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视角下民族地区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路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俊杰 马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3-129,共7页
使用1996—2014年我国民族8省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模型及产业发展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对区域产业发展、经济增长、产业资源相对承载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民族地区三次产业综合资源相对... 使用1996—2014年我国民族8省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模型及产业发展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对区域产业发展、经济增长、产业资源相对承载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民族地区三次产业综合资源相对承载力约为32 784.7万人,状态均小于0,呈富裕状态,平均富裕人口约13 817.53万人,平均富裕率高达72.82%。其中第一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对区域综合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平均贡献率为46.18%,第二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平均贡献率为44.38%,第三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平均贡献率为9.43%;第三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增长速度最快,增长率高达32.68%。产业发展初期,第一产业经济拉动效果最为显著。从产业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来看,第一产业发展呈"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第二产业发展呈二次曲线正相关上升部分关系;第三产业发展呈"U型"曲线的关系。基于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视角,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应当遵循如下发展路径:第一产业应当在保证粮食等必要初级产品供给安全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以特色资源为引导,进一步扩大产业特色资源的规模效益;第二产业必须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要任务,走集约发展路线,以产业资源承载能力及生态承载力为红线,保持产业适度规模;第三产业发展应当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提升产业资源承载能力为主要任务,充分释放产业资源的资本化能力,推动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 产业库兹涅茨曲线 产业发展路径 民族地区
下载PDF
云南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改进的资源相对承载力
2
作者 刘洵 苏美玲 《中国市场》 2016年第21期15-17,21,共4页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生态环境等问题也日趋突出。文章基于改进的资源相对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运用运筹学线性规划软件,以全国为参照,用数量分析了云南省相对资...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生态环境等问题也日趋突出。文章基于改进的资源相对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运用运筹学线性规划软件,以全国为参照,用数量分析了云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状况和各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差距。结果表明:(1)云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处于富裕状态,其承载力较好,未来人口发展空间潜力较大;(2)各州市中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相对综合承载力超载,而不发达的地区往往资源承载力处于富裕或非常富裕状态。以此揭示云南省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和资源的状况与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 资源相对承载力
下载PDF
固原市县域人口与经济资源相对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隋志坚 《商情》 2007年第2期185-186,共2页
本文采用定量方法从资源、经济与人口的关系研究固原市县域人口与经济资源承载力。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各县(区)县域人口与经济—资源承载力匹配模式,据此提出提高县域相对承载力的对策措施,对于研究与指导全市县域人口聚集和地区布局... 本文采用定量方法从资源、经济与人口的关系研究固原市县域人口与经济资源承载力。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各县(区)县域人口与经济—资源承载力匹配模式,据此提出提高县域相对承载力的对策措施,对于研究与指导全市县域人口聚集和地区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人口 相对经济承载力 相对资源承载力 匹配模式
下载PDF
黑龙江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
4
作者 张静 李君毅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4期8-11,共4页
本文以全国为参照区域,对黑龙江省各类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变化趋势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自然资源为黑龙江省优势资源,自然资源相对可承载人口数量相较于全国一直处于盈余状态,经济资源相对可承载人口数量处于超载状态,经济资源是制... 本文以全国为参照区域,对黑龙江省各类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变化趋势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自然资源为黑龙江省优势资源,自然资源相对可承载人口数量相较于全国一直处于盈余状态,经济资源相对可承载人口数量处于超载状态,经济资源是制约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相对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矿业城市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分异及阻力分析
5
作者 何刚 赵疏航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28,共7页
为测度矿业城市资源的相对承载能力,将突变级数法运用到承载力评价中。基于“三生”融合理念(生产—生活—生态)构建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突变级数法改进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测度2012—2021年相对资源承载力,探... 为测度矿业城市资源的相对承载能力,将突变级数法运用到承载力评价中。基于“三生”融合理念(生产—生活—生态)构建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突变级数法改进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测度2012—2021年相对资源承载力,探究安徽省矿业城市时空分异特征,结合阻力模型诊断矿业城市的关键阻力因子。结果表明:安徽省矿业城市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总体趋势发展良好,等级水平由弱上升到强,整体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滁州的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最高,水平最低的是淮北。生产资源和生态资源维度阻力占据主导,第1阻力因子集中在土地资源或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城市 相对资源承载力 突变级数法 阻力诊断 时空分异
下载PDF
贵州乌蒙山区资源相对承载力的时空动态变化 被引量:33
6
作者 李旭东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3-244,共12页
