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脱贫攻坚走向共同富裕:中国相对贫困的动态识别与贫困变化的量化分解
被引量:
85
1
作者
樊增增
邹薇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9-77,共19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采用绝对贫困标准;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走向共同富裕要求先富带动、帮扶后富,构建消除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为此,需要对中国相对贫困进行准确测度与动态识别,并对贫困变化进行量化分解。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采用绝对贫困标准;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走向共同富裕要求先富带动、帮扶后富,构建消除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为此,需要对中国相对贫困进行准确测度与动态识别,并对贫困变化进行量化分解。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发现,虽然绝对贫困发生率不断下降,但是相对贫困发生率持续上升。使用贫困指数变化的"识别—增长—分配"三成分分解框架研究中国贫困动态变化过程,研究表明,近年来绝对贫困发生率下降主要来自增长成分,2012—2014年、2014—2016年和2016—2018年三个时期中,增长成分使绝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下降17.74%、20.81%和19.04%;相对贫困发生率上升主要源自识别成分,以上三个时期中识别成分使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上升8.42%、12.19%和12.55%,增长成分使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下降8.34%、11.24%和12.18%,略低于识别成分,分配成分使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上升2.88%、1.12%和6.60%。本文进一步界定强、弱相对贫困线,通过设定城乡差异化、地区差异化和省际差异化贫困线三种情形研究中国相对贫困状况,发现使用全国统一的相对贫困线容易出现过度识别问题,城乡差异线下的相对贫困综合指数与省际差异线下的结果较为接近,且方便实施,是一个可以兼顾识别准确度和精简度的权衡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
贫困
相对
贫困
贫困
测度
贫困变化分解
差异化
贫困
线
原文传递
中国贫困动态变化分解:1991~2015年
被引量:
32
2
作者
罗良清
平卫英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40,共14页
针对现有贫困变化分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贫困变化分解中考虑人口因素的影响,系统考察贫困变化受经济增长、不平等和人口3个方面的综合作用,分析中国城镇化进程对城乡贫困的影响,为因地制宜制定减贫战略提供依据。从各阶段的贫困变化...
针对现有贫困变化分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贫困变化分解中考虑人口因素的影响,系统考察贫困变化受经济增长、不平等和人口3个方面的综合作用,分析中国城镇化进程对城乡贫困的影响,为因地制宜制定减贫战略提供依据。从各阶段的贫困变化分解结果来看,中国大规模减贫离不开经济增长提供的物质基础。不平等始终是使贫困状况恶化的主要因素,导致贫困群体从经济增长中得到的份额逐渐减少。人口增速的减缓及贫困人口数量的显著下降有效地促进平均收入的提高,进而对贫困程度的降低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贫困变化的影响力度是不同的,其对农村贫困指数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说明城市发展确实是减轻农村贫困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人口流动对农村贫困程度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缓,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非常必要且及时。另外,2011年以来,贫困缺口指数的整体下降速度趋缓,说明在绝对贫困得到有效解决之后,剩余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越来越深、减贫难度较大,贫困阶层有固化态势,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变化分解
经济增长
不平等
人口
原文传递
题名
从脱贫攻坚走向共同富裕:中国相对贫困的动态识别与贫困变化的量化分解
被引量:
85
1
作者
樊增增
邹薇
机构
郑州大学商学院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9-77,共1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解决相对贫困的扶志扶智长效机制研究”(批准号20&ZD16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代际传递、邻里效应与教育贫困:基于社会网络经济学视角”(批准号71973102)。
文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采用绝对贫困标准;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走向共同富裕要求先富带动、帮扶后富,构建消除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为此,需要对中国相对贫困进行准确测度与动态识别,并对贫困变化进行量化分解。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发现,虽然绝对贫困发生率不断下降,但是相对贫困发生率持续上升。使用贫困指数变化的"识别—增长—分配"三成分分解框架研究中国贫困动态变化过程,研究表明,近年来绝对贫困发生率下降主要来自增长成分,2012—2014年、2014—2016年和2016—2018年三个时期中,增长成分使绝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下降17.74%、20.81%和19.04%;相对贫困发生率上升主要源自识别成分,以上三个时期中识别成分使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上升8.42%、12.19%和12.55%,增长成分使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下降8.34%、11.24%和12.18%,略低于识别成分,分配成分使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上升2.88%、1.12%和6.60%。本文进一步界定强、弱相对贫困线,通过设定城乡差异化、地区差异化和省际差异化贫困线三种情形研究中国相对贫困状况,发现使用全国统一的相对贫困线容易出现过度识别问题,城乡差异线下的相对贫困综合指数与省际差异线下的结果较为接近,且方便实施,是一个可以兼顾识别准确度和精简度的权衡选择。
关键词
绝对
贫困
相对
贫困
贫困
测度
贫困变化分解
差异化
贫困
线
Keywords
absolute poverty
relative poverty
poverty measurement
poverty change decomposition
differentiated poverty lines
分类号
F126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贫困动态变化分解:1991~2015年
被引量:
32
2
作者
罗良清
平卫英
机构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江西省应用统计研究中心
出处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40,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ZDA094)、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8ATJ001)资助
文摘
针对现有贫困变化分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贫困变化分解中考虑人口因素的影响,系统考察贫困变化受经济增长、不平等和人口3个方面的综合作用,分析中国城镇化进程对城乡贫困的影响,为因地制宜制定减贫战略提供依据。从各阶段的贫困变化分解结果来看,中国大规模减贫离不开经济增长提供的物质基础。不平等始终是使贫困状况恶化的主要因素,导致贫困群体从经济增长中得到的份额逐渐减少。人口增速的减缓及贫困人口数量的显著下降有效地促进平均收入的提高,进而对贫困程度的降低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贫困变化的影响力度是不同的,其对农村贫困指数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说明城市发展确实是减轻农村贫困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人口流动对农村贫困程度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缓,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非常必要且及时。另外,2011年以来,贫困缺口指数的整体下降速度趋缓,说明在绝对贫困得到有效解决之后,剩余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越来越深、减贫难度较大,贫困阶层有固化态势,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关键词
贫困变化分解
经济增长
不平等
人口
分类号
F323.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脱贫攻坚走向共同富裕:中国相对贫困的动态识别与贫困变化的量化分解
樊增增
邹薇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85
原文传递
2
中国贫困动态变化分解:1991~2015年
罗良清
平卫英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