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暇集》中的词源探讨述评
1
作者 刘玉红 曾昭聪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9-72,共4页
唐代笔记《资暇集》中颇多关于词源探讨的材料,其词源探讨的形式表现为:在讨论字形或词形规范的同时揭示了一批俗语词的得名之由;在探讨俗语词典故或来源时揭示了一批俗语词的得名之由;直接揭示俗语词的得名之由。其中也有些词源探讨不... 唐代笔记《资暇集》中颇多关于词源探讨的材料,其词源探讨的形式表现为:在讨论字形或词形规范的同时揭示了一批俗语词的得名之由;在探讨俗语词典故或来源时揭示了一批俗语词的得名之由;直接揭示俗语词的得名之由。其中也有些词源探讨不正确或证据不足而有待进一步考察。我们应当重视古代笔记中的词源探讨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暇集》 词源 研究 词源学史
下载PDF
《资暇集》“承床”考
2
作者 王虎 佟茵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20-124,共5页
《资暇集》第95则词条"承床"所释之物应为"绳床",根据出土文献及传世文献分析可知:秦汉时期"绳床"由域外传入,起初是僧人坐具,唐代普及至社会各个阶层。通过对"绳床"形制特点的探究,得出"... 《资暇集》第95则词条"承床"所释之物应为"绳床",根据出土文献及传世文献分析可知:秦汉时期"绳床"由域外传入,起初是僧人坐具,唐代普及至社会各个阶层。通过对"绳床"形制特点的探究,得出"绳床"是一种由绳制成宽大坐面、有靠背扶手的四足坐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暇集》 承床 绳床 考释
下载PDF
《资暇集》“门状”考
3
作者 王虎 佟茵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42-46,共5页
《资暇集》是唐代李匡乂所著的考据辨证类笔记,全书共三卷95则词条。根据《资暇集》中对“门状”一词的释义可知其源,“门状”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指拜访别人时所用的名帖。关于它的名称、形制、古今流变学界一直有所研究。以《资暇集... 《资暇集》是唐代李匡乂所著的考据辨证类笔记,全书共三卷95则词条。根据《资暇集》中对“门状”一词的释义可知其源,“门状”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指拜访别人时所用的名帖。关于它的名称、形制、古今流变学界一直有所研究。以《资暇集》为基础,梳理源于唐武宗朝、兴盛于宋代的“门状”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对与其相关的谒、刺、名纸、大状、名帖、手本等加以说明。通过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对比研究总结“门状”的格式,并对其形制加以探究,进而完善其词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暇集》 门状 考释
下载PDF
《资暇集》作者李匡文的仕履与著述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固也 《文献》 2000年第4期101-105,共5页
  唐人李匡文所著书,宋代书目颇多著录,今存仅考订辨证类笔记《资暇集》一种.……
关键词 李匡文 资暇 李夷简 四库提要辨证 读书记 续补 隋唐五代史 州刺史 太子宾客 宗正卿
下载PDF
博采慎辩 推陈出新——读《〈昭明文选〉研究发展史》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莉 《钦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97-100,共4页
自隋唐以降,对于《昭明文选》的研究蔚然大观,著述丰厚。围绕《昭明文选》而形成的"文选学"历经千年沧桑,至今已发展成为包容多学科、蕴含多方面价值意义的综合性学术领域。但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尚未见一部分期专门研究中国古代... 自隋唐以降,对于《昭明文选》的研究蔚然大观,著述丰厚。围绕《昭明文选》而形成的"文选学"历经千年沧桑,至今已发展成为包容多学科、蕴含多方面价值意义的综合性学术领域。但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尚未见一部分期专门研究中国古代《文选》研究发展史的专著面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明文选 文选学 《文选》 蔚然大观 汪师韩 注本 何焯 王书 资暇 胡克家
下载PDF
行李
6
作者 赵克勤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1-41,共1页
“行李”这个词在先秦已经有了,但不是指东西,而是指人,即使者。如《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又《襄公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行李”是合成词,不是连绵词,这是很明显的,它为什么具有“使者”... “行李”这个词在先秦已经有了,但不是指东西,而是指人,即使者。如《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又《襄公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行李”是合成词,不是连绵词,这是很明显的,它为什么具有“使者”的意思,一直令人费解。唐人李匡乂(宋代为避讳改其名曰李济翁)在《资暇集》卷上中指出,“李”实际上是“使”的传写之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暇 寡君 李匡 李济 上中 八年 《国语》 十年 城父 词义演变
下载PDF
名称刍议
7
作者 朱茂汉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34-37,共4页
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都要有一个名称。事物的形态和属性不同,如果没有确定的名称,人们表达时,势必纠缠含糊,混乱不清。
关键词 语言发展过程 履斋示儿编 语言体系 拓树 倒垂莲 资暇 民族特点 婆饼焦 词汇体系 闹出笑话
下载PDF
宋人“稗说观”的演进趋向与小说学史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建军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4-163,共10页
