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教育质量生态系统的演进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丰静 《价值工程》 2013年第13期217-218,共2页
在高职教育规模化扩大之后,质量教育成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核心。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相对比较复杂,因此,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依据系统科学理论,结合高职教育的定位,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入手,从市场整体来分析研究高职教育质... 在高职教育规模化扩大之后,质量教育成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核心。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相对比较复杂,因此,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依据系统科学理论,结合高职教育的定位,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入手,从市场整体来分析研究高职教育质量生态系统,对其系统构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以及系统整体在这种非线性作用下实现的协同进行阐述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质量 高职教育 质量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中国供应链生态系统发展质量提升机制研究
2
作者 王静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2,共10页
基于2010-2020年G20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和Driscoll-Kraay标准差固定效应模型,从空间格局综合视角探讨中国供应链生态系统发展质量提升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供应链生态系统环境监管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基于2010-2020年G20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和Driscoll-Kraay标准差固定效应模型,从空间格局综合视角探讨中国供应链生态系统发展质量提升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供应链生态系统环境监管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提高技术水平与制度水平是实现中国供应链生态系统发展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中国供应链生态系统环境监管的滞后效应在监管内因、外因、功能3个层面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机制检验表明,提高技术水平与制度水平能够通过数字驱动增长效应和协同创新攀升效应两条路径来促进中国供应链生态系统发展质量提升,实现供应链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生态系统发展质量 环境监管 滞后效应 协同提升机制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分区方法与应用
3
作者 安太天 王涛 高金柱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165,共7页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分区是约束和引导海岸带开发保护的重要工具,对建设海岸带生态安全屏障、推动海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宁波市为例,以海湾为基本单元设计分区模型,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分区是约束和引导海岸带开发保护的重要工具,对建设海岸带生态安全屏障、推动海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宁波市为例,以海湾为基本单元设计分区模型,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两者协调性并划定管理区。结果表明:三门湾耦合协调度0.80,为巩固发展区,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象山湾耦合协调度0.72,为集中恢复区,以自然恢复生态系统为主;杭州湾耦合协调度0.58,为重点治理区,采用“人工+自然”方式整治修复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管理分区 生态系统质量 生态系统服务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三峡库区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演变评估
4
作者 张萍 张进 翁白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7,共8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从流域尺度开展三峡库区生态系统定量评估,是库区生态保护修复策略制定的科学基础,对库区未来“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元遥感影像,综合采用生态模型、统... 在生态文明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从流域尺度开展三峡库区生态系统定量评估,是库区生态保护修复策略制定的科学基础,对库区未来“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元遥感影像,综合采用生态模型、统计分析等手段,对三峡库区流域生态系统格局、质量与服务演变趋势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间,三峡库区流域水体面积增加了283.25 km 2,主要由农田、城镇及森林转换而来。②流域上游区区域水源涵养量、水土保持量呈现增加态势,占流域总面积的64.5%;流域中下游山区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仍然较为严重,靠近城市主城区及周边地区水源涵养能力、生物多样性维持和固碳服务有所下降。③库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总体逐渐提升,但在西部农田区域及长江岸带,由于受到人类活动胁迫,稳定性变差。为提升三峡库区流域生态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建议按照“大流域统筹、子流域分区、差异化施策”的流域治理思路,做好“精准施治,一河一策”,提升上游自然区域森林、草地生态质量,调整河岸带湿地群落结构,从而提升上游地区水源涵养能力、岸边带与消落区生境功能与水土保持能力,这将是未来三峡库区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及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格局 生态系统质量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稳定性 保护修复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常熟市2018-2022年生态系统变化分析
5
作者 屠长达 刘汉湖 罗清渠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期37-41,共5页
