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质量含水量的土壤反射率光谱模拟模型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越君 郑小坡 +6 位作者 秦其明 孟庆野 高中灵 任华忠 吴伶 王俊 王建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36-2240,共5页
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分布与变化情况对土壤温度变化、陆地—大气间热量平衡以及陆面大气环流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对大范围内土壤含水量进行实时动态监测,获得某段时间内土壤含水量的连续变化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目的是借助高光谱遥... 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分布与变化情况对土壤温度变化、陆地—大气间热量平衡以及陆面大气环流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对大范围内土壤含水量进行实时动态监测,获得某段时间内土壤含水量的连续变化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目的是借助高光谱遥感手段,通过构建不同质量含水量的土壤反射率光谱模拟模型,深入了解土壤质量含水量与土壤反射率光谱之间的关系,为监测土壤含水量提供有效手段。利用ASD Field Spectral FR野外光谱仪和加水称重法获得北京市8个采样点的土壤样品不同质量含水量下的土壤反射率光谱实测数据,利用其中2个土壤样品不同质量含水量下的光谱数据构建含水土壤反射率光谱模拟模型,并利用未参与建模的另外6个土壤样品数据对该模型的模拟效果进行了检验。通过数据验证发现,当土壤质量含水量小于田间持水量时,该模型的模拟精度较高;而且对于不同的土壤样品,模型的模拟效果都比较好。最后又利用北京大学校园内三个采样点的实地测量光谱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光谱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最小可达0.005 8。因此该模型可实现对质量含水量小于田间持水量的不同类型土壤的反射率光谱进行较高精度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壤反射率光谱 土壤质量含水量
下载PDF
干密度和质量含水量对TDR法测量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影响
2
作者 毋文涛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79-83,共5页
试验采用TRIME-PIC032型TDR土壤水分计测量土壤体积含水量,由于该水分计测量土壤体积含水量时误差较大,因此使用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标定。试验通过固定干密度以土样中水的质量分数为变量和固定土样中水的质量分数以干密度为变量的正交试... 试验采用TRIME-PIC032型TDR土壤水分计测量土壤体积含水量,由于该水分计测量土壤体积含水量时误差较大,因此使用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标定。试验通过固定干密度以土样中水的质量分数为变量和固定土样中水的质量分数以干密度为变量的正交试验测得土样中水的体积分数,并以烘干法结果为标准对TDR进行标定。试验结果表明:对同一型号不同的TDR,在使用之前都应进行标定;相同土样中水的质量分数,干密度变化范围不大的情况下,干密度对TDR的影响可以忽略;相同干密度,土样中水的质量分数在8%~27%范围内,TDR测量误差总体上随土样中水的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而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土样中水的质量分数为19%时,测量误差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R 干密度 质量含水量 标定
下载PDF
六盘山华北落叶松林坡面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泽彬 王彦辉 +2 位作者 徐丽宏 邓秀秀 田奥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52,共10页
受气象、地形、土壤、植被因子的影响,土壤水分具有坡面位置变化和空间尺度效应,需对此深入理解和精细刻画,以便为精细化森林管理、坡面生态水文研究中的代表性样地选择和尺度转化提供科学依据。在宁夏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选择一个设置... 受气象、地形、土壤、植被因子的影响,土壤水分具有坡面位置变化和空间尺度效应,需对此深入理解和精细刻画,以便为精细化森林管理、坡面生态水文研究中的代表性样地选择和尺度转化提供科学依据。在宁夏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选择一个设置有空间连续样地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典型坡面,于2015年5—10月利用土钻取土,并烘干测定了0~100 cm土层的质量含水量,研究生长季内各月土壤含水量沿坡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存在沿坡变化,在整个生长季表现为随水平坡长增加先逐渐升高,在坡中上部(水平坡长109.2 m)达到最大,之后逐渐降低并在坡中下部(水平坡长350.4 m)达到最小,之后又有所回升。各月的土壤含水量沿坡变化趋势与整个生长季基本一致。(2)土壤含水量存在坡面尺度效应,表现为土壤含水量滑动加权平均值随水平坡长增加有明显变化,整个生长季及各月的土壤质量含水量的坡面尺度效应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数值大小有所不同。(3)在研究年份为平水年和降水较多的条件下,土壤持水性能是影响土壤质量含水量沿坡差异格局的主要因素,表现为各月土壤含水量均与土壤孔隙度、持水能力显著相关。(4)对整个坡面平均土壤质量含水量而言,最佳代表性样地位于坡中部相对水平坡长0.57处,可由此样地的土壤含水量测定值代表坡面均值,并可利用本文建立的该样地土壤含水量测定值与坡面均值的关系式精确上推估计坡面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 华北落叶松林 坡面 土壤质量含水量 时空变化 尺度效应
下载PDF
纳米碳对扰动黄绵土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谭帅 周蓓蓓 王全九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3-269,共7页
