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要素投入分析
1
作者 陈秀梅 《兰州学刊》 2007年第3期88-92,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但与之相伴的是,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使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够公平地享受到其带来的好处,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但与之相伴的是,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使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够公平地享受到其带来的好处,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状,文章从生产要素在收入分配中地位不同引起收入差距拉大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要适当提高劳动者的报酬,以改善其在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规范资本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过大比重,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由于技术创新获取的高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收入差距 劳动要素投入 资本要素投入 技术要素投入
下载PDF
工业智能化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2
作者 徐斌 吕波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140,共15页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缓解了制造业的生产压力。为了证明工业智能化能否解决企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本文利用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的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工业智能化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产能利...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缓解了制造业的生产压力。为了证明工业智能化能否解决企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本文利用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的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工业智能化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通过利用“WinGo相似词数据库”完善工业智能化指标衡量范围,依然证实这一结论。工业智能化可以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人力资本要素的投入和增加企业出口需求三个机制渠道来促进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在非国有企业、西部地区、非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中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产能利用率 资源配置效率 人力资本要素投入 企业出口需求
下载PDF
中国金融业发展格局的动态演化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劳动力和资本双要素投入与产业分布匹配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恒 苏航 魏修建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9-162,共14页
随着我国区域协调战略的深入推进,金融业发展格局产生了动态演化。本文从劳动力和资本双要素投入与产业分布匹配视角,探讨了我国金融业发展格局的动态演化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我国金融业发展格局的动态演变具有三个特征:我国东... 随着我国区域协调战略的深入推进,金融业发展格局产生了动态演化。本文从劳动力和资本双要素投入与产业分布匹配视角,探讨了我国金融业发展格局的动态演化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我国金融业发展格局的动态演变具有三个特征:我国东南方向—西北方向—西南方向,以2010年为节点,金融业发展格局从东部开始缓慢转向我国中部地区。且金融业发展格局演变可能具有动力转换特征,表现为由资本要素投入与产业分布匹配度提高驱动,转化为依托劳动力要素投入与产业分布匹配度提高驱动。(2)以东部地区金融业最为典型,高涨的劳动工资已经波及到劳动就业,抑制了劳动力要素投入与产业分布匹配度提高,而劳动力流动能力增强有利于提升匹配度,但东部地区房地产价格提高通过对劳动力流动能力的调节,抑制了劳动力要素投入与产业分布匹配度的提升。(3)东中部地区之间金融业发展对劳动力的竞争关系表现出非良性特征。而中西部地区金融业可能存在资本要素投入过度现象,东西部地区可能存在投机性资本要素投入,以上均不利于金融业资本要素投入与产业分布匹配度的提高。(4)我国经济增长中所包含的实体经济增长能力较弱,导致无法以需求为导向促进金融业发展规模扩大,致使金融业双要素投入与产业分布的匹配度无法有效提高。而要素投入与产业分布匹配度较高地区具有的特征为:金融业双要素供给处于相对有效竞争市场,且金融业发展对资本要素的吸引力高于劳动力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业发展格局 动态演化 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投入 匹配度
原文传递
政府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西安市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魏玮 毕超 董志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09年第11期34-39,共6页
根据西安市1988-2006年间的数据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DL)下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估计。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对西安市农业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并且其作用远大于非基础设施投资的贡献,表明政... 根据西安市1988-2006年间的数据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DL)下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估计。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对西安市农业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并且其作用远大于非基础设施投资的贡献,表明政府的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是西安市农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对西安市政府近期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方向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生产性基础设施 资本要素投入的最优比例 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
下载PDF
基于VAR模型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
作者 张媛 周玲 《中国市场》 2017年第10期24-25,共2页
