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质子滴线区新核素^(25)P的鉴别 被引量:5
1
作者 肖国青 詹文龙 +15 位作者 郭忠言 孙志宇 李家兴 王金川 王全进 孟祥伟 江山红 宁振江 王猛 陈志强 王建丰 王建松 田文栋 王武生 毛瑞士 靳根明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9-261,共3页
在兰州放射性束流装置 RIBLL上 ,利用磁刚度 Bρ、飞行时间 t TOF和多重望远镜ΔE- E联合探测方法测量了 69Me V/u36Ar轰击 Be靶产生的 P同位素碎片的同位素分布 ,并与 EPAX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在质子滴线区首次鉴别出了新核... 在兰州放射性束流装置 RIBLL上 ,利用磁刚度 Bρ、飞行时间 t TOF和多重望远镜ΔE- E联合探测方法测量了 69Me V/u36Ar轰击 Be靶产生的 P同位素碎片的同位素分布 ,并与 EPAX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在质子滴线区首次鉴别出了新核素 2 5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核素 P同位素分布 质子滴线
下载PDF
P同位素的质子滴线核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立新 肖国青 +10 位作者 郭忠言 詹文龙 李加兴 孙志宇 王武生 王猛 陈志强 胡正国 白洁 李琛 毛瑞士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研究了在相对论平均场近似下P同位素的滴线核的性质,首先在理论上探讨了25P作为P的滴线核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具有的质子晕结构,然后给出了在兰州放射性束流装置上25P的实验鉴别结果.
关键词 质子 质子滴线 磷同位素 相对论平均场 放射性束流装置 介子场
下载PDF
质子滴线外原子核的多质子发射研究进展
3
作者 华辉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645-647,共3页
As a complex quantum finite many-body system,the nucleus is bound by the strong interaction between nucleons.Departing from the β-stability line,if protons/neutrons are continuously added,the valence protons/neutrons... As a complex quantum finite many-body system,the nucleus is bound by the strong interaction between nucleons.Departing from the β-stability line,if protons/neutrons are continuously added,the valence protons/neutrons become less and less bound,and ultimately the nuclear force can no longer bind the nucleons together and consequently the proton/neutron dripline comes at vanishing binding energies.With the advent of radioactive nuclear beam devices,the nuclear landscape has been greatly expanded in the region far from the β-stability line in the past deca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滴线 STABILITY expanded
原文传递
质子滴线核^(17)F在近库仑势垒能区的反应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磊 林承键 +4 位作者 贾会明 马南茹 王东玺 杨峰 温培威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7期3544-3552,共9页