贵州乌蒙山区是国家划定的18片贫困区之一,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山区人地资源矛盾日趋突出,已严重阻碍了乌蒙山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运用并改进了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研究了1995.2006年贵州乌蒙... 贵州乌蒙山区是国家划定的18片贫困区之一,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山区人地资源矛盾日趋突出,已严重阻碍了乌蒙山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运用并改进了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研究了1995.2006年贵州乌蒙山区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生活水平的相对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的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对于认清和把握乌蒙山区资源承载力变化规律,完善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表明:贵州乌蒙山区人15严重超载,而承载人口的主要资源为土地资源,经济资源和生活水平承载力偏低;相对资源承载力空间差异显著,绝大多数县域综合承载力均处于超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相对承载力 时空变化 贵州乌蒙山区
原文传递
塔里木河流域相对资源承载力 被引量:34
7
作者 王长建 杜宏茹 +3 位作者 张小雷 汪菲 张利 李雪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880-2893,共14页
基于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2000—2011年塔里木河流域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并探讨塔河流域42个县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演变规律及空间差异。研究表明:(1)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于... 基于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2000—2011年塔里木河流域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并探讨塔河流域42个县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演变规律及空间差异。研究表明:(1)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于拓宽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的应用具有实践意义。(2)以新疆为参照区,塔河流域2000—2011年处于人口严重超载、经济非常富余或富余阶段。(3)与全疆相比,土地资源是塔河流域的相对优势资源,水资源是制约塔河流域人口、经济发展的相对劣势资源。(4)以塔河流域为参照区,流域内42个县市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显著。(4)依据相对资源人口、经济承载力的超载、富余状态将塔河流域42县市归为A、B、C、D 4种资源承载力匹配区,并总结其时序演变特点和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 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塔里木河流域 区域差异
下载PDF
吉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动态分析 被引量:46
8
作者 王宗明 张柏 +1 位作者 何艳芬 宋开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4年第2期5-10,共6页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 ,分别以全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作为参照区 ,计算 1 978- 1 998年吉林省相对士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并指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 ,分别以全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作为参照区 ,计算 1 978- 1 998年吉林省相对士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并指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障碍主要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配置问题 ,经济发展长期效益不高 ,而且近年来耕地资源减少的问题应该得到重视 ;应加快一二三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的调整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合理保护自然资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相对资源承载力 动态分析 土地资源 经济资源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改进及其实证分析 被引量:62
9
作者 李泽红 董锁成 汤尚颖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36-1342,共7页
对比区域相对资源人口与经济承载力理论值与实际人口和经济量,有助于了解案例区相对于参照区的发展状态,并能为合理调控案例区人口和经济规模以及确定其未来开发策略提供指导性认识。相对资源承载力测算普遍采用加权线性和模型,其弊端... 对比区域相对资源人口与经济承载力理论值与实际人口和经济量,有助于了解案例区相对于参照区的发展状态,并能为合理调控案例区人口和经济规模以及确定其未来开发策略提供指导性认识。相对资源承载力测算普遍采用加权线性和模型,其弊端主要在于过多的权重选择和对不同类型资源之间匹配关系的忽视影响了测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基于此对传统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几何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并利用新模型,以全国为参照区,对湖北省1978年~2006年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目前湖北省正处于人口超载,经济发展不足的阶段,经济发展不足制约了对人口的容纳能力,未来应成为国家重点开发的省份和经济活动集聚的地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模型 改进 实证分析
下载PDF
天津市1997年-2006年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冯海云 李洪远 +2 位作者 孟伟庆 常华 马春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9年第2期6-11,共6页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计算1997年-2006年天津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1)与全国比较,天津市资源综合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且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占大部分;(2...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计算1997年-2006年天津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1)与全国比较,天津市资源综合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且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占大部分;(2)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省市相比,天津市综合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自然资源承载量占优势,但经济资源水平有较大差距。(3)相对水资源承载力对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率基本在50%以上,水资源对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天津市相对承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天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大力发展经济,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遏制环境恶化趋势,控制人口增长,不断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矛盾,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承载力 相对资源承载力 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 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 综合承载力
