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尘埃下的信息贮贝器 被引量:2
1
作者 郝朴宁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128-132,共5页
贮贝器是古滇人专门用于贮放贝币的铜铸容器。云南出土的贮贝器盖上人物、动物图像众多。古滇人就是这样用滇铜,生动形象地把当时的一切"事",记录在了贮贝器上,使贮贝器成了一部世界上独有的,不使用文字记录的"像"... 贮贝器是古滇人专门用于贮放贝币的铜铸容器。云南出土的贮贝器盖上人物、动物图像众多。古滇人就是这样用滇铜,生动形象地把当时的一切"事",记录在了贮贝器上,使贮贝器成了一部世界上独有的,不使用文字记录的"像"解"史书"。文章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贮贝器对古老民族文化的保留和传播,为民族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贝器 民族文化 传播 新视野
下载PDF
云南古代滇池地区青铜文化中的贮贝器综述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金莲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6-62,共7页
云南古代滇池地区青铜文化中的贮贝器出现于战国末期,到西汉中期达到鼎盛,消亡于东汉初期。贮贝器是古代滇池地区社会历史画卷的缩影,其制作工艺集青铜文化之大成,显示了极高的水平。贮贝器与铜鼓一样,同为“国之重器”,是财富、权力与... 云南古代滇池地区青铜文化中的贮贝器出现于战国末期,到西汉中期达到鼎盛,消亡于东汉初期。贮贝器是古代滇池地区社会历史画卷的缩影,其制作工艺集青铜文化之大成,显示了极高的水平。贮贝器与铜鼓一样,同为“国之重器”,是财富、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只能为滇王及贵族所拥有。由于贮贝器并不具有全民性、普遍性和商品性,自然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最终在中原文化的冲击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随着滇国的灭亡而衰落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古代 滇池地区 青铜文化 贮贝器
下载PDF
试论滇文化青铜贮贝器的“纪念碑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恩瑞 邹颖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4-70,共7页
中国的青铜时代又可称为"礼制艺术时代"。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是用青铜材料铸造各种"礼器",这些礼器具有逐渐丰富的以政治和宗教为核心的"纪念碑性",也可视之为另一种意义上的"纪念碑"。青铜贮... 中国的青铜时代又可称为"礼制艺术时代"。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是用青铜材料铸造各种"礼器",这些礼器具有逐渐丰富的以政治和宗教为核心的"纪念碑性",也可视之为另一种意义上的"纪念碑"。青铜贮贝器是滇文化时期的重器,其纪念碑性来源于铜鼓、铜桶等礼器,最初体现了滇人对权力与财富的占有。在此基础上表达了滇人在军事、宗教与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观念。从贮贝器纪念碑性产生、发展到衰落的历程可看出,滇文化时期的滇池区域也具有中国青铜时代的一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贮贝器 纪念碑性 青铜时代
下载PDF
云南青铜贮贝器装饰艺术的文化读解 被引量:1
4
作者 管丽华 《民族艺术研究》 2003年第6期48-52,共5页
云南青铜器是一个凝固了大量云南民族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珍贵载体 ,也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宝库。以往的研究与挖掘多见于考古学、民族学、文化学、人类学、冶金史学、古代艺术史学等 ,本文的独特视角在于从装饰艺术的角度对云南... 云南青铜器是一个凝固了大量云南民族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珍贵载体 ,也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宝库。以往的研究与挖掘多见于考古学、民族学、文化学、人类学、冶金史学、古代艺术史学等 ,本文的独特视角在于从装饰艺术的角度对云南青铜贮贝器进行文化读解 ,力图从中挖掘出更多以往为我们所忽视的文化内涵 ,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云南民族历史与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文化 云南青铜贮贝器 装饰艺术 文化读解
下载PDF
滇青铜器与中原青铜器的审美差异浅议——以鼎和贮贝器为例
5
作者 刘利 刘虹 《艺苑》 2010年第6期44-47,共4页
历史上的先秦时期是中原青铜文化的鼎盛期,而西汉时期则是滇青铜文化的鼎盛期。虽然两地区青铜文化盛行的年代不同,但它们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装饰造型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选取两个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重器——鼎和贮... 历史上的先秦时期是中原青铜文化的鼎盛期,而西汉时期则是滇青铜文化的鼎盛期。虽然两地区青铜文化盛行的年代不同,但它们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装饰造型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选取两个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重器——鼎和贮贝器进行审美比较,从表现形式、地域文化、装饰造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两地区青铜器的审美差异作初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贝器 审美差异
