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西欧隐修运动盛期修道院的贸易特权
1
作者 雍正江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7年第6期41-44,98,共5页
西欧隐修运动盛期,修道院享有广泛的贸易特权。贸易特权主要由创建市场、减免世俗市场税、垄断大宗商品的销售市场和豁免通行税等构成。贸易特权是修道院经济繁荣的外在动力,并促进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制造了新的不公平,最终成为自由... 西欧隐修运动盛期,修道院享有广泛的贸易特权。贸易特权主要由创建市场、减免世俗市场税、垄断大宗商品的销售市场和豁免通行税等构成。贸易特权是修道院经济繁荣的外在动力,并促进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制造了新的不公平,最终成为自由商业活动的绊脚石而被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特权 修道院经济 西欧商品经济
原文传递
俄罗斯东正教会与对外贸易(11~14世纪)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翠红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0-82,共3页
俄罗斯东正教会除从事神职活动外 ,还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1~ 14世纪期间 ,东正教会在对外贸易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改变了罗斯进出口物品的种类 ;教会特权在对外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俄罗斯 东正教会 对外贸易 贸易特权 进出口物品
下载PDF
16—19世纪西伯利亚布哈拉人:移民进程与地位变迁
3
作者 康丽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3,共13页
在16—18世纪,俄国吞并西伯利亚汗国以后采取鼓励和吸引外来移民政策,加之贸易需求的驱动促使布哈拉人成为移民西伯利亚的主体,同时后者凭借商业优势和宗教文化不断谋求经济社会地位的提升。跨入19世纪,随着中亚地缘政治环境及其与俄国... 在16—18世纪,俄国吞并西伯利亚汗国以后采取鼓励和吸引外来移民政策,加之贸易需求的驱动促使布哈拉人成为移民西伯利亚的主体,同时后者凭借商业优势和宗教文化不断谋求经济社会地位的提升。跨入19世纪,随着中亚地缘政治环境及其与俄国关系发生“剧烈震荡”,布哈拉人向西伯利亚的移民进程呈现出抛物线式的下滑轨迹,西伯利亚布哈拉人的经济地位也随之下降,而相较之下其社会地位相对稳定。这一变迁过程一则反映出布哈拉人为推动西伯利亚社会进步所做的努力,二则勾勒出俄国与中亚交往互动的质变轨迹,三则映射出近代欧亚区域贸易格局的演进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西伯利亚 布哈拉人 贸易特权 中亚移民
下载PDF
浅析英国散商对东印度公司垄断贸易的冲击
4
作者 芦卡卡 《魅力中国》 2010年第21期7-8,共2页
英国散商作为一批新兴的资产者,在鸦片战争前在中英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产生之初受制于东印度公司,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增长,东印度公司贸易垄断特权对它的阻碍越来越严重。他们通过自己的途径对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特权进行了... 英国散商作为一批新兴的资产者,在鸦片战争前在中英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产生之初受制于东印度公司,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增长,东印度公司贸易垄断特权对它的阻碍越来越严重。他们通过自己的途径对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特权进行了猛烈的冲击,在实践中逐渐取得了反贸易垄断权斗争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散商 东印度公司 贸易垄断特权
下载PDF
《乾隆皇帝致英王乔治三世敕书》的另类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丽 李坤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2019年第4期5-27,共23页
乾隆致英王敕书中的两段话曾被学者广为引用,并用来定性传统中国的外交政策。一种流行观点认为,乾隆致英王敕书表现了乾隆的傲慢无知和对欧洲先进产品和技术的漠视,其对马戛尔尼使团贸易诉求的拒绝不仅造成了清王朝的封闭落后,中国对现... 乾隆致英王敕书中的两段话曾被学者广为引用,并用来定性传统中国的外交政策。一种流行观点认为,乾隆致英王敕书表现了乾隆的傲慢无知和对欧洲先进产品和技术的漠视,其对马戛尔尼使团贸易诉求的拒绝不仅造成了清王朝的封闭落后,中国对现代化反应的失败,也为后来的鸦片战争埋下了祸根。尽管以前也有研究对上述观点予以质疑和批评,但鲜有研究从敕书本身入手,把撰写敕书的历史背景、语境和敕书的具体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并试图站在乾隆作为一个帝王和政治家的立场,从外交技巧和外交语言的角度审视敕书的内容及其文字表面背后的用心和用意。本文认为解读乾隆致英王敕书不能仅基于文字表面,更不能断章取义,只用其中的一段话进行评判。作为一个成功统治了中国58年的帝王,乾隆最关心的是他个人的权威尊严和其帝国的安全。把乾隆致英王敕书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并把那两段广为引用的文字放到整个敕书中与上下文联系起来审视,那么那些被广泛引用,用以说明乾隆盲目自大,故步自封的言论便更像是外交语言,而不是实话实说。用词后面别有用心,一是为了回应使团对其礼物的炫夸,而更主要的是作为拒绝使团种种要求的外交托辞。事实上,对欧洲产品,特别是先进的机械制造品,乾隆一向很感兴趣,但他认为英使团提出的"设立使馆、减免关税、划地建站、割岛设港"等要求已完全超出了清朝的体制定例和疆域主权。另外,乾隆对当时英国强大的海上攻击力量及攻击行为,以及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所作所为已有所了解,这使他对使团的居心,以及如果满足使团要求将可能产生的后果,保持着高度的戒备和警惕,也是导致他回绝使团所有要求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戛尔尼使团 乾隆敕书 贸易特权 军事威胁 外交托辞
下载PDF
12—13世纪西多会经济成功原因初探
6
作者 雍正江 陈晓律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61,共8页