宋人将志怪“出史入稗”并使志怪与杂事成为稗说主体,奠定了稗说以杂事异闻为主的文类基础;突出资暇之趣甚于淑世之用并揭示好奇尚异的心理动因,彰显出稗说“游戏笔端”的审美功用;越出传统稗说传“信”征“实”之藩篱,阐发稗说的虚幻... 宋人将志怪“出史入稗”并使志怪与杂事成为稗说主体,奠定了稗说以杂事异闻为主的文类基础;突出资暇之趣甚于淑世之用并揭示好奇尚异的心理动因,彰显出稗说“游戏笔端”的审美功用;越出传统稗说传“信”征“实”之藩篱,阐发稗说的虚幻之性、虚构之法和虚言之旨,揭示出稗说“言不必信”的虚幻特质。宋人从文类范围、审美功用、虚幻特质三个方面,辨明了厕身于“史余”“子末”之稗说的内在体性,超越汉唐先贤之见,使“稗说观”从“小道之说”“补史之说”的功能性文体论,向“资暇之说”“虚幻之说”的娱乐性文体论演进,在小说学史上具有转折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说观 内在体性 资暇之说 虚幻之说
原文传递
《苏氏演义(外三种)》点校勘误十则
9
作者 包得义 王树平 《汉字文化》 2015年第3期55-58,共4页
唐代苏鹗《苏氏演义》、李匡文《资暇集》、李涪《刊误》和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四部笔记著作,"皆考究书传,订正名物,辨证讹误,有益见闻"(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0),在古代影响颇大。此四书在今天学界使用率亦很高,然长期以... 唐代苏鹗《苏氏演义》、李匡文《资暇集》、李涪《刊误》和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四部笔记著作,"皆考究书传,订正名物,辨证讹误,有益见闻"(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0),在古代影响颇大。此四书在今天学界使用率亦很高,然长期以来苦无一个比较权威的点校本可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校 资暇 古今注 李匡文 李涪 代苏 企明 代马 陈振孙 书传
原文传递
“学识何如观点书”续辨--介绍两个“点书”标本
10
作者 李慧玲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8,96,共5页
"点书"的含义,或曰是四声别义的标音手段,或曰包括句读、义理和字音三方面内容,窃以为皆有所未安。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认为"点书"的实际内容有二:一是通过圈点来表示句读,二是通过圈点来为须要四声别义的... "点书"的含义,或曰是四声别义的标音手段,或曰包括句读、义理和字音三方面内容,窃以为皆有所未安。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认为"点书"的实际内容有二:一是通过圈点来表示句读,二是通过圈点来为须要四声别义的字标音。为了使读者对"点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本文介绍了两个"点书"标本:一个是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论语集解》,一个是《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书 资暇 岳浚 黄侃
原文传递
唐诗中的红豆考原
11
作者 张安祖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6-189,共4页
如:唐诗中有不少篇章写到了红豆,而且其往往是与“相思”联系在一起的。
关键词 唐诗 今本 《唐语林》 文字 李匡 诗歌 红豆树 鄂西红豆 红豆树属 资暇 相思子 甘草子
下载PDF
“大家”称妇人时的意义和读音
12
作者 俞理明 《汉语史研究集刊》 1998年第1期176-190,共15页
'大家'称妇人,按现在通行的解释,有两个意义:1)尊称妇女,2)丈夫的母亲,二者都读作dagu。从历代文献资料和现代口语中的实际用例来看,这样的注音释义是不妥当的。'大家'尊称妇人,也有写作'大姑',一般认为二者可... '大家'称妇人,按现在通行的解释,有两个意义:1)尊称妇女,2)丈夫的母亲,二者都读作dagu。从历代文献资料和现代口语中的实际用例来看,这样的注音释义是不妥当的。'大家'尊称妇人,也有写作'大姑',一般认为二者可以通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后纪 资暇 须摩提女经 一侗 南方方言 安法钦 通假字 宅家 羲和 方言调查
原文传递
《土风录》摭议
13
作者 曲彦斌 《寻根》 2014年第6期98-103,共6页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缘故,一些饱含先贤智慧和心血的重要学术典籍往往遭受被湮没乃至失传的命运。说起来,《土风录》是幸运的。其付梓问世久无反响,就连当时的学术大家钱大昕所作之序亦不见于其文集《潜研堂集》中,因而颇显珍稀。时过200...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缘故,一些饱含先贤智慧和心血的重要学术典籍往往遭受被湮没乃至失传的命运。说起来,《土风录》是幸运的。其付梓问世久无反响,就连当时的学术大家钱大昕所作之序亦不见于其文集《潜研堂集》中,因而颇显珍稀。时过200余年之后,由于被日本汉学家长泽规矩也慧眼识珠,以家藏本影印辑入《明清俗语辞书集成》而获重新传布,并立即引起关注,特别是立即进入了刚刚处于草创时期的民俗语言学家们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风录 长泽规矩也 家藏本 草创时期 潜研堂集 通俗编 慧眼识珠 资暇 王勉夫 结客少年场行
原文传递
论扬州文化的性质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大庆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08年第1期13-21,共9页
不同于古希腊、罗马这些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民族,中华民族历来以农业安身立命,中国文化的性质就是农业文明。然而,以此硬套作为中国文化区域构成部分的扬州,却颇觉尴尬。扬州是传统中国的一个异数,早在有唐,就有扬州风俗文化异于一般地区... 不同于古希腊、罗马这些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民族,中华民族历来以农业安身立命,中国文化的性质就是农业文明。然而,以此硬套作为中国文化区域构成部分的扬州,却颇觉尴尬。扬州是传统中国的一个异数,早在有唐,就有扬州风俗文化异于一般地区的记录。唐李匡义在《资暇集》卷中'扬州'条说:'扬州者,以其风俗轻扬,故号其州。'(见《丛书集成初编》本)近人更有'两个扬州'的说法。易君左《闲话扬州》说她又雅又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套 资暇 中国 文化 扬州 风俗 性质 地中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