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诗经》贺婚成俗的文化观照
- 1
-
-
作者
山乡
-
机构
集宁师专
-
出处
《集宁师专学报》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
文摘
贺婚习俗始于何时,时人尚有争议,但晚自《诗经》时代就有了贺婚,这是不争的事实。其时,贺婚风气已盛,《诗经》作品中多有所见。然其成俗之因,后人虽有言及,则多为片言只语,本文拟从“夭桃禾农李”的审美共识、“宜其室家”的家国同构和“宜尔子孙”的农业文化意识等方面作一探究,以期破译贺婚成为习俗的原因。
-
关键词
诗经
贺婚
夭桃秾李
宜其室家
宜尔子孙
文化观照
-
分类号
I25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诗经》贺婚诗中体现的婚姻观念
- 2
-
-
作者
解文君
-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5期236-236,共1页
-
文摘
《诗经》保留了不少有关家、国、天下的仪式性诗歌,其中具有贺婚功能的诗歌主要保存在"国风"部分。贺婚诗是周代婚仪文化的生动反映,是人们在婚礼过程中表达祝福的一种方式。通过相关意象阐释贺婚诗体现的婚姻观念。
-
关键词
贺婚诗
婚仪文化
贺婚意象
周代婚制
-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贺婚和侈婚看汉代婚礼的演变
- 3
-
-
作者
刘洋
-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
-
出处
《科教文汇》
2008年第1期149-150,共2页
-
文摘
婚礼是将男女的关系正式缔结的纽带和鉴证,是组建家庭的前提,也是维护社会存在、发展和延续的必要条件。自从汉宣帝颁布贺婚令后,汉代婚礼演变为奢靡成风的侈婚。本文就其过程及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和阐释。
-
关键词
汉代婚礼
贺婚
侈婚
礼
-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周代婚仪文化与《诗经》贺婚诗
- 4
-
-
作者
解文君
-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7期241-241,共1页
-
文摘
《诗经》保留了不少有关家、国、天下的仪式性诗歌,其中具有贺婚功能的诗歌主要保存在“国风”部分。贺婚诗是周代婚仪文化的生动反映,是人们在婚礼过程中表达祝福的一种方式。贺婚诗表现了周人遵礼守礼的思想。
-
关键词
贺婚诗
周代婚制
婚仪文化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I122.2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贺婚
- 5
-
-
作者
刘广华
-
出处
《老年世界》
2010年第3期41-41,共1页
-
文摘
结婚盛典今朝举,正值冬至不寻日;阳光明媚俱日长,咫尺春光更美丽;两只孤雁成鸳鸯,并翼齐飞胜甘蜜;不论炎夏或寒冬,彼此互有暖沙里。
-
关键词
《贺婚》
刘广华
文学作品
诗词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关睢》主旨学案新断
- 6
-
-
作者
姜剑云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新华文摘》
2023年第21期164-164,共1页
-
文摘
在《山西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撰文指出《关睢》在“诗三百”中之地位特殊而神圣,解说其旨意者代不乏人,但往往莫衷一是。胪列纷绘众说,可归并为四类:恋情、赞美、讽刺、贺婚。恋情说以孔子、子思、刘大白、胡适为代表;赞美说以子夏、刘向、孔颖达等为代表;讽刺说以韩婴、欧阳修、魏源等为代表;贺婚说以朱熹、姚际恒、刘明昭等为代表。恋情,属于文面义的呈现、比兴义的兴发,但赞美、讽刺、贺婚,不同的读者因各自的解读习惯或动机,生发引申义或附会义。
-
关键词
代不乏人
诗三百
贺婚
《关睢》
姚际恒
刘大白
孔颖达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