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74篇文章
< 1 2 2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妇科疾病的应用及进展
1
作者 石丽娟 于晓川 王化丽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74-278,共5页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发展,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ADSC)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exosome,ADSC-Exo)成为妇科领域的研究热点。ADSC是一类来源于脂肪组织的间充...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发展,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ADSC)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exosome,ADSC-Exo)成为妇科领域的研究热点。ADSC是一类来源于脂肪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与其他间充质干细胞一样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ADSC-Exo还可通过释放的细胞外囊泡传递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如微小RNA、蛋白质和细胞因子,对目标细胞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ADSC-Exo在妇科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有研究表明,ADSC-Exo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的再生和修复,为宫腔粘连和不孕症的患者带来了希望。此外,一些研究提到ADSC-Exo在慢性子宫内膜炎、卵巢功能不全、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妇科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潜力。综述ADSC-Exo在妇科领域的应用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干细胞 外泌体 生殖器疾病 女(雌)性 治疗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下载PDF
骨髓巨噬细胞M2亚型共培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大鼠模型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郑欣瑞 许燕楠 +9 位作者 王丹阳 邢飞飞 宗梦瑶 张士豪 战俊邑 刘伟 陈高峰 陈佳美 刘平 慕永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3,共8页
目的探讨骨髓巨噬细胞M2亚型(M2-BMDM)共培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M2)移植对四氯化碳/2-乙酰氨基芴(CCl4/2-AAF)诱导肝硬化大鼠模型进展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BMDM并极化为M2表型;分离大鼠BMSC,培养至第3代时与M2-BMDM共培养后获取B... 目的探讨骨髓巨噬细胞M2亚型(M2-BMDM)共培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M2)移植对四氯化碳/2-乙酰氨基芴(CCl4/2-AAF)诱导肝硬化大鼠模型进展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BMDM并极化为M2表型;分离大鼠BMSC,培养至第3代时与M2-BMDM共培养后获取BMSCM2。CCl4皮下注射6周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BMSC组、BMSCM2组,同时设有正常组(N组),每组6只。第7周开始,模型大鼠于CCl4皮下注射的同时予以2-AAF灌胃,分组干预,10周末取材,观察肝功能、肝组织病理、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以及肝星状细胞、肝祖细胞、胆管细胞、肝细胞标志物的变化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N组比较,M组大鼠血清ALT、AST活性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与M组比较,BMSC组和BMSCM2组大鼠ALT、AST均显著降低(P值均<0.01),且BMSCM2组显著优于BMSC组(P值均<0.05)。与N组比较,M组大鼠肝脏Hyp含量、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与M组比较,BMSC组和BMSCM2组Hyp含量、α-SMA表达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且BMSCM2组α-SMA水平显著低于BMSC组(P<0.01)。与N组比较,M组大鼠肝祖细胞标志物EpCam、Sox9以及胆管细胞标志物CK7、CK19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值均<0.01),肝细胞标志物HNF-4α和Alb表达均显著降低(P值均<0.01);与M组比较,BMSC组和BMSCM2组EpCam、Sox9、CK7和CK19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HNF-4α和Alb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值均<0.05);且与BMSC组比较,BMSCM2组EpCam和CK19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而HNF-4α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M2-BMDM可提高BMSC对CCl4/2-AAF诱导大鼠肝硬化的治疗效应,为进一步提高BMSC治疗肝硬化的作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质干细胞 巨噬细胞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初级纤毛/鞭毛转运系统介导力学反应性信号通路促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3
作者 马占华 严旭 +7 位作者 姜岩 曹争明 王永魁 李东哲 杨腾越 靳宜楷 付苏 张春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3937-3941,共5页