12—13世纪,西多会将西欧隐修运动推向巅峰。隐修运动鼎盛对民众所产生的最大吸引力、西多会内部生产的优势、西多会经济的商业化倾向等内部因素与俗界捐赠的最大化、外部世界的推力、西欧封建经济繁荣所提供的机遇等外部因素相结合,将... 12—13世纪,西多会将西欧隐修运动推向巅峰。隐修运动鼎盛对民众所产生的最大吸引力、西多会内部生产的优势、西多会经济的商业化倾向等内部因素与俗界捐赠的最大化、外部世界的推力、西欧封建经济繁荣所提供的机遇等外部因素相结合,将西多会经济推向繁荣。西多会也是10—13世纪西欧修道院经济繁荣的主要推手。西多会经济在西欧由中世纪经济向现代经济过渡过程中发挥了助推作用。当现代经济形成以后,作为一种特殊经济形式的西多会经济便完成了其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多会经济 世俗兄弟 隐修运动 贸易特权
下载PDF
郑芝龙与隆武朝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友庭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37-43,共7页
郑芝龙本是明末闽粤沿海海商海盗集团的首领 ,受抚后 ,担任福建总兵之职。他借助明廷的名号和力量 ,垄断了东南沿海的贸易。明亡后 ,明的残余势力先后在南京和福州建立福王、唐王政权。郑芝龙遂翊赞唐王 (隆武帝 ) ,统管当时全闽兵马 ,... 郑芝龙本是明末闽粤沿海海商海盗集团的首领 ,受抚后 ,担任福建总兵之职。他借助明廷的名号和力量 ,垄断了东南沿海的贸易。明亡后 ,明的残余势力先后在南京和福州建立福王、唐王政权。郑芝龙遂翊赞唐王 (隆武帝 ) ,统管当时全闽兵马 ,以至权倾朝野。但他拥立唐王的目的并非为了抗清复明 ,而是为了保住自己海上贸易的特权 ,故当清军大兵压境时 ,他不作任何抵抗就投降清廷。历来史家都把唐王政权的灭亡归咎于郑芝龙 ,其实是不够客观的。本文分析了唐王政权灭亡的原因 ,论述了郑芝龙辅助隆武帝抗清所起的积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芝龙 隆武朝 降清 评价 唐王政权 积极作用 海上贸易特权
下载PDF
英国都铎时期经济上的王室特许权
8
作者 刘雪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79-82,共4页
都铎时期是英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分水岭。这一时期民族国家形成,国民经济产生,国王成为全英格兰民族的领导者。国王利用手中的特权发展经济,专利、贸易特权等王室所颁赐的专属特权成为他们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都铎国王利用... 都铎时期是英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分水岭。这一时期民族国家形成,国民经济产生,国王成为全英格兰民族的领导者。国王利用手中的特权发展经济,专利、贸易特权等王室所颁赐的专属特权成为他们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都铎国王利用特许权增加了王室收入;促进了英国制造业的发展;赶走了外国商人,扶植了本国商人;推动英国的海外贸易达到了工业革命前的第一次高峰。为英国以后在海上取得商业霸权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铎 特许权 专利 贸易特权
下载PDF
欧盟计划取消亚洲国家的普遍优惠关税制
9
《经济研究参考》 1997年第68期40-40,共1页
由于欧盟1997年开始讨论要如何来修改对亚洲国家所实施的普遍性优惠关税制度(GSP),亚洲的几个主要贸易国家已联合起来展开外交攻势,延缓欧盟的决定,以确保此一贸易特权。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中国、印度及巴基斯坦等国,今年1月在纺织... 由于欧盟1997年开始讨论要如何来修改对亚洲国家所实施的普遍性优惠关税制度(GSP),亚洲的几个主要贸易国家已联合起来展开外交攻势,延缓欧盟的决定,以确保此一贸易特权。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中国、印度及巴基斯坦等国,今年1月在纺织品、衣类、皮革类及渔业产品的关税优惠被减少50%,使得利润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优惠关税 亚洲国家 欧盟 关税优惠 贸易特权 贸易国家 开始讨论 欧洲市场 渔业 印尼
下载PDF
《每季评论》与英国对华舆论
10
作者 张顺洪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3-76,共14页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英国对中国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与认识。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后,英国社会掀起了一股从文化上探讨中国的热潮,许多杂志对有关中国的著作进行了广泛的介绍,并对中国各方面情况阐述了各自观点,其中《每季评论》(Quarterly...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英国对中国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与认识。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后,英国社会掀起了一股从文化上探讨中国的热潮,许多杂志对有关中国的著作进行了广泛的介绍,并对中国各方面情况阐述了各自观点,其中《每季评论》(Quarterly Review)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华舆论 马戛尔尼使团 评论 鸦片战争前 英国社会 文化 东印度公司 自由贸易 中国政府 贸易特权
原文传递
应正确认识早期买办商人的历史作用
11
作者 孙垂龙 苏炳昌 《历史学习》 2002年第6期17-17,共1页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第17页中出现了“买办”一词,并作小注曰“外商在旧中国设立商行、公司、银行等机构中雇用的中国代理人。”买办,来源于葡萄牙语“comprador”。鸦片战争前,在广州就有官府特许经营对外...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第17页中出现了“买办”一词,并作小注曰“外商在旧中国设立商行、公司、银行等机构中雇用的中国代理人。”买办,来源于葡萄牙语“comprador”。鸦片战争前,在广州就有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称为“十三行”亦称“洋货行”。它享有对外贸易特权。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作用 买办 商人语言 特许经营 中国近代企业 对外贸易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前 贸易特权 正确认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