为掌握常熟市近年的生态状况,选取2018、2022年常熟市生态用地数据和MODIS数据,利用遥感信息技术和GIS平台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对其生态系统格局和生态质量进行监测和研究,查明了常熟市2018—2022年的生态系统格局及生态系统质量的变化。... 为掌握常熟市近年的生态状况,选取2018、2022年常熟市生态用地数据和MODIS数据,利用遥感信息技术和GIS平台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对其生态系统格局和生态质量进行监测和研究,查明了常熟市2018—2022年的生态系统格局及生态系统质量的变化。研究表明,2018—2022年常熟市各部分生态系统构成上的变化表现在其面积的增多或减少,其中仅有城镇生态系统面积有所增长,增长了10.47 km²;面积减少的生态系统中草地、湿地相对减少较多,分别减少了5.27 km²、2.85 km²。生态系统景观空间格局中各生态系统类型主要呈现向城镇聚集的趋势,除城镇、灌丛外其余生态系统的空间破碎度上升。2022年各类生态系统质量指标相比2018年有略微下降,总体生态系统质量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构成 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质量 江苏省常熟市
下载PDF
洱海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6
作者 何雨芩 徐虹 +1 位作者 程晋昕 范立张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基于生态系统生产力指数(EPI)、稳定性指数(ESI)和承载力指数(EBCI),构建遥感综合评价模型,就洱海流域2005-2020年的生态系统质量进行量化研究,并分析其变化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洱海流域生态...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基于生态系统生产力指数(EPI)、稳定性指数(ESI)和承载力指数(EBCI),构建遥感综合评价模型,就洱海流域2005-2020年的生态系统质量进行量化研究,并分析其变化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洱海流域生态系统质量综合指数(EQCI)均值为56.49(总分100),EPI、ESI和EBCI三项指数均值分别为49.05、74.16和56.97,可见洱海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好,16 a间EPI、ESI、EBCI和EQCI均呈上升趋势。不同生态系统间,生态质量水平从大到小为:森林>草地>农田>城镇>湿地>水体。当土地类型转变为城镇类型会对生态系统质量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草地、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中气温和降水与EQCI多呈正相关关系,城镇生态系统中气温与EQCI多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质量 综合指数法 遥感 气候因子
下载PDF
应用植被生态指标对安徽省生态系统质量动态遥感评估
7
作者 蒋德健 杨倩 +1 位作者 阮艳婷 王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6,共7页
为有效评估“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制定生态保护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安徽省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选用针对安徽省2015—2020年的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和总初级生产力的MODIS数据产品,以及两个典型生态区夏季的Landsa... 为有效评估“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制定生态保护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安徽省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选用针对安徽省2015—2020年的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和总初级生产力的MODIS数据产品,以及两个典型生态区夏季的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反演的植被生态参数遥感产品,构建生态系统质量指数模型,分析安徽省生态系统质量动态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20年,安徽省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均值为62.27,评定等级为良,且各行政区生态系统质量等级均为中级以上,黄山市评价等级为优。2015—2020年,安徽省生态系统质量总体呈提升的趋势,其中,蚌埠市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提升,阜阳市、淮南市和马鞍山市生态系统质量明显下降;5个生态功能区中,沿长江平原生态区生态系统质量明显下降,皖西大别山生态区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提升;安徽沿江经济带和皖南山地丘陵区典型生态区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芜湖段和宿松段两岸、皖南山区的西南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生态系统质量 遥感评估 植被生态指标
下载PDF
湿地生态系统质量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哲 袁占良 王超 《河南科技》 2023年第21期13-17,共5页
【目的】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环境状况与自然及人类息息相关。【方法】通过搜集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出不同遥感平台在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及当前湿地生态系统质量遥感评估的主要方法... 【目的】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环境状况与自然及人类息息相关。【方法】通过搜集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出不同遥感平台在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及当前湿地生态系统质量遥感评估的主要方法。【结果】监测湿地环境、评估湿地质量为确定湿地生态状况及其保护工作开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而蓬勃发展的遥感技术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结论】遥感技术已经融入湿地研究的方方面面,为诸多学者在湿地方面的研究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多平台遥感监测 生态系统质量 综合评价
下载PDF
2000~2020年南宁市森林生态系统质量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彭波 苏旭芳 梁玉莲 《四川环境》 2023年第5期177-184,共8页
