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引黄受水区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安全评价与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韩春辉 左其亭 +1 位作者 张修宇 任少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6,93,共7页
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互馈系统,系统的安全及协调发展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与稳定。以河南省引黄受水区涉及的14个地级市为研究区,采用熵权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和分析了2011—2018年各地级市的资源-生态-经济系统... 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互馈系统,系统的安全及协调发展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与稳定。以河南省引黄受水区涉及的14个地级市为研究区,采用熵权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和分析了2011—2018年各地级市的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安全水平和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①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各地级市的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安全水平普遍不高,安全评价指数均在0.70以下;②失业率、城乡生活环境用水占比、人均用水量是影响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安全的关键性指标;③资源子系统、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的空间不均衡发展是制约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安全的根本原因;④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内部存在强烈的作用关系,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生态-经济系统 安全评价 耦合协调度 引黄受水区 河南省
下载PDF
黄河河南段资源-生态-经济和谐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赵晨光 马军霞 +2 位作者 左其亭 王娇阳 符运友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0-669,747,共11页
以黄河河南段15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基于2008—2019年各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资源、生态、经济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基于最小二乘法的AHP-熵权法组合权重模型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综合评价方法(S... 以黄河河南段15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基于2008—2019年各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资源、生态、经济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基于最小二乘法的AHP-熵权法组合权重模型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综合评价方法(SMI-P)评估研究区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和谐发展水平,将“SMI-P”方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相结合,综合评价研究区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在2008—2019年期间:15个地级市和谐发展水平整体呈现波动增长趋势,但均未达到“和谐”阶段,其中最优为郑州市(0.68),最差为濮阳市(0.51);15个地级市耦合协调关系逐渐向优质协调阶段集聚,但多数还处于中级和良好协调阶段,其中濮阳市协调发展速度较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生态-经济 SMI-P 和谐发展 耦合协调 黄河河南段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佳璐 潘景茹 +2 位作者 冯峰 徐鹏 刘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56上升至2020年的0.69,由勉强协调进入初级协调阶段,水资源子系统一直是影响九省(区)PWEE系统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其平均障碍度从2008年的49.05%增加至2020年的55.48%,人均水资源量为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关系及时空分异
4
作者 张文睿 孙栋元 +4 位作者 王亦可 杨俊 兰立军 靳虎甲 徐裕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7-1537,共11页
推进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和谐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章基于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泰尔指数揭... 推进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和谐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章基于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泰尔指数揭示驱动因素和空间异质性,并利用趋势面映射耦合协调度全域分布。结果表明:(1)由经济发展带动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综合发展指数由2006年0.29增长至2021年0.65。(2)河西走廊水资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两两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不同趋势上升,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发展处于颉颃阶段向磨合阶段升级;协调度经历“轻度失调衰退-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发展-初级协调发展-中级协调发展”五个阶段。(3)区域空间异质性逐渐发展为减小趋势,2021年空间分布表现出东南部发展优于西北部格局,金昌和张掖逐步成为河西发展优势区域。(4)城市化率、排污总量、节水灌溉面积对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耦合发展起到较大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对河西走廊经济-生态-水资源系统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耦合协调模型 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 时空演变规律 驱动因素 河西走廊
下载PDF
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及预测
5
作者 刘玒玒 刘书芳 李新一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共7页
利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2007—2021年祁连山地区30个县域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31年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 利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2007—2021年祁连山地区30个县域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31年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逐年升高,水资源子系统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人口子系统发展水平缓慢上升,经济子系统发展起点较低但增速较快;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起点相对较高但波动较大,且除水资源子系统外,甘肃片区指标优于青海片区。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协调度等级波动上升已达到中级协调;各地区增速具有异质性,南部增速最快,西北部次之,中部最慢。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度呈现稳步上升态势,逐渐由中级协调升至良好协调等级,且甘肃片区协调度略高于青海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协调发展 时空演变 预测 祁连山地区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述 纪勤 +1 位作者 颜克胜 陈云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36,共9页
长江流域水资源、经济与生态之间协调发展有待提高,亟待探索水资源、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助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以2011—2020年长江干流10省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水资源-经济-生态(water-economy-ecology,WEE)系... 长江流域水资源、经济与生态之间协调发展有待提高,亟待探索水资源、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助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以2011—2020年长江干流10省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水资源-经济-生态(water-economy-ecology,WEE)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其次利用趋势面映射耦合协调度全域分布,并探究长江流域耦合协调度发展的局部特征;再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解析耦合协调度全局和局部相关性;最后采用因子探测器,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水资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两两之间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但上升趋势存在显著差异;WEE系统耦合协调度全域呈现“U”型变化的态势,局部表现为“中游<上游<下游”;WEE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水平不断提高,局部空间相关性逐年向好;WEE系统耦合协调度主要影响因素可概括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污染排放及治理。长江流域未来可依据耦合协调度分布及影响因素贡献率,改善地区相应影响因素的现状,拓宽长江流域各省市高质量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经济-生态系统 耦合协调度 影响因素 长江流域
