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相微萃取-色谱/质谱技术分析香体露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华宜 吴惠刚 廖国荣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200-200,共1页
固相微萃取(SPME)作为新兴的一种样品前处理技术[1],其技术特点是用涂有高分子固相涂层的萃取纤维吸附样品中的有机物,再结合气相色谱进样技术将被吸附的物质解脱后鉴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色谱/质谱技术分析 香体露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应用于2000年前食物残留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芳 杨帆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94-99,共6页
考古样品中蛋白质残留物的保存状态能否应用质谱技术成功分析,取决于其特定埋藏环境微生物条件和埋藏年代两个主要因素。目前国际上的最新进展,是成功分析距今大约800~600年之间陶器碎片上附着的粘土状残留物,测定出其中的蛋白质成... 考古样品中蛋白质残留物的保存状态能否应用质谱技术成功分析,取决于其特定埋藏环境微生物条件和埋藏年代两个主要因素。目前国际上的最新进展,是成功分析距今大约800~600年之间陶器碎片上附着的粘土状残留物,测定出其中的蛋白质成分来源于灰海狮,该样品来自邻近北冰洋的极寒地区。尝试分析距今2000年左右,出土于云南黑玛井遗址两件青铜容器内的内容物样品,其中一件的内容物外观性状为颗粒状,另外一件则为膏状。分析结果发现,颗粒状样品未能测出蛋白质残留成分,而膏状样品则保留了大量蛋白质残留的信息。这一结果表明,基于生物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方法有可能应用于温带埋藏环境以及年代更为古老的考古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考古样品 质谱技术分析
下载PDF
热分析-质谱联用技术在生物质热失重特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贝贝 孙家伟 +1 位作者 许开立 张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16-319,共4页
利用热分析-质谱联用技术,以高纯氮气为载气对花生壳进行了详细的热重分析研究。通过观察、比较升温速率分别为5、10℃/min的TG-DTG-DSC曲线,将花生壳的热解过程分为4个阶段,发现TG-DTG曲线随升温速率的提高向高温侧移动。通过质谱分析... 利用热分析-质谱联用技术,以高纯氮气为载气对花生壳进行了详细的热重分析研究。通过观察、比较升温速率分别为5、10℃/min的TG-DTG-DSC曲线,将花生壳的热解过程分为4个阶段,发现TG-DTG曲线随升温速率的提高向高温侧移动。通过质谱分析获得了温度和升温速率对热解气化产物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热解动力学模型,并根据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活化能、频率因子等动力学参数,表明花生壳热解是一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花生壳 分析-质谱联用技术 热解
下载PDF
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林霞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期68-68,共1页
目的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选取在我院进行串联质谱技术筛查的5548例新生儿作为分析对象。结果5548例新生儿中具有41例可疑阳性新生儿,概率为0.74%,1年后... 目的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选取在我院进行串联质谱技术筛查的5548例新生儿作为分析对象。结果5548例新生儿中具有41例可疑阳性新生儿,概率为0.74%,1年后确诊病情为高瓜氨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尿素循环障碍、异戊酸血症、脂肪酸代谢异常的例数为1例、5例、3例、2例、4例。15例患儿及时确诊病情,并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干预。结论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应用串联质谱技术,为遗传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串联质谱技术 应用分析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茉莉精油化学成分
5
作者 陆宁 《食品信息与技术》 2004年第5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化学成分 固相微萃取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 茉莉精油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分析氯苯类化合物中的二噁英类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文彬 郑明辉 张庆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7-358,共2页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 氯苯类化合物 二噁英 致癌性 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
下载PDF
离子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水和食品中的高氯酸盐 被引量:8
7
作者 Johnson Mathew Jay Gandhi Joe Hedrick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9-474,共6页
用离子色谱 /质谱联用 (IC/MS)测定低ppb水平高氯酸根离子的方法 .IC/MS是根据EPA方法 31 4开发出来的 ,原方法用IC分离电导检测 ,检测范围为 1ppb .IC/MS在整个测定范围内 ,高氯酸盐回收率不受干扰基质的影响 .在饮料和废水中 0 5和 1... 用离子色谱 /质谱联用 (IC/MS)测定低ppb水平高氯酸根离子的方法 .IC/MS是根据EPA方法 31 4开发出来的 ,原方法用IC分离电导检测 ,检测范围为 1ppb .IC/MS在整个测定范围内 ,高氯酸盐回收率不受干扰基质的影响 .在饮料和废水中 0 5和 1ppb添加水平的测定回收率为 90 %— 1 0 5 %,方法检测限 (DML)低于 1 0 0p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高氯酸盐 离子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 饮料 环境监测
下载PDF
