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外贸易碳排放竞争力指数构建与应用——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剑波 郭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128,共8页
中国对外贸易碳排放问题已经被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进行了研究,但还尚未涉及到从总体、产品部门以及三次产业视角研究我国对外贸易碳排放竞争力水平问题。笔者借鉴贸易竞争力(TC)指数分析法,构建起对外贸易碳排放竞争力指数,并运用2002年... 中国对外贸易碳排放问题已经被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进行了研究,但还尚未涉及到从总体、产品部门以及三次产业视角研究我国对外贸易碳排放竞争力水平问题。笔者借鉴贸易竞争力(TC)指数分析法,构建起对外贸易碳排放竞争力指数,并运用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和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分别从总体、产品部门以及三次产业视角测度和剖析中国对外贸易碳排放的竞争力水平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总体对外贸易碳排放竞争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不同产品部门的贸易碳排放竞争力指数不同,这意味着有的产品部门贸易碳排放竞争力有优势,有的则处于竞争劣势;三次产业的对外贸易碳排放竞争力水平有高有低,彼此间差距明显。笔者认为,应当从优化贸易产品结构、推行能源行业产品进口替代、加强技术创新和升级以及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着手,有效降低出口贸易产品部门的碳排放,进而不断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碳排放的竞争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碳排放竞争力指数 比较优势 投入产出模型
下载PDF
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评价研究
2
作者 郑傲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4年第2期176-180,207,共6页
选择福建省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2-2021年的相关数据,阐述福建省低碳贸易现状、计算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通过逐步回归选取变量,构建福建省出口贸易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计量评价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选择福建省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2-2021年的相关数据,阐述福建省低碳贸易现状、计算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通过逐步回归选取变量,构建福建省出口贸易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计量评价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福建省人力资本及企业信息化水平与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呈现负相关;科学技术创新、经济开放对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则呈现正相关;因此,应加大支持科学技术创新,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并推动企业节能减排与信息化、数字化的生产经营更好地结合,不断提升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 竞争力指数 逐步回归
下载PDF
国际贸易碳排放指数分解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6
3
作者 胡剑波 任亚运 郭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9-72,共4页
近年来,国际贸易领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计量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结构分析法以及指数分解法(IDA)等几大类,而指数分解法凭借其自身优点成为当前学者研究的主流方法。文章从指数分解方法基本模型入手,在深入剖... 近年来,国际贸易领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计量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结构分析法以及指数分解法(IDA)等几大类,而指数分解法凭借其自身优点成为当前学者研究的主流方法。文章从指数分解方法基本模型入手,在深入剖析Laspeyres指数分解法和Divisia指数分解法基础上,梳理了该方法在国际贸易碳排放中的实际应用,并对此法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排放 Laspeyres指数分解法 Divisia指数分解法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低碳贸易竞争力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邓光耀 陈刚刚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通过构建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测度了2010—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低碳贸易竞争力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新加坡的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最高,白俄罗斯最低;中国的低碳贸易竞争力具有低比较劣势。大多数国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低碳贸... 通过构建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测度了2010—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低碳贸易竞争力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新加坡的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最高,白俄罗斯最低;中国的低碳贸易竞争力具有低比较劣势。大多数国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低于第一产业的指数。中国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与供应业的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最低,纺织和服装业的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最高,具有较高比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 贸易竞争力指数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一带一路”
下载PDF
出口贸易碳排放效率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以中国沿海省份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关伟 王舒 许淑婷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6,共7页
文章在运用SBM模型测度2006—2015年沿海11个省份出口贸易碳排放效率的基础上,构建地区出口碳排放效率指数,研究出口贸易碳排放效率的空间特征,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沿海11个省份整体出口贸易碳排放Malmquist指数变化轨迹各异... 文章在运用SBM模型测度2006—2015年沿海11个省份出口贸易碳排放效率的基础上,构建地区出口碳排放效率指数,研究出口贸易碳排放效率的空间特征,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沿海11个省份整体出口贸易碳排放Malmquist指数变化轨迹各异,上海市和海南省突变现象显著;各省市地区出口碳排放效率指数均值存在较大差异,形成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技术创新与进步、外资企业"环境成本转移"效应、出口产品能耗对出口贸易碳排放效率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贸易 SBM模型 排放效率 地区出口排放效率指数
