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路运动与资产阶级立宪派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19-27,共9页
保路运动与资产阶级立宪派王萍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产阶级立宪派一直以领导者和组织者的面貌影响着这一运动的发展进程。分析和研究立宪派特别是湖南、湖北、四川三省的立宪派在保路运... 保路运动与资产阶级立宪派王萍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产阶级立宪派一直以领导者和组织者的面貌影响着这一运动的发展进程。分析和研究立宪派特别是湖南、湖北、四川三省的立宪派在保路运动中的活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立宪派 保路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 清政府 人民群众 辛亥革命 君主立宪 清王朝 群众运动
下载PDF
中国资产阶级立宪派与革命派民权思想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孔令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55-156,共2页
19世纪80年代,资产阶级早期立宪派的民权思想呼声渐大,至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立宪派把宣传民权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变专制政治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的一场政治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则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明确提出了民权主义主张,并为此进行... 19世纪80年代,资产阶级早期立宪派的民权思想呼声渐大,至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立宪派把宣传民权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变专制政治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的一场政治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则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明确提出了民权主义主张,并为此进行了无数次的斗争,丰富了民权思想的内涵.然而,作为资产阶级不同派别的民权思想尽管有着契合的一面,但也有着很大的分歧,本文以康有为和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为例,对中国资产阶级民权思想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立宪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中国资产阶级 民权思想 思想比较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80年代 君主立宪制度
下载PDF
青史凭谁判是非——略论辛亥革命前夕的资产阶级立宪派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立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5期60-66,共7页
多年来,史学界对辛亥革命前夕的资产阶级立宪派,大多持否定的意见,认为立宪派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维护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是保皇派、反动派。我认为这个看法是值得高榷的。(一) 把立宪派斥为反动派的一个重要论据,是辛亥革命前夕立... 多年来,史学界对辛亥革命前夕的资产阶级立宪派,大多持否定的意见,认为立宪派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维护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是保皇派、反动派。我认为这个看法是值得高榷的。(一) 把立宪派斥为反动派的一个重要论据,是辛亥革命前夕立宪派的理论宣传及其同革命派的论争。要判明这个问题的是非,就必须全面考察立宪派的理论宣传活动。在辛亥革命前夕,资产阶级立宪派译书作文,出版报刊,写下了大量的文字,直至一九○六年,继续执掌着理论宣传的牛耳。此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立宪派 辛亥革命前夕 资产阶级革命派 梁启超 清政府 立宪运动 清朝政府 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丛报 近代中国
下载PDF
资产阶级立宪派与无产阶级叛徒
4
作者 古田路 《北方论丛》 1975年第2期45-49,共5页
苏修叛徒集团出于反华反共反革命的需要,不惜工本,用了十五年的时间,炮制了一部由齐赫文斯基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一九七二年,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在这都黑书中,他们为了鼓吹“和平过渡”的谬论,厄对暴力革命,竟然拜倒在... 苏修叛徒集团出于反华反共反革命的需要,不惜工本,用了十五年的时间,炮制了一部由齐赫文斯基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一九七二年,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在这都黑书中,他们为了鼓吹“和平过渡”的谬论,厄对暴力革命,竟然拜倒在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分子的脚下,肆意美化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立宪运动,极力夸大其所谓“积极作用”,无耻地吹捧资产阶级立宪派是什么“反清的基本力量”,由于人民起义、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君主立宪运动这“三股反清力量的密切配合,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任务方告完成”。并恬不知耻地自吹自擂,说他们“弥补了”对君主立宪运动研究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立宪派 无产阶级 叛徒 《中国近代史》 资产阶级共和国 科学出版社 君主立宪 立宪运动