下载PDF
石寨山12号墓祭祀贮贝器主祭人性别刍议
6
作者 刘利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23-27,共5页
石寨山M12号墓出土的祭祀贮贝器(石M12:26)主祭人性别在学术界有三种不同考释:一为男性,一为女性,还有性别不详,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从易学钟先生对祭祀贮贝器(石M12:26)中人物的详细考证和与同时期的其他贮贝器的比对来看,石寨山M12... 石寨山M12号墓出土的祭祀贮贝器(石M12:26)主祭人性别在学术界有三种不同考释:一为男性,一为女性,还有性别不详,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从易学钟先生对祭祀贮贝器(石M12:26)中人物的详细考证和与同时期的其他贮贝器的比对来看,石寨山M12号墓祭祀贮贝器中的主祭人性别应为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贮贝器(石M12) 主祭人 性别
下载PDF
石寨山12号墓祭祀贮贝器主祭人性别刍议
7
作者 刘利 《丝绸之路》 2015年第6期22-23,共2页
关于石寨山M12号墓出土的祭祀贮贝器(石M12:26)主祭人性别问题,学术界有三种考释:一为男性,二为女性,三为性别不详,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下文针对祭祀贮贝器主祭人的性别问题,应用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与同时期的其他贮贝器进行比对,... 关于石寨山M12号墓出土的祭祀贮贝器(石M12:26)主祭人性别问题,学术界有三种考释:一为男性,二为女性,三为性别不详,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下文针对祭祀贮贝器主祭人的性别问题,应用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与同时期的其他贮贝器进行比对,得出祭祀贮贝器主祭人为女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寨山12号墓 祭祀贮贝器 主祭人 性别问题
下载PDF
铜鼓·贮贝器·滇国 被引量:6
8
作者 蒋志龙 《中华文化论坛》 2002年第4期97-102,共6页
关键词 滇国 铜鼓 贮贝器
下载PDF
从贮贝器的乐舞装饰看古代滇人的音乐生活
9
作者 钟雄威 孔义龙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107-114,共8页
贮贝器是古滇国特有的青铜器物,作为"国之重器",它与铜鼓一起铸就了西汉时期古滇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是经济、政治、文化独特的反映。贮贝器的装饰艺术是古滇国青铜文化中的奇异景观,在贮贝器的装饰内容中,农业、手工业中的劳... 贮贝器是古滇国特有的青铜器物,作为"国之重器",它与铜鼓一起铸就了西汉时期古滇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是经济、政治、文化独特的反映。贮贝器的装饰艺术是古滇国青铜文化中的奇异景观,在贮贝器的装饰内容中,农业、手工业中的劳动场景、形象生动的杀人祭祀场景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生活场景都尽在其中。贮贝器上以纷繁复杂的平面雕刻纹饰以及立体浇铸的场面描写来装饰,不仅反映了当时装饰技艺的最高境界,而且在文字欠缺的古滇国时代,其上面所雕刻或者浇铸的乐舞装饰具有纪念或者记录某重大事件的性质,这些内容丰富的装饰内容在体现西汉时期青铜器铸造手法高超的同时,恰恰是古滇国的音乐文化生活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贝器 乐舞装饰 滇人 音乐生活
下载PDF
铜鼓向叠鼓形贮贝器的演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江林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16期49-51,共3页
铜鼓、鼓形贮贝器、叠鼓形贮贝器是滇文化中的典型器物。铜鼓是古滇国王权的象征,也是滇文化的核心。鼓形贮贝器打破了古滇国的神圣王权象征,向财富象征过渡,叠鼓形贮贝器代表了古滇国末期的财富观念。铜鼓向叠鼓形贮贝器的演变标志着... 铜鼓、鼓形贮贝器、叠鼓形贮贝器是滇文化中的典型器物。铜鼓是古滇国王权的象征,也是滇文化的核心。鼓形贮贝器打破了古滇国的神圣王权象征,向财富象征过渡,叠鼓形贮贝器代表了古滇国末期的财富观念。铜鼓向叠鼓形贮贝器的演变标志着滇文化的衰落和古滇国的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 叠鼓形贮贝器 权力 财富
下载PDF
古滇铜鼓贮贝器纹饰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11
作者 贾春柳 冯赛 +1 位作者 李现国 周剑 《美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11期85-85,共1页
现代平面设计与青铜造型艺术虽非同一类别,但有着相同或相近的构成要素、理论基础和创作原则。笔者从造型样式、形式美法则及表现手法两个方面对滇铜鼓贮贝器艺术给予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作一探讨。
关键词 滇铜鼓贮贝器 纹饰 现代平面设计启示
下载PDF
古滇国青铜贮贝器造型艺术探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利 《创意设计源》 2017年第6期16-23,共8页
以类型学的方法将云南古滇国的青铜贮贝器分为提桶形贮贝器、束腰筒状贮贝器、铜鼓(形)贮贝器三大类,并依据现有出土文物做造型艺术上的分析,试图总结不同时期贮贝器的特点,以期为读者提供较好的辨识方法。
关键词 古滇国 贮贝器 造型艺术
下载PDF
古滇国祭祀场面贮贝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永胜 《今日民族》 2006年第3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古滇国 祭祀场面 滇文化 云南昆明 主体民族 社会实践 民族特色 外来文化 贮贝器
下载PDF
古滇国青铜贮贝器造型艺术数字化研究
14
作者 吴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5年第25期93-93,共1页
