果责任血管发现率为98.7%,其中小脑前下动脉(AICA)79例(50.6%),小脑后下动脉(PICA)42例(26.9%),AICA及PICA20例(12.8%),AICA及椎动脉(VA)4例(2.6%),PICA及VA6例(3.8%),AICA、PICA及VA3例(1.9%),无明确责任血管2例(1.3%)。明确责任血管并行MVD患者有效率为99.4%,无明确责任血管者有效率为50%,总有效率为98.7%。结论根据椎-基底动脉及分支血管的解剖及临床特点、面神经脑干段的解剖特点,仔细探查面神经颅内段,尤其是脑干段,是准确判定责任血管,提高HFS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减压 面肌痉挛 责任血管
下载PDF
急性大咯血责任血管的DSA造影解剖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春 商春雨 +1 位作者 关天光 张立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0期114-115,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大咯血责任血管的起始与分布。方法对112例急性大咯血患者的造影图片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责任血管的DSA造影解剖。结果起自胸主动脉92例(82.14%),起自胸廓内动脉8例(7.14%),起自膈下动脉4例(3.57%),起自食道固有动脉3...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大咯血责任血管的起始与分布。方法对112例急性大咯血患者的造影图片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责任血管的DSA造影解剖。结果起自胸主动脉92例(82.14%),起自胸廓内动脉8例(7.14%),起自膈下动脉4例(3.57%),起自食道固有动脉3例,起自甲状颈干2例,起自锁骨下动脉2例,起自肩胛下动脉1例。结论急性大咯血的责任血管来源较为复杂,主要来源于支气管动脉。迷走支气管动脉出现率较高(17.86%),来源于胸廓内动脉、膈下动脉、食道固有动脉、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咯血 责任血管 DSA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