下载PDF
经济-生态-资源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和极化效应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7
作者 郑永强 冯建喜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181-188,共8页
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5—2017年陕西省经济-生态-资源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过程,并结合GIS和TW指数分析其空间异质性和极化效应。结果表明,从时序角度来看,陕西省经济-生态-资源复合系统演化实现从过渡调和到优... 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5—2017年陕西省经济-生态-资源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过程,并结合GIS和TW指数分析其空间异质性和极化效应。结果表明,从时序角度来看,陕西省经济-生态-资源复合系统演化实现从过渡调和到优质协调的逐步升级。从空间分异来看,陕西省耦合协调状态逐渐演变为圈层状态,关中地区增长突出,陕北陕南地区波动明显。从极化效应来看,省域整体由极化效应转为扩散效应,西安市是单核增长极,关中地区是主要极化效应贡献地区,陕北对极化效应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陕南对极化效应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结合城市耦合协调空间分异和极化效应结果,将陕西省细分为强省会城市西安、经济主导型地区关中、资源主导型地区陕北、环境主导型地区陕南4类,并分别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生态-资源系统 耦合协调 TW指数 极化效应 陕西省
下载PDF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的生态保护修复转型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军 孙雨芹 +1 位作者 杨智威 彭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7-1304,共8页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动态演变的耦合系统。本文明晰了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的认知内涵,梳理了人地关系、社会−生态系统发展框架等耦合方法理论,分析了当前国土空间生态...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动态演变的耦合系统。本文明晰了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的认知内涵,梳理了人地关系、社会−生态系统发展框架等耦合方法理论,分析了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要素关联的系统性不足、空间尺度统筹的联动性不足、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同性不足等。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转型的路径和策略,包括强化系统目标进行模式与格局优化、跨层级联动统筹、高质量协同匹配等,以期为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保护修复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 转型策略
下载PDF
新疆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韧性协调分析及未来预测
9
作者 孙宇 孟珊珊 刘维忠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3-151,共9页
为了提高新疆干旱区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韧性水平,实现三者协调发展,以新疆干旱区14个地州为例,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韧性耦合度和协调度,并应用R/S分析法预测新疆未来协调度发展趋势。研... 为了提高新疆干旱区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韧性水平,实现三者协调发展,以新疆干旱区14个地州为例,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韧性耦合度和协调度,并应用R/S分析法预测新疆未来协调度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2010~2020年新疆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韧性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系统对风险冲击的抵御力、恢复力和适应力有所增强。②各地州耦合度呈良好耦合状态,协调水平整体由勉强协调向中级失调转变。③由Hurst指数可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9个地区水资源-经济-生态韧性协调度呈现改善趋势,昌吉回族自治州等5个地区协调度呈恶化趋势。新疆在未来发展应注重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韧性协调程度,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经济-生态韧性 耦合协调模型 R/S分析法 新疆
下载PDF
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动因研究——基于“经济-资源-生态”分析框架 被引量:34
10
作者 谢海涛 张智光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2-46,88,共6页
在一般供应链协作动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林业绿色供应链的特性,构建了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动因的"经济-资源-生态"分析框架,并进一步分析了动因要素。研究表明:(1)林业绿色供应链价值链协作决定了经济利益获取动因,资源链... 在一般供应链协作动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林业绿色供应链的特性,构建了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动因的"经济-资源-生态"分析框架,并进一步分析了动因要素。研究表明:(1)林业绿色供应链价值链协作决定了经济利益获取动因,资源链协作决定了林木资源保障动因,生态链协作决定了生态环境保护动因;(2)林木资源保障关系到经济利益获取和生态环境保护动因的实现;(3)经济利益动因的要素是降低交易成本和降低不确定性,林木资源动因的要素是获得资源优势和减少资源依赖,生态环境保护动因的要素是满足利益相关者诉求和保障林业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绿色供应链 协作动因 经济-资源-生态 林木资源保障 资源依赖理论
下载PDF
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演化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俊科 李红 +1 位作者 王锡波 马永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以水资源视角下的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1-2014年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进行耦合协调性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4年新疆水资源-经济-生态-... 以水资源视角下的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1-2014年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进行耦合协调性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4年新疆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中的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效益指数极速增长,水资源系统和生态系统效益指数平稳波动;全系统耦合度整体处于颉顽阶段,耦合协调性整体属于勉强协调型,其中耦合度指数值略高于耦合协调度值,并且呈现耦合系统越多,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越低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 耦合协调 演化 新疆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的毛乌素沙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12
作者 唐古藞山 陈皓锐 +4 位作者 鹿海员 郑和祥 田小强 敖畅 曾文治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7,共10页