下载PDF
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开放与碳排放效率--来自贸易部门的面板数据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钱志权 杨来科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4-149,共16页
经济增长、贸易开放使东亚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世界重要制造业基地和主要生产网络,这对东亚各经济体的碳排放效率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和东盟1995至2012年间的碳排放效... 经济增长、贸易开放使东亚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世界重要制造业基地和主要生产网络,这对东亚各经济体的碳排放效率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和东盟1995至2012年间的碳排放效率,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东亚地区碳排放效率有整体下降趋势,各经济体之间碳排放效率差异比较大,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垂直分工、零部件贸易、高排放产业是东亚生产网络的主要特点,贸易开放和投资自由化使这一地区碳排放效率进一步恶化,而产业内贸易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则有助于改善碳排放效率。中国政府必须采取相关政策措施防止碳排放效率恶化,促进低碳贸易模式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开放 排放效率 环境库兹涅茨效应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下载PDF
技术进步能否降低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基于27个制造业行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峰 贺兰姿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4年第12期50-56,共7页
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了中国27个制造业行业在1995-2012年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将技术进步分解为科技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组成部分,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技术进步总体及各组成部分对中国出... 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了中国27个制造业行业在1995-2012年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将技术进步分解为科技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组成部分,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技术进步总体及各组成部分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总体上提高了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短期内影响效果不显著;对于技术进步的各组成部分,短期来看,科技进步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作用并不显著,纯技术效率显著提高了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规模效率显著降低了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出口贸易隐含排放 DEA-M almquist生产率指数
下载PDF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宋莹莹 《改革与开放》 2012年第03X期76-77,共2页
本文在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对2006-2009年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结构分解分析,将其分为强度效应、结构效应、规模效应。结果表明:强度效应贡献率为112.33%,结构效应贡献率为4.14%,规模效应贡献... 本文在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对2006-2009年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结构分解分析,将其分为强度效应、结构效应、规模效应。结果表明:强度效应贡献率为112.33%,结构效应贡献率为4.14%,规模效应贡献率为-16.47%。中国各行业碳排放强度的下降是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原因,高碳行业的出口比重下降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中国应降低行业碳排放强度,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物出口贸易 隐含排放 投入产出模型 结构分解分析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
下载PDF
海南省进出口贸易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及其原因分解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翚 郑美玲 《中国商论》 2017年第26期70-74,共5页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海南省"十二五"期间的进出口隐含碳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运用Divisia指数分解法将进出口隐含碳平衡变化的原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十二五"期间海南省进出口...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海南省"十二五"期间的进出口隐含碳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运用Divisia指数分解法将进出口隐含碳平衡变化的原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十二五"期间海南省进出口隐含碳呈逆差,且逆差有增加的趋势,说明海南省进出口贸易有利于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其中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引致进出口隐含碳逆差增加,而规模效应引致进出口隐含碳逆差减少。若区分不同的部门,发现不同的部门进出口对碳排放的影响表现不同,原因也有差别。因此,若想进一步减少海南省对外贸易的碳排放,必须在不断增加贸易顺差、减少贸易逆差的基础上,依据不同部门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有针对性地调整贸易结构、提升部门的碳减排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排放 投入产出模型 Divisia指数模型
下载PDF
中国林产品生产侧碳排放量的测度与效应分解--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与结构分解分析模型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玲 宁才晟 王文烂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40,共18页
