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砂和钢纤维对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丁庆军 郭凯正 +2 位作者 程华强 雷宇翔 周昌盛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63,共5页
为利用陶砂与钢纤维做骨架制备出轻自重与超高强度协同设计的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LUHPC),研究了不同掺量与粒径的陶砂、不同掺量与长度的钢纤维对LUHPC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SEM对其微结构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 为利用陶砂与钢纤维做骨架制备出轻自重与超高强度协同设计的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LUHPC),研究了不同掺量与粒径的陶砂、不同掺量与长度的钢纤维对LUHPC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SEM对其微结构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增加陶砂的掺量可以有效减少LUHPC的表观密度,但力学性能也会随之下降;钢纤维掺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LUHPC的力学性能,且抗折强度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在体积掺量为2%的情况下,增加钢纤维长度会导致LUHPC的工作性能降低、抗折强度提升;采用粒径为0.075~4.75 mm连续级配的陶砂和长度为13 mm的钢纤维制备的LUHPC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砂 钢纤维 质超高性能混凝凝土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钢筋与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黏结性能试验研究
2
作者 詹建辉 彭晓彬 +2 位作者 刘沐宇 曹玉贵 郑刚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3年第6期1102-1108,共7页
文中通过216个试件的偏心拉拔试验,分析黏结长度、钢纤维体积掺量、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对钢筋与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LUHPC)黏结锚固特性值(初始黏结强度τ_0;极限黏结强度τ_u;残余黏结强度τ_r;极限黏结强度所对应的滑移量s_u;残余... 文中通过216个试件的偏心拉拔试验,分析黏结长度、钢纤维体积掺量、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对钢筋与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LUHPC)黏结锚固特性值(初始黏结强度τ_0;极限黏结强度τ_u;残余黏结强度τ_r;极限黏结强度所对应的滑移量s_u;残余黏结强度所对应的滑移量s_r)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黏结长度、钢纤维体积掺量、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对钢筋与LUHPC黏结锚固特性值有一定的影响.τ_0仅与黏结长度相关;τ_u、τ_r与钢纤维体积掺量、黏结长度、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均有关;s_u与黏结长度、钢筋直径、钢纤维体积掺量有关;s_r与钢筋直径、钢纤维体积掺量有关.最后基于试验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钢筋与LUHPC黏结滑移关系模型,验证了模型的预测曲线与试验曲线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超高性能混凝土 偏心拉拔试验 黏结性能 锚固特性值 黏结滑移关系
下载PDF
我国咸化湖泊沉积中钙质超微化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镇城 杨革联 +3 位作者 乔子真 杨藩 李东明 景民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56-63,共8页
对我国西北和东北 (内蒙古东部 ) 36个地点的新生代—现代陆相咸化湖泊沉积中的 4 33块标本进行了采样分析 ,在其中 15个地点 38块标本中发现钙质超微化石 10个属 :Coccolithus,Reticulofenestra,Cyclicargolithus,Quadrum ,Discoaster,... 对我国西北和东北 (内蒙古东部 ) 36个地点的新生代—现代陆相咸化湖泊沉积中的 4 33块标本进行了采样分析 ,在其中 15个地点 38块标本中发现钙质超微化石 10个属 :Coccolithus,Reticulofenestra,Cyclicargolithus,Quadrum ,Discoaster,Gephyrocapsa ,Calcidiscus,Umbilicasphaera ,Cotonocyclus,Watznaueria等 ,多数为原地沉积 ,也有一部分属于再沉积来源。由此可见 ,不能笼统地把所有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都当作海相或海侵的证据。陆相咸化湖泊沉积中钙质超微化石的特点是 :丰度低、数量稀少 ,属种分异度低 ,常与陆相喜盐水生生物共生。第四系和现代陆相咸化湖泊沉积中发现的钙质超微化石属种往往是海相第四系或现代海洋中常见类型。在青海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构造七心 1井中—上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岩心中 ,发现Reticulofenestrabisecta。这是始新世—渐新世海相沉积中标志化石。看来 ,利用钙质超微化石进行海、陆相地层对比探索已取得一定进展 ,但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质超微生物 陆相咸化湖泊 海侵 中国 湖泊沉积 质超微化石
