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单式质量控制护理干预对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龚小妹 黄雪梅 梅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24期3722-3725,共4页
目的探讨清单式质量控制护理干预对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医院拟行经眉弓锁孔入路夹闭术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140例,按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 目的探讨清单式质量控制护理干预对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医院拟行经眉弓锁孔入路夹闭术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140例,按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清单式质量控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单式质量控制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单式质量控制护理干预 前交通动脉瘤 深静脉血栓 满意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质量控制的护理干预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郑翠然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41-0144,共4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急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实施质量控制护理干预的效果,特别是对患者的治疗结果、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整体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年龄40-80岁,通过头部CT... 本研究旨在分析急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实施质量控制护理干预的效果,特别是对患者的治疗结果、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整体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年龄40-80岁,通过头部CT或MRI确诊。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接受质量控制护理干预),每组35人。护理干预包括制定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护理目标、精准评估、专项治疗、人文关怀等。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连续型数据采用t检验,分类数据采用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4%)显著低于对照组(28.6%),护理满意度(平均得分90.3±5.1)显著高于对照组(82.5±6.2),护理质量评分(88.7±6.3)也显著高于对照组(78.2±7.1)。统计学意义均达到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质量控制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这表明质量控制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临床上具有明显优势,有助于提升患者护理体验和整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护理干预 急性脑血管疾病 术后并发症满 护理意度 护理质量评分 治疗结果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质量控制干预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
作者 凌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138-141,共4页
分析质量控制护理干预在降低血液净化患者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的130例进行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的比例,将他们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在实验组中,采用了质量控制护理... 分析质量控制护理干预在降低血液净化患者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的130例进行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的比例,将他们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在实验组中,采用了质量控制护理干预的方法,而对照组则采用了常规护理方法。分析护理结果。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抑郁(HAMD)、焦虑(SAS)评分、心理痛苦(DMSM)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干预后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活状态、社会职能,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血液净化患者中,质量控制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抑郁、焦虑和心理痛苦水平,改善患者的个体状况。相比于常规护理方法,质量控制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功能以及社会职能具有显著效果。因此,质量控制护理干预在降低血液净化患者的负面心理症状和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质量控制护理干预 护理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