将纳米材料应用于土壤物理学领域对减少土壤水分流失、提高土壤水肥利用效率、优化土壤物理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扰动黄绵土土柱室内一维入渗试验,研究了纳米碳含量(质量含量分别为0、0.001、0.005、0.007、0.010 g g-1)对扰动黄绵... 将纳米材料应用于土壤物理学领域对减少土壤水分流失、提高土壤水肥利用效率、优化土壤物理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扰动黄绵土土柱室内一维入渗试验,研究了纳米碳含量(质量含量分别为0、0.001、0.005、0.007、0.010 g g-1)对扰动黄绵土的水分入渗过程及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纳米碳对扰动黄绵土水分入渗有显著影响。一定入渗历时内,随着纳米碳含量增大,累积入渗量及湿润锋推进速率均呈显著减小趋势。(2)Kostiakov公式和Philip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添加纳米碳的扰动黄绵土累积入渗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其中,Kostiakov公式拟合精度更高。(3)湿润锋随时间变化符合幂函数关系。(4)纳米碳对扰动黄绵土的饱和质量含水量和饱和导水率影响同样显著。随纳米碳含量增加,前者增大,后者减小,与纳米碳含量变化分别符合二项式和指数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 累积入渗量 湿润锋 饱和质量含水量 饱和导水率
下载PDF
水分条件变化对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幼苗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杞金华 章永江 +4 位作者 张一平 刘玉洪 鲁志云 武传胜 温韩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521-2528,共8页
为探讨环境水分条件变化对亚热带森林林下乔木幼苗动态的影响,以及木材密度和幼苗在干旱中死亡率的关系,研究了哀牢山常绿阔叶林2005—2011年的总体和主要树种幼苗(黄心树、多果新木姜子、多花山矾、鸭公树和大花八角)的死亡率,并分析... 为探讨环境水分条件变化对亚热带森林林下乔木幼苗动态的影响,以及木材密度和幼苗在干旱中死亡率的关系,研究了哀牢山常绿阔叶林2005—2011年的总体和主要树种幼苗(黄心树、多果新木姜子、多花山矾、鸭公树和大花八角)的死亡率,并分析了幼苗死亡率和旱季幼苗根系所在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旱季降水量、旱季降水日数以及木材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幼苗死亡率与旱季降水日数、旱季浅层土壤平均质量含水量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和旱季降水量无显著相关性;2)总幼苗及5种乔木幼苗的死亡率均在2010年(西南干旱)达到有观测以来最高,是2009年的2—10倍,其中多花山矾、黄心树幼苗的死亡率最高,大花八角幼苗的死亡率最低;3)在种间,幼苗2010年干旱中的死亡率和木材密度显著正相关,即木材密度较大的物种幼苗死亡率更高。研究表明林下幼苗由于根系较浅,对降雨变化较为敏感,因而受到了这次干旱的较大影响。由于木材密度较低的树种在干旱中有较低的死亡率,干旱频度和强度的增加可能使低木材密度幼苗的丰富度增加,森林的组成也将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幼苗动态 土壤质量含水量 降水 木材密度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草地早熟禾生长及水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雅君 刘慧民 +2 位作者 张雪岩 梁敏 王超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9-63,共5页
针对4个不同草地早熟禾品种,采用温室盆栽、人工梯度控水方法并结合实验室技术,分析了植株生物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片含水量及土壤质量含水量在不同品种中的变化规律和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物量在干旱初期呈增加趋势,后期下降;... 针对4个不同草地早熟禾品种,采用温室盆栽、人工梯度控水方法并结合实验室技术,分析了植株生物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片含水量及土壤质量含水量在不同品种中的变化规律和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物量在干旱初期呈增加趋势,后期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变化呈"S"型曲线;土壤质量含水量和叶片含水量在干旱胁迫中呈下降趋势,品种兰肯土壤含水量下降最快,但叶片保水能力强,品种蓝月根系吸收水分能力较弱,土壤质量含水量相对较高,但叶片保水能力差,其它2个品种变化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生物量 电导率 土壤质量含水量 叶片含水量
下载PDF
几种耕作措施对华北潮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袁丽伟 刘桂兰 +1 位作者 杨志臣 曾宪楠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95-198,共4页
以河北省栾城长期耕作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翻耕秸秆不还田(F1)、翻耕秸秆还田(F2)、旋耕(X)和免耕(M)4种耕作处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秸秆分解速率及CO2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 以河北省栾城长期耕作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翻耕秸秆不还田(F1)、翻耕秸秆还田(F2)、旋耕(X)和免耕(M)4种耕作处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秸秆分解速率及CO2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随季节呈动态变化,6~7月份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4~5月和8~9月,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在不同耕作措施情况下表现为:X>M>F2>F1,旋耕处理的活性有机碳含量高于其它处理11.27%~91.46%。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别与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温度和CO2排放通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秸秆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4种耕作处理中旋耕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最高,而免耕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低于旋耕是由秸秆还田深度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活性有机碳 耕作 土壤质量含水量 土壤温度 秸秆分解率 CO2排放通量
