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资源宏观配置的角度谈财政收支关系的处理
1
作者 刘中青 刘燕喃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36-38,共3页
财政收支矛盾是财政分配的基本矛盾。因而财政收支关系的处理和协调历来是财政理论研究的重点。量出为入与量入为出通常被认为是正确处理财政收支关系,保证财政收支平衡的基本准则。但在处理财政收支关系时,到底应坚持量出为入,还是量... 财政收支矛盾是财政分配的基本矛盾。因而财政收支关系的处理和协调历来是财政理论研究的重点。量出为入与量入为出通常被认为是正确处理财政收支关系,保证财政收支平衡的基本准则。但在处理财政收支关系时,到底应坚持量出为入,还是量入为出,一直众说纷纭。现拟从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宏观配置的角度,对两者在安排财政收支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及其所起的作用谈些粗浅看法。一、量出为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资源宏观配置效率的前提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并不能解决所有的资源配置问题。市场配置资源失效的领域,通常被认为是财政配置资源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宏观配置 财政收支平衡 公共产品 量出为入 资源配置效率 市场经济条件 财政赤字 私人产品 财政支出 私人经济部门
下载PDF
论财政支出对资源宏观配置效率的影响
2
作者 李森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1999年第6期33-35,共3页
资源的宏观配置效率是指全部社会资源在公共经济部门和私人经济部门之间的配置达到最优,即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搭配组合点要位于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社会总的资源约束线的切点。而财政支出规模的确定及财政支出效率水平的高低对资源宏观... 资源的宏观配置效率是指全部社会资源在公共经济部门和私人经济部门之间的配置达到最优,即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搭配组合点要位于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社会总的资源约束线的切点。而财政支出规模的确定及财政支出效率水平的高低对资源宏观配置效率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合理确定财政支出的规模并提高支出效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宏观配置效率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出 资源宏观配置 效率
下载PDF
浅论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的目标——社会主义传统就业理论探疑
3
作者 张炳申 《广州研究》 1987年第8期12-15,共4页
每一种经济活动都有一定的目标,那么,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应以什么为目标呢?这是本文希望探讨的问题。一、传统的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长期以来,“失业”已成为资本主义的特有概念。当然。
关键词 劳动力增长 充分就业 资源宏观配置 社会主义传统 劳动者就业 相适应 客观要求 劳动力资源 人口再生产类型 就业理论
原文传递
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的可贵探索——评邵昱博士《宏观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研究》
4
作者 萧灼基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2-114,共3页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配置 书评 邵昱 宏观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研究》
下载PDF
匈牙利法在资源配置中的应用
5
作者 吴高玖 周连久 《技术经济》 1995年第5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宏观资源配置 匈牙利法 最小元素 最优解 产业结构 经济主体 最优配置 输线 置中 产品结构
下载PDF
商业银行资源层次配置效力与配置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如军 《金融论坛》 2001年第2期2-8,共7页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源配置 宏观资源配置 微观资源配置 层次性 层次效力 基础资源配置 增量资源配置
下载PDF
马克思《资本论》中市场配置资源思想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昆仑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11,共7页
马克思等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马克思认为,市场经济是通过四种机制的合力作用配置资源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微观和宏观两大层面具体细致地阐述了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方式方法。从特定意义上来... 马克思等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马克思认为,市场经济是通过四种机制的合力作用配置资源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微观和宏观两大层面具体细致地阐述了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方式方法。从特定意义上来说,《资本论》也是《市场经济运营学》,应当更深入、更全面地挖掘解读传播《资本论》所蕴含的丰富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论 市场经济 微观企业资源配置 宏观资源配置
原文传递
论加入WTO后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
8
作者 周顺明 《财政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3-14,41,共3页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WTO对政府最深刻的影响,一是促使其法治化,二是促使其政企分开,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为此,财政部门应做到五个创新,分别是观念创新——转变财政管理企业的观念;理论创新——建主健全现代企...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WTO对政府最深刻的影响,一是促使其法治化,二是促使其政企分开,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为此,财政部门应做到五个创新,分别是观念创新——转变财政管理企业的观念;理论创新——建主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制度创新——制度应符合WTO规则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体制创新——改革国有资本投融资体制与国有资产收益分配体制;管理创新——从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企业管理 国有资产与财务管理 宏观资源配置
下载PDF
结构调整与体制改革 被引量:1
9
作者 朱锡平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24-27,共4页
