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节热离子燃料元件燃料质量迁移及其对元件性能影响
1
作者 雷华桢 钟武烨 +1 位作者 姜玮 赵振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92-1605,共14页
单节热离子燃料元件结构紧凑,能够实现静态热电转换,但运行温度高,燃料发生质量迁移,影响燃料元件性能。针对单节热离子燃料元件几何特点建立燃料质量迁移模型和热电转换模型,开发单节热离子燃料元件稳态性能分析程序,将计算结果与中国... 单节热离子燃料元件结构紧凑,能够实现静态热电转换,但运行温度高,燃料发生质量迁移,影响燃料元件性能。针对单节热离子燃料元件几何特点建立燃料质量迁移模型和热电转换模型,开发单节热离子燃料元件稳态性能分析程序,将计算结果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堆内试验数据对比验证后,开展了单节热离子燃料元件稳态性能分析。研究发现燃料轴向质量迁移使燃料元件功率发生轴向再分布,从而展平轴向温度分布,使热电转换效率发生小幅下降。燃料元件运行功率越高,中心孔道初始直径越小,中心孔道堵塞风险越高。径向质量迁移使燃料芯块和发射极在运行早期即发生接触,发射极在接触下发生蠕变,蠕变量受燃料芯块轴向质量迁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热离子燃料元件 燃料质量迁移 热离子转换 发射极变形
下载PDF
区域变质作用中岩石的质量迁移和元素活动——以庐山双桥山群变泥质岩系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唐红峰 刘丛强 谢国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5-254,共10页
依据质量平衡原理,从地球化学组成探讨了庐山双桥山群泥质岩系在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质量迁移和元素活动,结果表明黑云母片岩和(十字)石榴片岩相对于板岩,其质量分别损失了约17%和23%,元素Si、Na、K、Rb、Sr有明显的活动迁移,Al... 依据质量平衡原理,从地球化学组成探讨了庐山双桥山群泥质岩系在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质量迁移和元素活动,结果表明黑云母片岩和(十字)石榴片岩相对于板岩,其质量分别损失了约17%和23%,元素Si、Na、K、Rb、Sr有明显的活动迁移,Al、U、REEs等也有一定的活动性。岩石质量迁移与元素活动是区域变质过程中变质流体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变质作用 岩石 质量迁移 元素活动 泥质岩
下载PDF
长坑矿床矿化过程中元素的质量迁移及金银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生 李统锦 陈义兵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3-40,共8页
在长坑矿床的金矿化和银矿化过程中,质量迁移计算显示SiO2、Al2O3、FeO、Ni、Zn、As、Ba均为带人组分,而CaO、MgO、Na2O、Sc、V、Co、Bi、Sr、REE则为带出物质;Fe2O3、MnO、Cu、Pb的得失性质因矿化类型而异,轻、重稀土在金矿化中发... 在长坑矿床的金矿化和银矿化过程中,质量迁移计算显示SiO2、Al2O3、FeO、Ni、Zn、As、Ba均为带人组分,而CaO、MgO、Na2O、Sc、V、Co、Bi、Sr、REE则为带出物质;Fe2O3、MnO、Cu、Pb的得失性质因矿化类型而异,轻、重稀土在金矿化中发生分离,但在银矿石形成过程中却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行为。虽然金、银之间具有矿化分离的特点,但在地球化学富集上却存在共生关系,表明金、银矿化是相同热液成矿事件在不同阶段和条件下的产物。找矿时应注意硅化蚀变和As、Pb、Zn的异常以及金银共生矿体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迁移 地球化学 矿化 金矿床 银矿床
下载PDF
围岩蚀变过程中地球化学组份质量迁移计算——以湖南沃溪Au-Sb-W矿床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高斌 马东升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3-29,共7页
在以往围岩蚀变的质量迁移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判定惰性元素的方法,同时结合等浓度线和加权最小二乘法,给出研究热液围岩蚀变中组分质量迁移的计算方法。在判定惰性元素时,更多地应用了线性回归分析中的方差分析与回归诊断参... 在以往围岩蚀变的质量迁移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判定惰性元素的方法,同时结合等浓度线和加权最小二乘法,给出研究热液围岩蚀变中组分质量迁移的计算方法。在判定惰性元素时,更多地应用了线性回归分析中的方差分析与回归诊断参数与计算方法。