下载PDF
清末江苏资产阶级裁厘认捐活动述略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敏 林植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6期85-91,共7页
清末江苏资产阶级发起的裁厘认捐活动,尽管范围有限、成果甚微,但却从一个富于敏感的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进程,有助于全面理解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经济、政治活动以及在这次革命中政治态度转变的社会根由。因之,本文拟对这段... 清末江苏资产阶级发起的裁厘认捐活动,尽管范围有限、成果甚微,但却从一个富于敏感的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进程,有助于全面理解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经济、政治活动以及在这次革命中政治态度转变的社会根由。因之,本文拟对这段史实作一勾稽述略。 (一) 江苏是近代厘金税收制度的发源地。迤至光绪末年,全省每年收厘金约300万两银以上,约占全国厘金收入总数的20%,居全国首位。江苏商民所受厘金制度的苛扰烦累,无以复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厘认捐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立宪派 江苏省 辛亥革命时期 厘金制度 总商会 清末 事务所 政治活动
下载PDF
论清末统治集团内部的立宪派 被引量:4
6
作者 郑大发 《江汉论坛》 1987年第9期61-66,共6页
人们常称清末预备立宪为"假立宪",此种称法是否正确,有待商榷.(一)在清末预备立宪活动中是否存在着一个统治集团内部立宪派?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整个统治集团都是"假立宪"的策划者和导演者,内部没... 人们常称清末预备立宪为"假立宪",此种称法是否正确,有待商榷.(一)在清末预备立宪活动中是否存在着一个统治集团内部立宪派?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整个统治集团都是"假立宪"的策划者和导演者,内部没有任何政治派别的分野;有,也只有个别主张立宪的官僚,但他们不能成为一个派别.上述观点有违史实.在清朝存在的最后几年,的确有一些亲贵大臣主张顺应中国近代化运动演化的方向,在中国建立起日本式的二元君主立宪制政体,结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立宪派 预备立宪 袁世凯 君主立宪制 中国近代化 清政府 民族资产阶级 统治集团 立宪活动 运动演化
下载PDF
四川立宪派在保路运动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谢忠梁 谭继和 蔡济生 《社会科学研究》 1981年第5期53-57,共5页
一四川立宪派是保路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四川立宪派如何评价?其基本倾向是改良的、保守的、倒退的,还是进步的、革命的,应居保路运动乃至辛亥革命的首功?对这个问题向来有不同的意见。我们认为,四川的立宪派虽然没有鲜明的革命意识,... 一四川立宪派是保路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四川立宪派如何评价?其基本倾向是改良的、保守的、倒退的,还是进步的、革命的,应居保路运动乃至辛亥革命的首功?对这个问题向来有不同的意见。我们认为,四川的立宪派虽然没有鲜明的革命意识,但他们的基本倾向是革命的。客观地说,中国近代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资产阶级立宪派的争论和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路运动 资产阶级立宪派 四川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同盟会 革命意识 中国近代 领导者 清政府
下载PDF
略论四川立宪派的反帝爱国思想
8
作者 傅大友 《江海学刊》 1982年第5期86-89,共4页
在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中,四川保路运动是一个重要课题。四川的资产阶级立宪派作为这场反帝爱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曾起过重大的历史作用,成为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立宪派中最激进的一部分。但对于四川立宪派的反帝爱国思想至今尚未... 在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中,四川保路运动是一个重要课题。四川的资产阶级立宪派作为这场反帝爱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曾起过重大的历史作用,成为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立宪派中最激进的一部分。但对于四川立宪派的反帝爱国思想至今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本文拟对此作一个粗浅分析,以就正于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立宪派 反帝爱国思想 四川 反帝爱国运动 辛亥革命时期 辛亥革命史 保路运动 历史作用
下载PDF
吴禄贞是立宪派,还是革命派?