下载PDF
南海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勇军 陈木宏 +3 位作者 陆钧 向荣 张兰兰 张丽丽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34,共9页
为系统描述钙质超微化石在南海表层沉积中的分布特征,对遍布南海的175个样品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现不同地区钙质超微化石绝对丰度相差很大,从0—3.8×1010个.g-1不等。平面上将钙质超微化石丰度分为3个区。共鉴定出钙质超微化石21属2... 为系统描述钙质超微化石在南海表层沉积中的分布特征,对遍布南海的175个样品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现不同地区钙质超微化石绝对丰度相差很大,从0—3.8×1010个.g-1不等。平面上将钙质超微化石丰度分为3个区。共鉴定出钙质超微化石21属28种,以Emiliania huxleyi、Florisphaera profunda和Gephyrocapsa oceanica为优势种,其中Florisphaera profunda占据绝对优势。南海钙质超微化石分布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14°N线南北两边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存在差异;二是南海钙质超微化石丰度以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两片海域为最高,并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分布趋势。对影响钙质超微化石分布的水深、上升流与营养盐、陆源物质稀释作用、碳酸盐溶解作用等因素作了讨论,并根据钙质超微化石随水深的变化推测南海碳酸盐补偿深度应在4 000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超微化石 分布 表层沉积 南海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传联 邵磊 +2 位作者 陈荣华 成鑫荣 张富元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28,共6页
对南海东北部海区 (12~ 2 2°N、116~ 12 2°E) 15 5个表层样品进行了超微化石分析。结果显示 ,各站位样品超微化石总丰度相差悬殊 ,最多可达 1198枚 ,最少则样品中未发现超微化石。在总共 15 5个样品中 ,总丰度大于30 0枚的... 对南海东北部海区 (12~ 2 2°N、116~ 12 2°E) 15 5个表层样品进行了超微化石分析。结果显示 ,各站位样品超微化石总丰度相差悬殊 ,最多可达 1198枚 ,最少则样品中未发现超微化石。在总共 15 5个样品中 ,总丰度大于30 0枚的为 49个 ,占 31.6 % ,30 0~ 1枚之间的为 5 9个 ,占 38.1% ,未发现超微化石的样品有 47个 ,占 30 .3%。同时 ,超微化石在平面分布上可分成 7个区。超微化石组合主要由 15属 2 2种组成 ,在大多数样品中都是以Florisphaera profunda占绝对优势 ,这与南海其它地区超微化石组合面貌有明显差别。还讨论了影响超微化石分布的可能因素 ,包括水深、陆源物质稀释、碳酸盐溶解作用、海水透明度及营养跃层深度等等 ,并据超微化石的分布推测研究区北部碳酸盐补偿深度在 34 0 0 m左右 ,而南部可能在 35 0 0 m以上 ,同时推测该区海水营养跃层可能普遍偏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超微化石 总丰度 表层沉积 南海 水深 陆源物质 碳酸盐溶解作用
下载PDF
南海西部表层沉积中的钙质超微化石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芳 黄永样 +1 位作者 段威武 陆钧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40,共6页
分析研究了南海西部 30 8个表层沉积样品中的钙质超微化石 ,发现除一个样品外 ,所有样品均含有钙质超微化石 ,但相对丰度相差悬殊 ,在 0~ 172 5个范围内变化。钙质超微化石在平面上的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分区性 ,可划分为 3个区。超微化... 分析研究了南海西部 30 8个表层沉积样品中的钙质超微化石 ,发现除一个样品外 ,所有样品均含有钙质超微化石 ,但相对丰度相差悬殊 ,在 0~ 172 5个范围内变化。钙质超微化石在平面上的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分区性 ,可划分为 3个区。超微化石组合与南海其它地区超微化石组合面貌相似 ,由 15属 2 3种组成 ,以 Gephyrocapsa o-ceanica,G.spp.(small) ,Emiliania huxleyi和 Florisphaera profunda为优势种 ,占 90 %以上 ,其中 Florisphaera pro-funda为绝对优势种。本调查区超微化石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重点讨论了水深、陆源物质的稀释作用、碳酸盐的溶解作用以及重力流的沉积作用等因素对超微化石分布的影响 ,并根据超微化石的分布推断碳酸盐临界补偿深度 (CCr D)约为 310 0 m ,碳酸盐补偿深度 (CCD)大于 4 30 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超微化石 表层沉积 南海 丰度 陆源物质 沉积作用 重力流
下载PDF
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钙质超微化石及其环境特征 被引量:16
7
作者 曹奇原 苍树溪 +1 位作者 李铁刚 祝优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0-607,共8页