中国已成为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承接全球价值链加工转移环节,在木材资源大量消耗和低效利用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故有必要针对林产品生产侧碳排放进行测算与影响因素研究。文章选取中国1995-2018年“木材、木材家具制品和软木”和“纸... 中国已成为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承接全球价值链加工转移环节,在木材资源大量消耗和低效利用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故有必要针对林产品生产侧碳排放进行测算与影响因素研究。文章选取中国1995-2018年“木材、木材家具制品和软木”和“纸浆、纸张和印刷品”两类木质林产品,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测算生产侧碳排放量,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法考察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995-2010年两类林产品生产侧总碳排放量不断增长,加入世贸组织后外需排放占比却在下降,说明国民收入提升带来林产品内需排放的提高;而2011-2018年总排放量逐渐降低,外需排放占比却在上升,关键在于2011年碳交易点的设立间接推动林产品内需排放的下降;1995-2018年纸浆等的碳排放量远高于木材等的碳排放量。进一步发现比较碳指数大于1,中国林产品出口碳强度一直高于进口碳强度,说明其生产侧承担了较高碳排放量。结构分解的结果表明,总体上技术效应起主导的抑制作用,规模效应起主导的正向作用,并且贡献率大小接近,很大程度上实现相互抵消;结构效应贡献率最低,但对于总体上占比下降的纸浆、纸张和印刷品来说也发挥了一定程度的负效应。政策启示:在保证中国林产品贸易经济效益的同时,适当调整林产品出口规模,更需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推进林产品产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产品贸易 生产侧排放 结构分解分析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比较指数
下载PDF
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的构建及中国实证 被引量:22
11
作者 郑义 戴永务 刘燕娜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为了应对低碳经济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冲击,亟需构建一个能够预测各国在即将到来的低碳时代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指数。本文结合碳生产率和传统贸易竞争力指数,构建了一个既能反映行业减排成效又能反映行业贸易竞争能力的低碳贸易竞... 为了应对低碳经济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冲击,亟需构建一个能够预测各国在即将到来的低碳时代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指数。本文结合碳生产率和传统贸易竞争力指数,构建了一个既能反映行业减排成效又能反映行业贸易竞争能力的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并计算和比较了1995年至2009年间中国各行业的低碳贸易竞争力和传统贸易竞争力,实证结果表明:与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相比,传统贸易竞争力指数高估了中国大多数行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低估了中国部分行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前景。最后,结合碳生产率、传统贸易竞争力指数和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的计算结果,将中国的32个行业划分为6类,为低碳时代制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策略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率 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
原文传递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广东省工业品出口隐含碳排放研究
12
作者 杜宇霞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2年第12期66-70,共5页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2007—2016年广东省出口贸易中工业品隐含的碳排放情况,并利用LMDI指数对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利用LMDI指数从结构效应、规模效应...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2007—2016年广东省出口贸易中工业品隐含的碳排放情况,并利用LMDI指数对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利用LMDI指数从结构效应、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分析隐含污染的影响因素,发现技术效应的碳减排作用非常明显,但在一些行业技术效应难以抵消规模效应带来的碳排放增加。因此,相关部门在开展环境污染治理时应考虑对外贸易产品带来的隐含污染,对不同行业的污染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品 出口贸易 隐含排放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
下载PDF
中国省际贸易、国际贸易与低碳贸易竞争力的测度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胡剑波 任香 高鹏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2-60,共19页
测度国际贸易与省际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竞争力,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方法:构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和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从总体、三次产业和产品部门视角研究中国31个省份国际贸易、省际贸易的隐含碳排放竞争力水平。研究发现:上海总的... 测度国际贸易与省际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竞争力,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方法:构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和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从总体、三次产业和产品部门视角研究中国31个省份国际贸易、省际贸易的隐含碳排放竞争力水平。研究发现:上海总的隐含碳排放竞争力最强,青海最弱;国际贸易碳泄漏较为严重;不同产品部门的国际贸易和省际贸易隐含碳排放竞争力差异化较大;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省际贸易隐含碳排放竞争力较强,第三产业的国际贸易隐含碳排放竞争力较强。研究创新:方法上创新低碳贸易竞争力评价指标,视角上立足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内容上融合国际贸易与省际贸易因素。研究价值:促进低碳贸易发展,为新一轮的贸易竞争提供政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省际贸易 贸易竞争力指数 隐含 投入产出模型
原文传递
我国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5
14
作者 龚叶萌 陈泽勇 《认证技术》 2013年第7期29-30,共2页
我国建立低碳产品认证制度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为了规范和管理我国低碳产品认证活动。有利于帮助企业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提高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全球约有56%的大公司表示:“未来不与无法控制自身碳排放的供应... 我国建立低碳产品认证制度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为了规范和管理我国低碳产品认证活动。有利于帮助企业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提高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全球约有56%的大公司表示:“未来不与无法控制自身碳排放的供应商合作”。由此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认证制度 技术性贸易措施 国际竞争力 气候变化 中国制造 供应商 排放
下载PDF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核算及责任分配 被引量:55
15
作者 王文举 向其凤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6-64,共9页