苍耳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覃振林 韦海英 +1 位作者 李学坚 刘布鸣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6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对苍耳子和苍耳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分析技术,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苍耳挥发油中分离出78个组分,确认了苍耳子中的24种成分和苍耳草中的32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 目的:对苍耳子和苍耳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分析技术,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苍耳挥发油中分离出78个组分,确认了苍耳子中的24种成分和苍耳草中的32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57.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子挥发油/分析 苍耳草挥发油/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分析技术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识别的温阳扶正散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思成 黄菊 +7 位作者 周仲瑜 黄伟 陈树和 段雪云 刘国秀 翟华强 孙婉瑾 黄正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3期20-24,共5页
目的 基于气相色谱法(GC)指纹图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技术的识别,以温阳扶正散为含挥发性成分的代表方剂建立质量控制模型,为散剂的标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提取温阳扶正散中的挥发油,在建立GC指纹图... 目的 基于气相色谱法(GC)指纹图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技术的识别,以温阳扶正散为含挥发性成分的代表方剂建立质量控制模型,为散剂的标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提取温阳扶正散中的挥发油,在建立G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运用GC-MS技术进行分析。本实验采用Elite-WAX ETR(max 250℃,0.25μm×0.25 mm×30 m)毛细管色谱柱。GC条件:升温程序设置为初始温度50℃,保持时间1 min,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80℃,保持时间3 min,再以10℃/min的升温速率继续升温至240℃,保持时间5 min;载气为高纯度氮气(≥99.999%),载气流量为1.0 ml/min;分流比设定为20∶1,检测器为FID,检测器温度为280℃,进样口温度为200℃。GC-MS条件:电子轰击离子源,轰击电压70 eV,正离子模式,离子源温度230℃,接口温度为220℃;MS扫描范围为m/z 30~500 amu;载气为高纯氦气(≥99.999%)。结果 通过对10个批次温阳扶正散挥发油的分析后,得到12个共有峰,建立了温阳扶正散挥发性成分气相指纹图谱并对共有图谱进行了定性研究。本方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质与量在不同批次间可重复稳定呈现,本模型可用于质量控制研究。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温阳扶正散质量控制模型,该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为温阳扶正散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扶正散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法指纹图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
下载PDF
TA-FTIR/MS联用技术在危险化学品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旭 王永霞 +1 位作者 陈咏梅 万平玉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43-46,共4页
概述了热分析—红外(TA-FTIR)、热分析—质谱(TA-MS)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这些联用技术在研究物质热化学行为、材料热稳定性以及危险化学品危险性方面的应用,并预期TA-FTIR/MS联用技术安全快速测定化学品混合物体系的爆炸性和燃烧... 概述了热分析—红外(TA-FTIR)、热分析—质谱(TA-MS)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这些联用技术在研究物质热化学行为、材料热稳定性以及危险化学品危险性方面的应用,并预期TA-FTIR/MS联用技术安全快速测定化学品混合物体系的爆炸性和燃烧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红外联用技术 分析质谱联用技术 危险化学品 危险性 混合物
下载PDF
基于配体结合分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生物技术药物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桂罗兰 董立厚 +3 位作者 宋海峰 向慎思 李黎 葛志强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50-1159,共10页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蛋白多肽类药物日益增多,对此类药物的定量检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生物技术药物分析方法主要是以配体结合分析(ligand-binding assay,LBA)为主,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蛋白多肽类药物日益增多,对此类药物的定量检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生物技术药物分析方法主要是以配体结合分析(ligand-binding assay,LBA)为主,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技术由于兼具色谱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选择性等优点,也已成为生物大分子药物定量分析的有力手段。综合上述2种方法的各自优势,LCMS/MS技术联用LBA技术进行样品前处理,不仅能降低背景的复杂性,还能避免交叉反应,可以大大提高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另外,使用肽水平的免疫捕获可进一步提高分析灵敏度。联合使用配体结合分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ybird LBA with LC-MS/MS,LBA-LC-MS/MS)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1)捕获试剂的亲和力;(2)酶切位点和效率;(3)指纹肽的选择;(4)内标的选择;(5)蛋白质和肽段的纯化;(6)色谱分离;(7)质谱条件的优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蛋白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各种分析方法,其中LC-MS/MS和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MS联用技术可望成为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较有前途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大分子药物 液质联用技术 免疫亲和捕获 定量分析 单克隆抗体 样品前处理 配体结合分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联用
原文传递
不同品种大蒜产品器官挥发性风味成分比较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京草 程智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02-206,共5页
