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性冲击下资产折价销售与风险传染——来自市场与实验室的证据 被引量:2
1
作者 宗计川 李纪阳 张睢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52,共10页
理论研究与现实观察均表明,流动性冲击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传染性。如何防范流动性冲击触发资产折价销售进而演变成系统性风险,是当前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以往的研究主要基于银行间市场,很少针对资本市场。对于那些面临赎回压力的基金而... 理论研究与现实观察均表明,流动性冲击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传染性。如何防范流动性冲击触发资产折价销售进而演变成系统性风险,是当前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以往的研究主要基于银行间市场,很少针对资本市场。对于那些面临赎回压力的基金而言,当遭遇流动性冲击时,市场极易形成"赎回压力—抛售股票—股票价格下跌—赎回扩大—抛售股票"的正反馈,致使股票价格偏离基础价值而持续下跌。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股票型基金在赎回压力下的资产折价销售进行市场检验。继而,在实验室的市场环境下,采用协调博弈实验,对流动性冲击下的资产折价销售进行了检验。实证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在赎回压力下,流动性冲击极易触发资产折价销售,并通过资产抛售将这一风险传染到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本研究事实上提出了一种监管干预思路:在折价销售循环开始之初,监管部门介入资产市场以阻止资产价格的螺旋下降,进而防止基金融资能力的下降,以期阻断因折价销售而引起的风险传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冲击 资产折价销售 风险传染 实验室研究
下载PDF
金融危机中的资产折价出售
2
作者 王辉 杨强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2年第1期102-104,共3页
文章分析了资产折价出售的原因和机制,认为困境资产的自然买家不参与是关键原因,折价销售与金融机构遭遇资金撤回的相互增进,以及用证券抵押进行债务融资情形下内生的时变保证金是市场有限套利和资产折价出售形成的重要机制。在厘清资... 文章分析了资产折价出售的原因和机制,认为困境资产的自然买家不参与是关键原因,折价销售与金融机构遭遇资金撤回的相互增进,以及用证券抵押进行债务融资情形下内生的时变保证金是市场有限套利和资产折价出售形成的重要机制。在厘清资产折价出售的影响和外部性后,文章分析了政府各种预防和阻止资产折价出售发生政策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折价出售 有限套利 外部性
下载PDF
不流动资产折价的实证检验——基于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实践
3
作者 冯玲 郑振龙 《技术经济》 2008年第11期73-80,共8页
本文在连续时间局部均衡模型框架下,求出了时变的不流动资产折价率的解析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实践中国有股的对价支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流动资产折价率的理论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股改公司实际支付的对价水平。其主... 本文在连续时间局部均衡模型框架下,求出了时变的不流动资产折价率的解析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实践中国有股的对价支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流动资产折价率的理论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股改公司实际支付的对价水平。其主要原因在于,各股改公司在确定支付对价比例时,实际上并没有充分考虑公司本身的特征对对价的影响,这说明我国股改过程中对价支付值不尽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流动资产折价 对价水平 股权分置改革
下载PDF
谈通货膨胀下的资产折旧模式
4
作者 吴颖红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0-52,共3页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按照直线折旧法对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进行折旧,并未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对资产折旧方法、年限以及折旧额的影响。在通货膨胀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资产折旧应采用引入宏观经济膨胀率、以重置成本取...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按照直线折旧法对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进行折旧,并未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对资产折旧方法、年限以及折旧额的影响。在通货膨胀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资产折旧应采用引入宏观经济膨胀率、以重置成本取代原始成本进行折旧、提取固定资产通货膨胀准备、缩短可折旧资产的使用寿命和加速折旧法等方法予以调整和改进,从而实现财政税收与企业经济效益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资产折价 经济通胀率 重置成本 价值补偿
下载PDF
两种带资分流法各有千秋
5
作者 臧卫东 《中国石化》 2002年第6期31-32,共2页
带资分流工作今年将在集团公司全面推开,其核心问题是通过资产、人员和补偿标准的确定,规范职工劳动关系。由于各企业的资产在分布和构成上各不相同,资质状况总体上存在着一定差异,加之市场的种种不确定因素。
关键词 带资分流法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重组改制 资产折价 补偿额溢价法
下载PDF
企业公司化改组的法律性质及其表述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军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0-145,共16页
企业公司化改组的法律性质取决于原企业的营业重组方式,可能是分立、合并、减资、分立与合并相结合或整体变更,也可能是营业转让或者未经法律承认的营业出资。以"净资产折股"等术语表述公司化改组,规避了出资类型限制和分立... 企业公司化改组的法律性质取决于原企业的营业重组方式,可能是分立、合并、减资、分立与合并相结合或整体变更,也可能是营业转让或者未经法律承认的营业出资。以"净资产折股"等术语表述公司化改组,规避了出资类型限制和分立企业债务承担规则,使发起人向新公司转移原企业债务的行为合理化。在原企业债务纠纷中,企业改组的法律性质成为争议焦点。司法解释试图平衡新设公司与原企业债权人的利益,但其表述上的紊乱阻碍了司法政策的贯彻。公司化改组之表述及相关司法困境的法律根源在于:公司法对出资方式过度限制,民法通则等法律的分立企业债务承担规则过于严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折价入股 企业分立 企业改制 营业出资
原文传递
流动性危机还是偿付性危机?——金融危机的性质辨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辉 《世界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1-46,88,共6页
在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中,一般同时包含了流动性不足和不能偿付债务的现象,由此,对金融危机的性质是流动性的还是偿付性的问题,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欧债危机再次激发了对该议题的辩论。本文厘清相关概念,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银行危机的... 在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中,一般同时包含了流动性不足和不能偿付债务的现象,由此,对金融危机的性质是流动性的还是偿付性的问题,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欧债危机再次激发了对该议题的辩论。本文厘清相关概念,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银行危机的历史中提炼出两个经验事实,在此事实的基础上,尝试建立规范的框架来解释本文观点,金融危机的形成过程中同时包含基本面冲击因素和心理恐慌因素,两者引起的"不偿付性"与"不流动性"相互促进,使风险逐渐放大,最终形成了金融危机。这也说明了金融危机的性质既是不偿付性的也是不流动性的,金融援助方案也应该根据不同时段的特点来制定。对2007~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和正在进行中的欧债危机的剖析,进一步印证了本文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流动性 不偿付性 资产折价出售 银行挤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