文章认为,我国结构转换时期经济目标政策体系的最大目标函数,应该是对次优的资源配置和次优的存量结构重组相结合而产生的GNP较快速度的增长的追求。结构转换时期的改革难点在于:组织和催育市场;明确产权主权。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政策体系 结构基础 转换时期 目标变量 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 生产要素 宏观资源配置 经济目标
下载PDF
论企业产权转让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源 乔刚 朱雍 《改革》 1988年第2期137-144,197,共9页
文章认为,企业产权转让制的出现,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新的途径。它的出现,既是从理论上对企业财产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在实践中处理国家投资增量有限和社会资产存量部分闲置的矛盾、优化宏观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但是,企... 文章认为,企业产权转让制的出现,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新的途径。它的出现,既是从理论上对企业财产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在实践中处理国家投资增量有限和社会资产存量部分闲置的矛盾、优化宏观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但是,企业产权转让制的全面实施,需创造的条件:一是进一步明确财产关系;二是逐步实现政府对企业的"财产经营型"管理;三是逐步推行企业产权交易制度;四是解决好破产企业或转让企业的债务清偿问题;五是用法律手段保障企业买卖顺利进行,等等。只有完善了这些条件,企业产权转让的发展前景才会展现在人们面前,而其积极的社会效益也将会全面地发挥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产权转让 企业经营 经营效益 必然要求 财产关系 优化资源配置 资产经营 搞活企业 宏观资源配置 产权交易制度
下载PDF
马克思的资源节约型社会理论
11
作者 赵学增 《经济思想史评论》 2007年第2期125-144,共20页
节约型社会是一个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理念和实践的相互关怀和渗透。人实现自然主义,自然实现人道主义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目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宏观和微观的资源配置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低环境污染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 节约型社会是一个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理念和实践的相互关怀和渗透。人实现自然主义,自然实现人道主义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目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宏观和微观的资源配置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低环境污染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问题。节约型社会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自然过程,它不会随着人的主观意志的改变而发生戏剧性的历史跳跃。节约的运作机制包括:(1)制度通过界定个人财产的法律边界和把欲望与这种稳定的财产结合起来,即通过激活节约动机和保护节约成果两个环节衍生出生产的直接节约机制。(2)节约以整个分工制度为前提并且是它的恩惠。(3)技术物化到生产要素,以生产过程的直接器官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全面而彻底的节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主义 人道主义 宏观和微观的资源配置效率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历史性 节约运作机制
原文传递
创建“消费-创新”新循环——2035经济新主题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平 《文化纵横》 CSSCI 2020年第6期16-25,M0003,共11页
2020年,中国在新冠疫情中“先进先出”,为全球抗疫和保持全球产业链供给提供了典范经验。但中国经济仍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全年增长预计为2.1%,低于原有的潜在增长均值线。展望2021年,全球经济在逐步复苏的同时,还会经历一次再平衡。为应... 2020年,中国在新冠疫情中“先进先出”,为全球抗疫和保持全球产业链供给提供了典范经验。但中国经济仍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全年增长预计为2.1%,低于原有的潜在增长均值线。展望2021年,全球经济在逐步复苏的同时,还会经历一次再平衡。为应对全球经济变化,中国提出了“双循环”的新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战略转型 宏观资源配置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增长路径转变中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共同演进机制构建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平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7-49,共13页
改革开放实现了工业化、国际化、城市化的三重发展,GDP高速增长,形成了国内与全球化双重发展的规模效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资本快速积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开放中转变为"人口红利",创造了劳动要素的比较优势,推动了经济高速增... 改革开放实现了工业化、国际化、城市化的三重发展,GDP高速增长,形成了国内与全球化双重发展的规模效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资本快速积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开放中转变为"人口红利",创造了劳动要素的比较优势,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促进了中国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思想贯穿整个发展阶段,发展路径的转向是必然选择。转折的挑战直接来自于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发展的正反馈机制逐步弱化。构造非经济因素的正反馈机制,有助于让人们更广泛地参与到现代化进程和治理过程中,打破原有增长路径依赖,转向新的发展方向和实现新的发展理念。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体系要推动广义人力资本的持续提升,重视包容性发展,推动知识阶层的扩大再生产,要基于城市化的社会福利和宏观稳定目标改革宏观资源配置体制,推动经济激励转向包容性、可持续和平稳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因素 非经济因素 S增长路径 正反馈机制 以人民为中心 宏观资源配置体制改革
原文传递
发展知识经济的若干认识问题
14
作者 谢巍 肖林 《上海企业》 1999年第4期4-7,2,共5页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将对社会经济起着重要的导向甚至主宰作用,其发展趋势也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如何认识知识经济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许多重大问题的关系,尚须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发展知识经济 若干认识 知识经济时代 传统经济 科教兴国 可持续 经济发展 经济周期 宏观资源配置 知识产权的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