为探讨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对海槽北部槽坡区 ( 2 9°5 8.33′— 31°31 .2 3′N ,1 2 7°39.5 5′— 1 2 8°5 9.61′E) 34个表层样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共发现 35种钙质超微化... 为探讨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对海槽北部槽坡区 ( 2 9°5 8.33′— 31°31 .2 3′N ,1 2 7°39.5 5′— 1 2 8°5 9.61′E) 34个表层样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共发现 35种钙质超微化石 ,其中优势种为Gephyrocapsaoceanica、Emilianiahuxleyi和Florisphaeraprofun da ;G .oceanica、E .huxleyi等的百分含量变化和特征属种U .tenuis的出现 ,表明该区钙质超微化石组合面貌与东海外陆架相似 ,和东海及南海都属于北太平洋中央水团组合。G .oceanica的含量与海水营养盐存在一定的关系 ,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暖水分子U .irregularis、U .sibogae和O .fragilis的较高含量和冷水分子G .caribbeanica和Calcidiscusleptoporus的较低含量 ,进一步反映该区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受到黑潮及对马暖流的影响 ,其中温度、盐度和表层海水结构性质 ,如海水透明度等因素可能为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超微化石 表层沉积 冲绳海槽 黑潮 温度 马暖流 盐度 海水透明度
下载PDF
江西德兴金山金矿晋宁期花岗质超糜棱岩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元艺 李小赛 +2 位作者 吴德新 许虹 沙俊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05-822,共18页
江西金山金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德兴市境内,区域上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属于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动力变质热液型金矿。本文在发现金山金矿的赋矿岩石为双桥山群花岗质超糜棱岩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矿相学研究,对花岗质... 江西金山金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德兴市境内,区域上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属于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动力变质热液型金矿。本文在发现金山金矿的赋矿岩石为双桥山群花岗质超糜棱岩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矿相学研究,对花岗质超糜棱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的测试以及LA-ICP-MS U-Pb法测年,探讨了花岗质超糜棱岩原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年代学与区域成矿意义。其SiO2含量介于53.32%~69.86%之间,为中酸性岩。全碱指数(ALK)变化于3.02~6.00,属于亚碱性岩石。铝过饱和指数(A/CNK)变化于0.96~2.49之间,为准铝质和过铝质系列,具S型花岗岩特征。里特曼指数(σ)为0.55~1.62,K2O/Na2O变化于0.48~12.13,为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U和La、Ce、Nd、Zr、Hf等元素,亏损Ba元素和Ta、Nb、Sr、P、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重稀土元素部分的曲线形态较为平缓。∑REE=107.64×10-6~168.82×10-6,稀土元素总量偏低。LREE/HREE为5.18~6.44,(La/Yb)N为4.11~6.20,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δEu=0.55~1.00,平均为0.68,具有中等的Eu负异常。锆石中Th/U值介于0.57~2.04,为岩浆成因。原岩金山金矿花岗质超糜棱岩,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属于S型花岗岩,形成于岛弧环境。锆石的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其成岩与成矿时代一致,为新元古代(834.3±3.8 Ma),属晋宁期成矿。本文测试得到其最高金含量可达15.3×10-6,建议重视金山周边地区及整个江南造山带乃至华南其它地区与剪切带有关的新元古界双桥山群火山质变质岩中Au的找矿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LA-ICP-MS测年 晋宁期 花岗质超糜棱岩 金山金矿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区第四纪钙质超微化石氧碳同位素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传联 成鑫荣 +2 位作者 王汝建 翦知湣 吴晓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9-564,603,共7页
