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细胞贮存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全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5-519,共5页
随着世界范围内无偿献血的全民普及、血液筛查的严格执行,输血传播疾病的几率越来越小,而输血相关非感染性严重危害(noninfectious 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NISHOTs)却上升为输血的主要并发症,超过输血传播疾病的1000倍(表1).
关键词 红细胞贮存损伤 输血并发症 输血相关非感染性严重危害(NISHOTS) 预防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红细胞贮存损伤相关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欢 徐方 郭建荣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2年第3期403-408,共6页
组学技术是通过超高通量定量跟踪标记底物的实验研究方法,从整体角度出发分析人类组织器官功能和代谢的状态。代谢组学定量研究了在外界不同刺激情况下红细胞代谢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不同代谢物的代谢调节通路。本文深入探究红细胞在体... 组学技术是通过超高通量定量跟踪标记底物的实验研究方法,从整体角度出发分析人类组织器官功能和代谢的状态。代谢组学定量研究了在外界不同刺激情况下红细胞代谢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不同代谢物的代谢调节通路。本文深入探究红细胞在体外贮存期间氨基酸、铁、一氧化氮、糖和脂质代谢等能量代谢和氧化损伤的变化,扩大了对于代谢贮存损伤机制的理解,明确红细胞代谢物与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潜在关系,为个性化体外红细胞贮存如定制添加剂、研发不同的红细胞贮存液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红细胞贮存损伤 组学 代谢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对血小板贮存损伤的影响
3
作者 曹惠 卓海龙 +1 位作者 王海平 王全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对手工浓缩血小板的贮存损伤(活化率、凋亡率和细胞内游离Ca2+)的影响。方法向手工浓缩血小板中分别加入0.1、0.5和1.0μmol/L 3个浓度的S1P,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22℃保存2、3、5、7 d的活化率、凋亡率和细胞...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对手工浓缩血小板的贮存损伤(活化率、凋亡率和细胞内游离Ca2+)的影响。方法向手工浓缩血小板中分别加入0.1、0.5和1.0μmol/L 3个浓度的S1P,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22℃保存2、3、5、7 d的活化率、凋亡率和细胞内游离Ca2+。结果 0.5和1.0μmol/L的外源性S1P可以降低血小板内游离Ca2+的浓度,降低其活化率和凋亡率。结论 1-磷酸鞘氨醇对血小板的贮存损伤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贮存损伤 1-磷酸鞘氨醇
下载PDF
红细胞贮存损伤的生化和组学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孟强 宋敏 +1 位作者 赵树铭 范娅涵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6期672-676,671,共6页
红细胞贮存损伤一直是RBC体外储存研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涉及到RBC贮存过程中一系列生理、生化、形态和组学成分的改变,这些改变相互作用从而对贮存RBC产生影响。近年来,随着组学技术在输血领域的应用,为RBC贮存损伤提供了新的理解和研... 红细胞贮存损伤一直是RBC体外储存研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涉及到RBC贮存过程中一系列生理、生化、形态和组学成分的改变,这些改变相互作用从而对贮存RBC产生影响。近年来,随着组学技术在输血领域的应用,为RBC贮存损伤提供了新的理解和研究视角,为清除陈旧RBC输血相关的潜在危险因素,寻找和设计新的更加适宜的RBC替代储存策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贮存损伤 红细胞凋亡 输血
下载PDF
血小板贮存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世春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316-1320,共5页