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质量的客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参照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技术规范,对其具体的数据处理细节做了一定调整,应用调整后的技术方法对南宁市2000~2020年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开... 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质量的客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参照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技术规范,对其具体的数据处理细节做了一定调整,应用调整后的技术方法对南宁市2000~2020年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开展评估,并分析调整后技术方法的适用性。评估结果表明:在评估时段,南宁市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在54.148~74.355之间,总体保持在良好等级,2020年的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值接近优等标准;评估结果具有良好的可视化特性,可以清晰地展示不同时间段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及等级变化特征;评估结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以应用于生态功能区域评估、专题评估、服务生态环境监管等方面。通过对该技术方法的实际应用研究,认为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技术规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具体的评估业务,为生态环境监管业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生态系统质量 生态参数
下载PDF
尼泊尔生态系统质量评估与时空格局变化——基于参照条件的评估方法
10
作者 余海东 顾行发 +4 位作者 魏香琴 占玉林 刘艳 李娟 王春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047-7059,共13页
良好的生态系统质量是维持人类社会供给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针对尼泊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区域间气候差异明显的特点,结合基于参照条件的评估方法可以得到生态系统质量的相对水平值,其结果能够反映出不同的变化信... 良好的生态系统质量是维持人类社会供给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针对尼泊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区域间气候差异明显的特点,结合基于参照条件的评估方法可以得到生态系统质量的相对水平值,其结果能够反映出不同的变化信息。植被是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的重要指示器,利用尼泊尔五大地理区以及四种主要植被生态系统类型划分出20个生态评估区,从表征植被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生产功能和垂直结构3个方面计算生态参数相对密度指标(RVI),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植被生态系统质量指数(VEQI),并以其国家自然保护区为参照,构建基于参照条件的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模型,计算了尼泊尔2016和2020年基于参照条件的植被生态系统质量指数(VEQI')并分析其生态系统质量的时空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2016至2020年,尼泊尔生态系统质量现实值VEQI的平均值增加了3.49%,总体上,在参照生态系统质量(VEQIref)提高(约1.41%)的背景下,生态系统质量相对水平值VEQI'增加了1.42%;(2)对于尼泊尔地区,评估区89%分位数的VEQI与其对应的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参照值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总体差异较小,可以代替作为参照值;(3)从空间格局变化趋势来看,尼泊尔生态系统质量变好、基本稳定和变差的面积分别占植被生态系统总面积的74.16%、14.25%和11.59%。与数量不足、较难收集利用的野外观测台站数据相比,国家自然保护区更接近理想参照生态系统的假设,通过有限的自然保护区确定生态评估区的参照值,实现生态系统质量的快速评估,其结果具有更好的时空可比性,可以为区域生态质量变化评估及量化分析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照条件 生态系统质量 参照区 主成分分析 变化分析
下载PDF
基于3种取值模式的南宁市森林生态系统质量评估研究
11
作者 彭波 范博伦 +2 位作者 梁玉莲 苏旭芳 廖鹏任 《甘肃科学学报》 2023年第4期79-87,共9页
在评估工作中为了更好的运用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技术规范确定的评估方法,对该评估方法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区选取南宁市森林生态系统区域,并根据生态系统的生态参数参照值选取、生态系统参数相对密度归一化处理方法的不同,设置了3种... 在评估工作中为了更好的运用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技术规范确定的评估方法,对该评估方法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区选取南宁市森林生态系统区域,并根据生态系统的生态参数参照值选取、生态系统参数相对密度归一化处理方法的不同,设置了3种计算模式,对多年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出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值、生态系统质量分级结果面积比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对比3种计算模式的数据分析,采用模式S1处理,区域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值会偏高,比模式S2、S3平均高4.215、2.366,较适用于单一时间点或时间段的评估;采用模式S2处理,其结果值在3种模式中最小,导致区域生态系统质量评估值偏小;采用模式S3处理,评估结果适中,数值差异相对较小,数据比较稳定,可统一多时间点数据的评估尺度,多时间点数据评估结果更具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质量 生态参数 参照值 归一化
下载PDF
内蒙古生态系统质量空间特征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41
12
作者 肖洋 欧阳志云 +3 位作者 王莉雁 饶恩明 江凌 张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6019-6030,共12页