质子滴线核在近库仑势垒能区的反应机制研究是当前核物理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开展的^(17)F在近库仑势垒能区的实验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为了深入探索^(17)F的反应机制,本课题组相继开展了^(17)F+^(12)C,89Y和^(208)Pb的弹性散... 质子滴线核在近库仑势垒能区的反应机制研究是当前核物理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开展的^(17)F在近库仑势垒能区的实验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为了深入探索^(17)F的反应机制,本课题组相继开展了^(17)F+^(12)C,89Y和^(208)Pb的弹性散射研究以及^(17)F+^(58)Ni的全反应道研究.目前的弹性散射研究表明,在大范围的靶区内,^(17)F的破裂连续态对弹性散射的耦合效应并不显著.对于破裂反应,在近垒能区只有^(17)F+^(58)Ni体系的细致研究.研究表明,去弹破裂是主要的^(16)O产生机制.而对于熔合反应,目前只有^(17)F+^(58)Ni和^(208)Pb两个体系的实验结果.^(17)F+^(58)Ni体系在垒下表现出明显的总熔合截面增强现象.理论计算表明,这种增强主要是由^(17)F连续态的耦合效应导致.而对于^(17)F+^(208)Pb,其总熔合激发函数与^(19)F+^(208)Pb基本相同.^(17)F+^(58)Ni和^(208)Pb体系熔合激发函数的差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滴线核^(17)F 近库仑势垒能区 弹性散射 破裂反应 熔合反应
原文传递
稀土区质子滴线核^(142)Ho的β缓发质子衰变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树威 李占奎 +8 位作者 谢元祥 王旭东 郭斌 冷长庚 于涌 王春芳 邢建萍 陈红艳 徐甫荣 《中国科学(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06-1111,共6页
通过重离子引起的核反应106Cd(40Ca,p3n)合成了新的β缓发质子先驱核142Ho,并且配合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用“p-γ”符合方法对它进行了首次鉴别.观测了142Ho的β缓发质子衰变,测定其半衰期为(0.4±0.1)s.利用统计模型拟合实验估计... 通过重离子引起的核反应106Cd(40Ca,p3n)合成了新的β缓发质子先驱核142Ho,并且配合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用“p-γ”符合方法对它进行了首次鉴别.观测了142Ho的β缓发质子衰变,测定其半衰期为(0.4±0.1)s.利用统计模型拟合实验估计的对质子女儿核141Tb中末态的相对分支比和缓发质子能谱,142Ho的基态自旋被指认为5,6或7.用Woods-Xason Strutinsky方法计算了142Ho的核位能面,其结果支持指认142Ho的基态自旋宇称为7-.作为副产品,还首次观测到了来自先驱核139Gd,140Tb,142Tb和143Dy的β缓发质子衰变产生的质子女儿核中的一些γ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2Ho 原子核物理学 稀土元素 Β缓发质子衰变 质子滴线 质子女儿核 基态自旋宇称 统计模型 核位能面
原文传递
质子滴线区新的缓发质子先驱核^(121)Ce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树威 李占奎 +5 位作者 谢元祥 马瑞昌 葛元秀 王春芳 黄文学 张天梅 《中国科学(A辑)》 CSCD 1998年第5期433-437,共5页
藉助核反应92 Mo( 3 2 S ,3n)产生了未知的缓发质子先驱核12 1Ce ,并利用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和“p γ”符合方法对它进行了鉴别 .测定了12 1Ce的半衰期 ( 1 1±0 .1 )s,观测了它的β缓发质子能谱 ,粗略地估计了它的 β缓发质子... 藉助核反应92 Mo( 3 2 S ,3n)产生了未知的缓发质子先驱核12 1Ce ,并利用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和“p γ”符合方法对它进行了鉴别 .测定了12 1Ce的半衰期 ( 1 1±0 .1 )s,观测了它的β缓发质子能谱 ,粗略地估计了它的 β缓发质子衰变道的分支比约为 1 % .首次观测了先驱核119Ba,12 1Ba和12 2 La经过β缓发衰变在“子核”中产生的低位能级到基态的γ跃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滴线 β缓发质子 先驱核 铈121
原文传递
质子滴线附近的新核素^(129)Pm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树威 谢元祥 +1 位作者 李占奎 王旭东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8-160,共3页