血小板贮存损伤(PSL)导致输注体内后的血小板回收率及存活率下降,主要表现在血小板形态改变、代谢失常及提前活化等方面。血液采集、制备方法及贮存条件均可导致PSL。根据贮存时间、贮存温度、振摇方式、重悬液以及贮存袋气体交换能力... 血小板贮存损伤(PSL)导致输注体内后的血小板回收率及存活率下降,主要表现在血小板形态改变、代谢失常及提前活化等方面。血液采集、制备方法及贮存条件均可导致PSL。根据贮存时间、贮存温度、振摇方式、重悬液以及贮存袋气体交换能力的不同将对PSL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介绍了PSL产生的原因、现行的PSL检测手段以及导致血小板输注体内后被清除的分子机制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贮存损伤 PSL检测 蛋白组学 MICRORNAS 血小板清除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对红细胞贮存损伤的发展态势和热点前沿分析
6
作者 周亚玲 李玲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78-283,共6页
目的了解红细胞贮存损伤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发展态势与前沿。方法登录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http://webofscience.com),以“红细胞贮存损伤”为关键词,以2005年-2021年为时限,检索其中收录的发表的有关红细胞贮存损伤的文章... 目的了解红细胞贮存损伤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发展态势与前沿。方法登录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http://webofscience.com),以“红细胞贮存损伤”为关键词,以2005年-2021年为时限,检索其中收录的发表的有关红细胞贮存损伤的文章,不限文章类型,排除与红细胞贮存损伤内容无关的文章后,用CiteSpace(CiteSpace.5.7.R2)等统计学软件做文献计量学分析,包括“作者”(文章所有署名者)、(文章所属)“机构”和“国家”、期刊、关键词以及施引文献等指标。结果最终共纳入508篇文献,占此时段全部“红细胞贮存损伤”的91.86%(508/553);发文数年均增长率为14.38%。508篇文献共有1868名作者,发文量≥3篇的作者占39.76%(202/508),其中美国的D′alessandro A发文数第一[占7.68%(39/508)],Univ Colorado System和Univ Pittsburgh是发文数排前2位的机构[分别占7.28%(37/508)、7.09%(36/508)]。美国[占53.35%(271/508)]、加拿大[占13.19%(67/508)]、英国[占6.50%(33/508)]、瑞士[占6.10%(31/508)]是发文数居前的国家。关键词共现网络、突现图谱和文献共被引聚类图谱的词和聚类主要集中在机制研究、临床试验、改进红细胞贮存条件以及减少红细胞贮存损伤等方面。结论过去17年红细胞贮存损伤研究领域里重要的研究者、机构主要出自美欧国家;代谢组学等技术应用、红细胞贮存损伤机制探讨以及供体多样性选择、新型保存液或添加剂的研发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或前沿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贮存 贮存损伤 机制研究 临床试验 红细胞保存液 红细胞添加剂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 CITESPACE
下载PDF
伽马射线辐照对血小板贮存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奇 王世春 姚春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1年第4期535-540,共6页
血液辐照是一种可靠、有效且安全的淋巴细胞灭活技术,常被用来预防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研究发现伽马射线辐照对保存过程中血小板的理化性质和凝血功能影响较小,但随着保存时间延长可能会影响血小板的线粒体功能,破坏氧... 血液辐照是一种可靠、有效且安全的淋巴细胞灭活技术,常被用来预防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研究发现伽马射线辐照对保存过程中血小板的理化性质和凝血功能影响较小,但随着保存时间延长可能会影响血小板的线粒体功能,破坏氧化还原平衡,加速血小板蛋白活化,降低血小板的输注疗效。因此对于伽马射线辐照血小板后,对血小板的产品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就目前伽马射线辐照后对血小板贮存损伤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辐照 贮存损伤 血小板 血液安全 伽马射线
下载PDF
红细胞贮存损伤和储存期管理分析
8
作者 黎颖 张小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7期1255-1256,1230,共3页