这一系列的参数与方法被用于评述沃溪金锑钨矿床褪色化围岩蚀变质量迁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在沃溪矿床围岩蚀变过程中,Ti表出现了一定的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迁移 地球化学 围岩蚀变 金矿床 锑矿床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钠中的质量迁移效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沈莲 王秀苓 +4 位作者 马丽华 孙海林 李成劳 朱道珍 张道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79-88,共10页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俄歇能谱仪分析国产316Ti和321奥氏体不锈钢在650℃流动钠中浸泡4000、5000、8000、10000n后试样表面组成相类型、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沿横截面变化及试样表面腐蚀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国产31...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俄歇能谱仪分析国产316Ti和321奥氏体不锈钢在650℃流动钠中浸泡4000、5000、8000、10000n后试样表面组成相类型、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沿横截面变化及试样表面腐蚀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国产316Ti和321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流动钠中浸泡后有明显的质量迁移效应。液态钠中所含碳向钢中扩散,钢中Ni、Cr合金元素向流动钠中扩散,引起钢增碳和Ni、Cr元素减少,钢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组成相及显微组织发生明显变化。其表面组成相为铁素体、奥氏体和M_(23)C_6型碳化物,无σ相·随浸泡时间延长,表面铁素体量增多。表面组织为粒状α+M_(23)C_6+γ;次表层组织为晶界α+M_(23)C_6+γ;心部组织为σ+γ或晶界α+M_(23)C_6+σ+γ,在晶界铁素体层和心部组织之间有一无α、无σ相的碳化物沉淀区(M_(23)C_6+γ)。随浸泡时间继续延长,表层粒状铁素体层深增加,晶界铁素体层和碳化物沉淀区向心部延伸。试样表面产生腐蚀沟槽、晶界腐蚀和腐蚀坑及腐蚀裂纹,浸泡时间再延长,腐蚀加剧。321钢比316Ti钢质量迁移效应明显,腐蚀抗力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奥氏体 质量迁移效应
下载PDF
红土风化壳形成过程中岩石体积变化和质量迁移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燕 谭凯旋 +1 位作者 刘顺生 陈梦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700-703,共4页
前人在讨论风化壳中组分的富集(亏损)和迁移特征时,大多假设岩石是等体积变化的。事实上,在风化过程中由于岩石组分的淋失和迁移,必然引起岩石体积的变化。因此,要比较准确地分析风化过程中组分的质量迁移和变化特征,必须考虑岩石体积... 前人在讨论风化壳中组分的富集(亏损)和迁移特征时,大多假设岩石是等体积变化的。事实上,在风化过程中由于岩石组分的淋失和迁移,必然引起岩石体积的变化。因此,要比较准确地分析风化过程中组分的质量迁移和变化特征,必须考虑岩石体积变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蛇屋山等红土型金矿风化壳中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数据和岩石体积等相关计算,定量地分析研究了风化壳形成过程中,岩石的体积的变化规律;组成风化壳的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组分等质量迁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 淋滤作用 吸附作用 质量迁移 表生富集作用 红土型金
下载PDF
变质分异作用中的质量迁移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士进 陆建军 尹宏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4,共4页
变质分异作用中的质量迁移徐士进,陆建军,尹宏伟(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关键词武功山,变质分异,质量迁移变质分异作用(metamorphicdifferentiation)这一名词是F.L.Stillw... 变质分异作用中的质量迁移徐士进,陆建军,尹宏伟(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关键词武功山,变质分异,质量迁移变质分异作用(metamorphicdifferentiation)这一名词是F.L.Stillwell于1918年首次提出,意指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功山 变质分异 质量迁移
下载PDF