背景:目前已证实力学刺激可以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但其机制未完全明了。初级纤毛是重要的力学感受器并调控TGF-β1/BMP-2/SMAD等多种信号通路,很可能是骨髓基质干细胞力学调控的重要靶点。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力对骨髓基质干细胞... 背景:目前已证实力学刺激可以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但其机制未完全明了。初级纤毛是重要的力学感受器并调控TGF-β1/BMP-2/SMAD等多种信号通路,很可能是骨髓基质干细胞力学调控的重要靶点。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力对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分为对照组、力学刺激组(通过摇床施加流体剪切力学干预)、力学刺激+IFT88沉默组(力学刺激+使用siRNA沉默IFT88表达),干预24 h后,采用q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成蛋白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SMAD2/3蛋白的表达,初级纤毛免疫荧光染色及形态学分析。结果与结论:剪切力刺激可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初级纤毛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及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录激活,提高磷酸化SMAD2/3蛋白表达。siRNA干扰初级纤毛生成后,这一力学反应效应明显减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初级纤毛面积改变比值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及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录增高比例具有Spearman相关性。结果表明:初级纤毛/鞭毛转运系统介导了流体剪切力反应性的TGF-β1/BMP-2/SMAD信号通路激活,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骨形成蛋白2 初级纤毛 鞭毛转运系统 剪切力学刺激
下载PDF
骨健口服液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小鼠膝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吴捷 张若谷 +5 位作者 邱敏 程良艳 徐建波 金敏伟 金红婷 王萍儿 《中医正骨》 2024年第4期28-36,共9页
目的:探讨骨健口服液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MSC-EXO)治疗小鼠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5只12周龄雄性无特定病原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 目的:探讨骨健口服液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MSC-EXO)治疗小鼠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5只12周龄雄性无特定病原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骨健组、MSC-EXO组、骨健MSC-EXO组,每组5只。假手术组仅切开关节囊而不切断内侧半月板,其余4组均采用内侧半月板失稳法构建KOA模型。骨健组、骨健MSC-EXO组小鼠每日用0.2 mL的骨健口服液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MSC-EXO组小鼠每日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8周。MSC-EXO组、骨健MSC-EXO组小鼠每周膝关节腔注射1次10μL的MSC-EXO,其余各组小鼠每周膝关节腔注射1次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均连续8周。干预8周后处死小鼠,进行小鼠膝关节Micro-CT分析、膝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学观察、膝关节软骨组织中Ⅱ型胶原蛋白α1链(collagenⅡα1,Col2A1)表达水平检测。结果:①小鼠膝关节Micro-CT分析结果。假手术组、骨健组、MSC-EXO组、骨健MSC-EXO组小鼠的骨体积分数均低于模型组(P=0.004,P=0.007,P=0.040,P=0.001),骨健组、MSC-EXO组小鼠的骨体积分数与骨健MSC-EXO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8,P=0.126)。假手术组、骨健组、MSC-EXO组、骨健MSC-EXO组小鼠的骨小梁厚度均大于模型组(P=0.015,P=0.023,P=0.023,P=0.009),骨健组、MSC-EXO组小鼠的骨小梁厚度与骨健MSC-EXO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7,P=0.062)。假手术组和骨健组小鼠的骨小梁数量多于模型组(P=0.016,P=0.021),MSC-EXO组、骨健MSC-EXO组小鼠的骨小梁数量与模型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96,P=0.206)。假手术组、骨健组、MSC-EXO组、骨健MSC-EXO组小鼠的骨小梁分离度均小于模型组(P=0.016,P=0.012,P=0.007,P=0.001),骨健MSC-EXO组小鼠的骨小梁分离度小于骨健组(P=0.016),MSC-EXO组小鼠的骨小梁分离度与骨健MSC-EXO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4)。②小鼠膝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假手术组小鼠的关节软骨表面光滑,软骨细胞排列有序,提示无明显关节软骨退变。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关节软骨组织磨损明显,软骨细胞数量减少且排列紊乱。与模型组相比,骨健组和MSC-EXO组小鼠仅有部分关节软骨磨损,软骨细胞数量增多且排列有序。与骨健组、MSC-EXO组相比,骨健MSC-EXO组小鼠的关节软骨表面光滑,软骨细胞数量增多且排列更为有序。③小鼠膝关节软骨组织中Col2A1表达水平检测结果。假手术组、骨健组、MSC-EXO组、骨健MSC-EXO组小鼠膝关节软骨组织中Col2A1阳性表达面积比均大于模型组(P=0.000,P=0.000,P=0.000,P=0.000),骨健MSC-EXO组小鼠膝关节软骨组织中Col2A1阳性表达面积比大于骨健组和MSC-EXO组(P=0.000,P=0.000)。结论:骨健口服液联合MSC-EXO可改善KOA小鼠的关节软骨病理状态及软骨下骨的异常微结构,并显示出协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膝关节软骨组织中Col2A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小鼠 质干细胞 外泌体 骨健口服液 软骨 动物实验
下载PDF
NRG1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
5
作者 符禹玄 陈君 +3 位作者 赵富生 李媛媛 张可心 武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目的探讨移植神经调节蛋白1(NRG1)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SCI)的修复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转染NRG1基因,采用ELISA法测定BMSCs裂解液和培养液上清中NRG1蛋白含量,细胞计数法检测BMSC... 目的探讨移植神经调节蛋白1(NRG1)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SCI)的修复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转染NRG1基因,采用ELISA法测定BMSCs裂解液和培养液上清中NRG1蛋白含量,细胞计数法检测BMSCs增殖活性。43只健康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SCI模型组(n=10)、BMSCs组(n=10)与NRG1-BMSCs组(n=13)。建立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后,原位移植BMSCs和NRG1-BMSCs。