下载PDF
关于介电法土壤水分传感器参数律定问题的商榷 被引量:2
8
作者 邓英春 付奔 +1 位作者 马绍雄 王凤侠 《江淮水利科技》 2007年第1期41-42,48,共3页
本文通过对介电法土壤水分传感器参数率定方法进行研究,说明了介电法土壤水分传感器直接测量的结果并不是通常所说的仅是土壤的容积含水量,而也可以是质量含水量。介电法土壤水分传感器可以用质量含水量与输出电压拟合成一个一元三次多... 本文通过对介电法土壤水分传感器参数率定方法进行研究,说明了介电法土壤水分传感器直接测量的结果并不是通常所说的仅是土壤的容积含水量,而也可以是质量含水量。介电法土壤水分传感器可以用质量含水量与输出电压拟合成一个一元三次多项式,建立静态数学模型,并且还可以消除因将土壤质量含水量换算成容积含水量而必须测定土壤密度所带来的误差分量,所得测量结果会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质量含水量 容积含水量 介电法 土壤水分传感器 参数率定
下载PDF
土壤团聚体N_2O释放与反硝化微生物丰度和组成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周汉昌 张文钊 +3 位作者 刘毅 盛荣 秦红灵 魏文学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44-1152,共9页
不同粒径团聚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差异可能影响N2O的产生与释放,但目前有关团聚体N2O释放的微生物学机制少有研究。本研究从菜地土壤中分筛出粒径为〈1mm、2~4mm和4~8am的团聚体并开展培养试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 不同粒径团聚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差异可能影响N2O的产生与释放,但目前有关团聚体N2O释放的微生物学机制少有研究。本研究从菜地土壤中分筛出粒径为〈1mm、2~4mm和4~8am的团聚体并开展培养试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与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erminal-Restrict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技术的结合,研究了不同粒径团聚体反硝化微生物群落数量与组成的变化规律及其与N2O释放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团聚体N2O释放速率表现为:粒径小于1mm团聚体〉2.4mm团聚体〉4~8mm团聚体;硝酸还原酶基因(narG)和氧化亚氮还原酶基因(nosZ)的丰度也表现为小粒径团聚体最高,随团聚体粒径增加而显著下降。然而,不同粒径团聚体间含narG和nosZ基因的群落组成并没表现出显著差异。因此,不同粒径团聚体N2O释放速率差异与反硝化功能微生物丰度密切相关,而与它们的组成没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narG基因 nosZ基因 N2O 质量含水量
下载PDF
黄土露天矿区重构土壤典型物理性质差异及对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舒菲 曹银贵 +3 位作者 罗古拜 况欣宇 宋蕾 白中科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4-354,共11页
为研究重构土壤典型物理性质对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以中煤平朔安太堡露天矿南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剖面采样法、室内测试法、方差分析法、拟合分析法等,分析土壤不同深度典型物理性质(土壤容重、土壤质量含水量)对植被生长指标的... 为研究重构土壤典型物理性质对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以中煤平朔安太堡露天矿南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剖面采样法、室内测试法、方差分析法、拟合分析法等,分析土壤不同深度典型物理性质(土壤容重、土壤质量含水量)对植被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均值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土壤质量含水量总体上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容重介于0.87~2.00 g·cm^(-3)之间,土壤质量含水量的范围为1.19%~20.97%。各个土层之间土壤容重、土壤质量含水量均有较明显差异,且土壤容重在30~60 cm土层差异最明显,土壤质量含水量在0~30 cm土层差异最明显。研究区植被生长状况较好的样地土壤容重均值为1.47 g·cm^(-3),土壤质量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趋于10%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是影响植被生长的关键因素。研究区内重构土壤的容重、质量含水量在不同剖面以及不同土层之间存在较显著差异,表层土壤物理性质是影响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土壤重构 土壤容重 土壤质量含水量 植被生长状况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水分特征--以桥子沟流域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马建业 李占斌 +3 位作者 马波 王贺 张乐涛 李朝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5,共8页