近年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下滑现象,不论是人力资源还是自然资源,其粗放投入现象明显减少,而技术创新对资源的下一步投入与使用则愈来愈重要。文章基于经典知识生产函数的分析框架,从多方面出发考察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近年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下滑现象,不论是人力资源还是自然资源,其粗放投入现象明显减少,而技术创新对资源的下一步投入与使用则愈来愈重要。文章基于经典知识生产函数的分析框架,从多方面出发考察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过程,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下,要想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研发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本要素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它们在长时期内对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VAR模型 研发投入 人力资本要素投入
下载PDF
我国区域物流业发展方式及其影响效应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恒 单英骥 曾涛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66,共12页
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可能导致区域物流业发展动力因素的不同,进而物流业发展方式存在差异性。本文通过构建劳动力和资本双要素投入的LMDI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因变量受限模型对我国区域物流业发展方式及其影响效应进行分析,探讨促进... 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可能导致区域物流业发展动力因素的不同,进而物流业发展方式存在差异性。本文通过构建劳动力和资本双要素投入的LMDI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因变量受限模型对我国区域物流业发展方式及其影响效应进行分析,探讨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方式及其提升路径。研究发现:我国八大经济区物流业发展方式均具有“集约型”和“粗放型”共生特征。其中:物流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和中等地区的资本投资规模扩张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持续下降,而劳动效率的影响趋势不断提高,其物流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通过不断协调发展促进了物流业发展;物流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资本投资规模扩张并不能显著影响物流业发展,但劳动效率的影响随着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强。物流业劳动效率较高地区的劳动工资处于非激励区间,对劳动效率提升产生了抑制效应;而劳动效率较低地区与之相反,但是在扩大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无法提供更合理的工资或者岗位,造成高质量人力资本不断流失,抑制了劳动效率提升。劳动效率较高地区与FDI企业竞争中,能够提供更高的劳动工资防止高素质劳动力反向流向FDI企业,有效促进劳动效率提升;而劳动效率较低地区却无法进一步提供更高的劳动工资,不能强化劳动工资对劳动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由于制度质量水平不佳,干扰了FDI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抑制了FDI对物流业劳动效率的正向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发展方式 资本要素投入 劳动要素投入 影响效应
下载PDF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动能转换特征与影响效应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恒 杨博 +1 位作者 单英骥 师晓玲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72-176,共5页
为明确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动能转换特征、影响效应与转型方向,文章选取LMDI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等方法分析物流业发展的动能转换过程及其影响效应,判断了物流业转型发展方向。结果发现:物流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动能转换过程,即存在劳动力投入... 为明确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动能转换特征、影响效应与转型方向,文章选取LMDI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等方法分析物流业发展的动能转换过程及其影响效应,判断了物流业转型发展方向。结果发现:物流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动能转换过程,即存在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资驱动的相互转换,具体特征表现为集约型和粗放型发展方式共存的"双重属性"矛盾,且中部地区矛盾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低。尽管该特征对物流业发展的抑制效应处于缩减态势,但总体的抑制效应仍具有长期性。分区域来看,对东部、西部地区兼具长期和短期的双重抑制效应,而对中部地区仅存在短期抑制效应。因此,降低物流业发展的"双重属性"矛盾是物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动能转换 资本要素投入 劳动要素投入 LMDI模型
下载PDF
Shift of Driving Force for China's Industrial Growth during 1979-2012——A Trend toward Worsening Efficiency
8
作者 江飞涛 武鹏 李晓萍 《China Economist》 2014年第6期21-33,共13页
The driving force for China's industrial growth has shifted from the synergy of efficiency and factor input to the dominance of capital input alone.With the boundary of 2003,the contribution of capital to the grow... The driving force for China's industrial growth has shifted from the synergy of efficiency and factor input to the dominance of capital input alone.With the boundary of 2003,the contribution of capital to the growth of China's industrial economy increased from the annual average of 34.07%to 89.28%while the contribution of TFP dived from the annual average of 47.34%to-4.08%.Meanwhile,TFP growth rates dropped from the annual average of 4.6%to-0.05%and marginal capital output ratio went down from0.61 in 2002 to 0.28 in 2012.This indicates that the investment-driven pattern of China's industrial growth has been confronted with severe inefficiency.Further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tendency of worsening industrial growth efficiency already became significant prior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f 2008 and the eruption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s not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worsening of efficiency and only exacerbated its tendency.The current government-led and investment-driven pattern of industrial growth is the root cause of such efficiency deterioration.Therefore,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ransition towards innovation- and efficiency-driven growth pattern,the key is to make an appropriate distinc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and government,i.e.,the government must create a perfect institutional system where the market plays a decisive role and take proactive initiative to promot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ransfer on the basis of respecting market mechanism and the intent of market ent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ial economy growth mechanism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pattern