以5个大蒜品种的不同产品器官为材料,采用顶空取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种类及含量,比较不同产品器官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异同。结果表明:蒜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及硫化物的种类和含量最高,鳞茎次之,蒜苗的最少。蒜... 以5个大蒜品种的不同产品器官为材料,采用顶空取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种类及含量,比较不同产品器官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异同。结果表明:蒜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及硫化物的种类和含量最高,鳞茎次之,蒜苗的最少。蒜薹和蒜苗所含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硫化物、醛、酯和烷烃4类,而鳞茎含有硫化物、醛、酯和醇4类。蒜薹含有7类硫化物,鳞茎含有6类,蒜苗含有5类。不同产品器官各种类硫化物含量差异显著,由高到低依次为二硫醚>二噻烷>三硫醚>硫醚>二硫代环己烯>四硫醚,且在产品器官之间结果一致。相同产品器官不同品种之间硫化合物种类差异较大,含量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品种 产品器官 挥发性风味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
下载PDF
三唑酮原药中主要杂质的GC-MS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险 林吉柏 +2 位作者 宋芳 张永忠 王敏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12-213,共2页
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 (GC MS)的方法对三唑酮原药中的杂质进行了定性研究。从质谱图推断出杂质的可能结构 ,合成出了杂质标样。由保留时间及质谱图确认了三唑酮原药中的三个主要杂质为I :1 (4 溴苯氧基 ) 3,3 二甲基 1 (1H 1,2 ,... 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 (GC MS)的方法对三唑酮原药中的杂质进行了定性研究。从质谱图推断出杂质的可能结构 ,合成出了杂质标样。由保留时间及质谱图确认了三唑酮原药中的三个主要杂质为I :1 (4 溴苯氧基 ) 3,3 二甲基 1 (1H 1,2 ,4 三氮唑 1 烷基 ) 2 丁酮 ;II:1 (2 ,4 二氯苯氧基 ) 3,3 二甲基 1 (1H 1,2 ,4 三氮唑 1 烷基 ) 2 丁酮 ;III :1,1 二 (4 氯苯氧基 ) 3,3 二甲基 2 丁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酮 GC-MS分析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 质谱 总离子流图 杀菌剂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Quality Components Between Self Pollinated Seeds and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in Brassica napus L. in Sichuan Ecological Region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锦芳 蒲晓斌 +4 位作者 李浩杰 黄驰 李蒲 张谦 蒋梁材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1期19-21,80,共4页
[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reveal the differences in crude fat and glucosinolates between self pollinated seeds and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in Brassica napus in sichuan ecological region.. [ Method] Near-infrar... [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reveal the differences in crude fat and glucosinolates between self pollinated seeds and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in Brassica napus in sichuan ecological region.. [ Method]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method (NIRS) was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quality components in self pollinated seeds and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of 861 shares of Brassica napus from Sichuan ecological region.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via SPSS (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 Result] The contents of crude fat in the self pollinated seeds were commonly a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at 0.01 significant level; while the contents of glucosinolates in the self pollinated seeds and the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were in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oth th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and linear regression for the crude fat between the self pollinated seeds and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reached the significant level.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for the contents of crude fat(y1 ) and glucosinolates( y2 ) in the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and of crude fat( x1 ) and glucosinolates( x2 ) in self pollinated seeds were respectively determined to be y1 = 16.844 +0.614x1 and y2 = -0.620 + 1.017 x2. [ Conclusion] In Brassica napus breeding, crude fat in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should be emphatically taken into account, meanwhile concurrently considering that in self pollinated seeds; while glucosinolates in both the self pollinated seeds and the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must be simultaneously concer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napus L. Self pollinated seeds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Content of crude fat Content of gluccsinolates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method