对西太平洋暖池区MD97-2140柱状样1.75Ma以来的钙质超微化石进行了氧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超微化石δ18O值与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ruberδ18O值在变化趋势和周期上都具有明显相似性.根据超微化石δ18O值也可以划分出59个氧同位素... 对西太平洋暖池区MD97-2140柱状样1.75Ma以来的钙质超微化石进行了氧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超微化石δ18O值与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ruberδ18O值在变化趋势和周期上都具有明显相似性.根据超微化石δ18O值也可以划分出59个氧同位素期,1748ka到900ka期间超微化石δ18O值的变化周期以41ka为主,而850ka到6ka期间则以100ka为主.这说明超微化石氧同位素分析可以像有孔虫氧同位素分析一样在大洋地层学和古海洋学、古气候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超微化石δ13C值变化则呈现阶段性变化的特点,以900ka,480ka和250ka时间面为界,可分四大阶段.同时,MD97-2140柱状样超微化石δ13C值的这种变化规律与邻近ODP807站揭示的海水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极为相似,意味着超微化石δ13C值是反映海水初级生产力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碳同位素 质超微化石 第四纪 西太平洋暖池
下载PDF
中太平洋海山区富钴结壳的钙质超微化石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苏新 马维林 程振波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147,共7页
对“大洋一号”调查船在中太平洋采集的N1 15和N5E 0 6 2个富钴结壳样品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及其生物地层学的研究与分析 .这 2个结壳从结构上分为 3层 :致密型上层、疏松型中层和致密型下层 .在研究中对各结构层和各层中有颜色或细微结... 对“大洋一号”调查船在中太平洋采集的N1 15和N5E 0 6 2个富钴结壳样品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及其生物地层学的研究与分析 .这 2个结壳从结构上分为 3层 :致密型上层、疏松型中层和致密型下层 .在研究中对各结构层和各层中有颜色或细微结构变化的层位都进行了详细的取样和分析 .在识别了 12个新生代钙质超微化石事件的基础上 ,确定了 2个结壳致密型上层结壳都为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 ,它们的疏松型中层结壳为上新世到中更新世的沉积 .对N5E 0 6富钴结壳来说 ,其致密型下层结壳下部形成于中晚古新世到早渐新世的 5 9.7~ 32 .8Ma期间 .N1 15富钴结壳致密型下层的形成时代目前暂时定为中新世 .研究注意到在 2个结壳中都没有发现可信的晚渐新世到中新世的化石记录 ,在个别层位之间存在着沉积间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质超微化石 生物地层学研究 中太平洋海山区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的钙质超微化石地层学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潘家华 张静 +1 位作者 刘淑琴 万晓樵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1-417,共7页
本文对采自西北太平洋某海山的CHA56富钴结壳样品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及生物地层学的研究与分析,并对其所折射的时代意义进行了探讨。该结壳从构造上分为3层:致密型上层、疏松型中层和致密型下层。在研究中对各构造层和各分层有颜色或细... 本文对采自西北太平洋某海山的CHA56富钴结壳样品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及生物地层学的研究与分析,并对其所折射的时代意义进行了探讨。该结壳从构造上分为3层:致密型上层、疏松型中层和致密型下层。在研究中对各构造层和各分层有颜色或细微构造变化的层位都进行了取样分析。在识别化石的基础上,确定了该结壳的疏松型中层为晚中新世到晚上新世(0.5~11.9Ma)沉积;致密型下层为晚古新世到晚渐新世(56.3~23.2Ma)沉积。研究发现,在致密型下层和疏松型中层之间存在沉积间断。研究认为,新生代渐新世/中新世(O/M)时太平洋深水海洋环境的变化,可能是导致西北太平洋海山上3层构造结壳下、中层间显微构造、色泽和成分发生变化和沉积间断产生的主要原因,下、中层间的界面成为结壳生长过程中一个特定的时间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富钻结壳 质超微化石 生物地层学研究 意义
下载PDF
南海南部第四纪表层海水古生产力变化的钙质超微化石证据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传联 祝幼华 成鑫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66,共6页
深海沉积中的钙质超微化石是古海洋表层生产力的替代性标志之一。通过对南海南部 ODP1143站第四纪沉积中超微化石分析 ,从绝对丰度和堆积速率、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及碳同位素三个方面探讨了该区第四纪表层海水古生产力的变... 深海沉积中的钙质超微化石是古海洋表层生产力的替代性标志之一。通过对南海南部 ODP1143站第四纪沉积中超微化石分析 ,从绝对丰度和堆积速率、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及碳同位素三个方面探讨了该区第四纪表层海水古生产力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 ,1.5 6 Ma以来南海南部表层海水古生产力呈现两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一是随冰期 -间冰期旋回而变化 ,间冰期时 ,表层海水生产力高 ,而冰期时则降低 ;另一种则是大约 40万年的长周期变化 ,自 1.5 6 Ma以来 ,可以分成四个大的旋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超微化石 古生产力 第四纪 南海 海水 海洋生产力
下载PDF
塔北库车前陆盆地晚白垩世钙质超微化石的首次发现 被引量:16
13