通过重离子引起的融合蒸发反应 92 Mo (40 Ca ,p2n)合成了稀土区未知核素 12 9Pm ,并且配合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利用X γ符合方法对它进行了首次鉴别 .实验观测到了经 12 9Pm的 (EC +β+ )衰变产生的对应于子核 12 9Nd中 5 2 -→ 1 2 ... 通过重离子引起的融合蒸发反应 92 Mo (40 Ca ,p2n)合成了稀土区未知核素 12 9Pm ,并且配合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利用X γ符合方法对它进行了首次鉴别 .实验观测到了经 12 9Pm的 (EC +β+ )衰变产生的对应于子核 12 9Nd中 5 2 -→ 1 2 -跃迁的一条 99keVγ线 .根据这条 99keVγ线的时间衰变曲线 ,提取出 12 9Pm的半衰期为 (2 .4± 0 .6 )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滴线 新核素 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 半衰期 原子核物理 重离子加速器 钷元素
原文传递
稀土区质子滴线附近新的β缓发质子衰变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树威 李占奎 +7 位作者 谢元祥 于涌 潘强岩 王春芳 邢建萍 马瑞昌 葛元秀 张天梅 《中国科学(A辑)》 CSCD 2000年第8期733-739,共7页
用重离子束3 5 Ar轰击缺中子同位素靶92 Mo ,96Ru和10 6Cd产生了质子滴线附近的β缓发质子先驱核12 5 Nd ,12 8Pm ,12 9Sm ,13 7Gd和13 9Dy .配合氦喷嘴带传输系统用“p γ”符合方法对它们进行了肯定的鉴别 .它们的半衰期分别为 :0 .6 ... 用重离子束3 5 Ar轰击缺中子同位素靶92 Mo ,96Ru和10 6Cd产生了质子滴线附近的β缓发质子先驱核12 5 Nd ,12 8Pm ,12 9Sm ,13 7Gd和13 9Dy .配合氦喷嘴带传输系统用“p γ”符合方法对它们进行了肯定的鉴别 .它们的半衰期分别为 :0 .6 0 ( 1 5 )s,1 .0 ( 3)s ,0 .5 5 ( 1 0 )s ,2 .2 ( 2 )s和 0 .6 ( 2 )s.用统计模型理论计算对实验测定的12 5 Nd ,12 9Sm ,13 7Gd和13 9Dy的 ,和从前报道的12 1Ce ,13 5 Gd的β缓发质子衰变的能谱和分支比进行了拟合 .提取出12 1Ce ,12 5 Nd ,12 9Sm ,13 5 Gd ,13 7Gd和13 9Dy的基态自旋 宇称分别为5 / 2 ± ,5 / 2 ± ,1 / 2 +(或 3/ 2 +) ,5 / 2 +,7/ 2 ± 和 7/ 2 +.实验初步指认的基态自旋 宇称值与Nilsson能级图的预言值相符间接表明这 6种核素的基态具有大形变 ,形变参数 β2在 0 .3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滴线 Β缓发质子衰变 原子核物理 稀土
原文传递
质子滴线核^(12)N在^(28)Si靶上的核反应总截面测量
9
作者 宁振江 李加兴 +8 位作者 郭忠言 詹文龙 王建松 肖国青 王全进 王金川 王猛 王建峰 陈志强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44-648,共5页
描述了 5 0 .4MeV/u的12 N和 42 .3MeV/u的13 N次级放射性束在2 8Si靶上引起的核反应总截面σr 实验研究 ,结果发现12 N的反应总截面σr 比其相邻同位素核13 N有着异常的增大 .这可能是核形变及核子对效应造成的 ,试验中的测量误差也不... 描述了 5 0 .4MeV/u的12 N和 42 .3MeV/u的13 N次级放射性束在2 8Si靶上引起的核反应总截面σr 实验研究 ,结果发现12 N的反应总截面σr 比其相邻同位素核13 N有着异常的增大 .这可能是核形变及核子对效应造成的 ,试验中的测量误差也不可忽视 .利用微观Glauber模型计算了12 N在2 8Si靶上的核反应总截面 ,并与实验结果做了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 反应截面 质子滴线 硅靶 Glanber模型
原文传递
进一步指认近质子滴线核^(129)Pm的衰变
10
作者 徐树威 谢元祥 +3 位作者 许甫荣 李占奎 王旭东 邢烨炳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7-239,共3页