下载PDF
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探讨——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庆媛 鲁春阳 +3 位作者 文枫 王兆林 毛旭明 买晓森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4-317,共4页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计算了1991-2003年重庆市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重庆市的综合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②重庆市的综合承载力压力远大于东部地区,...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计算了1991-2003年重庆市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重庆市的综合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②重庆市的综合承载力压力远大于东部地区,其综合承载力超载程度也大于西部整体水平;③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持续增长,而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 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 综合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陕西省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动态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小燕 任志远 +1 位作者 王丽霞 张艳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4,共5页
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创新,结合1978-2003年的相关资料,对陕西省的相对资源进行了时空动态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以全国作为参照区,陕西省三种产业资源承载力严重超载;但从动态角度分析,从1996年以来,陕西省... 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创新,结合1978-2003年的相关资料,对陕西省的相对资源进行了时空动态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以全国作为参照区,陕西省三种产业资源承载力严重超载;但从动态角度分析,从1996年以来,陕西省资源承载力呈增长趋势;同时,分析了综合资源在陕西省内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相对资源承载力 超载率 时空动态
下载PDF
长江流域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77
13
作者 刘兆德 虞孝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5,共6页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 ,计算 1988~ 1998年长江流域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 :①长江流域人口承载力从 1988年到 1998年一直处于超载状态 ,经济资源成为长江流域的主...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 ,计算 1988~ 1998年长江流域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 :①长江流域人口承载力从 1988年到 1998年一直处于超载状态 ,经济资源成为长江流域的主要承载资源 ;②相对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明显 ,上海、江苏 2省市承载力一直处于富余状态 ,浙江从 1993年起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 ;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和川渝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 ;中上游地区自然资源是主要的承载资源 ,下游地区经济资源是主要的承载资源 ;③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 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 综合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北京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王树通 郭怀成 王丽婧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90-94,共5页
相对资源承载力是区别于传统资源承载力的一种计算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方法。本文采用该方法,分别以全国和国内同等城市———上海作为参照区对北京市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近年来北京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且有逐... 相对资源承载力是区别于传统资源承载力的一种计算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方法。本文采用该方法,分别以全国和国内同等城市———上海作为参照区对北京市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近年来北京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且有逐渐加剧的趋势。而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而提升北京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对北京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相对资源承载力 自然资源 经济资源 可持续发展 北京
下载PDF
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江苏省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翟腾腾 郭杰 欧名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9-75,共7页
通过构建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建设用地总量测度模型,测算江苏省62个县(市、区)规划目标年建设用地合理规模,据此划分建设用地管制区域,并探索区域差别化的建设用地管制思路。研究结果表明:①优化开发区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增加值373.9... 通过构建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建设用地总量测度模型,测算江苏省62个县(市、区)规划目标年建设用地合理规模,据此划分建设用地管制区域,并探索区域差别化的建设用地管制思路。研究结果表明:①优化开发区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增加值373.93万元/hm2,资源禀赋较好、经济高度发达,其所能承载的建设用地规模也较高,是江苏省建设用地规模合理扩张的优先区域;适度开发区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增加值168.89万元/hm2,建设用地仍有一定拓展空间,可以允许其适度扩张;合理缩减区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增加值115.20万元/hm2,建设用地规模已超出其资源承载力,满足其建设用地需求应立足存量挖潜;快速缩减区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增加值仅为74.37万元/hm2,未来建设用地增长受到农业生产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较大,集约利用水平亟待提升。②应结合区域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制定区域差别化的建设用地管制措施。优先开发区在不突破土地开发强度约束的条件下允许其建设用地规模适度增加,同时配置较多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适度开发区可适当扩大建设用地规模,适度增加其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并严格设定新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门槛;合理缩减区应合理控制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适当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模,探索建设用地减量配置方案;快速缩减区应立足存量挖潜,严格控制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合理测算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模,探索建设用地减量配置方案和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指标的跨区域流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总量 相对资源承载力 建设用地管制区域 江苏省