移植第1、7、14、21、28天,采用BBB评分、斜板实验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移植第7天,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迁移及分布情况;移植第28天,采用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X-box结合蛋白1(XBP1)、C/EBP同源蛋白(CHOP)、转录激活因子4(ATF4)、ATF6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培养BMSCs,并转染NRG1基因。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NRG1-BMSCs裂解液和培养液上清中NRG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BMSCs,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NRG1-BMSCs增殖活性明显高于BMSCs(P<0.05)。移植第21、28天,NRG1-BMSCs组BBB评分及斜板倾斜角度均高于SCI模型组和BMSCs组(P<0.05),但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移植第28天,与SCI模型组和BMSCs组比较,NRG1-BMSCs组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元核固缩减少,尼氏体密度增加,XBP1、CHOP、ATF4、ATF6、GRP78、Bax蛋白表达水平及TUNEL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移植NRG1基因修饰的BMSCs能够减轻SCI,促进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BMSCs增殖活性、抑制脊髓组织细胞凋亡、减轻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半横切损伤 神经调节蛋白1 骨髓基质干细胞 网应激 凋亡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药物性肝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6
作者 邢国静 罗龙龙 +4 位作者 王丽菲 王顺娜 郑晓凤 卢利霞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3-638,共6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损伤机制并不明确,针对DILI的治疗药物、肝脏支持系统及肝移植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可通过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 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损伤机制并不明确,针对DILI的治疗药物、肝脏支持系统及肝移植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可通过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增殖及再生、抗肝细胞凋亡,改善氧化应激和免疫调节等机制减轻肝损伤。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药物性肝损伤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干细胞 外泌体 药物性肝损伤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7
作者 丁航 李小芬 +3 位作者 熊艳 李艳艳 陈秀记 王晓霖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46-1652,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4517851。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ochrane图书... 目的系统评价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4517851。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搜集建库至2023年11月1日发表的有关于MSC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RCT)、队列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对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803名研究对象进行本次Meta分析。结果表明,MSC治疗可提高ACLF患者8周生存率(OR=2.71,95%CI:1.58~4.67,P=0.0003)、12周生存率(OR=2.24,95%CI:1.36~3.69,P=0.001)、24周生存率(OR=2.09,95%CI:1.37~3.17,P=0.0006)、48周生存率(OR=2.09,95%CI:1.29~3.40,P=0.003);可降低12周MELD评分(MD=−3.27,95%CI:−6.07~−0.48,P=0.02)、24周MELD评分(MD=−2.24,95%CI:−3.16~−1.33,P<0.00001);可降低治疗后4周的TBil水平(MD=−36.86,95%CI:−48.72~−25.01,P<0.00001);提高治疗后4周、24周的Alb水平(MD=2.11,95%CI:0.62~3.61,P=0.006;MD=3.54,95%CI:2.06~5.02,P<0.00001)。共6篇文献对不良事件进行了评价,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MSC治疗安全性良好,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质干细胞 治疗结果 META分析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鑫瑶 杨惠 李冰冰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15-219,共5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妇科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中胚层的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可分化为多种组织和器官。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骨...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妇科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中胚层的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可分化为多种组织和器官。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可从细胞增殖分化、异位迁移、血管生成、炎症反应及纤维化形成等方面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在疾病的进展中发挥着一定作用。间充质干细胞为阐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或可成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潜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质干细胞 细胞运动 炎症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免疫抑制剂对肝移植大鼠模型免疫排斥的影响
9