下载PDF
热分析-质谱联用中逸出气体的脉冲热分析定量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于惠梅 张青红 +5 位作者 齐玲均 章宗德 潘秀红 陆昌伟 奚同庚 罗澜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02-1408,共7页
利用脉冲热分析技术(PulseTA)实现对热分析-质谱(TA-MS)联用系统中逸出气体质谱信号的定量,考察了多种实验参数如不同载气流速、温度以及分析样品量等因素对热分析-质谱联用系统中逸出气体质谱信号定量校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Puls... 利用脉冲热分析技术(PulseTA)实现对热分析-质谱(TA-MS)联用系统中逸出气体质谱信号的定量,考察了多种实验参数如不同载气流速、温度以及分析样品量等因素对热分析-质谱联用系统中逸出气体质谱信号定量校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PulseTA对TA-MS联用系统中逸出气体CO2定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相对误差约2.85%.同时利用TG-DTG-MS联用技术对氮化铟(InN)粉体的热分解行为进行研究,在氩气气氛下InN粉体的热分解过程一步完成,InN粉体在550~750℃得到相应的正离子质谱峰:N2+(m/z=28),所释放的N非常接近InN中N的理论含量.利用PulseTA技术检测到InN粉体受热分解放出氮气质量的实验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的相对误差约为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质谱联用技术 脉冲热分析技术 逸出气体定量
原文传递
Fenton试剂强化微电解工艺预处理中纤板热磨废水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文妍 李凡 +1 位作者 孙盼华 张齐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7,共5页
研究了Fenton试剂强化微电解工艺预处理中纤板热磨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保持废水中亚铁离子(Fe2+)和过氧化氢(H2O2)的摩尔比为0.05~0.10,反应30 min后将废水pH值调到8.5,可进一步将微电解出水的化学需氧量值从14 000 mg.L-1降低到3 50... 研究了Fenton试剂强化微电解工艺预处理中纤板热磨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保持废水中亚铁离子(Fe2+)和过氧化氢(H2O2)的摩尔比为0.05~0.10,反应30 min后将废水pH值调到8.5,可进一步将微电解出水的化学需氧量值从14 000 mg.L-1降低到3 500 mg.L-1左右,大幅提升了预处理的效果,并为后续的生化处理提供良好的基础。另外,对热磨废水和最终出水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结果显示,微电解-Fenton氧化工艺的氧化能力可以打开所有热磨废水中单环萜烯的键,将它们氧化成低碳原子的酯类、醇类和酮类化合物,但还不足以将废水中所有双环萜烯的键打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工程 中纤板热磨废水 FENTON试剂 微电解 预处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
下载PDF
TA-FTIR/MS用于硝酸铵及其混合物的热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永霞 陈咏梅 万平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8-93,共6页
为评价物料混合对危险化学品热化学行为的影响,采用热分析-红外/质谱联用技术(TA-FTIR/MS)研究硝酸铵、柠檬酸和蔗糖的混合物的热化学行为。通过对硝酸铵及其混合物的分解温度和分解过程中逸出气体的分析,发现硝酸铵、柠檬酸和蔗糖的混... 为评价物料混合对危险化学品热化学行为的影响,采用热分析-红外/质谱联用技术(TA-FTIR/MS)研究硝酸铵、柠檬酸和蔗糖的混合物的热化学行为。通过对硝酸铵及其混合物的分解温度和分解过程中逸出气体的分析,发现硝酸铵、柠檬酸和蔗糖的混合物热分解温度分别降低至135℃和153℃,而硝酸铵与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分解温度与硝酸铵基本相同为201℃,且各混合体系的气相分解产物均有氮氧化物(NOX),H2O和CO2。结果表明,混合物受热后其中的硝酸铵首先分解为硝酸和氨气;酸性物质和还原性物质由于对硝酸的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使得混合物的热稳定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质谱联用技术(TA-FTIR/MS) 硝酸铵 危险化学品 混合体系 热化学行为
下载PDF
头发氢稳定同位素比值检测的标准品选择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昌景 梅宏成 +5 位作者 朱军 何亚 何欣龙 蒋敬 权养科 王桂强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2-348,I0002,共8页
人头发中稳定同位素比值可追溯人的生活时空信息,构建可供比对的中国人头发稳定同位素比值数据库,对法庭科学研究和公安侦查意义重大。稳定同位素比值检测常因各实验室对样本的预处理和测量值校正方法不同等原因,影响其精确度和真实性,... 人头发中稳定同位素比值可追溯人的生活时空信息,构建可供比对的中国人头发稳定同位素比值数据库,对法庭科学研究和公安侦查意义重大。稳定同位素比值检测常因各实验室对样本的预处理和测量值校正方法不同等原因,影响其精确度和真实性,以致数据重现性较低而难以建库比对。本研究利用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技术(EA-IRMS),以中国人头发氢稳定同位素比值(δ~2H)检测方法为例,系统论证了其标准品选择和真值校正算法。首先,选择具有固体氢同位素真值的6种国际标准品(USGS42、USGS43、CBS、KHS、EMAP1和EMAP2)进行适合性评估;依据现有所测和文献报道的中国人头发的δ~2H值范围(-55‰^-80‰),选取3种真值囊括待测样品极负值、极正值和中间值的标准品进行组合,比较不同组合的标准曲线系数和拟合度R^2;经对比6种标准品组合,论证可得USGS42、USGS43和CBS组合的标准校正曲线拟合度R^2和标准曲线系数最适合且稳定。同时,选择北京和上海的两家实验室,历时4个月,共进行35次重复验证。结果表明,该标准品组合的校正曲线拟合度高、稳定性好(R^2≥0.999 7),适合作为头发δ~2H的标准校正方法,可作为中国人头发δ~2H数据库构建的推荐方法。本实验甄选标准品和真值校正曲线的思路亦可为其他稳定同位素标准库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2H 标准品选择 校正算法 中国人头发 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技术(EA-IRMS)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Specific Spoilage Bacteria and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of Flavored Crayfish 被引量:3
19
