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隐喻特征赋予模型的中医“五行-五脏”配属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林佑益 谢菁 贾春华 《中医药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五行学说是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其中"五行-五脏"配属理论为大家所熟知。目前针对中医"五行-五脏"配属理论大都从哲学、数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尚缺少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深入探究。本论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结构隐喻... 五行学说是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其中"五行-五脏"配属理论为大家所熟知。目前针对中医"五行-五脏"配属理论大都从哲学、数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尚缺少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深入探究。本论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结构隐喻的角度解读"五行-五脏"配属理论,并从特性赋予模型理论分析"五行-五脏"这一概念隐喻形成的工作机制,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医"五行-五脏"配属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五行-五脏配属理论 结构隐喻 特性赋予模型
下载PDF
论质量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正权 《标准科学》 2012年第11期52-56,共5页
质量特性既是固有的,也可能是赋予的。质量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往往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体。从顾客角度看,质量不仅仅是纯技术的问题,也是如何满足人生需要的问题。满足人的心理需要的质量特性,就是主观质量。当客观质量达到一定... 质量特性既是固有的,也可能是赋予的。质量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往往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体。从顾客角度看,质量不仅仅是纯技术的问题,也是如何满足人生需要的问题。满足人的心理需要的质量特性,就是主观质量。当客观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主观质量就成了质量改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 客观性 主观性 固有特性 赋予特性
下载PDF
认知科学中的隐喻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唐世民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6-40,共5页
本文论述了对隐喻研究的传统观点和认知科学理论。重点讨论了亚里斯多德和Black的隐喻思想如何影响当代最重要的隐喻理解模型,包括Ortony的突显不平衡模型,Gentner的结构映射模型,Glucksberg&Keysar的特性赋予模型和Lakoff的概念隐... 本文论述了对隐喻研究的传统观点和认知科学理论。重点讨论了亚里斯多德和Black的隐喻思想如何影响当代最重要的隐喻理解模型,包括Ortony的突显不平衡模型,Gentner的结构映射模型,Glucksberg&Keysar的特性赋予模型和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从而揭示隐喻研究的来龙去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结构映射 特性赋予 概念隐喻
下载PDF
名词性隐喻的认知科学理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唐世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37-41,共5页
传统上,隐喻如My lawyer is a shark被当作隐性的比较:My lawyer is like a shark。以此为基础,Ortony(1979)的突显不平衡模型认为,隐喻涉及本体(my lawyer)和喻体(shark)突显特征的不平衡。当代认知科学对隐喻的研究中,两个主要模型正... 传统上,隐喻如My lawyer is a shark被当作隐性的比较:My lawyer is like a shark。以此为基础,Ortony(1979)的突显不平衡模型认为,隐喻涉及本体(my lawyer)和喻体(shark)突显特征的不平衡。当代认知科学对隐喻的研究中,两个主要模型正在相互竞争。结构映射模型认为,隐喻理解开始时,本体喻体两个概念做结构排列,随后是推论的方向性投射。特性赋予模型主张,隐喻是按照它表面形式理解的,本体被归类到一个喻体代表的上级范畴。本文评述了这几种模型,并把它们的发展追溯到Aristotle和Black的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结构映射 特性赋予 相互作用理论
下载PDF
认知科学中的隐喻研究
5
作者 唐世民 《科技资讯》 2008年第11期203-205,共3页
本文首先考察对隐喻的传统观点,然后讨论隐喻的认知科学理论。本文重点讨论Aristotle和Black的隐喻思想如何影响当代最重要隐喻模型,包括Ortony的突显不平衡模型,Gentner的结构映射模型,Glucksberg & Keysar的特性赋予模型和Lakoff... 本文首先考察对隐喻的传统观点,然后讨论隐喻的认知科学理论。本文重点讨论Aristotle和Black的隐喻思想如何影响当代最重要隐喻模型,包括Ortony的突显不平衡模型,Gentner的结构映射模型,Glucksberg & Keysar的特性赋予模型和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从而揭示隐喻研究的来龙去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结构映射 特性赋予 概念隐喻
下载PDF
我国新闻学研究中的几个理论热点问题分析
6
作者 王曼妮 《丝路视野》 2017年第11期85-85,共1页
伴随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新闻的研究工作变得更加复杂,研究的内容更加多样.我国的新闻研究以“关注社会生活的真实问题,反映人民群众面对的社会矛盾”为主要指导思想,作为我国新时代的新闻研究的理论基础,不断以创新的方式和途径来进行... 伴随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新闻的研究工作变得更加复杂,研究的内容更加多样.我国的新闻研究以“关注社会生活的真实问题,反映人民群众面对的社会矛盾”为主要指导思想,作为我国新时代的新闻研究的理论基础,不断以创新的方式和途径来进行新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途径的创新 时代赋予新闻媒体新的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