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1篇文章
< 1 2 1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工业化一般”到“社会主义工业化”——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
1
作者 谢俊如 尚庆飞 《学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213,共12页
在探索中国发展的道路与方向问题上,毛泽东始终强调“工业化一般”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思索中国工业化的道路过程中,毛泽东从物质性维度和社会性维度对中国的工业化道路进行探索性实践,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从具体的... 在探索中国发展的道路与方向问题上,毛泽东始终强调“工业化一般”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思索中国工业化的道路过程中,毛泽东从物质性维度和社会性维度对中国的工业化道路进行探索性实践,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从具体的历史的生产关系线索层面凸显了工业化作为社会生产力的本质性内涵,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探索性地走出关键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工业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思考及其意义——以《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朱亚坤 张素梅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16,共9页
《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是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的重要思考成果,因此也是深入了解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必要材料。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实现工业现代化、满足国防与民生需要为... 《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是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的重要思考成果,因此也是深入了解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必要材料。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实现工业现代化、满足国防与民生需要为建设目标,以家国同心、央地合作的协同体系为建设主体,以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实现几个同时并举”为建设策略。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不仅在当时发挥了指导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作用、推动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进程,而且其体现的方法原则对于当前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 工业建设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下载PDF
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下的新型工业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浩然 《新型工业化》 2023年第1期11-16,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对中国式现代化扎实推进的内涵要求,推进新型工业化对于加速生产力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新发展阶段,深刻剖析新型工业化对于生产力加速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对中国式现代化扎实推进的内涵要求,推进新型工业化对于加速生产力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新发展阶段,深刻剖析新型工业化对于生产力加速发展的意义,分析了新型工业化在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并从我国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提出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背景下推动新型工业化的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现代经济体系 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 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下载PDF
合作化时期土地制度变革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4
作者 范连生 王勤 《天中学刊》 2023年第6期124-131,共8页
土地制度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决定性基本制度,又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条件。合作化时期,党利用土地找到发展工业生产的关键,通过土地制度变革推进工业化建设。土地制度变革不但直接决定和影响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也始终与国家工业化总战... 土地制度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决定性基本制度,又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条件。合作化时期,党利用土地找到发展工业生产的关键,通过土地制度变革推进工业化建设。土地制度变革不但直接决定和影响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也始终与国家工业化总战略密切联系着,对国家的经济建设产生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影响。深层透视中国共产党在合作化时期主导的土地制度变革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当前我国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 工业化 土地制度
下载PDF
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兼论当代资本主义日渐衰微的历史趋势 被引量:5
5
作者 胡连生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3-167,共5页
从19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疲态"。经济增长乏力与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问题相叠加,加速了当代资本主义各国的"去工业化"进程。过度"去工业化"导致实体经济的衰退,引... 从19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疲态"。经济增长乏力与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问题相叠加,加速了当代资本主义各国的"去工业化"进程。过度"去工业化"导致实体经济的衰退,引爆美国的"次贷"危机和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为摆脱经济危机困扰,西方国家开始推动再工业化,但"再工业化"成效甚微,既没有收到工业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成效,也未能使各国经济摆脱低迷不振的状态。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日渐衰微已是严峻的客观现实,也是一种难以改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工业化 当代资本主义 经济“疲态”
下载PDF
去工业化、去周期化与经济停滞常态化——一个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视角 被引量:10
6
作者 何自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38,191,共6页
随着机器对劳动替代的深化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去工业化,推动制造业走向衰落,投资导向型经济转变为消费导向型经济,经济增长不再以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和技术创新为支撑,经济波动去周期化,经济停滞成为常态。
关键词 西方资本主义 工业化 经济停滞常态化
下载PDF
论马克思资本主义工业化生态批判思想——基于制度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焦冉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2,共5页
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工业化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论及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生态批判思想。资本主义工业化造成人与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等生态问题。究其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是造成资本主义工业化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由此,实现... 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工业化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论及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生态批判思想。资本主义工业化造成人与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等生态问题。究其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是造成资本主义工业化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由此,实现共产主义公有制的工业化成为解决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从制度根源角度探究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生态批判思想,为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生态文明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主义工业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 生态异化
下载PDF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顾玉兰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15,共4页
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工业化思想,初步回答了为什么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怎样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问题。列宁的这些思想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辉,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 列宁 社会主义工业化 必要性 途径 现实价值
下载PDF
论工业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基于工业伦理的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姚小玲 黄坤琦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4-128,共5页
我国半个多世纪的工业化历程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却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西方世界工业化浪潮中出现的"技术理性取代价值理性"等"异化"现象,对社... 我国半个多世纪的工业化历程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却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西方世界工业化浪潮中出现的"技术理性取代价值理性"等"异化"现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构成了挑战与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友好型关系、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活动等几个方面入手,遵循社会主义工业生产伦理,纠正工业化背景下价值的迷失,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工业化浪潮 理性 价值 工业伦理
下载PDF
刘少奇对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的若干理论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贻纶 李方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21-27,共7页
建国初期,刘少奇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思路、价值取向、正确处理工业化过程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改进经济管理体制、工业化与民主法制建设关系等作了深入而富有预见性的探索。
关键词 刘少奇 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若干理论 工业化过程 新民主主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毛泽东 民主化 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工人阶级内部
下载PDF
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国的西部生产力——中国西部生产力的历史考察之二 被引量:2
11