作者 郝诒纯 苏新 +1 位作者 郭宪璞 丁孝忠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6-246,共1页
关键词 塔北库车前陆盆地 晚白垩世 质超微化石
下载PDF
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丁庆军 胡俊 +2 位作者 刘勇强 彭程康琰 张高展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共5页
研究了胶凝材料组成、胶砂比以及钢纤维掺量对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LUHPC)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LUHPC最优配合比,提出了LUHPC设计制备方法;对比研究了普通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与LUHPC的力学性能与体积稳定性能差异;采用SEM-ED... 研究了胶凝材料组成、胶砂比以及钢纤维掺量对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LUHPC)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LUHPC最优配合比,提出了LUHPC设计制备方法;对比研究了普通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与LUHPC的力学性能与体积稳定性能差异;采用SEM-EDS和显微硬度计分析了LUHPC水泥石以及轻集料界面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水泥、粉煤灰微珠和硅灰用量分别为804、204、192 kg/m3,水胶比0.18,胶砂比1.8,钢纤维体积掺量为2.5%时,LUHPC工作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轻质、高强、低收缩性能;相比UHPC,LUHPC比强度更高,体积稳定性优良;陶砂的“缓释水”作用可使界面处胶凝材料后期持续水化,改善界面处微结构,降低混凝土自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超高性能混凝土 陶砂 力学性能 体积稳定性 界面微结构
下载PDF
非均质超稠油油藏SAGD快速启动技术界限——以风城油田侏罗系齐古组超稠油油藏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睿 罗池辉 +3 位作者 张宇 祁明霞 孟祥兵 甘衫衫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9-203,共5页
以风城油田侏罗系齐古组非均质超稠油油藏为例,利用室内岩石力学实验结果,建立耦合应力场的数值模型,进行SAGD快速启动扩容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描述了风城超稠油油藏储集层的扩容特征,结果显示:在快速启动结束时,近井筒地带孔隙度提高2%... 以风城油田侏罗系齐古组非均质超稠油油藏为例,利用室内岩石力学实验结果,建立耦合应力场的数值模型,进行SAGD快速启动扩容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描述了风城超稠油油藏储集层的扩容特征,结果显示:在快速启动结束时,近井筒地带孔隙度提高2%,渗透率增加10%~100%,体积扩容率最大为1.74%,储集层可实现有效扩容。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水平井轨迹、储集层岩性、物性变化对快速启动技术的影响,得到SAGD快速均匀启动技术界限。研究结果表明:沿水平段无大段泥岩发育,水平段渗透率级差小于3,SAGD上下井轨迹垂向偏移小于1 m或平面偏移小于2 m的井组均适合采用快速启动,现场可针对SAGD井组及油藏实际情况选择性实施快速启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城油田 非均质超稠油油藏 SAGD 快速启动技术 数值模拟 扩容特征
下载PDF
中国西部晚第三纪—第四纪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镇城 冯晓杰 +3 位作者 杨藩 徐钰林 杨平 李东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9-274,T002,共6页
报导了中国西北晚中新世—第四纪陆相咸化湖泊介形类群中发现的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组合,并从生态和古地理的角度论证了它们属于非海侵来源,图示了这些生物化石的地理分布。认为由于主要受到干燥气候下咸化湖泊环境的控制,中新世以... 报导了中国西北晚中新世—第四纪陆相咸化湖泊介形类群中发现的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组合,并从生态和古地理的角度论证了它们属于非海侵来源,图示了这些生物化石的地理分布。认为由于主要受到干燥气候下咸化湖泊环境的控制,中新世以来,喜盐水生生物群介形类、有孔虫和钙质超微生物等随干旱气候控制的咸化湖泊不断向东扩展。因此,不能笼统地把这些生物化石作为海侵证据。根据地质学现实主义类比原则,提出中国东部早第三纪没有大规模的海侵沉积,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来自陆相咸化湖泊和深水湖泊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 质超微化石 介形类 晚第二纪 第四纪
下载PDF
塔里木北部库车前陆盆地晚白垩世和古新世的钙质超微化石组合 被引量:16
17
作者 苏新 郭宪璞 丁孝忠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70-377,共8页
