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对提高贮存式自体红细胞单采术中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1
作者 邵雯 董海蛟 +2 位作者 杜彬 杜爱翠 任召祺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S02期0003-0004,共2页
探讨品管圈(QCC)在贮存式自体红细胞单采术中对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成立 QCC 活动小组,确定该次活动主题为“提高贮存式自体红细胞 单采术中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结果:QCC 活动后,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科室人员的 QCC 手法、沟通协... 探讨品管圈(QCC)在贮存式自体红细胞单采术中对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成立 QCC 活动小组,确定该次活动主题为“提高贮存式自体红细胞 单采术中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结果:QCC 活动后,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科室人员的 QCC 手法、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责任心、自信心和积极性均明显改善。结论:运用 QCC 管理方法,有利于提高贮存式自体红细胞单采术中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提高团队的综合能力素质,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贮存式自体红细胞单采 穿刺
下载PDF
贮存式自体全血与单纯红细胞输注对家兔骨髓造血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段立双 王欢 +4 位作者 周循 卫含伟 李振洲 徐佳明 郭建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0-295,共6页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全血和红细胞成分对骨髓造血干细胞衰老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30只,3~6月龄,体重2.5~3.0 kg。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五组:对照组(C组)、单纯手术组(S组)、手术采血组(ABS组)、贮存式自体全血输注组...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全血和红细胞成分对骨髓造血干细胞衰老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30只,3~6月龄,体重2.5~3.0 kg。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五组:对照组(C组)、单纯手术组(S组)、手术采血组(ABS组)、贮存式自体全血输注组(PAB组)和贮存式自体红细胞输注组(PARB)组,每组6只。C组家兔麻醉后,不做任何处理,按时点采集骨髓标本,其余各组均开腹行肝叶切除,ABS组、PAB组和PARB组于术前1周采血贮存,S组和ABS组术中输液补充血容量,PAB组和PARB组术中分别输注贮存的自体全血和自体红细胞。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前(T_(1))、术后6 h(T_(2))和术后24 h(T_(3))采集骨髓样本测定家兔CD34^(+)细胞百分比、活性氧(ROS)浓度、衰老细胞比例及衰老相关蛋白(p53、p2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T_(1)时比较,T_(2)、T_(3)时S组、ABS组、PAB组和PARB组的CD34^(+)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ROS浓度、衰老细胞比例明显降低,T_(2)时ABS组,T_(2)、T_(3)时S组、PAB组和PARB组p53、p2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T_(2)时比较,T_(3)时S组、ABS组、PAB组和PARB组的CD34^(+)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T_(3)时PARB组衰老细胞比例明显降低,T_(3)时ABS组、PAB组和PARB组p53蛋白含量明显升高,T_(3)时ABS组和PAB组p2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_(2)、T_(3)时S组,T_(1)—T_(3)时ABS组、PAB组和PARB组的CD34^(+)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ROS浓度、衰老细胞比例及p53、p2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T_(1)时ABS组,T_(1)—T_(3)时PAB组和PARB组CD34^(+)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T_(1)—T_(3)时ABS组、PAB组和PARB组的ROS浓度明显降低,T_(1)、T_(2)时ABS组,T_(1)—T_(3)时PAB组和PARB组衰老细胞比例和p53、p2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ABS组比较,T_(2)、T_(3)时PAB组和PARB组的CD34^(+)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T_(1)—T_(3)时PAB组和PARB组的ROS浓度明显降低,T_(2)、T_(3)时PAB组和PARB组衰老细胞比例和p53、p2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T_(1)时PARB组p53、p2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PAB组比较,T_(3)时PARB组的CD34^(+)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T_(2)、T_(3)时PARB组的ROS浓度明显降低,T_(2)时PARB组的衰老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在一定程度逆转骨髓细胞衰老表型,促进CD34^(+)细胞生成,从造血干细胞的角度而言,采集并输注红细胞成分比全血更加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存自体输血 红细胞 造血干细胞 衰老
下载PDF
单采自体红细胞在骨关节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孙长杰 霍姿含 刘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4期641-642,共2页
贮存式自体输血是指在术前采集患者的血液,并将血液预存起来,术中或术后回输给患者以满足输血需求的一种输血疗法。自体血的采集使骨髓细胞增生加速,刺激造血功能,提高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同时也避免了输血不良反应及经输血传染疾病的风险。
关键词 贮存自体输血 红细胞 骨关节
下载PDF
成分单采技术在预存式自体输血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周俊 晋晶 +2 位作者 武广隆 张秋丽 庞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将成分单采技术用于预存式自体输血,评估其在成分式预存自体输血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以普外科、骨科的择期手术患者中符合预存式自体输血指证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术前采集自体全血、成分单采自体红细胞及未进行自体... 目的将成分单采技术用于预存式自体输血,评估其在成分式预存自体输血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以普外科、骨科的择期手术患者中符合预存式自体输血指证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术前采集自体全血、成分单采自体红细胞及未进行自体血预存的3组患者,术前、术后1 d、3 d Hb、Hct、Plt变化,及术后异体血输注率、术后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评价预存式自体成分输血的有效性。结果自体成分血组患者术后1 d、3 d Hb(117.66±18.02)g/L vs.(118.4±16.79)g/L vs.(143.6±10.96)g/L,P<0.05;Hct(36.26±4.63)%vs.(36.24±4.85)%vs.(43.17±3.15)%,P<0.05;Plt(201.29±58.09)×109/L vs.