毛乌素沙地地区作为我国生态治理成功有效的典型区域,相较于其他主要沙漠、沙地而言,具有资源丰富、水热配合好等优点,同时也是受到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威胁较大的生态脆弱区,如何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协调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地... 毛乌素沙地地区作为我国生态治理成功有效的典型区域,相较于其他主要沙漠、沙地而言,具有资源丰富、水热配合好等优点,同时也是受到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威胁较大的生态脆弱区,如何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协调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地所需解决的首要难题。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生态安全的综合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法计算综合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值,引入障碍度模型遴选地区承载力优势指标与劣势指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资源-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发展现状。结果表明:2000年至今毛乌素沙地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总体时间上呈现曲折上升趋势,但仍有提升空间,在空间上形成了“南北高,中心低”的空间分布特点,期间地下水供水能力、灌溉水利用系数和三产用水定额等是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的主要“优势指标”,而人口、灌溉面积以及城镇化率则是阻碍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关键“劣势指标”,地区内各旗县耦合协调度从“十五”规划至今一直在中等水平范围内浮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资源承载力评价 投影寻踪法 生态安全 障碍度模型 耦合协调度模型 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
下载PDF
辽宁省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波 李春娇 王铁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1-244,共4页
通过分析水资源约束下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构建基于模糊数学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模型,选取辽宁省2000~2010年的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数据,研究和探索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 通过分析水资源约束下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构建基于模糊数学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模型,选取辽宁省2000~2010年的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数据,研究和探索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有序度增加较快,水资源有序度受水资源总量影响波动较大,但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逐渐减少,2004~2010年水资源基本处于一种安全状态,生态环境有序度变化不稳定,系统总体协调度不高,呈现初级协调特征.根据计算结果的客观评价,辽宁省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具有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生态-经济系统 协调发展 生态足迹 资源承载力 有序度
下载PDF
区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耦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33
14
作者 关伟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5-692,共8页
通过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互动关系的分析和对该耦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利用模糊优选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转化为单一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度描述可持续度来衡量复杂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并结合辽宁省... 通过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互动关系的分析和对该耦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利用模糊优选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转化为单一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度描述可持续度来衡量复杂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并结合辽宁省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际情况,研究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辽宁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全省水资源系统的可持续度仅为0.2456),尚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提升空间。研究成果可为辽宁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管理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生态 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 可持续度 辽宁省
下载PDF
南疆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及子系统耦合协调性时空格局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豫芝 杨建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223,共11页
南疆地区先天缺水和后天用水的供需矛盾源于自然经久的积累和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破坏,改善供、需水的矛盾需制定科学完善的用水方案。针对南疆地区水资源供需现状,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包含24个指标的... 南疆地区先天缺水和后天用水的供需矛盾源于自然经久的积累和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破坏,改善供、需水的矛盾需制定科学完善的用水方案。针对南疆地区水资源供需现状,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包含24个指标的南疆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2005—2020年南疆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和子系统间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南疆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水平整体偏低,巴州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情况较好,阿克苏和喀什地区呈波动上升趋势。克州和和田地区整体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2)南疆地区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0.2<D<0.5),其中巴州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高。(3)南疆地区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部优于中部和西部趋势,巴州地区耦合协调水平最好,克州地区上升较为缓慢,其余三地州变化速率相似,增长趋势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承载力 耦合协调 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 南疆地区
下载PDF
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修宇 周莹 +1 位作者 韩春辉 杨淇翔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8-52,58,共6页
为提高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发展水平,需明确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当前发展状态。在深刻领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内涵的基础上,从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角度,构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 为提高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发展水平,需明确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当前发展状态。在深刻领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内涵的基础上,从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角度,构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SMI-P)法,对河南省引黄受水区2011—2020年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14个地级市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整体由较低水平上升为中等水平;各子系统中,资源子系统发展水平呈下降趋势,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呈上升趋势;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发展水平时空差异十分明显,各地级市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指标体系 资源-生态-经济-社会系统 引黄受水区 河南省
下载PDF
且末绿洲水资源与经济社会耦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 瓦哈甫·哈力克 卞正富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31,共6页
