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艺作品中语言美感性晬语(下)
1
作者 董性茂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1991年第2期58-63,共6页
再次,语言的美感性还表现在音乐美上。 中国的方块文字除了有形象性外,当它与言词结合时还具有了音乐美。赵晔的《吴越春秋》记载远古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短短的一则歌谣就注意了音韵的和谐,句尾的押韵。古人云:... 再次,语言的美感性还表现在音乐美上。 中国的方块文字除了有形象性外,当它与言词结合时还具有了音乐美。赵晔的《吴越春秋》记载远古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短短的一则歌谣就注意了音韵的和谐,句尾的押韵。古人云:“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写成的文章能八音交响,一片宫商,那就更能传情达意了,更易流传了。清代学者江永在《音学辩微》中说:“平声如击钟鼓,仄声如击木石”。可见他对语言的辨察已相当的精细入微。写作中对平仄的调配形成抑扬顿挫、舒展有致的格局,诗与词别说了,就是赋品文章也是相当注重的。日常口语中流传广的,往往都是平仄和谐的语句。比如笼统地叫人家姓名的,可说“张三李四”,也可说“林七王八”什么的。但是为什么前者人人顺口而出,后者却流传不开呢?自然其中有个习惯问题,但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平仄。“张三李四”是“平平仄仄”;“林七王八”按古韵虽属“平仄平仄”,可是用普通话一读是四个平声,四个平声怪别扭的。律诗中还避开三平调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美 三平调 弹歌 赋品 音乐美 清代学者 《吴越春秋》 赵晔 文艺作 语言建构
下载PDF
访日诗三首
2
作者 王彤 《乡音》 1994年第3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怀故人 赋品 严亲 日本京都 别有天 铃木 义明
原文传递
我写对联
3
作者 李刚田 《书法》 2016年第3期96-99,共4页
我喜爱写对联。清晨即起,星辰未退,残月如眉,万籁俱寂,此时展纸濡墨来写对联,可以使人神清思畅,忘我忘世,进入自然适闲的状态。苏东坡言:"明窗净几,笔观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我在写对联时也能享受到九百年前苏东坡的愉悦。
关键词 书法创作 创作观念 人神 先自 赋品 相词 纸墨 人风 五言 韵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