植被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结着大气、水分和土壤等自然过程,其变化将直接影响该区域气候水文和土壤等状况,是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的重要指示器。植被状况的好坏,主要通过生物量和植被覆盖度因子来表示。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 植被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结着大气、水分和土壤等自然过程,其变化将直接影响该区域气候水文和土壤等状况,是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的重要指示器。植被状况的好坏,主要通过生物量和植被覆盖度因子来表示。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重的省份,弄清当前区域生态系统质量状况与变化及其近10年来变化的驱动因素,对分析与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2000—2010年生物量和植被覆盖度,并结合地区植被区划数据,对内蒙古植被生态系统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并评估其与气候(降水、温度),人类活动(交通密度、农业发展、生态恢复工程)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气候和人类活动对近年来内蒙古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内蒙古生态系统质量状况整体偏低,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平均质量最高,灌丛、草原生态系统次之。空间分布呈明显的经度地带性,由东向西,质量逐渐降低。2000—2010年内蒙古生态系统质量总体上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但局部地区生态系统质量仍存在恶化,其中在107°E以东的草原和森林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变化十分剧烈。(2)近10年来内蒙古生态系统质量的变化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与降水、GDP1、化肥施用量、天保工程和退耕还草工程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而与温度、道路密度和京津风沙治理工程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其中,生态保护工程实施区域内和区域外的相关性存在显著的差异性。随着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质量的影响逐渐加强,但降水仍是该地区生态系统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3)在内蒙古生态系统质量变化典型区域内,质量的增长主要是由于降水的增加、温度的降低、农业的发展、退耕还草工程的作用和交通发展的放缓。质量的降低则是因为降水的减少、温度的增加、农业发展缓慢和交通发展的加快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植被覆盖度 生态系统质量 气候 人类活动
下载PDF
2000-2010年中国退牧还草工程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和质量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30
13
作者 张海燕 樊江文 +1 位作者 邵全琴 张雅娴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5,共15页
本研究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空间信息技术为支撑,基于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通过多源数据融合、生态模型模拟和尺度转换手段,分析中国退牧还草综合治理工程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和质量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探讨... 本研究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空间信息技术为支撑,基于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通过多源数据融合、生态模型模拟和尺度转换手段,分析中国退牧还草综合治理工程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和质量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探讨生态系统变化的自然和人文驱动机制,为退牧还草工程的生态成效评估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草地生态系统面积保持平稳,生态系统宏观结构稳定,但局部区域仍存在草地与农田、湿地和荒漠间的相互转化;2)研究区草地退化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植被覆盖度略有增长,叶面积指数略呈波动式增加,净初级生产力呈显著上升,草地植被呈现恢复转好态势,生态系统总体质量有所提高,生态环境向良性演变;3)研究区生态状况具有空间差异性,总体转好,局部变差,各亚区整体水平排序为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治理区>青藏高原江河源退化草原治理区>新疆退化草原治理区>蒙甘宁西部退化草原治理区;4)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有利于草地保护,气候暖湿化促进植被生长与恢复,人类活动干扰局部地区生态系统,三者共同影响研究区总体生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牧还草工程 宏观结构 生态系统质量 时空分布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上海市生态系统质量评价及其演变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敏 王敏 +1 位作者 白杨 黄沈发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51,共6页
城市化发展引起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系统质量的变化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已经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胁迫3个方面构建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模型,研究了2000年... 城市化发展引起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系统质量的变化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已经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胁迫3个方面构建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模型,研究了2000年、2005年、2010年3个时期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崇明县和中心城区生态结构指数最高;崇明县功能指数最高,中心城区最低;崇明县受城市化胁迫最小,中心城区胁迫最大。崇明县是上海市生态系统质量最好的区域,3个时期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均处于1级水平,中心城区生态系统质量最差。提供了一种生态系统质量评价的方法,研究结果揭示了上海市2000-2010年生态系统质量演变趋势,可以为上海市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 生态系统质量 城市化 胁迫
下载PDF
2001—2010年洞庭湖生态系统质量遥感综合评价与变化分析 被引量:45
15
作者 陈强 陈云浩 +3 位作者 王萌杰 蒋卫国 侯鹏 李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4347-4356,共10页
