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费氏丙酸杆菌两个亚种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1
作者 谭蓓英 陈敏 +1 位作者 程光胜 凌代文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3-65,共3页
用亨格特(Hungate)厌氧技术从不同奶制品分离出3株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编号为PTC-1,PTC-2和PTC-3。细胞呈多形态,杆状,革兰氏阳性,不形成芽孢,不运动,菌落在PYG深层洋菜中呈双凸透镜状,白至土黄色,从葡萄糖、乳糖... 用亨格特(Hungate)厌氧技术从不同奶制品分离出3株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编号为PTC-1,PTC-2和PTC-3。细胞呈多形态,杆状,革兰氏阳性,不形成芽孢,不运动,菌落在PYG深层洋菜中呈双凸透镜状,白至土黄色,从葡萄糖、乳糖等8种碳水化合物发酵产酸,葡萄糖发酵产物包括大量丙酸和乙酸,少量异丁酸,琥珀酸和CO_2。厌氧至耐氧。PTC-1的DNA的GC百分含量测定值为67.8mol%(Tm)。三株菌的特性很接近,只在硝酸盐还原和牛奶凝固特性有差别。它们分别被鉴定:PTC-1和PTC-2是同一个种,为费氏丙酸杆菌费氏亚种(Propionibacteriumfreudenreichiisubsp.freudenreichii),PTC-3是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P.freudenreichiisubsp.shermanii)。保藏号依次为AS1.2128,AS1.2129和AS1.2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丙酸杆菌 亚种 丙酸杆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费氏丙酸杆菌费氏亚种在不同基质中转化生成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丽敏 吕加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9-82,共4页
研究了在MRS、乳酸钠和脱脂乳三种培养基质下温度、时间、底物浓等因素对P.freudenreichiissp.freudenreichii生成CLA的影响,结果表明P.freudenreichiissp.freudenreichii在MRS、乳酸钠和脱脂乳中均具有生成CLA的能力,三种培养基质中一... 研究了在MRS、乳酸钠和脱脂乳三种培养基质下温度、时间、底物浓等因素对P.freudenreichiissp.freudenreichii生成CLA的影响,结果表明P.freudenreichiissp.freudenreichii在MRS、乳酸钠和脱脂乳中均具有生成CLA的能力,三种培养基质中一定浓度的葵花籽油对P.freudenreichiissp.freudenreichii的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MRS培养基中葵花籽油浓度为12mg/ml,菌液量10%(V/V),30℃培养24hCLA生成量最大为24.813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费氏丙酸杆菌费氏亚种 MRS乳酸钠培养基 脱脂乳培养基
下载PDF
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和植物乳杆菌中亚油酸异构酶的分离纯化
3
作者 王丽敏 吕加平 刘鹭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9-55,共7页
采用盐析、Sephacryl S-200HR凝胶过滤层析、DEAE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建立了来源于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P.feudenreichii ssp.shermanii)和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的亚油酸异构酶的分离提取步骤。结果表明... 采用盐析、Sephacryl S-200HR凝胶过滤层析、DEAE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建立了来源于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P.feudenreichii ssp.shermanii)和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的亚油酸异构酶的分离提取步骤。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亚油酸异构酶在纯化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洗脱特性,P.freudenreichii ssp.shermanii亚油酸异构酶的分子质量约为56kDa,L.plantarum亚油酸异构酶的分子质量为50.65kDa。不同来源亚油酸异构酶的分离纯化方法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CLA) 费氏丙酸杆菌费氏亚种(p.freudenreichii ssp.shermanii) 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 亚油酸异构酶
下载PDF
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和植物乳杆菌亚油酸异构酶结构及酶学性质
4
作者 王丽敏 吕加平 +1 位作者 段玉权 刘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333-4340,共8页