通过且末绿洲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互动关系的分析和对该耦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利用模糊优选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转化为单一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度描述复杂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并结合且末绿洲水资源... 通过且末绿洲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互动关系的分析和对该耦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利用模糊优选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转化为单一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度描述复杂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并结合且末绿洲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际情况,研究且末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综合对且末绿洲2003年—2007年的水资源系统的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且末绿洲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尚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提升空间。研究成果可为且末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管理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且末绿洲 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Economic principles and fundamental model of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被引量:1
18
作者 Li Lin Du Jinpei Li Lin1 《Ecological Economy》 2006年第4期395-403,共9页
By analyzing the basic rules and measurement principles of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constructing its mathematical model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ecologi... By analyzing the basic rules and measurement principles of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constructing its mathematical model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is in nature to use the double-period model thousands of times for the dynamic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effectively. And it points out tha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we must follow the basw principle-non-decreasing ecological capital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tandards, measures, policies and propos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period model Non-deceasing ecological capital Principles of eco-economy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Circular economy
下载PDF
ECONOMIC APPROACH FOR CONTROL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CHINA 被引量:1
19
作者 WANG Xiao-yan CAO Li-p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5年第4期297-302,共6页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to establish economic policy systems for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erious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to establish economic policy systems for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erious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China is described firstly.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economics theories, the system of economic policies for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s designed in this paper. This system includes the policy objective, the designing principle and the methods. The key issues include pollution charge, inputs tax for restriction, subsides for induction and incentive, effluent trading for least cost reduction. The emphases are optimized on inputs tax and agricultural chemical tax permit under complete information, as well as sub-optimized inputs tax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 subsides for farm due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ternality. The functions and suitability of the policies are also analyzed in the paper. According to the field experiment results and other relating economic data in watershed of the Chaohe River, Beijing, some economic approaches to reducing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re proposed. The main idea is to encourage and support the farmers to improve their farming way, and to implement the policy of castigating charge simultaneousl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olicies are analyzed with consideration of economy, technology and institu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conomic policies are necessary and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economic approach inputs tax for restriction subsides for induction and incentive Miyun Reservoir
下载PD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value management and its innovation for natural resour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被引量:1
20
作者 Zhang Hongliang Wu diyu Ma Jianwei 《Ecological Economy》 2008年第1期49-56,共8页
The supreme obstacl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is the scarecity, bottleneck. So how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utilizing and increase the using efficiency of natural resources is worth studying.... The supreme obstacl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is the scarecity, bottleneck. So how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utilizing and increase the using efficiency of natural resources is worth studying.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improve the model and means of evaluating method and value management based on th~ theory of natural resource compens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ser Cost Method based on the microeeonomicaspect which can change the evaluating method for natural resour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managemen model, we should use the User Cost Method to realize the linkage and integration of micro and macro eompensation for natural resources. Based on the evaluating and aecounting idea User Cost Method,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eo. retical framework to harmonize and link micro and macro compensation for natural resources. At present, we should seek the new approach and method to manage natural resources, so can we realize the capitalization managemen focusing on the vahte management for natural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resources value management (NRVM) Evaluating method Resource depletion cos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