作者 钟兴瑜 莫杨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5-16,23,共3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中国西部 历史考察 “三线建设” “三线” 机器生产力 资源开发 生产力布局 水电站 卫星发射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私人资本主义认识的历史考察——兼论邓小平理论对中国工业化的贡献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毅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20,共7页
正确认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是正确认识和把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新中国成立前后 ,党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基本正确的 ,这种认识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发展而来的。邓小平... 正确认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是正确认识和把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新中国成立前后 ,党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基本正确的 ,这种认识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发展而来的。邓小平理论体现了新时期党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创新性认识。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实现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经济的联系、允许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股份合作制及发展资本、劳动力市场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和实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资本主义 邓小平理论 中国工业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斯大林模式、工业化和边缘国家的社会主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孝 《管理学刊》 2012年第2期40-44,共5页
工业化是民族国家在大工业时代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一个"中心—边缘"的等级结构,少数中心国家的发达以大多数边缘国家的不发达为前提。边缘国家不可能通过资本主义实现工业化并真正发展起来。20世纪以来... 工业化是民族国家在大工业时代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一个"中心—边缘"的等级结构,少数中心国家的发达以大多数边缘国家的不发达为前提。边缘国家不可能通过资本主义实现工业化并真正发展起来。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作为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运动出现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中心国家的社会主义,其目标是以革命或改良方式消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内在矛盾。另一个是以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边缘国家的社会主义,它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动落后国家快速实现工业化。但是,社会主义传统认识忽视二者区别,给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提供了渗透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模式 工业化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边缘国家
下载PDF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艳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5-47,共3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正在实行新型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提出来的,它是新的历史时期城乡平衡发展的客观选择。我国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由于受资源能源紧张、环境承载力的制约,提出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但由于城乡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正在实行新型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提出来的,它是新的历史时期城乡平衡发展的客观选择。我国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由于受资源能源紧张、环境承载力的制约,提出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长期落后于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其的实现形成了极大的制约。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难题的正确路径。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要导入新型工业化的理念,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支持系统
下载PDF
从《铁西区》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历史进程 被引量:1
15
作者 兰秋阳 吴璇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49-49,共1页
导演王兵拍摄的独立纪录片《铁西区》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工业区倒闭的历史过程。影片由《工厂》、《艳粉街》、《铁路》三部分组成。《铁西区》记录了社会体制转型时期的中国工人阶级,如何由"主流群体"... 导演王兵拍摄的独立纪录片《铁西区》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工业区倒闭的历史过程。影片由《工厂》、《艳粉街》、《铁路》三部分组成。《铁西区》记录了社会体制转型时期的中国工人阶级,如何由"主流群体"沦落为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的过程。在这强烈的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与差异中,影片传达了对过往历史的理性反思和对社会现实的沉重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纪录片 《铁西区》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代尧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4年第2期45-49,共5页
20世纪50年代中国加速推进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或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逻辑结果。在这场运动结束后毛泽东对农业与工业化相互关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 中国 社会主义改造 工业化 发展战略 农业集体化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工业化的新特色、新动力与新机遇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根山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27,共3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三中全会以来最重大的理论创新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当代中国调整和改革工业化战略的根本依据。同既有的工业化道路相比,当代中国的工业化,不仅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政治方向,而且还要体现社会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三中全会以来最重大的理论创新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当代中国调整和改革工业化战略的根本依据。同既有的工业化道路相比,当代中国的工业化,不仅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政治方向,而且还要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色:第一,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国情和国际经济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决定中国的工业化不可能是传统意义上或经典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翻版,必须是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第二,就中国工业化进程而言,最大的改革就在于给社会主义工业化引进了市场手段,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在世界范围内开辟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崭新道路;第三,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中国工业化必须根据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特点,探索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工业化新模式。同时,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时代主题转换为中国工业化提供了向外学习、加快发展的新机遇,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为中国工业化提供了内外双重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工业化 特色 动力 机遇
下载PDF
大力推进湖南工业化进程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贺定修 《经济师》 2009年第4期268-270,共3页
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表明,在城镇化的三个阶段中,工业化是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动力,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怎样大力推进湖南工业化进程,促进湖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 工业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镇化 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夕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4-60,共7页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人们通常是在两种含义上进行讨论。一是广义上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即把我国引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一般是用“工业化”的概念来代表替“现代化...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人们通常是在两种含义上进行讨论。一是广义上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即把我国引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一般是用“工业化”的概念来代表替“现代化”的。二是狭义上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其含义仅指如何处理好农轻重之间的关系,以加速实现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更多的是在后一种含义上使用“工业化”这一术语的。本文仅就后一种意义上的工业化道路作以简要的回顾。一 1944年5月,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势已定,为了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毛泽东首次向全党提出了中国的工业化问题。他说:“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需有工业;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员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一年后,在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这一思想得到系统化。至建国前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中国工业化道路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业生产 农村发展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城市化 建成投产
下载PDF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精髓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能应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58,共4页
虽然在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不同时期,毛泽东考虑经济问题的侧重点不同,但是贯穿毛泽东经济思想始终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现代化的工业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精髓。
关键词 毛泽东经济思想 社会主义工业化 精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