生态系统质量能够反映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是表征生态环境质量和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在生态系统质量的理论框架指导下,结合GIS综合指数法,利用遥感数据和土地覆被数据,对2001—2010年洞庭湖区域各生态系统类型进行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 生态系统质量能够反映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是表征生态环境质量和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在生态系统质量的理论框架指导下,结合GIS综合指数法,利用遥感数据和土地覆被数据,对2001—2010年洞庭湖区域各生态系统类型进行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价和变化分析。以NPP年均值和变异系数构建生态系统生产能力指数(EPI)和稳定性指数(ESI),结合PSR模型和AHP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系统承载力指数(EBCI),并基于熵值权重法,构建生态系统质量遥感综合评价模型,实现对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稳定性和承载力三方面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域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价分数达到59.81(总分100),而且在三项指数评价中,各指数均值分别为72.79、52.21和71.86,可见洞庭湖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略差。三项指数在2001—2010年期间变化表现不同,EPI和EBCI分别下降8.85%和9.11%,ESI小幅度上升3.09%;整体生态系统质量在2001—2010年呈现逐年降低趋势,下降5.97%,平均变化率为-0.508/年。针对各生态系统类型的分析可知,森林生态系统质量高于其他生态系统类型,湿地生态系统质量最低,同时在这十年间,湿地生态系统质量下降最明显,降幅达12.97%,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变化较小,降幅只有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质量 综合指数法 熵值权重法 洞庭湖 遥感变化分析
下载PDF
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格局和质量变化及驱动力 被引量:29
16
作者 董天 肖洋 +3 位作者 张路 肖燚 郑华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60-671,共12页
生态系统变化是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研究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变化对于认识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市能源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2000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在大规模开发能源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变化是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研究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变化对于认识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市能源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2000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在大规模开发能源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而研究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演变过程,对认识生态脆弱区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有重要价值。应用遥感数据和GIS技术,评估了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类型与格局、生态系统质量的特征,以及2000年以来的时空变化趋势,分析了导致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市的草地、荒漠裸地和农田为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分别占2010年市域面积的64.46%、21.34%与5.93%。(2)鄂尔多斯市城镇、灌丛、森林面积有所增加,草地、湿地、农田、荒漠裸地面积有所下降。城镇面积增幅最大,相对变化率增加33.37%,草地面积降幅最大,相对变化率减少0.78%,变化主要集中在中部、东北部。(3)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质量整体偏低,低等级与差等级的生态系统面积比例高达98.91%。全市的生态系统质量没有明显改善,其中生态系统质量有不同程度改善的面积为15.84%,质量降低的面积比例为15.29%。(4)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有城市扩张、农田开垦、退耕还林(草湿)、生态保护、矿山开采等,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质量与降水、退耕还草工程、道路密度、温度、GDP1、放牧因子相关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格局 生态系统质量 驱动力 鄂尔多斯市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宁波市城市生态系统质量评价 被引量:11
17
作者 朱坚 翁燕波 +3 位作者 张彪 谢高地 高占国 杜宇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8,共5页
为评价宁波市城市生态系统质量状况,在建立城市生态系统质量指数(UEQI)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首先由不同等级指标值线性拟合得到的标准化函数进行原始数据的标准化,然后根据变异系数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对宁... 为评价宁波市城市生态系统质量状况,在建立城市生态系统质量指数(UEQI)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首先由不同等级指标值线性拟合得到的标准化函数进行原始数据的标准化,然后根据变异系数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对宁波市9个评价区的城市生态系统质量进行评价对比。结果表明,2006年宁波市城市生态系统质量属于一般水平(UEQI=64),其中宁海县城市生态系统质量最高(UEQI=70),其次为余姚市(UEQI=69)、奉化市(UEQI=68)、主城区(UEQI=67)、北仑区(UEQI=65)、镇海区(UEQI=62)、慈溪市(UEQI=61)和象山市(UEQI=59),而鄞州区的城市生态系统质量最差(UEQI=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系统质量 评价 组合赋权法 宁波市
下载PDF
不同景观格局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质量比较研究--以广西北部湾地区为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永林 孙永光 +2 位作者 谢炳庚 康婧 李晓青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5-971,共7页