本文根据投入产出原理并结合国际双边贸易数据,对世界主要碳排放大国2005年进出口产品中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核算,给出了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的国内需求碳排放以及贸易内涵排放。结果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排放... 本文根据投入产出原理并结合国际双边贸易数据,对世界主要碳排放大国2005年进出口产品中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核算,给出了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的国内需求碳排放以及贸易内涵排放。结果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排放了数量巨大的CO2,中国不是其碳排放的唯一责任方。文章同时对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进出口差额进行了分解,并计算了各国贸易中CO2净转移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纯技术效应和汇率效应,给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应承担的责任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排放 国际贸易 净转移 对数平均D氏指数
原文传递
中经报智库《2021年企业“双碳”竞争力指数白皮书》首度重磅发布 发现企业“双碳”竞争力:科技互联网企业排名居前
16
作者 《商学院》 2021年第12期89-92,共4页
从看不见的二氧化碳到看得见的碳排放竞争力,企业转型已是势在必行。2020年,中国向世界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悄然展开,这场变局或将改变未来世界能源的格局。2021年,“双碳”... 从看不见的二氧化碳到看得见的碳排放竞争力,企业转型已是势在必行。2020年,中国向世界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悄然展开,这场变局或将改变未来世界能源的格局。2021年,“双碳”成为年度热词,为此,中国经营报社中经报智库联合智慧支持方贝恩公司、《商学院》杂志,首度独家推出“企业‘双碳’竞争力指数”研究方法,并最终形成《2021年企业“双碳”竞争力指数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旨在通过科学、完善、系统的评价体系,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双碳”价值。通过指数研究,发现同业企业间“双碳竞争力”的差距,为提升“双碳竞争力”找到方向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力指数 互联网企业 企业转型 中和 排放 二氧化 评价体系 智库
原文传递
中经传媒智库《2022年企业“双碳”竞争力指数白皮书》观点前瞻 稳中有进,标杆初现:行业领头企业往往先行
17
作者 《商学院》 2022年第11期106-110,共5页
2020年9月22日,中国向世界作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自此,中国进入“双碳”时代。到2022年9月,“双碳”目标提出已满两年。而这一年,我们更是处在由“双碳”目标带来的全新加速变革时... 2020年9月22日,中国向世界作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自此,中国进入“双碳”时代。到2022年9月,“双碳”目标提出已满两年。而这一年,我们更是处在由“双碳”目标带来的全新加速变革时代,它关乎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关乎人类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力指数 变革时代 二氧化排放 稳中有进 中和 经济运行 白皮书 领头企业
原文传递
环境规则、外资参与程度和贸易竞争力——来自中国工业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杰英 《世界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45,88,共6页
本文将外商直接投资因素引入Cole等(2005)的分析框架,构建模型实证分析环境规则、外资参与程度等因素对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贸易竞争力较强的行业大多属于低排放行业,中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没有成为污染产业"... 本文将外商直接投资因素引入Cole等(2005)的分析框架,构建模型实证分析环境规则、外资参与程度等因素对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贸易竞争力较强的行业大多属于低排放行业,中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没有成为污染产业"避难所";环境规则强度对贸易竞争力具有"U"型效应;外资参与程度对贸易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力资本、资本密度并不是中国工业贸易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制定合理环境规则、提升贸易竞争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环境规则 外资参与程度 贸易竞争力
原文传递
区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变化及影响效应——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23
19
作者 黄和平 易梦婷 +2 位作者 曹俊文 邹艳芬 黄先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57,共9页
厘清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对制定公平有效的碳减排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总贸易核算体系可以更加精确地测算隐含碳排放,基于此,文章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2007、2010、2012、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 厘清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对制定公平有效的碳减排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总贸易核算体系可以更加精确地测算隐含碳排放,基于此,文章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2007、2010、2012、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调出隐含碳排放,并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对其进行影响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总体调出隐含碳排放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各省市调出隐含碳排放大致呈现从西到东递增的趋势,且大部分省市的调出隐含碳排放量在2007—2012年处于上升的趋势,而在2012—2015年开始下降或是增速开始明显放缓。(2)分部门测算结果显示重制造业及能源工业部门的调出隐含碳排放的比重较大,且大部分部门的调出隐含碳排放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从2012年开始,也有不少省市部门的调出隐含碳排放量开始下降,尤其是工业各部门下降趋势明显。(3)影响长江经济带调出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中,规模效应始终是导致调出隐含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结构效应经历了由正效应向负效应再向正效应的转变,强度效应则经历了由负效应向正效应再向负效应的转变,各省市分部门的结果与总体结果大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排放 贸易核算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 长江经济带 规模效应
原文传递
我国省域低碳竞争力评价研究——基于产业终端的方法及实证分析
20
作者 徐萍 《价格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102,共3页
选择适当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方法事关绿色经济新常态和第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省域低碳竞争力的研究,提出基于终端能源消费角度的微观低碳竞争力指数,对我国其中的30个省(区、市)的低碳竞争力进行了排名和实证分析,选取经济总量... 选择适当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方法事关绿色经济新常态和第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省域低碳竞争力的研究,提出基于终端能源消费角度的微观低碳竞争力指数,对我国其中的30个省(区、市)的低碳竞争力进行了排名和实证分析,选取经济总量前五的省份及京津沪地区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力指数 终端能源消费 二氧化排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