作者 李海涛 俞赛花 +4 位作者 陈丽红 赖子森 刘海岩 刘红枝 沈聪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9-1214,共6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免疫抑制剂(IS)对肝移植大鼠模型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将F344大鼠分成5组:Normal组(不进行任何干预)、P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SC组(注射MSC)、IS组(注射IS)、MSC+IS组(注射MSC和IS),每组8只。除Nor...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免疫抑制剂(IS)对肝移植大鼠模型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将F344大鼠分成5组:Normal组(不进行任何干预)、P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SC组(注射MSC)、IS组(注射IS)、MSC+IS组(注射MSC和IS),每组8只。除Normal组以外,各组均采用Kamada双袖套法不重建肝动脉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大鼠肝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并进行纤维化程度统计,免疫组化实验检测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浸润情况,免疫荧光实验分析巨噬细胞M2极化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与PS组相比,MSC+IS组生存期显著延长(P<0.01),MSC组、IS组和MSC+IS组的肝组织结构明显改善,纤维化程度显著降低(P值均<0.0001),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数量显著减少(P值均<0.0001),巨噬细胞M2极化程度显著增加(P值均<0.0001),提示MSC+IS组的疗效显著优于MSC组和IS组。结论MSC联合IS可以改善大鼠肝移植术后肝组织病理,降低炎性细胞浸润,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起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质干细胞 移植物排斥
下载PDF
小鼠骨髓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钟家帅 冯玉梅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和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定向分化能力。方法从C57BL/6J小鼠股骨骨髓和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中分别分离和培养BM-MSCs和AD-MSCs,分别使用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诱导分化培养基诱导两种...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和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定向分化能力。方法从C57BL/6J小鼠股骨骨髓和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中分别分离和培养BM-MSCs和AD-MSCs,分别使用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诱导分化培养基诱导两种细胞定向分化。采用茜素红、阿利新蓝和油红O染色检测成骨、成软骨和成脂分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鉴定MSCs并检测定向分化相关基因Runx2、Sp7(成骨),Sox9、Col2a1(成软骨),Pparg和Cebpa(成脂)表达水平,确定细胞的定向分化能力。基于GEO数据库中GSE43804和GSE122778数据集的小鼠和人类BM-MSCs和AD-MSCs基因表达谱数据,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富集的信号通路。结果分离培养得到的BM-MSCs和AD-MSCs细胞形态不同,AD-MSCs梭形形态更明显;两种细胞均表达CD29、CD44和CD90,不表达CD34和CD45。定向诱导后AD-MSCs的成骨和成脂分化程度高于BM-MSCs,而成软骨分化程度低于BM-MSCs(P<0.05);定向诱导后AD-MSCs中Runx2、Pparg和Cebpa mRNA表达水平高于BM-MSCs,Sox9 mRNA表达水平低于BM-MSCs(P<0.05)。小鼠和人的AD-MSCs高表达的基因富集于PPAR和WNT信号通路,BM-MSCs高表达的基因富集于软骨和骨发育信号通路。结论小鼠AD-MSCs成骨和成脂分化能力强于BM-MSCs,而成软骨分化能力弱于BM-MSCs,PPAR、WNT、软骨和骨发育信号通路的活化状态在决定BM-MSCs和AD-MSCs不同定向分化潜能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干细胞 骨髓 脂肪类 PPARγ Wnt信号通路 成骨分化 成软骨分化 成脂分化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骨折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11
作者 吴启弘 张永祥 +3 位作者 余江 何立民 潘杰 杨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7期23-26,共4页
目的 探究淫羊藿苷对骨折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SD大鼠5只,8周龄,雌雄不限,体重(290±20)g。麻醉大鼠,于右膝髌骨内侧做一切口,暴露股骨髁间凹,在髁内钻孔后,将克氏针插入胫骨髓... 目的 探究淫羊藿苷对骨折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SD大鼠5只,8周龄,雌雄不限,体重(290±20)g。麻醉大鼠,于右膝髌骨内侧做一切口,暴露股骨髁间凹,在髁内钻孔后,将克氏针插入胫骨髓腔,钢锯横行截断股骨,形成横行骨折,缝合。骨折后2 d,麻醉后断颈处死,剥离股骨,体外分离BMSCs。取第三代BMSCs分为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低、中、高剂量组(加入终浓度为1、10、100μmol/L的淫羊藿苷溶液)。检测各组BMSCs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矿化结节面积、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STAT5)、p-STAT5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光密度(OD)值、ALP活性、矿化结节面积占比均升高,JAK2、p-STAT5/STAT5均降低(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高剂量组OD值、ALP活性、矿化结节面积占比均升高,JAK2、p-STAT5/STAT5均降低(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OD值、ALP活性、矿化结节面积占比升高,JAK2、p-STAT5/STAT5均降低(P<0.05)。