【目的】对来源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 plantarum)和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Propionibacteriu freudenreichii ssp.shermanii)亚油酸异构酶酶学特性开展研究,探讨不同来源的亚油酸异构酶酶学性质存在的差异。【方法】通过酶反应动力... 【目的】对来源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 plantarum)和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Propionibacteriu freudenreichii ssp.shermanii)亚油酸异构酶酶学特性开展研究,探讨不同来源的亚油酸异构酶酶学性质存在的差异。【方法】通过酶反应动力学方法及电泳技术测定了酶的最适反应条件、米氏常数、酶的分子量,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L.plantarum和P.freudenreichii ssp.shermanii亚油酸异构酶的氨基酸序列。【结果】P.freudenreichii ssp.shermanii亚油酸异构酶的最适pH为8.0,最适反应温度是30℃,Km=20.53μmol·L-1,Vmax=0.44μg·ml-1·min-1;L.plantarum亚油酸异构酶的最适pH为7.5,最适反应温度是为50℃,Km=17.85μmol·L-1,Vmax=0.73μg.ml-1·min-1。【结论】来源于L.plantarum和P.freudenreichii ssp.shermanii亚油酸异构酶的全氨基酸序列不同,但两者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且两者酶学特性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CLA) 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 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p.freudenreichii ssp.shermanii) 亚油酸异构酶
下载PDF
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转化芝麻油生成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中洲 曹健 +2 位作者 罗宇 吴兴泉 万谦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7,共4页
对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CGMCC1.2231菌体细胞转化芝麻油生成共轭亚油酸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诱导产酶阶段亚油酸的添加量,以及转化反应温度、缓冲体系pH值、乳化剂种类对共轭亚油酸生成量的影响,进而通过正交实验得到... 对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CGMCC1.2231菌体细胞转化芝麻油生成共轭亚油酸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诱导产酶阶段亚油酸的添加量,以及转化反应温度、缓冲体系pH值、乳化剂种类对共轭亚油酸生成量的影响,进而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转化条件。在诱导产酶培养阶段加入0.15%(v/v)的亚油酸,转化温度30℃,反应体系pH值为7.4,使用牛血清白蛋白乳化底物的条件下,共轭亚油酸的最高生成量可达45.682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 芝麻油 共轭亚油酸 亚油酸
原文传递
丙酸菌转化生成共轭亚油酸的发酵优化
6
作者 李凤娟 熊玉春 +2 位作者 曹健 尹艳丽 罗宇 《粮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13,共5页
本文对费氏丙酸杆菌费氏亚种转化亚油酸生成CLA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2.11%,尿素浓度0.95%,初始pH值6.52。在此条件下,CLA的产量为3.18μg/mL,是优化... 本文对费氏丙酸杆菌费氏亚种转化亚油酸生成CLA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2.11%,尿素浓度0.95%,初始pH值6.52。在此条件下,CLA的产量为3.18μg/mL,是优化前的8.4倍,CLA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丙酸杆菌费氏亚种 共轭亚油酸 发酵优化
下载PDF
丙酸菌细胞干粉有机相合成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7
作者 李凤娟 熊玉春 +2 位作者 曹健 李林波 罗宇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13,共6页
对有机相中费氏丙酸杆菌费氏亚种细胞干粉转化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的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50 mL具塞三角瓶中分别加入10 mL正庚烷、0.05 g细胞干粉、100μL亚油酸、70μL水,微氧环境下,35℃水浴摇床上,250 ... 对有机相中费氏丙酸杆菌费氏亚种细胞干粉转化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的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50 mL具塞三角瓶中分别加入10 mL正庚烷、0.05 g细胞干粉、100μL亚油酸、70μL水,微氧环境下,35℃水浴摇床上,250 r/min振摇反应24h,CLA产量为31.17μg/mL。经过5次循环反应后,细胞干粉保持着初始活力的52%;其中前两次使用活力基本相同,有利于催化剂的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丙酸杆菌费氏亚种 共轭亚油酸 有机相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