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审美学论纲——兼论“审美即道德”与“审美即宗教”问题
1
作者 胡伟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62,179,共22页
人类的审美活动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非精神学意义上进行的审美活动,另一种是从人之精神性需要或精神欲求出发的审美活动。就人对于世界之存在以及人自身的精神审美而言,它其实是对于两种“精神质料”的审美:“壮美”与“优美”。... 人类的审美活动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非精神学意义上进行的审美活动,另一种是从人之精神性需要或精神欲求出发的审美活动。就人对于世界之存在以及人自身的精神审美而言,它其实是对于两种“精神质料”的审美:“壮美”与“优美”。人类的道德意识以及道德行为之产生,就来源于对这两种精神质料的精神审美。优美以及壮美的精神审美机制在于反思判断力之运用。这种反思判断力是以精神审美的游戏方式展开的,其中体现了人的精神自由。人类的精神审美是天道原理与天择原理的统一。人通过精神审美知道人成为精神审美的艺术品之后可以实现“永生”。这种精神审美观对于生活于苦难中的人类来说具有宗教性的“救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质料 壮美 优美 道德 宗教
下载PDF
王广义《自在之物》中的质料精神
2
作者 李小玲 《美术文献》 2018年第5期34-35,共2页
《自在之物》是一件由5000个麻袋在展示空间堆叠完成的装置作品。在王光义看来,精神要借助于某种质料,呈现于可及的材料才能担负起某种精神的使命,或者说灵魂找到了一种物质的载体,才能得以呈现,这就是质料精神。作品中的麻袋其实就是... 《自在之物》是一件由5000个麻袋在展示空间堆叠完成的装置作品。在王光义看来,精神要借助于某种质料,呈现于可及的材料才能担负起某种精神的使命,或者说灵魂找到了一种物质的载体,才能得以呈现,这就是质料精神。作品中的麻袋其实就是王广义精神理念的塞入,将感知层面的内容附于某种材料上得以现实化,这也是康德"自在之物"的中心思想。王广义把这件作品置于可见与不可见的分界线上,也是在引领自己去接近"自在之物"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在之物》 质料精神 麻袋 装置作品 神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