下载PDF
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实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李泽红 郭文杰 董锁成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3-87,共5页
以全国水平为理想状态参照区域,选择湖北省为研究载体,介绍了以人口和经济为双重考量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方法。对湖北省相对资源人口与经济承载力的动态分析表明,湖北省1978-2005年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平稳发展趋势,相对... 以全国水平为理想状态参照区域,选择湖北省为研究载体,介绍了以人口和经济为双重考量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方法。对湖北省相对资源人口与经济承载力的动态分析表明,湖北省1978-2005年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平稳发展趋势,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相对自然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缓慢上升趋势,相对经济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缓慢下降趋势。总体上,湖北省处于人口超载、经济承载力富余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人口承载力 经济承载力 自然资源 经济资源 湖北省
下载PDF
从相对资源承载力角度探讨延安市可持续发展问题 被引量:18
17
作者 郝俊卿 王雁林 樊根耀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4年第2期18-22,共5页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 ,计算分析了 1 95 2~ 2 0 0 1年延安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 :1延安市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 ,是延安市人口的...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 ,计算分析了 1 95 2~ 2 0 0 1年延安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 :1延安市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 ,是延安市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2延安市的综合承载力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阶段 ,并且保持着下降的趋势。3延安市的自然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 ,经济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4针对上述问题 ,应采取调控自然资源、发展经济资源、控制人口增长等对策 ,以推进延安市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延安市 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 经济资源
下载PDF
1978-2003年吉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测算与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徐晓红 高明 +2 位作者 王洪丽 田子玉 杨双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0-213,共4页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分析了吉林省1978—2003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吉林省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吉林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1...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分析了吉林省1978—2003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吉林省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吉林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1978—2003年,吉林省的综合承载力一直超过实际承载人口数量,处于相对富余状态。除了1996—2000年,这种状态呈上升趋势。③在东北三省中,吉林省的综合承载力低于黑龙江省和辽宁省。④吉林省9个市州的相对承载力有较大差异,且每个市州的相对承载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一定的变化。通过吉林省相对承载力方面的研究,指出了吉林省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 经济资源承载力 综合承载力
下载PDF
广东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被引量:206
19
作者 黄宁生 匡耀求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2-56,共5页
本文提出了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计算了 1978— 1995年广东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 :①经济资源是广东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 ;② 1989年以后 ,广东省的综合承载力超... 本文提出了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计算了 1978— 1995年广东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 :①经济资源是广东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 ;② 1989年以后 ,广东省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人口数量 ,进入相对富余状态 ;③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广东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资源承载力 相对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动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15
20
作者 谢红霞 任志远 莫宏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4年第6期76-80,共5页
本文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 ,并通过对原方法改进创新 ,以全国为参照区 ,分别计算分析了 :1陕西省二十年来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 2陕西省与中国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相对资源超载力的差异。 3陕西省三大地理... 本文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 ,并通过对原方法改进创新 ,以全国为参照区 ,分别计算分析了 :1陕西省二十年来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 2陕西省与中国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相对资源超载力的差异。 3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陕北地区、关中地区、陕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内部区域差异。结果表明 :1陕西省自然资源承载力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远远大于经济资源承载力的贡献 ,综合资源承载力的增长整体上一直低于全省人口的增长。 2与东部地区相比 ,陕西省综合资源承载压力远大于东部地区 ,与西部地区相比 ,其综合资源承载力超载程度也高于西部整体水平。3全省不同地区的资源承载力差异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资 相对资源承载力 东部地区 陕西省 区域差异 经济资源 内部 自然资源 人口 综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