9
作者 赵宗颇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102-109,共8页
《历史研究》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了董方奎同志的文章《论“滦州兵谏”和“士官三杰”》(以下简称《董文》)。作者把曾经活跃在辛亥革命历史舞台上的吴禄贞、张绍曾和蓝天蔚三位出身于日本士官学校的新军军官称之为立宪派。由于篇幅所... 《历史研究》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了董方奎同志的文章《论“滦州兵谏”和“士官三杰”》(以下简称《董文》)。作者把曾经活跃在辛亥革命历史舞台上的吴禄贞、张绍曾和蓝天蔚三位出身于日本士官学校的新军军官称之为立宪派。由于篇幅所限,对张绍曾、蓝天蔚如何评价,姑置勿论。笔者仅就吴禄贞究竟属于立宪派,还是革命派?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禄贞 资产阶级立宪派 张绍曾 梁启超 清政府 孙中山 袁世凯 滦州兵谏 革命派 革命历史
下载PDF
晚年的丘逢甲是维新派和立宪派
10
作者 郭汉民 《学术研究》 1985年第2期90-92,共3页
辛亥革命时期的丘逢甲究竟属于什么派?有的同志说他思想上赞扬孙中山及其所领导的革命斗争,组织上加入了同盟会,行动上又掩护过一些革命党人,是一个革命派。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诚然,丘逢甲返回大陆之后,一直致力于兴办近代教... 辛亥革命时期的丘逢甲究竟属于什么派?有的同志说他思想上赞扬孙中山及其所领导的革命斗争,组织上加入了同盟会,行动上又掩护过一些革命党人,是一个革命派。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诚然,丘逢甲返回大陆之后,一直致力于兴办近代教育,造就爱国救亡的青年志士,他的学生确有不少成为革命党人,参与了革命派所发动的起义。他主持谘议局期间,曾厉行禁赌,兴利除弊,并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引用和掩护了一些有师生情谊的革命党人。武昌首义,各省响应,他也参加策划广东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逢甲 革命党人 资产阶级立宪派 维新派 革命派 孙中山 辛亥革命时期 同盟会 革命斗争 岭云海日楼诗钞
下载PDF
清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宪政主张论析
11
作者 卞修全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5期121-125,共5页
清末 ,为了救亡图存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两个派别———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派都提出了各自的宪政主张。其中 ,资产阶级立宪派的宪政主张主要体现在他们与清廷的分歧上 ,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宪政主张则主要体现在对君主立宪主张的根本... 清末 ,为了救亡图存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两个派别———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派都提出了各自的宪政主张。其中 ,资产阶级立宪派的宪政主张主要体现在他们与清廷的分歧上 ,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宪政主张则主要体现在对君主立宪主张的根本否定上。在这两种宪政主张中 ,都有十分明显的急功近利倾向 ,原因是民族危机的驱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宪政主张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立宪派
原文传递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清末收回利权运动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宗一 《中国社会科学》 1982年第6期205-221,共17页
本文在肯定资产阶级立宪派在辛亥革命前的收回利权运动中的主导作用时,着重阐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一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文章不同意中外一些论著把收回利权运动描述成纯是立宪派一派所领导,而与革命派渺不相干。文章用具体事实说... 本文在肯定资产阶级立宪派在辛亥革命前的收回利权运动中的主导作用时,着重阐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一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文章不同意中外一些论著把收回利权运动描述成纯是立宪派一派所领导,而与革命派渺不相干。文章用具体事实说明了在各省收回利权运动中,革命派是一支坚定的、活跃的力量,是运动中的激进派,而且正是在革命派的推动和领导下,四川保路运动才成功地转变为民主革命的一个步骤。文章也指出了革命派在这次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弱点,但认为这不应妨碍对他们所起积极作用的如实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回利权运动 革命党人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立宪派 同盟会 清政府 保路运动 积极作用 武装斗争 帝国主义列强
原文传递
试论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
13
作者 陈志让 《社会科学战线》 1984年第2期153-162,212,共11页
1981年10月12至14日中国史学会在武汉召开辛亥革命70周年学术讨论会。那是启发性很强,招待周到,组织完善的一次盛会。44位外国学者一定同意我所要说的,能够参加那次会议,我们感到十分荣幸,也对中国史学会的招待衷心地感谢。
关键词 资产阶级革命派 辛亥革命前夕 中国资产阶级 中国学者 资产阶级立宪派 中国史学会 民族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家阶级 中外学者
原文传递
清末第二次出洋考政与“预备立宪”对日本的模仿 被引量:8
14
作者 罗华庆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3-48,共6页
清末“预备立宪”宣布前后,清廷两次派员出洋考察政治。对于第一次考政,学界已有所重视,而对于第二次考政,迄今尚无专论之文。笔者认为,如果说第一次考政推动清廷作出了“预备立宪”的决策,那么第二次考政,则进一步帮助清廷确立了“预... 清末“预备立宪”宣布前后,清廷两次派员出洋考察政治。对于第一次考政,学界已有所重视,而对于第二次考政,迄今尚无专论之文。笔者认为,如果说第一次考政推动清廷作出了“预备立宪”的决策,那么第二次考政,则进一步帮助清廷确立了“预备立宪”的模式,即日本明治宪政。因此,清末第二次出洋考政,与“预备立宪”对日本明治宪政的模仿关系密切,而这种模仿,又对“预备立宪”的进程和结果影响重大。本文即由此入手,初步作些具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备立宪 立宪政治 日本国 资政院 伊藤博文 宪法大纲 考察日本 资产阶级立宪派 议会 内阁总理