目的:对红细胞贮存损伤存在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回顾我站2018—2020年红细胞出库时储存天数情况,评估红细胞库存周转率,为改进红细胞库存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8—2020年我站105 984.8U红细胞在出库时的储存天数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对红细胞贮存损伤存在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回顾我站2018—2020年红细胞出库时储存天数情况,评估红细胞库存周转率,为改进红细胞库存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8—2020年我站105 984.8U红细胞在出库时的储存天数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各型红细胞储存时段分别为1~7d、8~14d、15~21d、22~35d的出库量及比例,计算各型红细胞所占血型比例和平均储存天数。结果:2018—2020年A、B、O、AB型红细胞出库量占总出库量分别为29.60%、24.02%、38.55%和7.83%,平均储存天数均在2周内。出库时红细胞储存时段为1~7d、8~14d、15~21d、22~35d出库量占总出库量分别为17.18%、64.10%、17.32%和1.41%。结论:我站红细胞在满足临床用血前提下,总体库存合理、循环有序,周转较快,虽AB型红细胞周转率略慢,但发放时血液平均储存天数<2周。为了给临床提供足量、安全、新鲜的血液,下一步应和医院探讨符合医院输血科库存红细胞数量,以期达到提高红细胞的输注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贮存损伤 库存管理 输血
下载PDF
不同配方保存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贮存式自体红细胞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尤来委 姚娜 +3 位作者 吴曼迪 张岩 崔应辉 郭建荣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6期721-727,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配方保存液对体外贮存期红细胞损伤的影响,以提供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红细胞适宜贮存条件。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2年1月择期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各20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分别储存于不同配方保存液...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配方保存液对体外贮存期红细胞损伤的影响,以提供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红细胞适宜贮存条件。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2年1月择期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各20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分别储存于不同配方保存液中(保存液a、保存液b和保存液c)以筛选出适宜保存液(DO-o),观测非糖尿病患者常规保存液组(NC组)、糖尿病患者常规保存液组(DO-c组)和糖尿病患者新型保存液组(DO-o组)中,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的变化。结果在T0(红细胞分离后即刻)、T1(贮存7天)、T2(贮存14天)、T3(贮存21天)和T4(贮存28天)时,各组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emoglobin,Hb)、Na^(+)和pH值逐渐降低(P<0.05),K^(+)浓度逐渐增高(P<0.05)。保存液b中红细胞计数明显多于a和c组(P<0.05),T2、T3和T4时,保存液a和b组Hb量高于c组(P<0.05);T3和T4时,保存液b组中Na^(+)浓度高于另外两组(P<0.05);T2、T3和T4时,保存液a组和c组中K^(+)浓度高于b组(P<0.05)。在各个时间点,溶血率、游离血红蛋白(FHb)、乳酸(LA)、乳酸脱氢酶(LDH)在各组内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点,DO-o组溶血率、FHb、LA和LDH低于DO-c组(P<0.05);各组内ATP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和T4时,DO-o组ATP高于DO-c组(P<0.05)。结论新型保存液可以显著改善T2DM患者红细胞贮存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保存液 2型糖尿病 红细胞贮存损伤 酸碱度 氯化钠 葡萄糖
下载PDF
红细胞贮存时间对输血后小鼠体内炎症反应和补体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嘉敏 高文杰 +3 位作者 李勤 赵俸涌 郭忠慧 朱自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870-874,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外贮存时间延长对小鼠输血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及补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30-35只C57BL/6小鼠,摘眼球取血,滤白后加入红细胞保存液,4℃贮存。在35 d贮存期中,每7 d给小鼠(n≥3)尾静脉注射红细胞500μL/次;每次输注后2、24 h...