不同景观格局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具有明显的差异。为找到景观格局参数对红树林群落生态系统质量的表征关系,比较不同景观格局下的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差异,本研究以广西北部湾地区沙田镇东部地区(山口-北界)和西部地区(沙田-丹兜海... 不同景观格局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具有明显的差异。为找到景观格局参数对红树林群落生态系统质量的表征关系,比较不同景观格局下的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差异,本研究以广西北部湾地区沙田镇东部地区(山口-北界)和西部地区(沙田-丹兜海)为比较研究区域,在ENVI 4.8软件平台的支持下,对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并结合野外采样调查数据,得到两个地区的红树林空间分布格局图和生态系统质量参数。在Fragstats 4.0和ARCGIS 10.0软件平台的支持下,比较分析两个地区景观格局及植物群落、底栖动物、水环境质量等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1)从景观指数来看: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的指数有:斑块数量NP(分别为387、379 plot)、斑块密度PD(分别为192.20、72.17 plot·hm-2)、边界密度ED(分别为215.85、137.28)、景观形状指数LSI(分别为14.92、13.02)、香农多样性SHDI(分别为1.36、1.15);东部地区小于西部地区的指标有:总面积TA(分别为525.15、201.36 hm2)、蔓延度CONTAG(分别为66.48、55.57)。(2)从景观结构特征来看,群落的多样性(分别为0.94、0.51)、丰富度(分别为0.40、0.24)表现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水平结构上,东部地区密度小(0.84 plant·m-2)、基径大(6.55 cm)、冠幅大(7.16 m2),西部地区密度大(1.00 plant·m-2)、基径小(6.43 cm)、冠幅小(6.58 m2);垂直结构上,东、西部的平均株高和幼苗高度分别为1.39、0.23 m和1.10、0.14 m,东部地区均大于西部地区。(3)从底栖动物的数量、质量和生物量来看,西部地区均大于东部地区,分别为24.7、31.0、155.7和15.3、18.3、92.0。(4)从水环境质量来看,西部地区的透明度、溶解氧、叶绿素a和盐类等指标值较好,其它指标值较差。(5)在一定程度上,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能够表征生态系统质量的变化;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的景观格局空间范围大、连通性好、破碎化程度低,与之对应的生态系统质量特征表现为底栖环境好,但红树林自身群落生长差、水环境质量总体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质量 红树林湿地 广西北部湾地区
下载PDF
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方法——理想参照系和关键指标 被引量:35
19
作者 何念鹏 徐丽 何洪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77-1886,共10页
良好的生态系统质量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我国在生态系统质量评估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和统一的指标体系,不同区域间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差或同一区域... 良好的生态系统质量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我国在生态系统质量评估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和统一的指标体系,不同区域间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差或同一区域不同时期间评估结果难以比较,难以开展区域和国家尺度的集成研究,同时也难以满足快速评估关键区域或国家尺度生态系统质量的需求。为了有效克服上述困难与挑战,迫切需要构建一套科学的、经济可行的、简单快速的、且适用于区域或国家尺度的生态系统质量评估体系。以国内生态系统质量评估现状为基础,通过梳理现有的评估体系,提出了“理想参照系”的概念体系,旨在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较详细地阐述了理想参照系中阈值的确定方法。此外,从科学、直观、快速、经济可行等角度出发,建议重新思考生态系统质量评估的关键指标(如生产力、土壤有机质、植物多样性和景观破碎度)。新构建的“理想参照系+关键指标”的新型生态系统质量评估体系,理论上可满足新时期区域或国家生态系统质量快速评估的需求,但许多技术细节仍待于进一步完善;由于新评估体系能量化生态系统质量的恢复潜力与发展阶段,它可为更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保护成效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质量 生态系统服务 理想参照系 评估 指标 恢复 潜力
下载PDF
矿区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完整性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华浪 李伟方 孙冠楠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3-208,共6页
进行矿区生态完整性评价,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矿区资源开发、政策制定、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通过空间结构及功能与稳定性分析,进行生态系统质量评价。借助遥感NPP估算模型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 进行矿区生态完整性评价,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矿区资源开发、政策制定、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通过空间结构及功能与稳定性分析,进行生态系统质量评价。借助遥感NPP估算模型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从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两个方面,对该矿区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状况进行分析,完成了矿区生态完整性的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评价区内,草地和林地优势度最高,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调控能力较强。其次依次是耕地、水域与水利设施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而评价区生态系统生产力处于较低水平,其中林地生产力最大,恢复稳定性最强,其次是灌木林地,而评价区内面积最大的草地,在生产力水平划分中处于最低水平,恢复稳定性较弱;通过计算该区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发现该区群落多样性程度较高,但由于评价区内植被多为人工种植,对生态环境的缓解改善作用有限,所以该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能力仍一般,评价区生态完整性处于较低水平。随着人类活动和开发的加大,植物群落会有逆行演替的可能,区域生态系统也存在向低级别退化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完整性 生态系统质量 生产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