自20世纪50年代晋宁石寨山首次考古发掘以来,出土的古滇国文物上万件,其中大量形制不同的青铜器震惊世人,自此,一个被湮没于地下两千多年的古滇国被唤醒,古滇文化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纽带和桥梁作用,而古滇国青铜器... 自20世纪50年代晋宁石寨山首次考古发掘以来,出土的古滇国文物上万件,其中大量形制不同的青铜器震惊世人,自此,一个被湮没于地下两千多年的古滇国被唤醒,古滇文化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纽带和桥梁作用,而古滇国青铜器是我们对古滇国文化进行了解和传承的重要器物,作为丰富多彩的云南民族文化的发源,作为中国青铜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对古滇国青铜贮贝器造型艺术的数字化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将其保护、传承、发展是当前进行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艺术、原生态艺术研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贮贝器 数字化 传承与保护
下载PDF
古滇国贮贝器纹饰蠡测
15
作者 梁英旭 李达仁 +1 位作者 付昊 董晓京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第13期23-25,共3页
贮贝器是用来贮藏海贝的容器,是滇文化的独特产物,也是滇国贵族地位与身份的象征。贮贝器上刻铸的纹饰涵盖了祭祀、战争、农耕、纺织、乐舞、家畜驯养等各方面内容,是先民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为我们探索古滇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材料。
关键词 滇国 滇民 贮贝器 纹饰
下载PDF
无声的史书--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
16
作者 叶之声 《创造》 2021年第2期83-84,共2页
2019年1月6日,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云南省博物馆专场隆重发布,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作为此期《国家宝藏》首件被推荐的国宝,无论是从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极具代表性。器物的设计高低错落,构图丰满,极具美感,富有滇... 2019年1月6日,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云南省博物馆专场隆重发布,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作为此期《国家宝藏》首件被推荐的国宝,无论是从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极具代表性。器物的设计高低错落,构图丰满,极具美感,富有滇青铜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贝器 青铜文化 综艺节目 鎏金 云南省博物馆 骑士 中央电视台
下载PDF
揭开古滇王国的神秘面纱 鉴赏云南青铜艺术的精华之作——贮贝器
17
作者 郭佳 邢毅 《青年与社会(中)》 2011年第7期50-56,共7页
云南自古被称为“荒蛮之地”,然而人们未曾想到,二千多年前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文明王国的建立,它的疆域遍及大半个云南,它的都城曾经商贾云集、繁荣往来交织,它的人民能歌善舞、智慧善工。
关键词 青铜艺术 云南 王国 贮贝器 精华 鉴赏 面纱 疆域
下载PDF
滇国贮贝器 浮夸还是原生态
18
作者 郑孝荣 《大众考古》 2014年第2期62-66,共5页
公元前122年,从西域满载而归的博望侯张骞为汉武帝带来了一条重要的情报:在大汉帝国的南面,有一条不为人们熟知的古老通道,可以经过身毒(今印度)直插匈奴人的身后。这一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的信息,使得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很快做出决定,派... 公元前122年,从西域满载而归的博望侯张骞为汉武帝带来了一条重要的情报:在大汉帝国的南面,有一条不为人们熟知的古老通道,可以经过身毒(今印度)直插匈奴人的身后。这一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的信息,使得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很快做出决定,派出使者,打通西南夷的交通,实现对强大敌人匈奴的战略包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贝器 原生态 滇国 浮夸 汉武帝 匈奴人 公元前 汉帝国
下载PDF
贮贝器上的古滇文化
19
作者 庄越 《青年与社会(中)》 2017年第5期54-57,共4页
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够将青铜炼铸打磨得极其精细。甚至连祭祀品和建筑都细致刻画,在贮贝器上。我们至今仍然可以看到当时古滇人的生产、祭祀、纳贡、打猎、娱乐等场景。
关键词 贮贝器 古滇文化 人的生产 祭祀
下载PDF
晋宁石寨山M14:1铜鼓贮贝器图像考
20
作者 吴洁 《河北画报》 2023年第14期70-72,共3页
青铜贮贝器作为古滇国文化的象征,其形制主要有两种,一为桶形,一为鼓形或鼓形改造后的叠鼓形。晋宁石寨山M14∶1铜鼓出土时内藏大量海贝,为未经过改造直接用铜鼓代替的贮贝器。关于古滇国文字记述较少,而晋宁石寨山M14∶1铜鼓贮贝器上... 青铜贮贝器作为古滇国文化的象征,其形制主要有两种,一为桶形,一为鼓形或鼓形改造后的叠鼓形。晋宁石寨山M14∶1铜鼓出土时内藏大量海贝,为未经过改造直接用铜鼓代替的贮贝器。关于古滇国文字记述较少,而晋宁石寨山M14∶1铜鼓贮贝器上雕刻以写实性人事活动图像与几何形纹饰,对于其图像的考究有利于我们对古滇国人民的生活图景的描绘以及对其精神信仰的探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贮贝器 古滇国 晋宁石寨山 M14∶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