茉莉花茶增湿连窨质量迁移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镇民 张方舟 《茶叶科学简报》 1994年第2期25-26,28,共3页
关键词 茉莉花茶 增湿连窨工艺 质量迁移 茶坯
全文增补中
构造岩体积应变与质量迁移分析在地质学研究中的意义——以怒江断裂高黎贡山为例
9
作者 吴小奇 刘德良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5-29,共5页
本文以特提斯构造系怒江断裂高黎贡山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为实例。测试分析表明,在韧性剪切带岩石变形变质前后,SiO2、TiO2、全Fe、H2O等显著贫化,CaO、MgO、Na2O、K2O等显著富集;韧性剪切带的发育使原来的片麻岩转变为糜棱岩,原岩质量和... 本文以特提斯构造系怒江断裂高黎贡山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为实例。测试分析表明,在韧性剪切带岩石变形变质前后,SiO2、TiO2、全Fe、H2O等显著贫化,CaO、MgO、Na2O、K2O等显著富集;韧性剪切带的发育使原来的片麻岩转变为糜棱岩,原岩质量和体积的变化分别为-29.48%和-26.86%。构造岩的体积应变和质量迁移分析是构造时限年代学和流体/岩石比值研究的中间环节,它还在估算挤压构造带缩短量以及求算碳酸盐岩脱排CO2资源量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断裂 高黎贡山 体积应变 质量迁移 滇西
下载PDF
胶东焦家金矿蚀变岩中元素的质量迁移 被引量:31
10
作者 丁式江 翟裕生 邓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31,共4页
焦家金矿蚀变构造发育 ,且有良好的分带性。根据各蚀变带组分的变化计算表明 :早期的红化蚀变金仅有少量的富集 ,增加约 0 .7倍 ,相当于金的预富集阶段 ,而红化基础上的绢英岩化蚀变 ,金大量富集 ,为原来的 5 0倍左右。焦家金矿主成矿... 焦家金矿蚀变构造发育 ,且有良好的分带性。根据各蚀变带组分的变化计算表明 :早期的红化蚀变金仅有少量的富集 ,增加约 0 .7倍 ,相当于金的预富集阶段 ,而红化基础上的绢英岩化蚀变 ,金大量富集 ,为原来的 5 0倍左右。焦家金矿主成矿阶段表现为体积增加型 ,体系外有大量成矿流体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迁移 蚀变岩 金矿床 元素
下载PDF
北半球夏季亚洲—北太平洋间大气质量迁移规律及其与气候异常的联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尹旸艳 管兆勇 +1 位作者 张茜 周游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4,共13页
通过构建海陆间大气质量迁移(MAMLO,Migration of Atmospheric Mass over regions between Lands and Oceans)指数,对北半球夏季亚洲—北太平洋上空大气质量的迁移规律及其与气候异常的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北半球中高纬亚洲大... 通过构建海陆间大气质量迁移(MAMLO,Migration of Atmospheric Mass over regions between Lands and Oceans)指数,对北半球夏季亚洲—北太平洋上空大气质量的迁移规律及其与气候异常的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北半球中高纬亚洲大陆和中低纬北太平洋上空异常大气质量呈现反相变化。夏季MAMLO指数总体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同时还具有准3 a振荡周期以及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亚洲大陆中高纬地表气压变化与北太平洋低纬气压变化的反相关关系主要归因于:异常大气质量环流;海陆异常加热对比;Rossby波能传播。MAMLO与欧亚、太平洋地区夏季气候异常关系密切,尤其在中国地区。MAMLO为正(负)时,中国大体呈现出北方降水偏多(偏少)南方降水偏少(偏多)、北方偏冷(偏暖)南方偏暖(偏冷)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大气质量迁移 气候异常 亚洲 北太平洋 中国
下载PDF
春季欧亚—北太平洋上空大气质量迁移规律及其对中国同期气候异常的可能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奚子惠 管兆勇 +1 位作者 张茜 陈丹萍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1-1272,共12页