作者 YU Mei-juan TAN Huan +1 位作者 HE Shuang YANG 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21年第3期42-50,共9页
It is a common issue in the processing industry of crayfish that flavored crayfish stored at room temperature is perishable.In order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putrid prediction mechanism,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and... It is a common issue in the processing industry of crayfish that flavored crayfish stored at room temperature is perishable.In order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putrid prediction mechanism,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and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were used to analyse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of normal and putrid crayfis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eromonas(57%),Macrococcus(7.7%),Vibrio sp.(6.6%),Acinetobacter(5%),Citrobacter(4.9%)and Enterobacter(1.49%)were the main bacterial genus in the refrigerated fresh crayfish(HNA).And Staphylococcus(17.04%),Aeromonas(4.46%),Xanthomonas(4.16%),Streptococcus(4.62%)and Enterococcus(2.77%)were the main bacterial genus in the marinated and refrigerated crayfish(HND).With the spoilage of samples(HNE and HNC),the diversity of bacteria decreased,and the specific spoilage bacteria grew rapidly,mainly Enterococcus,Bacillus,Lactobacillus,Leuconostoc,Weissella.Meanwhile,the volatile compounds in non-spoilage sample(HNA and HND)were mainly alkane compounds,aldehydes compound and esters compounds;and the volatile compounds in spoilage samples were mainly alcohols,acids,benzene compounds,terpenoids,N-containing compounds,S-containing compounds and ethers.This indicated that the contents and types of volatile compounds changed with the sample spoilage and deterioration.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Enterococcus,Lactobacillus and Bacillus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lcohols,acids,benzene,terpenoids,N-containing compounds,S-containing compounds and ether compounds,while Aeromonas,Megasphaera,Acinetobacter,Citrobacter and Vibrio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lkane compounds and esters compounds,and Leuconostoc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lcohol compounds.These result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storage of cooked flavor crayfish at room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YFIS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SPME-GC-MS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Volatile compounds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生物标志物筛选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海静 许英 +4 位作者 周娟 杨洁 李娜 徐冬云 朱斌 《医学综述》 2021年第3期618-624,共7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综合高分辨率轨道分析质谱(UPLC-Orbitrap-MS)技术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潜在生物标志物,为ESCC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例ESCC患者的临床病...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综合高分辨率轨道分析质谱(UPLC-Orbitrap-MS)技术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潜在生物标志物,为ESCC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例ESCC患者的临床病理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Orbitrap-MS技术对12例ESC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相应正常黏膜活检标本进行分析,并行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包括Student的t检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以探索其代谢差异。结果共检测和鉴定出26种变化显著的代谢物,PLS-DA模型分析显示组间明显分离,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和预测值(R2Y=0.990,Q2=0.763)。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对26种代谢物进行简化和重新组合,将AUC>0.85的代谢物作为简化组,进一步评价其辨别力,该组代谢组学的AUC值为0.937,表明其对ESCC的鉴别能力优于任何单一代谢物。结论ESCC生物标志物的代谢组学筛选研究为识别肿瘤病灶和相应正常组织的内源性代谢紊乱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其检测结果较血液和尿液的代谢组学方法更精确,有助于ESCC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综合高分辨率轨道分析质谱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