结论 淫羊藿苷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5通路促进骨折创伤大鼠BMSCs增殖及成骨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骨髓基质干细胞 增殖 成骨分化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通过TGF-β1/smad2/3信号通路抑制增生性瘢痕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龙坤 刘春晖 +1 位作者 赵钰佳 马超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876-882,899,共8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来源外泌体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derived fibroblasts,HSF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验证BMSCs来源外泌体抑制HSFs合成胶原的信号通路。方法...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来源外泌体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derived fibroblasts,HSF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验证BMSCs来源外泌体抑制HSFs合成胶原的信号通路。方法分离并培养SD大鼠BMSCs、BMSC来源外泌体及SD大鼠HSFs,设置空白对照组(PBS组),实验组(BMSCs来源外泌体组),阴性对照组(去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浓缩上清液组)。流式细胞周期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外泌体对HSFs增殖及迁移的影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3组细胞中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的蛋白水平及smad2/3的磷酸化水平。结果BMSCs来源外泌体抑制了HSF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与PBS组比较,BMSCs来源外泌体组TIMP-1、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表达显著降低,而基质金属蛋白酶1 mRNA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BS组比较,BMSCs来源外泌体组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的蛋白水平及smad2/3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来源外泌体抑制了HSFs的增殖及迁移,通过TGF-β1/smad2/3信号通路抑制胶原合成,从而有利于抑制瘢痕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干细胞 外泌体 瘢痕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治疗心衰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莹 李丽丽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18-220,共3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能产生多种细胞系。在心肌病患者中,MSCs的应用可促进心肌细胞存活并改善心脏功能。而注射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的存活时间很短,提示BM-MSCs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其外分泌体等旁...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能产生多种细胞系。在心肌病患者中,MSCs的应用可促进心肌细胞存活并改善心脏功能。而注射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的存活时间很短,提示BM-MSCs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其外分泌体等旁分泌功能介导的。本文就BM-MSCs外泌体在治疗心衰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心衰治疗应用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质干细胞 外泌体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如何优化移植方案?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慧 庞荣清 +1 位作者 潘兴华 阮光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0-145,共6页
背景:药物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并不理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尝试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目的:旨在通过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进展的总结,指导动物实验,以促进其临床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 背景:药物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并不理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尝试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目的:旨在通过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进展的总结,指导动物实验,以促进其临床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5年1月至2014年6月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mesenchymal stem cells,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或以"杜氏肌营养不良症,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移植"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选择近期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317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1篇文献进行综述。主要通过增加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数量,提高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来达到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目的,常用方法有选择较理想的种子细胞、预处理细胞、改善移植途径、干预归巢过程等。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从根本上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并且能避免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干细胞 质干细胞移植 肌营养不良 杜氏 干细胞 移植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非常小的胚胎样干细胞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三种人胎盘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留娣 刘威 +3 位作者 谢园园 高天芸 黄霏霏 王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77-1383,共7页
