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偶氮染料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化建设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文锦 《中国纤检》 2006年第9期40-42,共3页
从分析偶氮染料检测实验室的特点和检测结果的重要性入手,就我国偶氮染料检测实验室的发展现状,结合国际偶氮染料检测的要求,讨论了建设质量控制规范化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偶氮染料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指出实验... 从分析偶氮染料检测实验室的特点和检测结果的重要性入手,就我国偶氮染料检测实验室的发展现状,结合国际偶氮染料检测的要求,讨论了建设质量控制规范化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偶氮染料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指出实验室取得国际认可是大势所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染料检测实验室 质量控制规范化 实验室认可
下载PDF
采用规范化质量控制体系 提高中草药代煎质量
2
作者 冯恺波 吴嫄芬 潘佳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2年第16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规范化质量控制体系对提高中草药代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医院行中草药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草药代煎流程,观察组运用规范化质量控制体系,比较... 目的:探讨采用规范化质量控制体系对提高中草药代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医院行中草药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草药代煎流程,观察组运用规范化质量控制体系,比较两组中草药代煎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率与患者取药时长。结果:观察组的处方审核、环境与消毒标准、煎药标准、分装标准、煎药成品储存、运输与交换标准、档案记录等中草药代煎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草药浪费情况、卫生条件、工作效率等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草药剂量错误、中草药种类混乱、不规范包装问题、不标准处方书写等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取药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规范化质量控制体系有利于提高中草药代煎质量,可降低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率,缩短患者取药时长,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质量控制体系 中草药 代煎质量
原文传递
3D生物打印肿瘤模型诊治平台质量控制标准
3
作者 孙铭浩 杨华瑜 +8 位作者 孙乐家 孙航 张健刚 庞媛 余剑伟 王亚南 黄鹏羽 孙伟 毛一雷 《肿瘤》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59-569,共11页
3D生物打印是一种创新生物制造策略,该技术可以在规定的3D层次结构中精确定位包括活细胞和类细胞外基质成分在内的生物制品,创建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多细胞组织或器官,为研发更接近真实状态的新型人类组织体外模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3D生物打印是一种创新生物制造策略,该技术可以在规定的3D层次结构中精确定位包括活细胞和类细胞外基质成分在内的生物制品,创建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多细胞组织或器官,为研发更接近真实状态的新型人类组织体外模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尽管目前该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但生物打印策略已被广泛证实在精准治疗和再生医学中拥有巨大潜力。3D生物打印不仅可以在体外生成人体正常的类组织器官,其生成的肿瘤模型还能够极大程度地保留与亲本肿瘤相一致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生物标志物表达以及基因突变和表达谱,不仅可以作为新药研发的优良模型,而且在药物敏感度检测预测患者疗效中的准确度也较高,因此可以为肿瘤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有力支持。然而,3D生物打印技术在指导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传统的2D组织培养相比,3D生物打印肿瘤模型的建立需要更为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更高的技术水平。随着近年来3D生物打印技术的飞速发展,3D生物打印肿瘤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包括肝细胞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和神经母细胞瘤在内的多种实体瘤中,但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尚无利用3D生物打印肿瘤模型进行药物敏感度检测的规范化标准。因此,为了推动3D生物打印技术在肿瘤药物敏感度检测及精准治疗方面的规范应用,本团队基于自身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撰写了本文,且后续将根据研究进展不断地进行更新和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生物打印 肿瘤模型 药物敏感度 精准医疗 质量规范化控制
原文传递
以持续临床质量改进制度为标准开展疝病诊断与治疗工作 被引量:8
4
作者 唐健雄 黄磊 李绍杰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前,我国疝和腹壁外科专业仍在“绩优模式”下运行,这可以维持当前疝病治疗的质量,但也限制了疝病诊断与治疗的个体化原则和创新性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疝和腹壁外科领域,运用疝病治疗解决方案,就需要制订一种可发展和调整的组织架构... 目前,我国疝和腹壁外科专业仍在“绩优模式”下运行,这可以维持当前疝病治疗的质量,但也限制了疝病诊断与治疗的个体化原则和创新性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疝和腹壁外科领域,运用疝病治疗解决方案,就需要制订一种可发展和调整的组织架构和诊断与治疗方案。其核心是要求疝病方案能在“持续临床质量改进制度”(CCQI)基础上完成。疝病诊断与治疗CCQI制度的重点就是建立一支专门的疝病医疗团队,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决策中,制订一套可以体现卫生保健系统价值的成本方案,并将该制度扩展到社区健康保健计划中。以上的各项举措将有利于持续临床质量的改进,以此标准建立工作制度,将对开展疝病诊断与治疗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低的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病 腹股沟疝 腹壁切口疝 规范化: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提高静配中心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探究
5
作者 李维洪 黄丽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2期240-242,共3页
分析规范化质量控制对静脉输液治疗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分析质量控制对静配中心的工作质量改善作用。方法:以细胞毒性药物调配工作为评判指标,收集我院静配中心于2020年7-12月间细胞毒性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相关资料,根据质量控制前... 分析规范化质量控制对静脉输液治疗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分析质量控制对静配中心的工作质量改善作用。方法:以细胞毒性药物调配工作为评判指标,收集我院静配中心于2020年7-12月间细胞毒性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相关资料,根据质量控制前后的时间点为依据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以2020年7-9月实施传统管理为对照组,以2020年10-12月实施规范化质量控制管理为研究组,比较两组质量控制效果、用药安全等差异。结果:研究组平均配药总时间(5.22±0.79)分钟,对照平均配药时间(6.60±1.27)分钟,研究组临床科室满意度评分、工作质量评分、绩效考核评分、职业倦怠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配药差错发生率1.54%,对照组配药差错发生率3.6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治疗措施,静配中心作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治疗的主要科室,采取规范化质量控制的作用显著,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治疗 规范化质量控制 用药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