利用1979~2013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及NOAA研究中心的CMAP(CPC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月平均降水资料,通过定义欧亚—北太平洋间大气质量迁移指数IMAMEP,分析了春季欧亚—北太平洋上空大气质量迁移(MAMEP,Migrati... 利用1979~2013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及NOAA研究中心的CMAP(CPC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月平均降水资料,通过定义欧亚—北太平洋间大气质量迁移指数IMAMEP,分析了春季欧亚—北太平洋上空大气质量迁移(MAMEP,Migration of Atmospheric Mass over Regions between Eurasia and North Pacific)的年际变化规律及其与同期中国气候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存在一个纬向分布的欧亚—北太平洋遥相关型,且其可能对中国同期气候异常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春季MAMEP指数具有显著的长期趋势,同时还具有2~4年及5~7年的振荡周期及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垂直环流和波动运动对欧亚—北太平洋间大气质量迁移具有重要作用。大气质量在欧亚西部低层异常辐合,高层异常辐散,在中、西太平洋地区低层异常辐散,高层异常辐合,在纬向上构成了顺时针的垂直环流圈,将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大气质量变动与欧亚大陆上空的变动联系了起来。另外,来自西欧大陆的波扰能量可传播至北太平洋,有利于这些区域上空位势高度异常扰动的维持。IMAMEP与春季同期降水及地表气温异常关系密切。IMAMEP为正时,东亚以北地区、鄂霍次克海西岸以及西欧沿岸降水显著减少,欧亚西部及我国华北地区降水显著增加。850 h Pa上西伯利亚受反气旋式环流控制,太平洋上空受气旋式环流控制,引起欧亚大陆北部地表显著增温,西伯利亚以东、我国东北、华北—江淮地区及韩国、日本南部地表显著降温。西欧—我国西北部分地区大面积显著降温现象与这两个地区受异常反气旋东侧的偏北气流影响有关。这些结果有利于人们更深刻认识区域春季气候异常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质量迁移 欧亚—北太平洋遥相关 气候异常 春季 中国
下载PDF
绕管式换热器层间质量迁移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密晓光 陈杰 +3 位作者 鹿来运 张晓慧 常铮 丁国良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31,共6页
绕管式换热器已在液化天然气等领域得到应用,其传热性能受到壳侧流体层间迁移的影响。本文通过新建试验台,以水和空气组成便于测量的两相工质,试验研究绕管换热器壳侧流体层间质量迁移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工质在绕管壳侧的层间迁移率受... 绕管式换热器已在液化天然气等领域得到应用,其传热性能受到壳侧流体层间迁移的影响。本文通过新建试验台,以水和空气组成便于测量的两相工质,试验研究绕管换热器壳侧流体层间质量迁移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工质在绕管壳侧的层间迁移率受质流密度、干度和入口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随着质流密度增大,总的层间迁移率先增大后减小,迁移率最大出现在质流密度120 kg/(m2·s)工况下;随着干度的增大,总的层间迁移率先增大后减小,最大迁移率发生在干度0.4附近;层间迁移率随质流密度的变化规律在内层入口条件下与在外层入口条件下的相反。在绕管换热器壳侧流动的工质总是倾向于向外侧绕管区域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管换热器 两相 质量迁移 干度 质流密度
下载PDF
吸附式制冷循环质量迁移及回热型循环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晓 徐靖中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45-148,共4页
本文建立了吸附式制冷基本循环和连续回热循环的热力模型,研究和发展了有蒸汽质量迁移的新型回热循环。新型循环通过管道连通高低压床体,使蒸汽贯流直至双床压力达到平衡,之后系统开始回热,直至两床体温度达到平衡。通过对理论模型... 本文建立了吸附式制冷基本循环和连续回热循环的热力模型,研究和发展了有蒸汽质量迁移的新型回热循环。新型循环通过管道连通高低压床体,使蒸汽贯流直至双床压力达到平衡,之后系统开始回热,直至两床体温度达到平衡。通过对理论模型的计算,将其与基本循环进行了比较。文章的结论有益于加深对新型循环特性的认识,从而为优化实际循环系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式制冷 质量迁移 回热
下载PDF
利用GRACE时变重力研究青藏高原的质量迁移 被引量:2
15
作者 饶维龙 张岚 +2 位作者 汪秋昱 唐河 孙文科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2,共14页