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外贮存时间延长对小鼠输血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及补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30-35只C57BL/6小鼠,摘眼球取血,滤白后加入红细胞保存液,4℃贮存。在35 d贮存期中,每7 d给小鼠(n≥3)尾静脉注射红细胞500μL/次;每次输注后2、24 h,从小鼠眼眶采血300μL/只,离心分离血浆用于流式检测炎症因子浓度,ELISA检测补体活性片段浓度;用抑制剂FUT-175完成补体抑制试验,检测血浆中炎症因子和补体活性片段浓度。结果0 d,24 h血样检测,炎症因子(pg/mL):TNF(21.69±6.12)、IFN-γ(4.72±1.85)、MCP-1(132.91±37.41)、IL-10(2.56±1.72)、IL-6(78.80±51.07)、IL-12p70(1.95±1.43);补体活性(ng/mL):C3a(604.00±120.00)、C5a(63.63±13.09)、C4a(586.81±146.07);35 d,24h血样检测:炎症因子(pg/mL):TNF(407.74±33.38)、IFN-γ(133.39±25.28)、MCP-1(3 317.53±358.26)、IL-10(2 769.54±615.36)、IL-6(12 856.92±2339.47)、IL-12p70(1.96±2.00);补体活性(ng/mL):C3a(1 660.00±16.00)、C5a(608.72±33.74)、C4a(490.95±45.88)。随着小鼠输注贮存时间越长的红细胞,其血浆中TNF、IFN-γ、MCP-1、IL-10、IL-6、C3a、C5a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IL-12p70和C4a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抑制补体后,小鼠血浆中MCP-1、IL-6浓度下降明显(P<0.01,P<0.05)。结论红细胞贮存损伤引起小鼠输血后体内发生炎症反应,补体参与其中,旁路途径可能是补体激活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贮存 贮存损伤 输血 补体 炎症反应 输血反应
下载PDF
核黄素光化学处理下贮存末期血小板miRNA的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申华 蒋保云 +7 位作者 庄云龙 盖厦 叶辉 谯铭铭 刘群 陈元锋 王玉霞 贡觉顿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961-966,共6页
目的分析核黄素光化学技术(VB2-PRT)处理下贮存d1和d5血小板微小RNA(miRNA)表达谱的变化,探讨贮存末期VB2-PRT处理miRNA参与调控血小板发生贮存损伤(PSL)的分子机制。方法留取无偿献血者单采血小板20人份(5 mL/份),混合摇匀,使用终浓度... 目的分析核黄素光化学技术(VB2-PRT)处理下贮存d1和d5血小板微小RNA(miRNA)表达谱的变化,探讨贮存末期VB2-PRT处理miRNA参与调控血小板发生贮存损伤(PSL)的分子机制。方法留取无偿献血者单采血小板20人份(5 mL/份),混合摇匀,使用终浓度为50μmol/L VB2和6.24 J/mL紫外线(UV)B光照处理8 min后,均分为2等份,贮存于(22±2)℃恒温血小板振荡保存箱中,分别在d1和d5取样(5 mL),采用纳米球(DNB)测序技术对血小板miRNA组测序,采用DEGseq和MA-plot分析软件筛选2组(不同贮存期)差异表达的小RNA,当2组间的血小板miRNAs表达量差异≥2倍(P<0.01)时,采用miRanda和TargetScan软件预测靶基因及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miRNA的表达以验证DNB测序结果。结果miRNA表达谱:VB2-PRT处理后贮存d5与d1血小板相比,共有590个表达量差异明显的miRNAs,其中上调255个(如miR-99b、miR-7等),下调335个(如miR-451a、miR-19b等);已知272个miRNAs中,表达上调的112个,表达下调160个;新见miRNAs序列318条。d5与d1组差异表达miRNAs靶基因呈明显富集的GO条目(term)包括细胞组分、细胞器、细胞膜等细胞成分,涉及黏附、催化、分子转换、运输、转录因子和受体活性等分子功能,涉及细胞加工、代谢、生物调节、应激等生物过程。相应的KEGG富集前10的通路中主要是分泌、糖代谢、信号转导、膜转运、翻译、环境适应等信号通路。随机挑选的6个差异表达miRNAs所做荧光定量PCR结果与测序结果均一致。结论VB2-PRT处理下贮存d5血小板miRNA表达谱较贮存d1时发生明显变化,功能预测提示这些miRNAs可能参与VB2-PRT处理下血小板发生PSL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血小板 miRNA表达谱 核黄素光化学技术 血小板贮存损伤 纳米球测序 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 靶基因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下载PDF
核黄素光化学处理与未处理后不同贮存时间血小板miRNA表达谱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群 庄云龙 +6 位作者 王玉霞 叶辉 谯铭铭 盖厦 陈元锋 申华 蒋保云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701-707,共7页