下载PDF
“七五”期间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 被引量:178
9
作者 张军扩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8-17,共10页
一、问题的提出“七五”计划提出,坚持把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提高产品质量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来,正确处理好效益和速度、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七五”期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7.7%,略高... 一、问题的提出“七五”计划提出,坚持把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提高产品质量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来,正确处理好效益和速度、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七五”期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7.7%,略高于计划规定的年平均增长7.5%的速度。与国外情况相比,不仅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也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和香港相当。因此,可以说,“七五”计划的增长率目标基本上实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五”期间 经济效益 贡献率 劳动要素投入 资本要素投入
原文传递
“营改增”政策能改善企业要素配置扭曲吗?——基于要素抵扣范围调整的视角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飞 毛德凤 《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8-123,共16页
优化要素配置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营改增"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倍差法考察了"营改增"的要素配置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营改增"政策显著降低了企业要素配置扭曲。机制表明,资本要素... 优化要素配置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营改增"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倍差法考察了"营改增"的要素配置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营改增"政策显著降低了企业要素配置扭曲。机制表明,资本要素抵扣范围调整刺激了资本要素持续投入,有助于减轻税负压力,但是增加了要素配置扭曲风险。反事实检验发现,由于劳动要素未纳入抵扣范围,没有证据显示劳动扭曲明显改善。采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发现,流转税税负与要素配置扭曲之间呈"U型"关系,进一步表明企业为了减轻税负而不断扩大资本要素投入,将会偏离最优要素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改增” 要素配置扭曲 资本要素投入 税负压力 要素抵扣范围调整
原文传递
行政审批中心的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天华 刘子亮 +1 位作者 陈思琪 魏楚钿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7-140,共14页
过度的行政管制造成的投入要素在微观企业间配置效率低下是影响中国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在资源错配框架下识别了中国行政审批中心设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量化了其通过影响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产生的总量生产率提升效应。... 过度的行政管制造成的投入要素在微观企业间配置效率低下是影响中国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在资源错配框架下识别了中国行政审批中心设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量化了其通过影响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产生的总量生产率提升效应。研究发现:(1)行政审批中心设立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的要素投入状况。在要素投入不足的企业中,行政审批中心的设立缓解了企业的要素投入扭曲,资本投入扭曲和劳动投入扭曲分别得到了2.15%和3.46%的缓解,资源配置效率提升7.61%。在要素投入过度的企业中,行政审批中心的设立恶化了企业劳动要素的投入扭曲,幅度为1.66%。(2)总体上,行政审批中心通过影响微观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宏观经济效率的提升。具体来看,通过影响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对总量生产率的影响分别为0.35%和-0.83%。综合起来,行政审批中心设立在1998-2007年间对总量生产率的年均提升幅度为0.95%。(3)设立行政审批中心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异质性,私营企业和港澳台企业从行政审批中心的设立中获得的总量生产率提升幅度更大。文章的研究有助于识别行政审批中心通过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对于中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审批中心 资本要素投入扭曲 劳动要素投入扭曲 资源配置效率 总量生产率
原文传递
我国物流业非均衡发展态势及协调发展路径 被引量:31
12
作者 陈恒 苏航 魏修建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1-98,共18页
研究目标:厘清我国物流业非均衡发展态势及协调发展路径。研究方法:选取δ-收敛模型与β-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物流业非均衡发展态势,构建面板Tobit模型识别物流业实现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发现:物流业非均衡发展态势与资本投资效率非均... 研究目标:厘清我国物流业非均衡发展态势及协调发展路径。研究方法:选取δ-收敛模型与β-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物流业非均衡发展态势,构建面板Tobit模型识别物流业实现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发现:物流业非均衡发展态势与资本投资效率非均衡具有较强的趋势吻合,且非均衡态势主要受资本投资效率非均衡收敛速度的影响。具体而言,东部地区金融市场对资源配给的扭曲程度要高于中西部,对物流业资本投资效率的抑制性更强;中西部地区行政力量过强导致资本投资效率损失;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物流业资本投资效率的提高。研究创新:从资本投入角度探索物流业非均衡发展态势、机理及协调发展路径。研究价值:把脉我国物流业非均衡发展态势及协调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非均衡 资本要素投入 区域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