(202.28±48.06)×109/L vs.(240.11±72.29)×109/L,P<0.05均较术前下降;与术前比较自体全血组患者术后1 d、3 d Hb(139.43±12.11)g/L vs.(114.93±15.87)g/L vs.(112.72±17.9)g/L,P<0.05;Hct(42.45±3.08)%vs.(35.73±4.3)%vs.(34.08±5.44)%,P<0.05;Plt(242.36±56.25)×109/L vs.(205.84±65.73)×109/L vs.(197.89±54.71)×109/L,P<0.05均降低;对照组术后1 d、3 d较术前Hb(117.7±18.42)g/L vs.(112.62±18.2)g/L vs.(139.97±11.12)g/L,P<0.05;Hct(35.33±5.26)%vs.(33.73±5.42)%vs.(42.33±3.86)%,P<0.05;Plt(166.27±57.74)×109/L vs.(154.08±55.75)×109/L vs.(216.13±82.21)×109/L,P<0.05均降低,但3组患者术后Hb>110 g/L,Hct≥33%。3组患者术后1 d、3 d Hb、Hc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成分血组及自体全血组术后1 d、3 d Plt高于对照组(P<0.05)。自体成分血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缩短了术后平均住院日(17.93±7.13)d,(13.09±5.58)d,P<0.05,与自体全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9±5.58)d,(14.39±5.13)d,P>0.05。自体成分血组患者的异体血输注率与自体全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22.7%,P>0.05)。结论将成分单采技术用于自体成分血输注,有利于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异体血输注率,此技术用于自体成分输血具有可行性,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存自体输血 血液成分 择期手术
下载PDF
贮存式自体输血在健康献髓者骨髓采集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樊凤艳 王洪波 +3 位作者 周菁 刘娟 魏少平 铁芳华 《北京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493-493,共1页
在健康献髓者中实施贮存式自体输血国内报道较少。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8年36例健康献髓者采髓术时进行贮存式自体输血的资料,报告如下。
关键词 贮存自体输血 骨髓 健康 髓术
下载PDF
成分单采技术在预存式自体输血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安志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4期2538-2540,共3页
目的探讨成分单采技术在预存式自体输血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南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择期手术治疗患者,根据自体血采集方式不同分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自体全血采集方式,观察组运用成分单采技术采集自... 目的探讨成分单采技术在预存式自体输血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南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择期手术治疗患者,根据自体血采集方式不同分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自体全血采集方式,观察组运用成分单采技术采集自体红细胞。对比两组自体血采集量、采血反应发生率及自体血采集前、采集后当天、回输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计数水平变化情况。结果采集前,两组HB、HCT及血小板计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集后当天及回输后HB、HCT及血小板计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自体血采集量少于对照组,采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分单采技术在预存式自体输血中可减少患者自体血采集量,且采血反应发生率低,对血象影响较小,具有较高安全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存自体输血 成分技术 安全性
下载PDF
贮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吕娜 郭建荣 钱开诚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5期477-480,共4页
随着对异体输血相关并发症的认识,自体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贮存式自体输血因其科学、安全、有效的优势,在各种外科手术中得到较多的应用,但在许多方面仍存在问题和争议。鉴于我国临床用血的严峻形势,有必要对贮存式自体输血... 随着对异体输血相关并发症的认识,自体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贮存式自体输血因其科学、安全、有效的优势,在各种外科手术中得到较多的应用,但在许多方面仍存在问题和争议。鉴于我国临床用血的严峻形势,有必要对贮存式自体输血进行积极的探索,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输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输血 贮存 临床应用 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不同贮存时间对自体输血红细胞携氧能力及氧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紫薇 周晓芳 +2 位作者 王欢 汪晓晓 郭建荣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572-577,共6页
目的探究贮存式自体输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PABD)适宜贮血时间,为保障自体血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具有PABD适应证的骨科手术患者10例,根据体重计算总血容量,术前1周采集10%总血容量的自体... 目的探究贮存式自体输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PABD)适宜贮血时间,为保障自体血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具有PABD适应证的骨科手术患者10例,根据体重计算总血容量,术前1周采集10%总血容量的自体血,于采血前、采血毕检测患者血常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留存50 ml自体血制备成RBC悬液用于研究,分别于1、7、14、21、28 d时测定贮存自体血的有效携氧量(Q)、氧亲和力(P_(50))、ATP、2,3‑二磷酸甘油酸(2,3‑diphosphoglycerate,2,3‑DPG)、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采血前比较,采血毕患者体内RBC计数、Hb、Hct、RBC聚集指数、RBC刚性指数下降(P<0.05)。与贮存1 d比较,RBC Q值、Na^(+)‑K^(+)‑ATP酶活性、Ca2^(+)‑Mg2^(+)‑ATP酶活性在贮存7、14、21、28 d时降低,ATP、2,3‑DPG含量在贮存14、21、28 d时降低,P_(50)值在贮存21、28 d时降低,ROS含量在贮存7、14、21、28 d时升高(P<0.05);与贮存7 d比较,RBC Q值、2,3‑DPG含量、Na^(+)‑K^(+)‑ATP酶活性在贮存14、21、28 d时降低,P_(50)值、ATP、Ca2^(+)‑Mg2^(+)‑ATP酶活性在贮存21、28 d时降低,ROS含量在贮存14、21、28 d时升高(P<0.05)。RBC ROS含量与贮存时间呈正相关(P<0.05);RBC Q值、P_(50)、ATP、2,3‑DPG、Na^(+)‑K^(+)‑ATP酶、Ca2^(+)‑Mg2^(+)‑ATP酶含量与贮存时间、RBC ROS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PABD RBC贮存14 d内可基本保持携氧能力的正常,随着体外贮存时间的增加,RBC携氧能力相应降低,可能与RBC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存自体输血 贮存时间 红细胞 携氧能力 氧化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