背景:胎盘组织结构复杂,包括胎儿侧的羊膜、绒毛膜以及母体侧的蜕膜等。尽管一些文献已经报道这3种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一些共有的生物学特性,但是对于来自同一胎盘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存在不同的生物学特性,目前仍缺乏... 背景:胎盘组织结构复杂,包括胎儿侧的羊膜、绒毛膜以及母体侧的蜕膜等。尽管一些文献已经报道这3种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一些共有的生物学特性,但是对于来自同一胎盘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存在不同的生物学特性,目前仍缺乏定量的研究分析。目的:探讨人胎盘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功能。方法:利用酶消化法从1例男婴胎盘组织分离羊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绒毛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和蜕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系统性研究这3种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细胞形态、表面标志物表达、核型分析、成脂、成骨分化能力以及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结论:(1)3种细胞均呈成纤维细胞形态,均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高表达CD73、CD90和CD105,低表达CD14、CD19、CD34、CD45和HLA-DR;(2)羊膜、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核型与胎儿相同,蜕膜间充质干细胞核型与母体相同;(3)3种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依次为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羊膜间充质干细胞(P <0.05);相反,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明显高于蜕膜间充质干细胞(P <0.05);(4)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和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调节性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高于蜕膜间充质干细胞;(5)结果表明,人胎盘羊膜、绒毛膜、蜕膜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不同的核型、成脂、成骨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能力,为不同种子细胞治疗相关疾病达到最佳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组织 间充质干细胞 羊膜 绒毛膜 蜕膜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 蜕膜间充质干细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胎盘 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细胞分化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钱士达 于雪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3-556,共4页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和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干细胞治疗技术在各大学科的应用,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干细胞的性质和功能,并应用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单纯的干细胞移植效果不佳,但对干细胞进行移植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和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干细胞治疗技术在各大学科的应用,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干细胞的性质和功能,并应用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单纯的干细胞移植效果不佳,但对干细胞进行移植前修饰可以提高其疗效。该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质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朝辉 邓叶龙 +4 位作者 孔令俊 高文婷 李兴国 杨德龙 唐仲海 《中医正骨》 2023年第4期38-42,共5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临床常见病,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是治疗OP的新方法,其可以通过共振效应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发挥治疗OP的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cell,BMSC...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临床常见病,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是治疗OP的新方法,其可以通过共振效应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发挥治疗OP的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cell,BMSC)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其对OP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PEMFs和BMSC,就PEMFs对BMSC的作用、PEMFs促进BMSC成骨分化的相关信号通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 骨髓 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骨生成 疏松 信号传导 综述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Ⅰ型成骨不全小鼠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疗效探讨
18