库车前陆盆地是中国大型油气基地之一,盆地中的白垩系及古近系为盆地油气的主要储层。对本区白垩系的时代划分和沉积环境的精确确定直接关系到对油气田的规模、储量和分布范围的正确评价。本研究在前人划分为陆相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 库车前陆盆地是中国大型油气基地之一,盆地中的白垩系及古近系为盆地油气的主要储层。对本区白垩系的时代划分和沉积环境的精确确定直接关系到对油气田的规模、储量和分布范围的正确评价。本研究在前人划分为陆相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的顶部首次发现了由10属15种组成的晚白垩世海相钙质超微化石组合Arkangelskiellacymbiformis—Quadrumgartneri。此外,在由前人定为古新统—始新统的塔拉克组下段也发现了晚白垩世Arkangel skiellacymbiformis—Quadrumgartneri组合,在该组上段发现了古新世化石Biantholithussparsus。该成果既为准确确定这两个岩组的地质时代提供了可靠的古生物证据,又为本区存在晚白垩世地层和海相沉积提供了佐证,表明巴什基奇克组顶部存在晚白垩世的海相沉积,塔拉克组下段属于上白垩统,上段属于古新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超微化石 晚白垩世 古新世 库车前陆盆地 地质背景
下载PDF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 被引量:9
18
作者 芮晓庆 刘传联 +1 位作者 梁丹 赵美训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93,共5页
对南黄海地区4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超微化石组合主要以Emiliania huxleyi和Gephyrocapsa oceanica占优势。钙质超微化石总丰度分布不一,主要受水深和黄海暖流的控制。E.huxleyi和G.oceanica两个优... 对南黄海地区4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超微化石组合主要以Emiliania huxleyi和Gephyrocapsa oceanica占优势。钙质超微化石总丰度分布不一,主要受水深和黄海暖流的控制。E.huxleyi和G.oceanica两个优势种的平面分布规律也各不相同,E.huxleyi百分含量分布总体上来说与超微化石总丰度分布特征一致:在近岸浅水区含量较低,中央地带丰度较高;G.oceanica百分含量则在靠近南黄海西岸含量较高,离岸较远含量反而变低,反映了其独特的生态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超微化石 表层沉积物 南黄海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中部海山区富钴结壳中的钙质超微化石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静 于涛 +2 位作者 潘家华 刘淑琴 万晓樵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75,共15页
钙质超微化石的生物地层学是对钴结壳定年的可靠方法。由于沉积环境、结壳形成的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使保存于结壳中的钙质超微化石数量不丰富,增加了化石发现的难度。本次工作对采自西北太平洋中部海山区的CHA56富钴锰结核进行了细致... 钙质超微化石的生物地层学是对钴结壳定年的可靠方法。由于沉积环境、结壳形成的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使保存于结壳中的钙质超微化石数量不丰富,增加了化石发现的难度。本次工作对采自西北太平洋中部海山区的CHA56富钴锰结核进行了细致的钙质超微化石分析,发现了大量化石,共鉴别出20属41种,并对主要的化石属种进行了描述,进一步划分出了古新世至更新世的6个化石组合带,由下至上为Neocrepidolithus fossus-Discoaster megastypus;Zygodiscus sigmoides-Cyclicargolithus luminis;Reticulofenestra umbilica-Cyclicargolithus marismontium;Discoaster calculosus-Helicosphaera ampliaperta;Sphenolithus moriformis-S.neoabies;Sphenoli-thus neoabies-Umbellosphaera tenuis组合带。化石组合时代显示,CHA56结壳是属于古新世至更新世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超微化石 富钴结壳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西藏南部岗巴地区白垩纪中期钙质超微化石带和Cenomanian-Turonian界线(英文) 被引量:6
20
作者 钟石兰 周志澄 +2 位作者 H.WILLEMS 章炳高 祝幼华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3-315,共3页
我国西藏南部海相白垩系含有较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文中着重研究岗巴地区两个剖面 (即剖面A ,B)Albian Santonian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根据标志种的存在 ,识别出 5个初现面事件 ,相应地建立 6个钙质超微化石带 ,自下至上是Prediscospha... 我国西藏南部海相白垩系含有较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文中着重研究岗巴地区两个剖面 (即剖面A ,B)Albian Santonian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根据标志种的存在 ,识别出 5个初现面事件 ,相应地建立 6个钙质超微化石带 ,自下至上是Prediscosphaeracretacea带 ,Eiffellithusturriseiffeli带 ,Lithraphiditesacutum带 ,Gartneragoobliquum带 ,Quadrumgartneri带 ,Lucianorhabduscayeuxii带。同时 ,通过洲际对比 ,建议以G .obliquum初现面作为划分本区Cenomanian和Turonian界线的标志。此外 ,Q .gartneri带和I .cayeuxii带之间缺失多个化石带 ,据此推测Turonian至Santonian期间本区可能存在沉积间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超微化石 岗巴群 白垩纪中期 化石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