目的分析核黄素光化学技术(VB_(2)-PRT)处理与否的贮存d1和d5血小板微小RNA(miRNA)表达谱的变化,探讨VB_(2)-PRT处理miRNA参与调控血小板发生贮存损伤(PSL)的分子机制。方法留取无偿献血者单采血小板20(人)份(5 mL/份),混合摇匀后均分为... 目的分析核黄素光化学技术(VB_(2)-PRT)处理与否的贮存d1和d5血小板微小RNA(miRNA)表达谱的变化,探讨VB_(2)-PRT处理miRNA参与调控血小板发生贮存损伤(PSL)的分子机制。方法留取无偿献血者单采血小板20(人)份(5 mL/份),混合摇匀后均分为2等份,1份为VB_(2)-PRT处理组(E组):使用终浓度为50μmol/L VB_(2)和6.24 J/mL紫外线(UV)B光处理8 min;另1份为对照组(C组):不做处理;2组皆贮存于(22±2)℃恒温血小板振荡保存箱中。在贮存d1和d5分别取样(5 mL),分别命名为E1、E5、C1和C5组,采用纳米球(DNB)测序技术对其做血小板miRNA组测序,采用DEGseq和MA-plot分析软件筛选E和C组间差异表达的小RNA,当E和C组间的血小板miRNAs表达差异≥2倍(P<0.01)时,对这部分血小板miRNA做靶基因预测及GO功能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E1和C1组血小板miRNA的表达谱相比:在E1组中筛选出487个表达差异明显(P<0.01)的miRNAs,包括220个miRNAs表达上调,如miR-146a和let-7b等,267个表达下调,如miR-7和miR-1260等;E5和C5组血小板miRNA的表达谱相比:在E5中筛选出229个表达差异明显(P<0.01)的miRNAs,包括80个miRNAs表达上调,如miR-423和miR-378等,149个表达下调,如miR-451和miR-30等。E1与C1组以及E5与C5组的差异表达miRNAs靶基因呈明显富集的GO条目(term)数相似,包括细胞组分、细胞器、细胞膜等细胞结构,黏附、催化、分子转换、运输、转录因子和受体活性等分子功能,细胞加工、代谢、生物调节、应激等生物过程。E5与C5组相应的KEGG富集前10的通路中,较E1与C1组不同的是缺少涉及环境适应、翻译和黏蛋白合成信号通路,却增加了肌醇磷酸代谢、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结论经VB_(2)-PRT处理的血小板贮存一段时间其miRNAs表达谱发生明显变化;功能预测提示这些miRNA可能参与VB_(2)-PRT处理下血小板发生PSL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表达谱 血小板 核黄素光化学技术 血小板贮存损伤 靶基因功能分析
下载PDF
复合型中空纤维吸附树脂净化贮存血提高血液保存质量的研究
13
作者 邓刚 俞露 +7 位作者 王雅波 许德义 梁伟 贺云蕾 陈伟岳 彭明喜 黄凯 李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26-929,共4页
目的制备复合型中空纤维吸附树脂并探讨其对贮存血液制品质量的影响。方法把Amberchrom CG300树脂填充于中空纤维聚砜膜的空腔中,制备好的复合型中空纤维吸附树脂植入到血液制品中,以正常贮存血液制品为对照组,在保存第一天及保存期内... 目的制备复合型中空纤维吸附树脂并探讨其对贮存血液制品质量的影响。方法把Amberchrom CG300树脂填充于中空纤维聚砜膜的空腔中,制备好的复合型中空纤维吸附树脂植入到血液制品中,以正常贮存血液制品为对照组,在保存第一天及保存期内每周均收集血液样本进行相应指标检测。结果植入了吸附材料的血液制品贮存期未发现有明显溶血,其PH值未见明显改变,而乳酸及其他有害代谢产物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红细胞中ATP、2,3-DP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复合型中空纤维吸附树脂可通过实时清除血液制品产生的乳酸等有害代谢产物,能够有效缓解红细胞贮存损伤,提高红细胞保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聚砜膜 吸附树脂 红细胞贮存损伤 血液净化
下载PDF
应用树脂吸附技术提高贮存血红细胞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刚 俞勇 +6 位作者 陈伟岳 俞露 贺云蕾 陈晔 许德义 黄凯 柳杨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948-952,共5页
目的应用吸附材料对贮存血液进行净化,探讨其对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把Amberlite FPA90C1和Amberchrom CG 300 2种树脂按一定比例填充于表面亲水改性后的中空纤维聚砜膜的空腔中,制备好的吸附材料放置于全血中,分别在血液贮存的d1、d7... 目的应用吸附材料对贮存血液进行净化,探讨其对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把Amberlite FPA90C1和Amberchrom CG 300 2种树脂按一定比例填充于表面亲水改性后的中空纤维聚砜膜的空腔中,制备好的吸附材料放置于全血中,分别在血液贮存的d1、d7、d14、d21、d28、d35留取等量血样用于相关血液质量检测。结果植入了吸附材料的血液制品贮存期未发现有明显溶血,其pH值未见明显改变,而乳酸及其他有害代谢产物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红细胞中2,3-DP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树脂吸附技术能够有效缓解红细胞贮存损伤,提高红细胞保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质量 吸附树脂 红细胞贮存损伤 中空纤维聚砜膜