作者 王娟 赵玉霞 +3 位作者 茹雅维 汪子涵 付婷 李光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0-834,共5页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Ⅰ型成骨不全小鼠(oim)脂肪间充质干细胞(oim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二甲双胍在oim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从oim中分离培养oimADSCs,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油红O染色对其分化能力进行鉴定...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Ⅰ型成骨不全小鼠(oim)脂肪间充质干细胞(oim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二甲双胍在oim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从oim中分离培养oimADSCs,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油红O染色对其分化能力进行鉴定;将oimADSCs分组进行诱导培养,通过观察ALP染色、检测ALP活性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几种成骨分化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分析二甲双胍对oim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分析股骨的骨骼微观结构,观察二甲双胍在oim模型小鼠中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二甲双胍处理oimADSCs后,ALP染色显著加深、ALP活性显著提高,骨钙素(Bglap)、Ⅰ型胶原(Col1a1)、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以及骨形成蛋白2(BMP2)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Micro-CT分析发现oim模型小鼠经过二甲双胍治疗后,股骨骨小梁的骨体积/总体积增加,股骨骨小梁数目增多、厚度增加。结论二甲双胍能够促进oim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改善oim的骨骼生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 质干细胞 二甲双胍 Ⅰ型成骨不全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宇 陈俊峰 林炳亮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0-1018,共9页
终末期肝病(ESLD)包括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衰竭,其病情凶险,预后不佳。肝移植是唯一可以治愈ESLD的方法,但因肝源短缺、免疫排斥和费用昂贵等问题,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间充质干细胞(MSC)可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并可通过旁分泌... 终末期肝病(ESLD)包括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衰竭,其病情凶险,预后不佳。肝移植是唯一可以治愈ESLD的方法,但因肝源短缺、免疫排斥和费用昂贵等问题,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间充质干细胞(MSC)可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并可通过旁分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肝纤维化,在治疗ESLD领域具有极广的应用前景。很多临床研究已经证明输注MSC治疗ESLD在短期内是安全有效的,其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有一定的临床证据支持。MSC分泌的外泌体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肝细胞再生,其临床应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但与之相关的临床研究仍寥寥可数。干细胞治疗ESLD的核心机制、制备干细胞的标准化流程等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 干细胞 质干细胞 治疗学
下载PDF
骨髓和脐血间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269例疗效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吕乃武 杨晓凤 +6 位作者 许忆峰 张轶斌 王红梅 吴雁翔 单鸿 崔激平 周金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25-1528,共4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和脐血间质干细胞(CMSCs)联合移植治疗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09年3月对269例DMD患者行自体BMSCs和CMSCs联合移植方案进行治疗,患者均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和脐血间质干细胞(CMSCs)联合移植治疗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09年3月对269例DMD患者行自体BMSCs和CMSCs联合移植方案进行治疗,患者均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10μg/kg,2次/d,皮下注射动员骨髓干细胞4d,于第5天行骨髓采集术,局部麻醉下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100~180ml。将采集的骨髓液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后,分离单个核细胞2.0×109,用Uitra cul Ture培养液调节细胞数量为1×105/ml~1×106/ml,接种于75mm2培养瓶中,24h换液,7~10d后收集全部细胞,总数为4.0×108/ml~1.5×109/ml。将BMSCs移植到患者四肢近端肌肉内。采集脐血80~160ml,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分化为CMSCs。将CMSC(1.0~4.8)×107细胞悬液,经静脉缓慢输注,每5~7d1次,共3次。移植后6个月对患者的肌力、步行10m和推轮椅10m所需时间、肌酸激酶水平、肌电图等进行观察。结果269例患者移植后6个月时随访,218例患者(81.0%)肌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干细胞移植后235例患者复查心肌酶谱,其中188例(80%)患者步行10m及推轮椅10m所需时间明显缩短,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肌酸激酶水平较移植前明显下降(P<0.01)。51例患者复查肌电图,32例(62.7%)患者波幅不同程度增高,运动单位增多,多相波减少。47例患者复查大腿肌肉磁共振成像,肌肉影像较移植前变化不明显。结论BMSCs和CMSCs移植治疗DMD,对肌肉组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使DMD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改善,肌力有所提高,肌酸激酶较移植前下降。移植后复查肌电图波幅不同程度增高,运动单位增多,多相波减少。MSCs移植无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是治疗DMD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骨髓间质干细胞 脐血间质干细胞 质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