为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的土壤水分特征,以天水典型对比小流域——桥子西沟(自然恢复的荒草地)和桥子东沟(人工恢复的刺槐林地)为例,基于2流域5—8月0~100 cm深度土壤质量含水量和氢氧同位素浓度,定量分析不同植被... 为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的土壤水分特征,以天水典型对比小流域——桥子西沟(自然恢复的荒草地)和桥子东沟(人工恢复的刺槐林地)为例,基于2流域5—8月0~100 cm深度土壤质量含水量和氢氧同位素浓度,定量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降水和坡向对土壤水分影响。结果表明:以刺槐林地为主的流域土壤含水量低于以荒草地为主的流域(16.72%)约3.70%,对降水量的响应较弱,各土层含水量变异系数较高。土壤水分存在临界变化深度,刺槐林地为主的流域在10 cm以下含水量趋于稳定,最大蒸发深度为55 cm,荒草地为主的流域在30 cm以下含水量开始增加,最大蒸发深度为30 cm。两流域含水量均遵循阴坡>半阴坡>半阳坡,δ18O的分布不符合这一规律。以刺槐林地为主的流域含水量随坡向变化较小,而以荒草地为主的流域受坡向影响较大,坡向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受植被因子的制约。以自然恢复荒草地为主的恢复方式可以较好的增加土壤水库蓄水量,有利于流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流域 质量含水量 氢氧同位素 植被 坡向
下载PDF
不同耕作模式对山东省郯城县夏玉米土壤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凡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2期52-55,共4页
[目的]探索山东省郯城县夏玉米最佳耕作模式,改善郯城县夏玉米农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升农田生产能力,增加夏玉米产量。[方法]以夏玉米为试验材料,开展农田深松效果研究,对比分析铁茬播种、旋耕、深翻和深松4种技术模式... [目的]探索山东省郯城县夏玉米最佳耕作模式,改善郯城县夏玉米农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升农田生产能力,增加夏玉米产量。[方法]以夏玉米为试验材料,开展农田深松效果研究,对比分析铁茬播种、旋耕、深翻和深松4种技术模式对土壤容重、土壤质量含水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及作物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深松耕作模式能够增加土壤疏松度,与铁茬播种模式相比,其土壤容重降低了0.07~0.21 g/cm3;与铁茬、旋耕播种模式相比,其质量含水量增加了0.08~0.14 mg/mg;其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与其他耕作模式最大相差34.9~82.0 g;此外,该模式还可增加夏玉米穗位叶面积,促进籽粒灌浆,较其他处理耕作模式可增产5.3%~5.9%,增产效果显著。[结论]深松耕作模式并秸秆还田对夏玉米农艺性状以及土壤蓄水、土壤容重等均有积极作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深松耕作模式 土壤容重 质量含水量
下载PDF
土壤墒情时间变化规律研究——以沧州地区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哈建强 史洪飞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8年第12期52-57,共6页
选取沧州地区所有的旱情监测站资料进行研究,详细分析沧州地区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以及水浇地作物、水浇地白地、旱地作物、旱地白地等情况下的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得出对应的结论,同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土壤墒情 土壤含水 体积含水量 质量含水量
下载PDF
小麦测墒补灌节水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秦海英 高洪泽 +2 位作者 程星 谢文芳 王丹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9期77-80,共4页
根据小麦关键生育时期的需水特点,设定关键生育时期的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根据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和实测的土壤含水量,利用公式计算需要补充的灌水量。试验结果表明,W70为最佳处理。该处理较传统灌溉处理明显降低了总耗水量,同时提高了... 根据小麦关键生育时期的需水特点,设定关键生育时期的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根据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和实测的土壤含水量,利用公式计算需要补充的灌水量。试验结果表明,W70为最佳处理。该处理较传统灌溉处理明显降低了总耗水量,同时提高了小麦产量,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实现了产量与水分利用率的同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含水量 体积含水量 相对含水量 补灌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麦田耗水量 产量三要素 产量
下载PDF
土壤水含量的表述及方程式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继民 郭柏寿 +2 位作者 潘学燕 成敏 杨继涛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3-445,共3页
列举书刊中关于土壤水含量的表述及方程式,指出其表述及方程式的疏漏和错误之处。认为:土壤水含量以质量计的应称为土壤质量含水量或土壤水土质量比,采用量符号ξ;以体积计的应称为土壤体积含水量或土壤水体积分数,采用量符号φ。分别... 列举书刊中关于土壤水含量的表述及方程式,指出其表述及方程式的疏漏和错误之处。认为:土壤水含量以质量计的应称为土壤质量含水量或土壤水土质量比,采用量符号ξ;以体积计的应称为土壤体积含水量或土壤水体积分数,采用量符号φ。分别给出了规范的量方程式和数值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含水量 质量 土壤体积含水量 体积分数 量方程式 数值方程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