下载PDF
冷藏保存血小板应用研究展望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江存 景媛媛 +1 位作者 马婷 孙杨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1-552,共2页
血小板输注在外科创伤治疗、大失血抢救、凝血功能障碍的纠正及各种原因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救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连大众媒体也不时以"患者大出血急需血小板救命"、"产妇羊水栓塞大出血急需血小板"这类题目来吸引眼球。
关键词 血小板 冷藏保存 贮存损伤 止血 凝血 失血
下载PDF
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对妇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博 李肖甫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7-919,共3页
目的研究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对妇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科住院输注悬浮红细胞的患者,将患者输注红细胞储存时间均≤14 d者纳入新鲜组,输注红细胞储存时间均>14 d者纳入陈旧组,分析2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目的研究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对妇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科住院输注悬浮红细胞的患者,将患者输注红细胞储存时间均≤14 d者纳入新鲜组,输注红细胞储存时间均>14 d者纳入陈旧组,分析2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输血后血液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陈旧组不良反应率(2.45%),新鲜组不良反应率(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陈旧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率(1.42%),新鲜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率(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陈旧组过敏性输血反应率(1.03%),新鲜组过敏性输血反应率(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血后2组的电解质、血凝分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陈旧组总胆红素明显高于新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悬浮红细胞的储存时间对于妇科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有明显影响:输入储存时间长的悬浮红细胞(>14 d)使得患者更容易发生FNHTR,输入储存时间长的悬浮红细胞(>14 d)会增加患者溶血的风险并降低红细胞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过敏性输血反应 红细胞贮存损伤
下载PDF
22℃和-80℃保存血小板磷脂的改变 被引量:2
17
作者 成小玲 尤忠义 +4 位作者 林武存 黎汝青 任德惠 曾杰 王凤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2-252,256,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保存 血小板磷脂 血小板贮存损伤 PSL
下载PDF
红细胞微粒及其在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陶强 郭建荣 金孝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0期104-107,共4页
红细胞微粒(RMPs)是一种由红细胞释放的直径0.1~1μm的磷脂囊泡,具有球形、管形以及大碎片状三种形态,主要由游离Hb、脂质以及参与各种生物学效应的蛋白质组成,氧化应激、内毒素、细胞因子、补体、高剪切力及温度、pH值变化均可导致RMP... 红细胞微粒(RMPs)是一种由红细胞释放的直径0.1~1μm的磷脂囊泡,具有球形、管形以及大碎片状三种形态,主要由游离Hb、脂质以及参与各种生物学效应的蛋白质组成,氧化应激、内毒素、细胞因子、补体、高剪切力及温度、pH值变化均可导致RMPs形成。RMPs的释放被认为是红细胞摆脱特定的有害物质侵袭并维持稳态的一种方式。RMPs可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红细胞老化清除、红细胞贮存损伤、凝血及免疫反应等生理病理过程。深入研究RMPs有助于明确体内红细胞衰亡过程、体外贮存损伤过程以及血液制品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影响,有助于减少输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微粒 贮存损伤 凝血功能