青藏高原复杂的质量迁移伴随着重力场的变化,利用时变重力研究青藏高原质量迁移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重力卫星GRACE的应用,为人们了解青藏高原质量迁移规律和特征提供了重要的观测手段,也为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 青藏高原复杂的质量迁移伴随着重力场的变化,利用时变重力研究青藏高原质量迁移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重力卫星GRACE的应用,为人们了解青藏高原质量迁移规律和特征提供了重要的观测手段,也为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相较于传统的陆地重力观测技术,GRACE实现了对全球连续的重力观测,其数据能够用于大尺度质量迁移问题的研究,而在青藏高原区域的应用更能显示卫星重力的独特优势。综述十多年来利用时变重力数据研究青藏高原上的质量迁移问题的最新进展,特别是总结了造成质量变化的各种因素(冰雪融化、湖泊水位变化、地下水变化、构造运动等)的研究现状、科学成果、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质量迁移 时变重力 GRACE 构造运动
下载PDF
利用质量迁移指纹和GRACE数据解算地心运动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玉 张红月 RICCARDO Riva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共10页
地表特定区域内的质量变化会导致全球性的质量迁移,称为质量迁移指纹。将地表合理划分区块并假定每个区块内的质量变化分布后可以计算区块各自对应的指纹,并最终得到包含一阶项数据(C10,C11,S11)的指纹数据集。利用不包含一阶项数据的GR... 地表特定区域内的质量变化会导致全球性的质量迁移,称为质量迁移指纹。将地表合理划分区块并假定每个区块内的质量变化分布后可以计算区块各自对应的指纹,并最终得到包含一阶项数据(C10,C11,S11)的指纹数据集。利用不包含一阶项数据的GRACE月重力场模型作为实际观测数据,根据最小二乘原理解算每个指纹所对应的系数。通过累加指纹集的一阶项与其所对应系数的乘积可得到地球系统质量迁移的一阶项变化,并可转化为地球重力场一阶项变化,即地心运动。该方法所得地心运动与文献记载相符,并且可以同时给出各个信号源,如冰盖、陆地冰川、陆地水储量变化等对地心运动的贡献,有利于解释地心运动的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心运动 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 指纹 质量迁移 时变地球重力场
下载PDF
海南琼中岩-土体系重金属迁移特征及表土环境质量评价
17
作者 赵红坤 唐世新 +4 位作者 付燕刚 兰瑞烜 赵克强 李晓东 马生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51,共15页
地球关键带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岩-土体系是地球关键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海南岛针对不同成壤母质岩-土体系的详细研究较少,并且重金属亟需基于新标准进行评价。为了查清岩-土体系中重金属元素迁移特征及污染状况... 地球关键带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岩-土体系是地球关键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海南岛针对不同成壤母质岩-土体系的详细研究较少,并且重金属亟需基于新标准进行评价。为了查清岩-土体系中重金属元素迁移特征及污染状况,本文以海南岛琼中3个土壤垂向剖面及7115件表层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法(ICP-MS/OE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等分析方法,测定岩石和土壤中Cu、Pb、Zn、Cr、Ni、Cd、As和Hg共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内梅罗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定量评价了表层土壤样品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①海南岛琼中二长花岗岩岩-土体系中,不同重金属元素表现出明显的分异特征,Cu、Pb、Zn、Cr、Ni、Cd元素以亏损为主,As元素以富集为主,Hg元素则表现出不同的富集或亏损特征,As、Hg元素尤其富集在表层。②琼中绝大多数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污染风险低。③以琼中和海南岛背景值为评价标准时,应关注Cr、Ni和As污染以及Hg、As和Cd的生态危害。以土壤环境质量为评价标准时,研究区表层土壤的环境质量总体清洁,生态风险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体系 重金属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法(ICP-MS/OES)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 质量迁移 环境质量 生态风险评价 海南岛琼中
下载PDF
硬质合金烧结时钴相的质量迁移 被引量:8
18
作者 邹序枚 《硬质合金》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12,共7页
关键词 硬质合金 烧结 钴相 质量迁移 机理
原文传递