20 0 4年曾报道过利用4 0 Ca + 92 Mo融合蒸发反应产生了近质子滴线新核素12 9Pm ,并首次观测到它 (EC + β+)衰变产生的能量为 99keV的γ射线 .为了进一步确认上述指认 ,以下提供了三方面的新证据 :1)在 16 4— 190MeV能量范围内测量了... 20 0 4年曾报道过利用4 0 Ca + 92 Mo融合蒸发反应产生了近质子滴线新核素12 9Pm ,并首次观测到它 (EC + β+)衰变产生的能量为 99keV的γ射线 .为了进一步确认上述指认 ,以下提供了三方面的新证据 :1)在 16 4— 190MeV能量范围内测量了 99keV衰变γ射线的激发函数 ;2 )进行了交叉反应36 Ar + 96 Ru的实验 ,观察到了相同的 99keV衰变γ射线 ;3)用Woods SaxonStrutinsky方法计算了12 9Pm的核势能面 ,其基态自旋宇称被预言为 5 / 2 - ,所以12 9Pm的 (EC + β+)衰变有利于馈送到子核12 9Nd的 5 / 2 - 的低位态 ,这也与前期报道相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滴线 激发函数 交叉反应 Woods-Saxon Strutinsky方法 核势能面 γ射线
原文传递
质子滴线核~8B的实验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彦云 庞丹阳 +7 位作者 段芳芳 王建松 刘星泉 金仕纶 马朋 马军兵 白真 胡强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5-143,共9页
质子滴线核8B的最后一个质子的分离能只有0.1375 MeV,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具有质子晕结构的候选核之一,对其反应机制和奇特结构的研究吸引了人们的关注。针对8B的奇特结构和反应机制研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课题,研究人员在包括反应截面、碎... 质子滴线核8B的最后一个质子的分离能只有0.1375 MeV,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具有质子晕结构的候选核之一,对其反应机制和奇特结构的研究吸引了人们的关注。针对8B的奇特结构和反应机制研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课题,研究人员在包括反应截面、碎裂产物动量分布宽度、电四极矩、熔合截面及弹性散射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是8B的研究至今仍不够充分,需要从理论和实验上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滴线 晕核 核反应 弹性散射
原文传递
合成和研究稀土区质子滴线附近的6种新核素
12
作者 徐树威 李占奎 +13 位作者 谢元祥 潘强岩 于涌 王春芳 邢建萍 胡青元 李世洪 陈红艳 张天梅 靳根明 罗亦孝 J.Adam Yu.Penionzhkevich Yu.Gangrsky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89-593,共5页
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装置(HIRFL)的SFC加速器引出的能量为165—180MeV的36Ar重离子束,分别轰击92Mo、96Ru和106Cd缺中子同位位素靶,产生了稀土区质子滴线附近的新核素125Nd、128Pm、129Sm、137Gd1)、139Dy和139Tb.借助高灵敏度的氦... 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装置(HIRFL)的SFC加速器引出的能量为165—180MeV的36Ar重离子束,分别轰击92Mo、96Ru和106Cd缺中子同位位素靶,产生了稀土区质子滴线附近的新核素125Nd、128Pm、129Sm、137Gd1)、139Dy和139Tb.借助高灵敏度的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和“p-γ”或“X-γ”符合测量方法对它们进行了分离鉴别,确定它们的半衰期分别为(0.60±0.15)s,(1.0±0.3)s,(0.55±0.10)s,(2.2±0.2)s,(0.6±0.2)s和(1.6±0.2)s,并测量了125Nd、128Pm、129Sm、137Gd和139Dy的β延发质子能谱,指认了能量为109.0和119.7keV的两条γ射线属于139Tb的EC/β+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核素 质子滴线 β延发质子先驱核
原文传递
质子滴线附近奇异核粒子衰变研究
13
作者 徐晓冀 《核物理动态》 CSCD 1993年第2期12-16,共5页
本文描述了对质子滴线附近奇异核研究的意义及近几年研究工作的进展,并对Tz=-3/2,A=4n+1和A=4n+3系列核的研究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同时报告了我们对^(20)Na衰变研究的最新结果。
关键词 质子滴线 奇异核 原子核 衰变
原文传递
质子和中子滴线附近原子核衰变能特征的研究
14
作者 朱伟平 冯笙琴 王正清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16,19,共5页
利用原子核液滴模型,研究位于滴线附近的原子核的中子和质子衰变的衰变能Ed随质量数A和原子序数Z的变化关系.