下载PDF
M-sol保存液添加L-肉碱对血小板体外保存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相平 高志刚 +1 位作者 陈蓓怡 刘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038-1042,共5页
目的探讨在M-sol保存液中添加L-肉碱(LC)对体外保存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采集无偿献血志愿者的全血,采用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将8袋ABO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汇集,配制M-sol为血小板保存液。依据保存介质和LC浓度不同分为6组,即血浆组、M-so... 目的探讨在M-sol保存液中添加L-肉碱(LC)对体外保存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采集无偿献血志愿者的全血,采用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将8袋ABO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汇集,配制M-sol为血小板保存液。依据保存介质和LC浓度不同分为6组,即血浆组、M-sol组、M-sol+0.5mmol/L LC组、M-sol+5mmol/L LC组、M-sol+15mmol/L LC组和M-sol+25mmol/L LC组。置于(22±2)℃持续振荡保存,分别于保存d0、3、7取样。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外磷脂酰丝氨酸(PS)和CD62p的阳性率,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葡萄糖和乳酸含量,并计算保存7d期间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生成量。结果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各组Plt均下降,MPV和PDW均升高,在同一时间点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和CD62p阳性率逐渐升高,保存d7时,M-sol+15mmol/L LC组PS和CD62p阳性率低于其他各组(P<0.05)。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生成量M-sol+15mmol/L LC组最低(P<0.05)。结论将合适浓度的LC加入M-sol血小板保存液中,可降低血小板贮存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ol血小板保存液 L-肉碱 血小板贮存损伤 磷脂酰丝氨酸 CD62P
下载PDF
储血袋不同放置方式对红细胞贮存损害指标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秉政 王淑莲 李丽莉 《社区医学杂志》 2016年第14期4-6,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储血袋的两种不同放置方式对悬浮红细胞贮存期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2,3-二磷酸甘油酸(2,3-diphosphoglycerate,2,3-DPG)、pH值、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游离血红蛋白(free hemoglobin,... 目的通过检测储血袋的两种不同放置方式对悬浮红细胞贮存期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2,3-二磷酸甘油酸(2,3-diphosphoglycerate,2,3-DPG)、pH值、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游离血红蛋白(free hemoglobin,FHb)、K^+的影响进行分析,选择最佳放置方式,减少贮存损伤,保证临床安全、有效用血。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1月,取2 U悬浮红细胞20袋,并将其平均分装为1 U/袋,随机分为直立组和平放组各20袋,保存在同一贮血冰箱内。分别在贮存第0、7、14、21、28、35天时测定ATP,2、3-DPG、pH值、LDH、FHb、K+的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不同储存时间ATP、2,3-DPG、pH值、LDH、FHb、K^+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储存第14、21、28、35天,平放组ATP、2,3-DPG、pH值均高于直立组,LDH、FHb、K^+含量均低于直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悬浮红细胞储血袋平行放置的贮存方式较直立放置可明显减缓红细胞贮存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存方式 悬浮红细胞 贮存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