偶氮聚合物微球光致质量迁移和形变研究
19
作者 黄浩 王晓工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8,共10页
偶氮聚合物光致质量迁移行为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涉及到一系列有关光-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科学问题。研究偶氮聚合物微球的光致质量迁移行为,不仅为制备形状各向异性粒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对研究和理解光致质量迁移这一复... 偶氮聚合物光致质量迁移行为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涉及到一系列有关光-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科学问题。研究偶氮聚合物微球的光致质量迁移行为,不仅为制备形状各向异性粒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对研究和理解光致质量迁移这一复杂的多尺度运动行为也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作者课题组近年来在偶氮聚合物光致质量迁移研究的相关工作,分析了在不同条件下微球的形变行为和内在机制,并展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聚合物 微球 光致质量迁移 形状各向异性粒子 光加工
原文传递
秋季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与南北涛动年际变化不同位相配置及其对中国气温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游 管兆勇 +1 位作者 张茜 尹旸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7-379,共13页
利用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通过构建秋季欧亚大陆-太平洋区域的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MAMLO)指数和大气质量南北涛动(IHO)指数,对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和南北涛动的不同位相配置下环流特征及其对中国秋季气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通过构建秋季欧亚大陆-太平洋区域的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MAMLO)指数和大气质量南北涛动(IHO)指数,对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和南北涛动的不同位相配置下环流特征及其对中国秋季气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与南北涛动指数相关系数仅为-0.06,二者在统计学意义上相互独立。二者存在4种位相配置类型,即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和南北涛动均为正位相(第Ⅰ类配置);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和南北涛动均为负位相(第Ⅱ类配置);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为正位相而南北涛动为负位相(第Ⅲ类配置);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为负位相而南北涛动为正位相(第Ⅳ类配置)。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和南北涛动呈现不同位相配置类型时,大气质量的重新分布造成了不同的地表气压场分布并显著地影响到了中国北方地区秋季气温异常分布。当二者为第Ⅰ类配置时,南北涛动削弱北太平洋地区大气质量的负异常,减弱了该区域的异常低压,增强欧亚地区大气质量正异常并加强了欧亚地区的地面高压环流,共同造成中国秋季气温异常成东西反位相型分布,东部暖而西部冷;当二者为第Ⅱ类配置时,南北涛动削弱欧亚大陆大气质量的正异常,增强北太平洋地区大气质量负异常。此时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和南北涛动通过影响地表风场使得气温异常成全国一致型分布,全区偏暖;而第Ⅲ类配置与第Ⅰ类配置对气温的影响类似,但为东部冷而西部暖,第Ⅳ类配置与第Ⅱ类配置的影响类似。这些表明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对秋季欧亚地区气温异常起到主要作用,而南北涛动则在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影响中国北方气温异常分布中起到干扰作用。这些结果对深刻认识秋季大气环流变化机理及中国北方乃至欧亚地区秋季气温异常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MAMLO) 南北涛动(IHO) 环流异常 中国气温 秋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