关键词 原子核液模型 质子滴线 中子线
下载PDF
合成和研究滴线区新核素——β延发质子先驱核^(135)Gd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树威 谢元祥 +11 位作者 李占奎 马瑞昌 葛元秀 王春芳 郭斌 邢建萍 黄文学 张天梅 刘忠 朱少飞 靳根明 罗亦孝 《中国科学(A辑)》 CSCD 1997年第5期434-438,共5页
藉助核反应^(106)Cd(^(32)S,3n)产生了未知的β延发质子先驱核^(135)Gd,并利用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和γ(X)-P符合测量技术对它进行了鉴别。测定出^(135)Gd衰变的半衰期为(1.1±0.2)s。观测了它的β延发质子能谱。近似估计出其β延... 藉助核反应^(106)Cd(^(32)S,3n)产生了未知的β延发质子先驱核^(135)Gd,并利用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和γ(X)-P符合测量技术对它进行了鉴别。测定出^(135)Gd衰变的半衰期为(1.1±0.2)s。观测了它的β延发质子能谱。近似估计出其β延发质子衰变道的分支比约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滴线 β延发质子 衰变 先驱核 原子核
原文传递
合成和研究滴线区新核素β延发质子先驱核^(121)Ce
16
作者 谢元祥 徐树威 +5 位作者 李占奎 马瑞昌 葛元秀 王春芳 黄文学 张天梅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668-671,共4页
利用 ̄(32)S束轰击 ̄(92)Mo靶,熔合蒸发3n反应合成了 ̄(121)Ce.藉助于具有γ(X)-p-t符合测量的氦喷嘴反冲快速带传输系统进行分离和鉴别.实验定出 ̄(121)Ce的半衰期为(1.1±0.1)s,... 利用 ̄(32)S束轰击 ̄(92)Mo靶,熔合蒸发3n反应合成了 ̄(121)Ce.藉助于具有γ(X)-p-t符合测量的氦喷嘴反冲快速带传输系统进行分离和鉴别.实验定出 ̄(121)Ce的半衰期为(1.1±0.1)s,观测到了 ̄(121)Ce的延发质子谱并近似估计了延发质子分支比为(1.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滴线 新核素 β延发质子 衰变 铯121
原文传递
54MeV/u^8B+Si反应总截面的测量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全进 肖国青 +10 位作者 詹文龙 郭忠言 李加兴 王建松 王金川 王猛 宁振江 陈志强 王建峰 王武生 毛瑞士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32,共4页
能量为75MeV/u的^(12)C初级束轰击2mm厚的初级Be靶,兰州放射性束流线从弹核碎片中分离出54 MeV/u的质子滴线核束~8B,再注入到Si靶上,用透射法测量了~8B与Si的反应总截面σR.对于~8B,如果用正常的核物质密度分布代入Glauber模型中,计算... 能量为75MeV/u的^(12)C初级束轰击2mm厚的初级Be靶,兰州放射性束流线从弹核碎片中分离出54 MeV/u的质子滴线核束~8B,再注入到Si靶上,用透射法测量了~8B与Si的反应总截面σR.对于~8B,如果用正常的核物质密度分布代入Glauber模型中,计算得到的反应截面值比实验值小得多,而用扩展的质子密度分布代入该模型中进行计算,则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4MeV/u ^8B SI 反应总截面 GLAUBER模型 质子滴线核束 透射法 截面测量 硅靶 放射性束流
下载PDF
粒子望远镜对短寿命转动源的探测效率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晓冀 刘作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54-59,共6页
文章计算了喷氦传输、转盘收集和粒子望远镜探测系统的探测效率,并编制成计算机程序,以实验数据和模拟参数输入迭代计算,可得核的实验反应截面、半衰期和粒子发射分支比等参数,其计算结果在合理范围内与理论预言符合一致。此计算特别适... 文章计算了喷氦传输、转盘收集和粒子望远镜探测系统的探测效率,并编制成计算机程序,以实验数据和模拟参数输入迭代计算,可得核的实验反应截面、半衰期和粒子发射分支比等参数,其计算结果在合理范围内与理论预言符合一致。此计算特别适用于远离β稳定线短寿命核素的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滴线 喷氦 探测 效率 反应截面
下载PDF
粒子望远镜对运动放射源绝对探测效率的研究
19
作者 胡志强 徐晓冀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96-402,共7页
文章描述了在延迟粒子谱学研究中所常用的氦喷咀系统的粒子望远镜,并对运动的放射源的绝对探测效率进行计算。考虑具有一定分布的放射性面源,计算光栏和放射源偏离中心位置对探测效率的影响。将计算过程编制成计算机程序以处理实验数据。
关键词 质子滴线 氦喷咀 探测效率 面源 光栏 计数率
下载PDF
新核素的奇异衰变
20
作者 徐树威 谢元祥 李占奎 《科学》 1998年第3期21-24,共4页
近年来,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的研究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重离子束轰击缺中子同位素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稀土元素中 Z=0.743N+11.6质子滴线区的两个新的β延发质子先驱核^(135)Gd 和^(121)Ce,并采用自己建立的独具特色的技术... 近年来,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的研究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重离子束轰击缺中子同位素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稀土元素中 Z=0.743N+11.6质子滴线区的两个新的β延发质子先驱核^(135)Gd 和^(121)Ce,并采用自己建立的独具特色的技术手段——氦喷嘴快速传输系统和'p-γ'符合方法对新核素进行了成功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 衰变 质子滴线 β延发质子衰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