下载PDF
清末地方自治新论 被引量:9
15
作者 卞修全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1-44,共4页
地方自治最早产生于西欧,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而提出的一种与中央集权政治相对立的地方分权思想与制度。这一政治主张在中国最早由黄遵宪在戊戌变法时期提出,但由于变法的迅速破产,未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清... 地方自治最早产生于西欧,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而提出的一种与中央集权政治相对立的地方分权思想与制度。这一政治主张在中国最早由黄遵宪在戊戌变法时期提出,但由于变法的迅速破产,未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清廷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以后,在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极力主张下,加之清政府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地方自治成了清廷仿行宪政的重要措施,并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府直接督导、资产阶级立宪派参与和资产阶级立宪派自发倡办、地方官府认可两种类型。清末地方自治的明显特征是内容上的完整性和实施上的冒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自治 资产阶级立宪派 宪政 完整性 冒进性
下载PDF
略论慈禧预备立宪的实质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朝峰 宋艳丽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预备立宪 慈禧 资政院 宪法 资产阶级立宪派 清政府 近代化改革 日俄战争 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
下载PDF
民初政党报刊与政制之争 被引量:4
17
作者 姚琦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75-80,共6页
本文通过民初兴起的政党报刊对民初内阁制与总统制、政党内阁与超然内阁、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等重大政制问题的论争,分析民初资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倾向和政治主张.考察民初的阶级关系和政党关系。
关键词 政党报刊 政党内阁 内阁制 袁世凯 总统制 地方分权 混合内阁 国民党 资产阶级立宪派 进步党
下载PDF
清末三次改革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季云飞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6期107-113,共7页
1898年6月至9月的戊戌新政、1901年至1905年的清末新政(本文称之谓“辛丑新政”)和1905年至1911年的预备立宪(本文称之谓“光宜新政”),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十余年间中国国内发生的三次改革。史学界对这三次改革分别有专文论述,但... 1898年6月至9月的戊戌新政、1901年至1905年的清末新政(本文称之谓“辛丑新政”)和1905年至1911年的预备立宪(本文称之谓“光宜新政”),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十余年间中国国内发生的三次改革。史学界对这三次改革分别有专文论述,但未见把三次改革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论,本文拟对清末三次改革作比较研究,以期客观、历史、公正地评价这三次改革。不妥之处,祈请同好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丑新政 戊戌 光绪皇帝 清政府 求成 光宣 资产阶级立宪派 冒进性 康有为 预备立宪
下载PDF
“反满”情结的嬗变与辛亥革命的成败
19
作者 高文浩 《远程教育杂志》 1996年第3期19-22,共4页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次,也是最大一次的革命高潮,其成功与失败,均与国民政治心理的变化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拟从辛亥革命前后国民政治心理变化着手,浅析辛亥革命推翻清封建王朝的必然性和资产阶级共和国失败的不可避免性。 一...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次,也是最大一次的革命高潮,其成功与失败,均与国民政治心理的变化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拟从辛亥革命前后国民政治心理变化着手,浅析辛亥革命推翻清封建王朝的必然性和资产阶级共和国失败的不可避免性。 一、共同的“反满”情结导致清王朝的覆灭。 从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到近代,满洲贵族掌握国家政权逾200余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政治心理 资产阶级革命派 革命党人 反满 武昌起义 国民政治 资产阶级立宪派 孙中山 资产阶级共和国
下载PDF
浅谈清末资政院的悲剧
20
作者 陶海洋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0-12,共3页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 ,在内忧外患的强力推动下 ,清政府在与地方立宪派的较量中 ,只能做出一定的让步 ,资政院是这场政治斗争的高潮 ,也使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在一些人心中打上了问号。本文主要论述清政府操纵资政院的活动过程 ,分析当时...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 ,在内忧外患的强力推动下 ,清政府在与地方立宪派的较量中 ,只能做出一定的让步 ,资政院是这场政治斗争的高潮 ,也使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在一些人心中打上了问号。本文主要论述清政府操纵资政院的活动过程 ,分析当时中国社会各种主要政治势力的分合 ,从中可看出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及其胜利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立宪派 资政院 立宪 清朝末年 常备会议 地方咨议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